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三十五章 三弓床弩

第三十五章 三弓床弩

    “县尊,我购买粮食,是为度过荒年。”苏落说道,“今年的情况,县尊大人恐怕也清楚,旱情已经很严重了。减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我准备多买些粮食储备着,万一到了灾情爆发的时候,粮食的价格便不是现在这样便宜了。”

    “若是为了备荒,何以要购买这么多的粮食?”张巡问道。

    他已经知道,苏落要购买一千两银子的粮食。

    就是说,即便是接下来的三年里,三家村没有生产处一粒粮食,也不会有人饿死。

    如果是为了备荒的话,正常情况也就是储备一年的粮食而已。

    苏落的举动,早就已经超出了备荒的目的。

    即便是他不相信苏落会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但也不得不慎重。

    苏落看着张巡,心中也在不停的嘀咕。

    他购买粮食,最大的因素是即将发生的安史之乱。

    而张巡也是在安史之乱中,留名青史的。

    他先是雍丘抵抗安禄山的叛军,随后又在睢阳组织抵抗。

    也就是在睢阳,张巡以身殉国。

    同样是在睢阳,张巡为了守城,而做出了受到后世非议的举动。

    那就是当粮食用尽后,他以人为食粮。

    睢阳城破,整个城池已是人间地狱。

    苏落不知道,是不是该跟张巡如实相告,他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张巡是否还会遭遇相同的命运。

    在经过了一番思考后,苏落最终还是将决定将实情相告。

    如果张巡能够提早做出准备,也许雍丘城就能够守住,或许百姓们就会死的更少一点。

    也许睢阳城的惨案,也就不会发生。

    “实不相瞒,我之所以会储备如此多的粮食,实际上是为了防备安史之乱。”

    张巡心头一惊,这是他第二次听到安史之乱这个词。

    同样都是从苏落的口中听到的。

    “安史之乱?你之前也曾经说到过安史之乱,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张巡问道。

    “安就是安禄山,史就是史思明。他们极有可能会在一年半后发动叛乱,所以我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以防止即将到来的兵祸。”苏落如实说道。

    张巡闻言,却是沉默了。

    他并没有怀疑苏落的话,河东三镇的情况,他也是略有了解的。在他看来,安禄山在河东三镇的所作所为,都是反叛之意昭彰。

    已经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

    只是河东三镇,与真源县不相统属,张巡对于河东三镇的事情也是无可奈何。

    更何况他也只是个小小县令而已。

    他想不到,苏落年未及冠,便能够看清楚天下大势,让他不由得刮目相看。

    “你如何能够认定,安史二人会叛乱呢?”卢见增问道。

    苏落当然不能够说,他是根据历史来判断的,但是从结果推原因总是容易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苏落轻声说道。

    这句话出自《左传》,对于受儒学浸淫之人,对他的权威性,自然是不会产生怀疑的。

    所以张巡和卢见增也是不住的点头。

    安禄山是栗特族,而史思明则是突厥族,单是这两项就足以让人怀疑他们了。

    苏落并不清楚,杨国忠为何会一直说安禄山会谋反,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吧。

    “只是可惜,如今皇帝昏聩,宠信安禄山,可叹奈何。”张巡叹道。

    苏落轻声说道:“与其靠朝廷,不如靠自己。”

    张巡闻言,眉头一皱:“你此话何意?”

    “如今皇帝宠信安禄山,想要扳倒他,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他要谋反,为何不提前做一些准备,让大唐的百姓少受一些苦呢?”苏落轻声说道,“河南府,将会是叛军们的首攻之地,如果他们在河南境内受阻,必然会给朝廷足够的反应时间,到那时候集结大军,说不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叛军镇压。”

    张巡闻言,不住点头:“雍丘乃是通往洛阳和长安的必经之地,若是能够将其阻挡在这儿,必然能够挫其锋芒。”

