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八章:小小县学,人才济济

第八章:小小县学,人才济济

    县学并不是很大,里面有假山,有湖水,有读书湖边的学子。用青石板铺的路面干净整洁,李大力被领着到了一处用木头围成的栅栏,里面分了好几个区域,有鸡鸭,羊,狗,猪几种牲畜。猪只有一头,很是瘦小,羊不少,有十只,还有一只是母羊。这里是由大厨方大山管着,他是县学的厨房管事,算是杂役吧,每个月能够领两石米粮,剩菜他可以自行处理,油水很足。

    李大力只是把羊送过来,认识了方大厨,张大爹领着他认识了县学的这些杂役们,还有一些学子在学堂读书。在湖边的都是一些年级大的,已经考过几轮科考的。

    出了县学,他到粮食店又买了三石新米,一石白面,一斗小米,一斗大豆。他又到肉铺买了一个猪头,十斤肥肉,送了一个猪肝,两根大棒骨。盐巴也买了十斤,看到有新到的襦裙,式样挺好看的,他把娘子的身材尺寸告诉掌柜的,又花了两贯钱买了一套。

    所有东西雇了力夫帮忙送到巷口,让路边玩耍的小孩叫来娘子用鸡公车运到家里。“夫君怎么买了这么多,上次买的还没有吃完,这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看她发愁的小模样,可爱极了,这几天夫妻两个腻歪在一起,很是欢愉一番。

    县学这边,李善玉刚下学,就有学子过来告诉他,三哥给县学送了两只羊。中午食堂和羊肉汤,学子们都围着他问,他只能以不知道回答。看问不出什么,众人只能散开,喝着鲜美的羊肉汤,大家私底下羡慕他有个好哥哥。

    送羊事件,一直热了几天,他明显的感受同窗对他的那一层隔阂消失了,大家能够一起讨论学业一直到深夜,畅想进士及第之后,怎样报效官家,怎样把大宋打造的更好。

    泗水县学公认的第一才子周伯约,其父乃是吏部侍郎,听说他家中有藏书万卷。县学的众多学子很多人都和他借过书,平日里他的身边总是有学子围绕,他的学识确实很好,李善玉对他很有好感。

    从泗水县学走出去的举人有一百多人,其中是二三十人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周围的几个县的县学学子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秋收郊游,大多年级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

    报名已经开始了,去年李善玉年纪不到,今年他一早就把名字报给县学夫子,名单在一个月后公布。

    这次三哥的送羊着实让他有了一定的名气,他平日进学也特别勤奋,夫子好几次夸奖过他,看着书香头一点一点的,不知不觉天色已黑。

    把一件长衫披在小丫鬟身上,他把书本放在书桌上,吹灭油灯,和衣而眠。夏夜的蝉鸣声很是吵闹,李大力夫妇两人,点着油灯,盘算家中的银钱,总数一共是一百两零八贯二百三十文。

    除了银钱,虎鞭已经泡酒,还有一些皮毛鞣制好了,放到专门打造的木箱中,上好的狼皮已经被刘兰香的巧手缝制出来三件狼皮大衣。李大力还在野外挖了一颗老山参,让药铺的医师看过,是一颗百年的老山参,他按照医师教的办法处理好用油纸包着,放到匣子中,还放了樟脑丸防虫。

    还给刘兰香买了两根银簪,一对耳环,一对银镯子。给妞妞打了一个银锁,脚环,妞妞每天早晨都要喝一杯羊奶,刚开始她很不适应,渐渐喝习惯就好了。

    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李大力没有出门,他从书店买了本农书,是一本叫农器谱的书籍,上面介绍了许多农具的图样,使用方法,该用于何地,并没有写清楚作者是谁,是他从书铺夹缝中发现的,没收他多少钱,只要了一百文。

    上面有一种叫踏犁的农具,泗水这里根本就没有,一人就可以操作翻地,很是省力,书上并没有写是由谁发明的。

    他拿出一张纸,用炭笔把它画出来,然后披着蓑衣,急匆匆的赶到梧桐巷木匠孙老憨家。敲门之后,是一个头发花白,打着油纸伞的老婆子开门,是孙老憨的老母亲。

    “大娘,老憨大叔在家么,我找他打个东西。”,李大力最近在外面跑,赚了钱梧桐巷的邻居都看到了,大家知道他是做了挑郎,只是这些小市民很懒散,而且野外危险,都不敢出城谋生。

