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绿乡 » 第四十二章长嫂如母

第四十二章长嫂如母

    “哈哈,真是老天有眼。”这天晚上,苏大嫂笑着从外面回来,得了像神经病一样喊,弄得苏大哥和孩子们吃惊地盯着她看。

    “哎,我跟你说呀,前几天洋洋她妈来借钱,幸亏借给她。原想过一阵托她给咱兄弟冬成张罗个媳妇,没有想到歪打正着。”

    苏大哥知道她话里有话,忙压低声音说:“守着孩子别乱说。”接着转身对孩子们说,“哎,都几点了?还守着电视玩,你们快都睡觉去。”

    苏大嫂见状,也冲孩子们嚷嚷两声,倒了杯水端着推开里屋的门走进去。

    “怎么回事?是不是她给冬成介绍对象。”苏大哥说着脱鞋上床,背靠着床头坐好,点燃一支烟。

    苏冬成自从散了亲,一直找不上来,家里急得到处托人给他找媳妇。

    苏大嫂呢,和谁说话,总会扯上一句,说:“有空帮俺打听一下哪里有大姑娘,给俺小叔子说说。”搞得人们见了她都躲开走。

    所以苏大哥看她刚才那样,以为事情有眉目了。

    “不是,她可没有这份热心,除非你求着她。”苏大嫂向门口瞅了一眼,放低声音对男人说:“冬成和小淑想处对象。”

    “啊?你别胡说,他们俩怎么可能?”苏大哥听后愣了一会儿,猛地摇头表示置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俩怎么不可能?只不过两家相邻太近,没有人寻思到罢了。”苏大嫂确定地说:“他俩正好都没有定亲。”

    “你是怎么想到的?”苏大哥不相信地问。

    “是冬成亲口对我说的。他说两人拉的差不多了,怕夜长梦多,让我赶紧找媒人上门提亲去。”苏大哥两口子小声地议论好久,决定明天就去请街坊邻居王大娘来做这个媒人。

    苏大嫂说:“王大娘和小淑她妈是一个村的闺女,一前一后嫁到咱村里来,一直相好。她和宋大娘知心知底,能够猜透她的心事,说话说到她的心坎上。”

    “嗯,”苏大哥点头称道:“你说的对,找她保媒肯定行。再说她爱跑腿管闲事。”

    “其实宋大娘这个人好说,只是小淑她嫂子事多,恐怕到时侯会使绊子。”苏大嫂思量一下说。

    苏大哥也这样看,“就是呢!就算是小淑和她妈同意,可是她嫂子是个财迷疯,整天价嫌她哥哥干木匠挣钱少,恨不得有人给小淑说个开金店的婆婆,好让家里借光。”

    “小淑跟人家跑过,名声不太好。要不是眼瞅着冬成一年大起一年,我才懒得管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俩非要在一起,谁也挡不住。”苏大嫂虽然越说越兴奋,到底是忙了一天感到累了,脱衣钻进被子里,伸出手指弹了一下苏大哥的头皮。

    又说:“哎,你别担心。其实,我都想好了,这事不办就不办,办就快点办,尽量不要让外人知道。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冬成把小淑娶进来。”

    再说宋大嫂这人真跟人家预料到的一样。这天,宋大娘和她刚说出此事,她立刻说道:“怪不得那天我跑到冬成他大嫂那儿借钱,她答应的那么痛快,原来苏家早就有这个心事。”

    宋大娘陪着小心,说:“哪里?你别多心。人家借给你钱,是因为咱和苏家一直相好,没有打过架,吵过嘴。等晚上洋洋他爸爸回来,你们商议商议。”

    “不用商议,我看根本不行!两家隔得这么近,弄不好伤了和气。”宋大嫂当机立断地说。

    “噢,你们不同意就算了,等媒人来了推辞一下就行。听说冬成那边有人给说媒,说的是张庄的一个姑娘。”宋大娘低眉顺眼,好像她不是小淑的亲妈。

    “谁爱说谁说去,反正小淑不能嫁给他。让我妹妹挑来挑去的,挑到他太亏得上,这一辈子。”最后,宋大嫂用当家的口气分析给婆婆听。“冬成住的房子连院墙都是土坯的,嫁过去光盖房子就累一辈子。兄弟们多,家底太薄了。”

    过了几天,宋大嫂听说苏冬成和张庄的姑娘没有戏,忍不住跑到苏大嫂家去打听。只见苏大嫂故意叹口气,说:“你碰到有合适的姑娘给冬成说一个吧,冬成在咱村里都成大龄青年,真叫我婆婆头疼又揪心!”