    然而历史上的安禄山,的确是在河南遭遇了严重的阻击,但洛阳还是很快便落入叛军的手中,随后又直奔洛阳。

    张巡的守卫战,虽然可歌可泣,但最终并没有挡得住叛军的脚步。

    “不过既然叛乱将至,你若是将县里的粮食都买走了,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呢?”张巡说道。

    他们可没有苏落这样的财富,更没有他这样的技术。

    “我看你还是前往洛阳买粮食。”卢见增建议道。

    苏落对于到什么地方购买粮食,并不在意,他需要的只是粮食而已。

    唯一的坏处,就是从洛阳购买粮食,成本就会大大的增加。

    但他也得考虑到张巡的想法。

    苏落离开县衙之后,便来到了大云寺塔。

    “我已经到了大云寺塔。”苏落艾特了钱森。

    如今到钱森所在时代,已经是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了。

    “我也已经到了。”钱森随手发了一张照片在群里。

    “你说怎么验证呢?”

    “你在大云寺塔下埋一个东西,我看看能不能够搜得到。”钱森轻声说道。

    苏落看到钱森发出的文字,心中便在想埋什么样的东西。

    必须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东西。

    唐三彩是个不能的选择,只是可惜他手头上没有这样的东西。

    他现在身上只有一百个开元通宝。

    苏落将一百个铜钱给了苏苗,让他将它们埋在大云寺塔的东南角上。

    他则拿着手机进行录像。

    三家村的人,都知道苏落有一个会发光的东西,但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物件。

    苏落将视频发到了群里。

    “没有?”钱森有些疑惑的发道,“难道不是一个世界线?”

    苏落对这些已经不在意:“不是就不是吧。”

    “应该的确是不在一个世界线上。”沈蓉突然间插话道,“我最近去了一个苏落的老家,发现他所说的那个区域是火车站。”

    苏落看到沈蓉的话,心头一惊。他没想到沈蓉竟然回去他的老家。

    他其实曾经想过让他们去自己的家中看看的,但是他又害怕看到自己的父母。

    但现在看来,钱森他们所在的世界,跟苏落前世的世界,也不是同一个世界。

    当得知这些事情后,苏落反而变得更加豁达了。

    他心中原本的牵挂,也都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再去惦记了。

    而这个世界的人和物,将是他最新的牵绊。

    苏落回到家中后,刘大树便找了过来。

    他将县令张巡的意思,都告诉了刘大树。

    刘大树对此也是感到有些无奈。毕竟一千两银子,要从洛阳买粮食的话,恐怕最多也只能买到七十万斤。

    可比在真源县周围的村落购买,贵上许多。

    但既然张巡已经发了话,他们也只好多走些路。

    苏落来到机械工坊,准备看看第一架三弓床弩。

    在不小的院子里,安放着一个庞然大物。

    苏落原本预想过,三弓床弩的块头不会小,但是没想到竟然会如此之大。

    “三哥,抬着这个床弩,咱们去试试箭。”苏落跟苏苗说道、

    苏苗安排两个人抬着三弓床弩,来到了一个一处空阔的场地,正是平常时候镖师们训练的地方。

    这里有特制的靶子,正好是试弓弩的好地方。

    “三个,距离有些进了。”

