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五十八章 范阳起事

第五十八章 范阳起事

    安禄山本就有反心。而今听到严庄的话,自然心中意动。

    “军师所言有理,只是如今郭子仪驻守在太原,恰好阻住我们西进的道路。”安禄山轻声说道。

    郭子仪乃是宿将,他若是驻守太原,可不容易攻下。

    严庄却是笑道:“节度怎么忘了,我们可是怀有圣旨,我们可加假道太原,南下攻打雍丘。此正是假道伐虢之计也。”

    “军师此计甚妙。”安禄山闻言大喜道。

    严庄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若此计不通,我们可派一万兵士,围住太原,却是围而不攻,主力大军绕过太原,直奔洛阳,正可出其不意,一举攻陷洛阳。洛阳既破,长安则指日可待矣。”

    安禄山沉思片刻,乃高声喝道:“军师之言,犹如发自我之肺腑,且与三日后再杀牛羊,犒劳三军,清君侧,诛杀奸相,以正乾坤。”

    “谨遵节度之命。”众人皆是拱手称是。

    且不说安禄山在此准备起事,安元贞接到圣旨之后,却是松了一口气。

    雍丘这个地方,他是一点都不想再待下去了。

    哪怕是回到京城之后,必然会被问罪,那也留在雍丘好上许多。

    苏落对他来说,就像是个怪物。

    当圣旨传达的时候,张巡和许远同样在旁边。

    看到圣旨的内容,他们二人彼此之间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安。

    尽管苏落如今已经成了反贼,但是他们却还是相信苏落曾经下过的判断,那就是安禄山会造反。

    甚至在他们二人的眼中,安禄山是更加危险的人物。

    “看来该来的还是来了。”张巡轻声说道。

    在他看来,这道圣旨就是宣布安禄山将要造反的前奏。

    他相信安禄山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是可惜,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许远同样轻叹道。

    安元贞不知道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向张巡说道:“等到安禄山节度使到来,你就要随我返回京城问罪了。”

    “若是安禄山来到雍丘,我们都将回不了京城了。”张巡冷笑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安元贞问道。

    “连苏落这样手里只有几十个镖师的百姓都会造反,安禄山手握数十万大军,他为何不能造反?”张巡带着轻蔑的微笑继续说道,“杨国忠不是一直都声称安禄山会造反吗?”

    安元贞闻言一愣。他突然想起来,好像自己的兄长安思顺似乎也曾经说过,安禄山一定会谋反这类的话。

    难道安禄山真的会谋反?

    他的心里忽然忐忑了起来。若是安禄山真的谋反怎么办?

    他虽然还有七千可用之兵,但是在跟苏落的战斗中被吓破了胆,士气已经非常的低落,根本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自己若是再被安禄山击败,自己恐怕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他却发现自己似乎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的等着安禄山到来,同时还得希望安禄山不要造反。

    许远则是悄悄离开了雍丘,向着三家村而去。

    他刚离开雍丘城,就已经被斥候队的人发现了行踪。

    “你说什么?皇帝竟然下旨指派安禄山前来平叛?”苏落听到消息后,也是非常的震惊。

    据他所知,安禄山的军队几乎没有南下的记录,他一直都是在跟北方的胡族战斗。

    而苏落这样的谋反,西有洛阳,东有济南府,无论怎么看,都用不着安禄山前来平叛。

    难道是李隆基对这些人都不信任?

    却去信任一个胡人?

    “是的。圣旨到时,我与张县令也是亲耳所闻。”许远轻声说道,“若是安禄山兵进雍丘该当如何?”

    他这次来的目的,是希望从苏落这儿再买进一些三弓床弩,以便守卫睢阳。

    当然若是能够买到令人闻风丧胆的天雷,那就更好了。

    他现在已经觉得雍丘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至少要守住睢阳。

    只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所以他打算先旁敲侧击一下。

    苏落闻言,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许太守放心,安禄山若是谋反,他是不会攻打雍丘城的。”

    “何出此言?”

    “安禄山生性多疑,如今真源县出了我这样一个反贼,而安元贞率领一万兵士,却连遭失败,他定然不会前来真源县搅这个浑水的。”

    “如今你跟朝廷征战,难道不正该从中渔利?”许远不解的问道。

    至少在他看来,如今的雍丘城,已是不堪一击。

    “许太守自然知道这里面真实的情况,但安禄山却是不知的。安元贞连番败北,他必然会高估我的实力,自然不愿意陷入这个泥潭当中。”苏落继续微笑着说道,“而且据我估计,安禄山的打算怕是先奇袭太原,再以太原为根基,一部分兵攻打洛阳,一部分攻打潼关,最后进逼长安城。若是奇袭太原失败,他则会留一部分军队围困太原,而将主力攻打洛阳,再攻打潼关,进逼洛阳。”

    许远听着苏落的分析,倒是频频点头。他虽是觉得苏落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却仍旧存有一丝疑惑:“安禄山如此打法,难道不会担心后方不稳?”

