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嫁教书匠 » 第193章创业

第193章创业

    在工区一楼电机间,高大的机器搬走后留下一块块四方痕迹,也把整个长方形大屋空起来。

    他和大炮就要在这个屋里创业。

    他的创业是养鸡。

    打扫消杀后搭鸡笼。

    进鸡笼这笔钱是借他弟弟闻波的,为了省钱,他和大炮亲自动手组装,虽然不熟练,但大炮有力气,肯吃苦,闻立作为电力工也不笨,他们日夜奋战。

    除夕夜的爆竹,声震寰宇时,他们正在干活;当大家互相拜年时,再看曾经的空屋,已经变成了鸡舍,整齐的三排鸡笼,像漂亮的小楼房,等待鸡宝宝们入住。

    他这一套流程都是拜师学艺后操作的。

    在动手大干前,他舍出脸跑了趟红梅大哥家,实地参观后,向前大舅哥求教。

    前大舅哥宽宏大度,交代给他的都是多年摸索出的干货,他说:“要养就得有连续性,头几批就是试验品,不赔就不错了,根本挣不到钱。挣钱时非得几批后,再说,即使要养,过了年再说呗,大冬天的急什么”?

    闻立信心百倍:“我打听过了,我们工区不可能再回来人了,以后我哪里也不去,就专门养鸡”。

    前大舅哥不好再说什么,同意帮他联系后续事宜,因此,他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初八那天,鸡舍四个角落都燃烧起火炉,阳光一照,明亮宽敞,这是最豪华的鸡舍,四千鸡雏正式入住。

    鸡笼里一个个洁白的小毛团,挪动着黄黄的小爪子,晃动着红红的小鸡冠,唧唧地撒着欢。

    鸡雏向公司赊账,饲料向公司赊账,这一切开销都指望鸡宝宝们长大变现。

    他们对这些宝贝倾注了心血,给予厚望。

    闻立当起苦力,推料,推粪,加食,添水,忙完这排,轮那排,他不谙此道,全凭一腔热血。

    没有美酒,没有朋友,但看着茁壮成长的鸡,比喝美酒甘甜。

    再看闻立,面目全非了,光脚丫子穿双布鞋,露着脚踝,鞋面和裤腿食渣点点,手指盖塞满了黑泥。

    大炮与他两班倒,她穿件蓝布大褂,脑袋上包裹一块绿头巾,脚上穿双家做大棉鞋,像踩着两个鲶鱼头。

    他们浑身臭烘烘,头发丝都是鸡粪味。

    偶尔闻立跑出去喝酒,回来醉倒大睡,她就连轴转,脚不沾地。

    但她无怨无悔,那是她和他的共同事业。

    鸡舍时刻不能离人,这些鸡胆小,从来没走过路,火车突然鸣笛竟然能吓翻个,翻倒后自己起不来,时间长了就挂了,这都是损失。

    他们像巡逻兵,随时查看有没有吓翻的。

    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鸡们长到了35天,按照合同,还有半个月就出栏,胜利在望。

    在后期,鸡们一天一个样,他们最愿意在鸡舍溜达,满眼雪白的鸡,垂着着红彤彤的鸡冠子,肉墩墩看着喜人。

    那不是鸡,那是一堆堆人民币!

    当他把这一切告诉前大舅哥时,大舅哥也由衷地夸赞他:“第一批这样真不错”。

    出栏进入倒计时,一天早晨,他刚把一车料推进鸡舍,电话响了,他从衣兜里掏出来,很随便地接听。

    不一会儿,他的脸色霎时变了,电话险些拿不住,挂断时,呆呆地站着,身前的小车上摆着一袋料,鸡们叫着等饭。

    他傻了,一动不动。

    他比鸡听见火车鸣笛还惊恐,那几句话在耳畔像炸雷:工区卖给“多种经营”了,不属于咱们水电段了,上面已经交接完,给你两天时间撤离,然后到大工区上班。

    大工区工长像宣读圣旨一般,钦此之后,他有如听见死刑宣判。

    大炮干了一通宵,应该回去睡觉,但他迟迟不出现,大炮就继续干起来。

    他去哪里了?

    他坐在院里的花池子沿上,他不死心地打电话求助,可是得到的答复是:谁想到说卖就卖了?

