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二章:少年书生,温润如玉

第二章:少年书生,温润如玉

    下工后吃的混沌一早就消化完,院子中有厨房,平日里四家一起使用。正好小商人有求他,晚上请他吃饭,饭菜并不好,几样野菜用水煮过,撒了一些粗盐,一共四个白面馒头,唯一的荤腥是切好的熟猪肝。

    他刚坐下,馒头就被小妾和商人一人一个,他还没动筷子,猪肝就剩下一片,他赶紧抢了一个馒头。

    两个丫鬟端着碗喝的是煮过野菜剩下的菜汤,一人一个杂粮馒头,吃的很是满足。小妾叫杜姨娘,心里在不停的骂着商人和李大力。

    这么少的饭,还找来这么个大肚囊,今晚要饿死了,一天就两顿,早餐全是稀粥,就等这一餐了。

    三人可以说是风卷残云,一炷香不到,就吃完了,桌子由着丫鬟收拾,还能蹭点残汤。小商人把他拉住,两人嘀咕一阵,无非是快点给个信。

    他被催着也只能把明天见弟弟改到今天,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把脸和手胳膊都洗干净。和刘兰香说着让留门,出了巷子,街上小吃摊多了起来。

    弟弟住的县学离自己住的地方得走一刻钟,过了一座石桥,县学出现在眼前。许多学子穿着白色的棉衣,头戴方巾,背着书箱,两两,三三结伴。时常有学子高声讨论,年纪小些的有家人接送。

    县学的门子是一个叫张大的中年汉子,都可以当他爹了,平日他过来都是请求他帮着把弟弟叫出来。

    刚刚是并不知道孝敬,被他冷眼了几次,还是弟弟提点,每次来的时候都会拿些礼物,这次他从小吃摊买了两份肉馒头。

    “张大爹,麻烦你了,给你带了肉馒头,您抽空尝尝味道怎么样?”,他顺手就接过去,拿出一个。“不错,是刘家的肉馒头,还是那个味道,有心了。”。

    他进去不一会,一个面容红润,穿着白色棉质长袍的少年慢步走了出来。少年岁数不大,也就十五岁,还挺帅气的。

    “兄长,何事着急找弟,吾正和周公下棋。”,娘的读书人就是矫情说个话都弯弯绕绕,他把弟弟拉到一边。

    “四弟,我院子中一个商人,他有两个丫鬟,年纪十二三,长的还不错,也很便宜,我想着你一个人在县学读书也没人照顾。是不是买一个,好照顾你,帮你做饭洗衣服。”。

    少年郎李善玉,字长青。他没想到三哥对他如此上心,自从父母把家分了之后,他就很少回村子,只有需要换洗衣物的时候才会回家。

    县城这里都是三个照顾,自己的笔墨纸砚早就用完,还是三个每个月支持自己一贯银钱,才没有让他窘迫。

    看小弟沉思,他就知道他有点心动了,他知道这些古代的读书人喜欢红袖添香。只是四弟还年轻,有些害羞罢了。

    “这样四弟,你看明天你下学到我那里,看看两个丫鬟,看中哪个,兄长就帮你把身契弄好,你直接把丫鬟带走。”。

    李善玉还蒙着呢。怎么就要买了,算了,毕竟是三个的一片好心。两人定下刚过正午,李大力过来接他,看着弟弟进了县学,他边走边吃着包子,回到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自己的弟弟长的不错,可以说是温润如玉,如果考中进士,一定会被那些京城的官家小姐们榜下捉婿。

    到家的时候,肉馒头已经吃完了,打了个饱嗝,推门而入,然后用木棍拴住。三家只有刘兰香家中还有微弱的灯光,可以从窗户看到她正在缝制衣服。

    轻轻的走过去,敲了一下窗户,只见她抖了一下。小声的问:“谁,是谁在外面,再不出声我就喊了。”,真是不经吓。

    “别,兰香姐是我,大力,我过来是感谢你给我留门。好了,不说了我睡了。”,说完赶紧溜走,避免让人误会,毕竟这里是古代社会。

    回到自己的屋子,摸索着找到床沿,上面铺着凉席,还是他从乡下的集市上买的,花了二十文,不过凉席是用竹子编的,质量很好。自己弟弟那里他也买了一床,还为他准备了一顶蚊帐。

