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肃清之大明坠落 » 第十八章 南逃的卫所兵

第十八章 南逃的卫所兵

    从十五岁忍气吞声到十八岁,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用沙袋闷死了管事,顾不上家人,只身逃了出去,直到遇上刘志满。虽然杀过人,但张梁柱依旧是个老实人,遇事都以忍耐为主,有很多次被人欺负时都是刘志满站出来帮他,出于感激便认他做了兄长。

    老三叫周善贤,浙江绍兴人,父亲给扬州织造局的太监做师爷兼会计。后因贪污了数千两银子累及家人,男丁充军,女眷做为官奴发卖。周善贤很清楚,是那些太监们私吞了税银,用他父亲当替死鬼而已。

    虽然他长得瘦小,还略有些驼背,但充军后脑子好使,又很会说话,时常恭维做总旗的刘志满。很多事明明没有做,却因为周善贤的花言巧语,让刘志满以为是他在尽心尽力。就拿不久前百户派下令来,让大家照清军的样子剃发一事来说,

    刘志满心里非常抵触可又不便发作,便让周善贤去千户那申请缓一缓。周善贤深知那是与虎谋皮。他假装出去,却在半道折回,在附近瞎逗留到深夜才假装风尘仆仆的样子回来复命。

    他说:“大哥,百户起先非常不高兴,一定要坚持按时剃发,他说指挥使那天要率所有兵士迎接清军的。我只好给他跪下,深泪倶下地讲了总旗大哥你的委屈和难处,百户大人最后被我的话打动,同意咱们这一队最后一拔剃发。”

    其实呢,刘志满想要的是按规定日期再缓几天,周善贤谎说的是百户同意他们最后一批剃,本质上依旧是按规定的日期。刘志满是个马虎习惯了的人,一下子哪能明白周善贤这话语里的小九九,还夸讲了他一番。

    随着日期的临近,千户不断派人来催促,刘志满知道没有退路了,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比较好。他们这一队总旗的兵丁大都是投充过来的,又不是本地人,自然没有任何顾虑,刘志满平时又很有义气,大家哪有不从的。

    一队总旗出逃,这可不是小事,要是在往常,百户甚至千户都要问斩的。也幸亏现在是非常时期,百户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决定以退为进,回文给千户,说他已无法约束士兵,申请辞官。事已至此,千户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因为当前上至总兵,下至军户,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投降上了,哪还有心思去抓逃兵呢。

    刘志满这些人的出逃倒也起到了点示范效应,其他几个总旗的光棍士兵们虽然已经剃了头,但对投靠清军鞑子心里都是有抵触的,既然有人作了榜样,就跟着一块逃吧。于是很多剃了发的士兵也混进了难民潮中,跟着往南去了。

    仙霞岭,是横在浙江和福建两省中的界山。山上的仙霞关古人称为“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可见地位之重要。而现在随着大量难民的到来,越接近关口,人群越多,喧闹声也越来越大。随着朱聿键在福州登基的消息的传来,整个江南的百姓,但凡是抱有一点希望的,都蜂涌而至,期望早日入关求得太平。

    此时负责镇守仙霞岭的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他只比郑芝龙小二岁,心气却比他哥更高,扶持朱聿键就是他最先想出来的妙计。

    如今他在福州称了帝,他哥跟着封了候爵。郑鸿逵打小就对他哥有些不服气,别看郑芝龙势力庞大,那都是他早年间在海外卖屁股加上各种投计取巧,阴谋诡计得来的,真到见血的时候,他可没那胆气!从小一块玩到大,这个大哥他能不清楚!还不是因为长得俊郎又能言善道么!

    前不久这位大哥又来命令,仙霞关不能死守,郑家军的每一位士兵都是本钱,绝不能为他老朱家折了本,让他见机行事,不能跟清军硬扛。

    郑鸿逵把信件撕得粉碎,坐在椅子上生起闷气来。上次在衢州本来可以率军在金华和小股清军打一打,挫一挫清军的锐气,这个一脑袋生意经的大哥倒好,硬是下令撤走部队。如今守在这荒山野岭中,自然没有在衢州城里来的爽快,唯一能让他觉得舒服的就是可以搜刮难民了!

    从江南各地涌来的难民中,不乏达官巨富,他已下令给仙霞岭上各个要点,每个过去的难民都要细细盘查,明面上说是防奸细,实质则是敛财。

    关口上的郑家士兵们当然心领神会,这些来自闽南的水手们自从上岸当兵后,每天都过得无聊极了,无时不在回味出海打劫时的那种兴奋感!如今上面又允许在盘查时没收钱财,那还不可劲地折腾起来。

    在仙霞关下面的难民们并不知山顶上的守军在磨刀宰羊,反倒个个入关心切,催促声质问声搞得山谷人声鼎沸。而在关口上,因为盘查得非常仔细,导致难民队伍前进异常缓慢,后头的人等不急开始推搡,前头的当然不肯,一时间争吵声,打斗声,都乱成了一锅粥。但把守在两侧的郑家军士却丝豪不乱,他们接到命令,只要有谁敢冲关,砍死即可。

    原来每个要入关的难民都会被带时关内的一处房间内,几个身手矫健的士兵不是摸身,搜查包袱行李,每一件衣物,每一件物件都要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罢休。搜出的银财都丢入中间的一个大筐内,筐边上坐着一名武将,他一边品茶一边盯着兵士们们干活。

    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存有侥幸,特别是杭州卫所出逃的士兵。郑家军哪能容他们撒野,基本上没逃多远就被抓回来砍了脑袋。有略懂法度的乡绅质问房中的武将,武将双眼轻轻一抬,不屑地道:“这些人不是奸细便是反民,有些还剃了发,不杀留着坏事嘛?”

    可怜的刘志满这一队从杭州辛苦逃过来的兵士们,原本有一百多人。可是那些在杭州剃了发的人却被当成奸细,不论青红皂白就给砍了!最后只剩下五十多人,他们现在手无寸铁,又身无分文,只有脚上的烂军靴还能证明是当过兵的。

    “大哥,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的盘缠全被搜去了,这可怎么办啊!”老二张梁柱哭丧着脸道。

    刘志满左脸上很是红肿,看得出在搜查时定是不服气说了什么被打得,现在下得山来哪还忍得住,对着山上的郑军破口骂道:“狗娘养的海盗贼子!若是在杭州,非给你们放血不可!老二,老三等以后有机会咱们一定要报仇!”

    周善贤说:“他们郑家是靠扶新皇上位得的势,大家小声些,如今保命才要紧,先去浦城再做计较吧。”

    虽然山上的郑军有如强盗,但浦城的父母官郑为虹很不错,他年纪才二十出头,却德才兼备,做事有条有理。面对大量涌来的难民,他早已事先安排乡绅凑集了大量的红薯给难民果腹。

    然后再安排难民给这些乡绅干一些修路铺桥,开垦田地之类的杂事。要是难民还有得多就安排到城里修筑城墙,清理沟渠。有不愿停留的就再往南边的延平方向送,依此类推后面的城镇逐步安置难民。新皇朱聿键对他的策略大为赞赏,还在朝会上特意夸讲了一番。

    刘志满十几号人本就是行伍出身,给地主老财当长工太亏了。郑为虹也因材施用,让这些逃亡过来的士兵们在县城修筑城墙,以后若是清军来攻,还能让他们直接参战,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