    图样被他从怀中拿出来,老憨正在打造锄头,像这种小活一般只收个手工费五文钱,他手头很灵活,李大力没等多久,就打造好了。

    农具打造好,都是由他的大儿子弄到乡下的集市去卖,他会的东西不少,李大力把踏犁图递给他。

    “老憨叔,你看这个你能打造么?需要多少成本,手工多少,您尽管说。”,老头看了很久,把图样放到一边,“大力,你这个图样从哪里来的,不是咱们北边的农具吧。”。

    “大叔,好眼光,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觉得应该是个好东西,农村耕地翻地绝对是趁手的好东西。”

    孙老憨看着他高兴的脸上全是褶子,这小子运气真好啊,这种农具只要制造出来,拿到乡下去卖,一定可以大赚一笔,听说最近他做了挑郎,看来眼光也比以前开阔了。

    “可以打造,价钱也不算太贵,手工加成本五百文,不过你如果要卖的话,这笔生意得让大叔掺一笔。”。

    哎呀,老汉不简单啊,能够看到踏犁的前景很好。本来他没想要卖农具,自己也熟悉,只是想打造出来拿到乡下给父母用来翻地,效率更高。

    “老孙大叔,你觉得我们怎么分配?”。李大力这小子果然长进了,知道定下利润分配方法,两人进了大堂,讨价还价,最后没人拿出十贯钱,李大力出图样,孙老憨负责往外卖,利润四六分账。李大力拿四成,老孙六成,李大力什么不用负责,每月分一次红。

    两人找中人写了文书,到衙门盖上大印,后面的事情,就不需要李大力管了。不过李大力也不是很放心他们,他让中人帮他找一个账房帮他核算每个月的利润有多少,帮他做账,交税。

    回到家中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刘兰香正在把院子中的积水用泥土覆盖住,妞妞在睡觉。看到他回来,过来帮他把蓑衣脱下放到一边晾晒,湿衣服也换了。

    “夫君,你刚才急匆匆的出去,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么?”。

    “没什么事,就是发现了一个农具,让老孙帮着打造,准备下次回家弄回去用。”。

    正午阳光火辣,院子中的雨水已经蒸发干净,早上没有吃多少,中午李大力让她用面粉做了凉面,再把煮熟的猪头肉切成薄片,用黄瓜丝,大蒜,酱油,醋拌好。吃一口凉面,夹一筷子肉,滋味很爽,身上的汗液都好像出的慢了。

    吃完面条,肚子舒服多了,他在院子里乘凉听到外面有卖西瓜的,出门一看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汉牵着骆驼,两边的筐子装了不少西瓜,个头倒是不大。一问价格吓死他了,一斤西瓜一百文,他是从汴梁过来的。

    李大力他花了五百文买了一个五斤的大西瓜,他把西瓜用绳子记住,挂在井中。刘兰香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水果,只是听说过特别好吃,就是太贵了。其实北宋时期已经开始种植,大多数是在汴梁周围,又叫汴梁西瓜。

    中午的时候,李大力把竹子编的凉席铺在阴凉处,躺在上面睡午觉,刘兰香在一边帮他摇扇子。妞妞出门和小孩子玩了,他们夫妻两个很少给妞妞买糖,主要是怕她吃坏牙齿。

    家里面储藏的木柴不多了,刘兰香已经和他说了好几次,只是他总是忘记。他打算自己租个牛车到野外去砍一些,这样就不需要花钱去买了,还有冬天的木炭也需要准备。

    傍晚妞妞穿着沾满灰尘的衣服,脸上全是不知道什么的口水,牙齿上面还有麦芽糖黏在上面。气的刘兰香打了她一顿,一哭鼻涕灰尘一起往下流,花了大功夫才把她洗干净换了一身干净衣服。

    西瓜从井里拿出来,已经很冰凉了,李大力用刀切开,里面红彤彤的,瓜子已经成熟了。西瓜被他切一半,另一半还放到井中继续冰镇,另一半他切成薄片,用筷子把西瓜中弄出来,用叶子托着放在太阳下面晾晒。

    妞妞有了西瓜吃,已经不生气了,要不刘兰香得好一阵哄。西瓜的水分挺足的,晚上李大力吃了一半西瓜,把早上剩下的面条,加入油炸,酱油,一拌切了黄瓜丝,吃起来又香又脆。一大碗面条吃完,就是他这样的大肚汉也吃饱了。

    只是吃了大半西瓜晚上李大力总是忍不住起夜,妞妞更不要说了,她睡觉的矮榻早被水漫金山了。这一晚三人都没有睡好,妞妞的被子褥子全都被撤了,在矮榻下面放了木桶,还好熬到天亮,刘兰香和李大力两人都成了熊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