    对了,还没有点燃艾草,他赶快用火折子把准备好的一把艾草点着,那味道太冲鼻子了。等艾草烧完,味道消散一些,他已经累得睡了过去。

    他住的地方是最小的耳房,只有一个石头土炕,并不能烧火,北宋还没有火炕一说,冬季大家都是烧炭取暖,一些穷人家会烧石炭,只是石炭有毒,每年都有不少人被石炭毒死。

    刘兰香心还蹦蹦跳,对于李大力她很有好感,特别是李大力身材高大健硕,长的虽说普通了点,但是特别的勤劳。

    自从她被夫家赶了出来,日子就不好过,那些男人靠近自己都是为了她的身子,还好她出去做工都会带着妞妞,而且她找工的时候会打听清楚,这才免于骚扰,出门的时候,会在脸上抹上一层灰。

    她好一会才平静下来,妞妞睡得很死,只是睡着都想着吃的,哈喇子流到她的腿上,她用一块碎布把女儿的口水擦干净。

    李大力的呼噜声,她听得很清楚,又缝了几件手帕,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吹灭油灯,穿着衣服睡下。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润哥就敲门把李大力叫醒,两人在早餐摊买了两个馒头,两个鸡蛋。润哥儿不舍得买鸡蛋,只是干吃两个馒头。

    到码头的时候,葛老汉和其他人都到了,今天天不亮就有一艘船到了。看到人齐,这批货的账房开始点数,他们排队接货运货,这批货也不知道是什么特别重。就连李大力都只能一次一袋子,不过工钱也贵,还不需要给账房上供,以前每月都有两次,是码头自己的货。

    一艘船还没有搬完,另一艘就到了,这批货船家要求速度快一些,他们几人在路上行人不多的时候,就全部搬完。这次一共得了五百文钱,账房付完钱就快速的离开,葛老汉和大家说今天就这一批货,明天没有船到,等通知。

    大家都累的不轻,一般有码头的货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熟悉了,码头也不会找其他人。葛老汉约着他到茶楼喝茶被他以要和弟弟谈事情推了,他也没说什么,自从李大力被自家婆娘揶揄走,关系就变得只是工头和力夫,不和以前那么亲近。

    以前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如此被赶走了,老妻跟着他吃了不少苦,他也不好训斥,只能麻木的认可。

    把钱收好,他先是回家换了一身衣服,和小商人约好在城中的王婆猪脚店见面,他需要带着两个丫鬟一起。

    收拾好衣物,他把三贯钱准备好,还多准备三吊钱,准备交给衙门。正午他一个人赶到县学,弟弟已经等着了,他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手中拿着一柄团扇,扇子柄用竹子,扇面是用竹丝打磨抛光上漆。正面画的是山水图,背面是一首唐朝时期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

    一千年以后,他就很不喜欢学习,更何况到古代,只是四弟曾经和他念叨了好几遍,这才熟悉下来。

    这柄扇子是花了两贯钱才买到的,是兖州制扇大师的作品,他好不容易买到,还是最便宜的,平日根本就不舍得拿出来用。

    兄弟两个到王婆猪脚店的时候,杜宇恒早就带着两个丫鬟到了,四人做好,两个丫鬟被打发出去。

    “大力,这位小公子就是令弟吧,真是仪表不凡,一看就是进士的苗子。”商人果然会说话,巧舌如簧,两个丫鬟,弟弟还没进来就看好了,他挑中的是夏荷,小姑娘是两浙地区人士,具体哪里已经记不清楚了,很小就被父母卖了。

    最主要的还是她长在四弟的审美上,外面两个丫鬟已经知道,她们两人中的一人要被卖掉。本来以为是卖给李大力,两人都不大愿意,看到李大力身边还有个帅气的少年,心中有了新的念想。

    付了钱,夏荷的身契约就交接给李大力,双方已经签订好文书。小商人说了声抱歉:“急匆匆的带着另一个丫鬟离开了王婆猪脚店。”。

    夏荷一个人等在外面,李大力是个善良的人,把她叫进来,给她叫了一碗炊饼。兄弟两人一人要了一份猪脚面,一小碟羊肉,李大力只是吃了一块就说不好吃,全都倒进四弟的碗中。

    吃完饭,三人到了衙门把夏荷改到四弟名下,把夏荷的身契文书让他放好,叮嘱他努力学习,就挥手离开。

    李善玉看着三个走远的身影,心底默默的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中进士,让四个过上好日子。夏荷其实又紧张又兴奋,毕竟她赌对了,以后跟随的是帅气的公子。

    李善玉走在前面,夏荷紧跟着,张大爹看到他领了一个姑娘回来,并没有说什么。这种买卖女婢太平常了,书院有的学子,下学的时候还带着歌姬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