    “近了?”苏苗闻言,却是有些惊讶。

    他已经这个床弩,放在距离靶子约有四十丈的位置了。

    普通人射箭,能有个七八十米,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距离了。

    这也是他将三弓床弩安置在四丈外的原因。

    四十丈,相当于一百二十米的距离。

    苏落自然知道为何苏苗会感到惊讶。

    他很清楚,三弓床弩的极限距离是一千五百米,也就是大概五百丈左右。

    但是考虑到这架三弓床弩,是造出来的第一台。

    性能未必能够达到极限的程度。

    因此苏落便让苏苗将三弓床弩安放在大概一百丈左右的距离。

    “落弟,这怕是太远了吧。”苏苗问道。

    “我们先试试,不行再往前挪挪就是了。”苏落笑着说道。

    开玩笑,这可是三弓床弩,不是一般的重弩。

    宋代的时候,由于失去了养马场,因此不得不发展重弩。

    他们在对外战争中,之所以并没有吃到大亏,也是因为有着三弓床弩这样的重武器。

    “开始吧。”苏落轻声说道。

    苏苗并没有再反驳,他安排一个镖师,将弩箭放上,然后射了出去。

    三弓床弩的弩箭,也是经过特制的,比一般的弓箭都要粗很多,也长上许多。

    弩箭射出去的瞬间,便发出了类似雷鸣的声音。

    只在瞬间的功夫,弩箭便射穿了靶心,但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前飞行了五丈的距离,方才落在了地上。

    苏苗见状,惊讶的无以复加。

    这些靶子,都是用杨木制成的,足有半尺厚度。

    弩箭竟然能够穿心而过,这威力简直是逆天了。

    苏落对试验的结果非常满意。

    一百丈内,只要中了弩箭,基本上必死无疑。

    而且在这个距离之内,根本没有人能够闪躲。

    一百丈,就是三百米的距离。

    即便是面对重骑兵,三弓床弩,也能够造成杀伤。

    “再放到两百丈试试。”苏落说道。

    弩箭仍旧带着雷鸣之声,飞驰而去。同样是穿透了箭靶,但却只是没进去了一半。

    这样的距离之内,杀伤力仍旧是非常强大的。

    只要射中,也将直接穿透人体。

    毕竟人体的硬度,跟十五厘米的杨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苏落随后又让苏苗将床弩的位置,放到了三百丈的距离,但此时的弩箭虽是射中了箭靶。

    但他已经看出来,这已经是三弓床弩的极限了。

    苏落对此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要知道,这不过是他们制造出来的第一架三弓床弩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制造的床弩,必将会越来越强,说不定也能够突破它的极限距离。

    “三哥,带着这个床弩,明天跟我去一趟县衙。”苏落说道。

    翌日,县衙之内,张巡看着苏落带来的三弓床弩,惊讶的问道:“他真有你说的这么神奇?”

    苏落轻声点头:“县尊可以试验一番,自然就知道了。”

    张巡点头称是。

    于是他们来到了一处演武场上。这里是县里衙役平时训练的地方。

    苏落将床弩放置在两百丈的位置,一个镖师将弩箭放置好,随后扣动扳机,将弩箭射出。

    正中靶心,弩箭透过一般。

    如此的威力,让张巡瞠目结舌。

    “县尊,三弓床弩的极限距离,大概三百丈左右。”苏落轻声说道,“对于守城而言,乃是最好的利器。”

    张巡面上的惊讶还没有散去,嘴里便是不住的说道:“此等利器,若是献给朝廷,安禄山之流,又岂敢擅造叛逆。”

    “若是朝廷有了此等利器,怕是安禄山也就有了吧。”苏落不屑的说道,“三弓床弩的制造非常的繁琐,产量也是很低的。一年的时间,恐怕也只能造出十二架。”

    张巡试探的问道:“若是有了图纸,是否可以增加产量呢?”

    苏落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信不过朝廷。而且县尊大人,战争中产生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武器。”

    张巡闻言,似有所悟。

    “县尊,这三弓床弩的成本可不低。”苏落轻声说道。

    张巡闻言,便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小子总是不忘做生意。一架床弩多少钱?”

    “一百两银子。”

    张巡闻言,吓了一跳。

    “这么多钱?”

    “县尊,这已经是成本价了。要知道但是这些弩箭,每个做出来,就得十钱银子。”苏落轻声解释道,“每个床弩,附带着五百弩箭,相当于床弩只需要五十两银子。已经是非常划算了。”

    当然三弓床弩的成本,并没有这么高,但也并不低。

    一百两银子,苏落除去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之后,最多也就能够赚二十两银子。

    这相对于其他的产品而言,利润率已经是非常低的了。

    当然苏落本身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够防御雍丘城。

    只要雍丘城不陷落,三家村就不会遭遇兵燹。

    “一千两银子,十架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