    历史上的安禄山,打的便是类似奇袭的战法,虽然看起来势如破竹,但是所占领的地盘却很小,甚至很狭长。

    于是攻下长安之后,便开始快速走下坡路。

    “安禄山的目的,只是为了攻进长安。在他的眼中,只要攻进了长安,就等于拥有了天下。”苏落轻声说道。

    只有这个说法,能够解释安禄山的军事行动。

    许远虽然心中仍有诸多不解,但他对苏落的判断还是有着很高的信心。

    但是依据苏落的判断,他恐怕也不好再跟他提起购买三弓床弩的事情了。

    许远回到雍丘城后,心中仍旧存有担忧,便也派出了一支侦查的队伍,去探听安禄山的消息。

    很快安禄山兵围太原的消息,便传到了雍丘城。

    “安禄山果然还是谋反了。”张巡却是一副淡然的神情。

    安元贞此时则是如坐针毡,他现在已经陷入了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

    曾经他非常希望安禄山能够早点来接替自己,但是现在他却希望安禄山千万不要来攻打雍丘。

    一个苏落他就已经搞不定了,若是再加上安禄山的话,他就只剩下求死一路了。

    太原城下,严庄骑着马在底下高声喊道:“安节度乃是奉圣旨前往平叛剿贼,还请郭将军开门借道。”

    “安将军前往平叛,自可直接南下,何必绕道太原?若无皇帝圣旨,请恕我不能开门迎接。”郭子仪站在城头之上,高声喊道。

    他接到皇帝圣旨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奇怪,而今看到安禄山的举动,方才明白皇帝的意图。

    只是他哪里知道,根本不是李隆基的真意。只不过是韦见素根据杨国忠的意愿,而提出的一个折中的举措而已。

    万万没想到,却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妙计。

    安禄山见到郭子仪不肯借道,大怒不已,于是发起了几波攻城,但是都被郭子仪打退。

    “节度,郭子仪素有名将之称,且极擅长守城,如今强攻不是良策,但当依照计划而行,留一万士兵围困太原,其余主力直奔洛阳。”严庄向安禄山劝说道,“一旦攻下洛阳,便可兵临潼关,直逼长安。”

    “军师所言有理。如今关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而且我们此番乃有圣旨在手,可出其不意攻破洛阳。”高尚赞同严庄的意见,继续补充道,“若是攻下洛阳之后,便须将河南全境收复,以免后方不稳。”

    安禄山闻言,便对安庆绪说道:“我儿率领可领一万士兵围困太原,待为父攻陷洛阳,再做区处。”

    安庆绪闻言,便忙说道:“孩儿愿与父亲一同攻打洛阳。”

    围困太原,并无多少功劳,将来他在父亲面前自是没有多少分量。

    “节度,以我之见,我们可兵分三路,安公子可率一路军攻打荥阳,田将军则率一路军前往攻打孟津,节度则是率领主力攻打洛阳,三路军互为犄角,可保洛阳一举而下。”严庄继续说道,“至于围困太原的人选,私以为蔡希德可以胜任。”

    安庆绪闻言便忙说道:“军师之计甚妙,还请父亲采纳。”

    安禄山沉思了片刻,便轻声说道:“便依军师之言而行。”

    范阳起事,并没有影响到苏落。

    如今的化学工坊,已经被苏落改名为军事研究院,同时将葛宏的机械工坊也纳入到了军事研究院中。

    如今的三家村,已经将上流村、大槐树村等纳入其中,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余人。

    三家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仍旧占据了大半的人口,同时为了减少贫富差距的产生,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苏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奖励。

    而同时苏落也在三家村开始了棉花的试种植。

    尽管苏落已经造反,但是三家村生产香皂等物,仍旧远远不断的向外运送。

    只不过苏落不再直接开设杂货铺,而是将这些货物转卖给其他的商人。

    苏落特意在原大槐树村旧址,设立了交易所。

    凡是购买货物的商人,都必须在交易所中进行交易。

    苏落打算继续改进纺纱机,如今水利纺纱机的图纸,已经解构完成。

    他特别在纺织工坊中增添了一个部门,招揽了一批年轻的纺织工,专门进行纺纱机的改进工作。与此同时,水力织布机也在计划当中。

    三家村目前的商品中,最受欢迎的乃是十里香酒。

    毕竟这样的高度酒,在唐朝还属于稀罕之物。

    苏落在十里香的名头打响之后,就将酒价给降了下来。

    如今一坛酒的价格,不过是二两银子,当然坛子也变小了许多。

    同福镖局的镖师人数也已经突破到了五百人。

    除掉五十人的斥候队,苏落仍旧将其分为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为十个小队,只是小队的人数变成了十五人。

    同时每个大队,特设一个专门做饭的小队。苏落将其命名为炊事班。

    炊事班的镖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择考核通过的。

    他们的月前自然也比其他的镖师多出二两银子。

    挖掘涡河和汴河的工程,并没有因为苏落的谋反而停止,而是继续进行挖掘。

    这条运河对苏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苏落改进纺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整个真源县,跟战争开始之前,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

    除了仍旧龟缩在雍丘城的安元贞。

    自从得到安禄山起事的消息,回京城便已经属于奢望,而征剿苏落,他又无法做到。

    于是他便每日买醉,一天至少要喝上一坛的十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