    宋大嫂一听这话,也没有好意思多问。忙说:“我一直操着心呢,只是碰不到合适。再说找个瘸子瞎子又不行。”

    苏大嫂一听这话,立刻麻下脸来说:“离婚的不要,哪会要瘸子瞎子呢。”心里话:早知道你嫌苏家穷,不同意你小姑子嫁给冬成。你看着吧,冬成非你小姑子不娶呢!

    宋大嫂看见苏大嫂不高兴,也知道刚才说的话造次了,忙说:“就是呢,找就找个漂亮的黄花大姑娘。”然后赶紧说时间不早,家走做饭去。溜走了。

    回家的路上,看见苏冬成在小卖部门前卸货。心想冬成是个不错的小伙,开着小卖部,只是兄弟们多,穷点。不过,兄弟们多了,没有人敢欺负。想到这儿,宋大嫂的心里有点儿软了。

    这天,她在家做熟饭等宋大哥和孩子回来,没想到宋大哥一进门就对她说。“和我一起干活的那个木匠要给咱妹妹小淑介绍对象。”

    她的眼睛一亮,赶忙问:“哪个村的?”

    宋大哥高兴地说:“就是咱村里的冬成。”看样子他赞成这门婚事。

    “怎么又是他?”宋大嫂心中十分纳闷。

    “怎么?你已经知道。”宋大哥奇怪地问她。

    “哪里,我只是想不到。”宋大嫂愣在那里,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宋大哥却眉飞色舞地说:“刚才和咱妈说来,我看冬成这孩子挺好的,从小不惹是生非。咱妹妹小淑老实巴交的,两个人在一起挺合适啊!”

    宋大嫂听到这儿,想到小淑嫁给冬成,自家吃不了亏,只得点头称是。

    就这样在苏大嫂和媒人王大娘的精心谋划下,宋家总算答应这件婚事。

    这天,王大娘拎着苏家给备好的礼包来到宋家,找宋大嫂商议见面的礼数。拿出一块布料说:“这是给你截的布料子,怎么样?”

    “给我截什么布料?让别人知道说闲话。”宋大嫂喜滋滋地抖开布料,摸了一下说。

    “给当嫂子的买块布截个裤子,还不是应当的嘛,谁敢说闲话,看我听见不撕烂他的嘴。来,你看看拿着这些东西上你婆婆那边去,怎么样?不嫌少吧。”

    宋大嫂把布料放好,看了看剩下的东西只有两条烟,两瓶酒,两包桃酥。忙说:“行,这些东西不少。你们想得挺周到。”

    她知道中了人家的圈套,说啥都晚了,只得吩咐媒人说:“王大娘,都是街坊邻居,又想成亲戚,可别像人家似的铺张浪费,也别弄得小小气气得让人家看不起。再说,我婆婆就这么一个丫头,我就这么一个小姑子,宝贝着呢!”

    “哎呦,你想到哪里去了?咱们家的事,外人管得着吗?还有,我办事你放心,一定不会让你们掉地上,叫人踩着。”

    宋大嫂一听这话,心想:人家王大娘说的是呀,我们宋家和苏家联姻成亲,街坊们只有喝喜酒,别的犯不着管。于是,赶紧帮着媒人提着剩下的东西,乐颠颠地到婆婆那边商量亲事去。

    就这样苏冬成和宋小淑,在家里的张罗下,很快地按照当地风俗大见面定亲了。从此以后,宋小淑上坡干活不再是一个人了。连早上挑水也是俩人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