    如果没卖的话,只是让你回来上班,晚几天没啥,关键是,工区不归咱们管了,换新主了,咱们说了不算,你腾出工区是买主的要求”。

    这条路堵死了,只剩最后一线希望。

    他颤抖着拨通了前大舅哥的电话。

    那头愉快地说:“快出栏了,盯住,多长一点都是钱呐”。

    半天,他低沉地问:“大哥,我的鸡能不能提前出栏”?

    “啊?……不能!按照合同一天都不能提前”!

    “能不能运到你家,养几天,再出栏”?

    “啊?……我这里放不下呀!再说,那些鸡不适合搬运,都是出栏后直接进屠宰场。

    你非得运输,那么远到我这里,活的剩不下几只啦”!

    “都养这么久了,养地挺好,你为啥要折腾?按时交不上鸡,你还得交违约金呐”。

    他绝望了。

    赊鸡雏的钱,赊饲料的钱,血本无归不说,还要交违约金。

    脚边堆堆残雪,残雪在春寒料峭中脏兮兮的最难看,可是,立春了,难看的残雪就会消失,真正的春天早晚会来。

    他的梦却在拂晓前破碎,破釜沉舟,却一败涂地。

    他的债务又多了好几笔。

    他失魂落魄地走进鸡舍,火炉熊熊,驱逐着早春的寒气,温暖的空气中氤氲着臭烘烘的鸡粪味,闻了这么久,他已经习惯,此刻,这股味道让他要落泪,他的心早已痛哭,眼里却出不来泪水。

    大炮拎着水桶一处处加水,包着绿头巾的身影,从这排晃那排去了。

    他突然失控,蹲在地上,抱着头,嚎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大炮扔下水桶跑过来,当从他断断续续的话里知道真相后,一屁股跌在地上。

    鸡们欢快地啄食,唧唧唧,地上呆坐着一男一女,他们狼狈落魄。

    这么多鸡怎么处理啊?

    第二天早饭后,鸡舍里进来几个中年女人,她们夹着编织袋,面对着这么多鸡,却无从下手,挑挑拣拣中,想要选到最大最肥的。

    大炮说:“没时间称才论个卖,都差不多,都那么好”。

    女人们把手伸进鸡笼,抓起一只扔进了编织袋,那只鸡没有过多反抗,扑通一声,沉默地被扔进黑暗的袋子里。

    手一动起来,很快像南山捡金子,扑通扑通,一只只就是扔,往袋里扔。

    当女人们红光满面地拖着袋子到大炮眼前时,大炮一一往袋子里看。

    “这个五只”

    “这个六只”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女人们兴高采烈地背着袋子满载归去,因为捡便宜,不管多重,抡起来就走。

    鸡舍里的买主越来越多,进来就直奔鸡笼,伸手就抓,一群强盗般。

    鸡们惊恐地往一起聚拢,却被一只只手拎走。

    洁白的鸡毛满天飞舞,飘飘落下。

    整个沙塘子传递着一条消息:快去吧,电力工区有肥鸡,又大又沉,比市场贱一半,快去吧!

    工区大门敞开,鸡毛被带进寒风里飘飞,捡便宜疯眼的人们,拿着编织袋,乐得合不拢嘴,进来的,出去的,络绎不绝,千载难逢的大便宜岂能错过?

    大炮忙得不可开交,已经顾不过来开袋过目,这个说:我袋里四个,那就四个,钱拿来;

    那个说:我袋里才两个,那就两个,钱拿来。

    虚报数目还算讲究人,有的人背着满满一袋子,趁大炮不注意跑单了。

    闻立坐在门口,胳膊搭在竖起来的膝盖上,头垂得很低,他已无力抬起,一双双脚从他眼皮底下欢快地进来了,离开了,耳畔是人们的欢声笑语,他的身前身后,鸡毛片片,洁白如雪。

    就在这时,鸡舍冲进来一群人,这群人每个人拿着大号编织袋,不挑不捡,见鸡就抓,像摘无主的果实,袋子满了背起就走。

    很快返回来,又是一顿摘,大炮拦这个,拦那个,大喊着:“给钱呐”。

    但是,他们只是往袋里扔,扑通,扑通。

    她被撞得东倒西歪,这群人简直就是抢,大炮摇撼着闻立,哭喊:“你快管管呐”!

    闻立抬起头,在门外站着一个人,他短方脸,挂着习惯性的笑,他是小李子。

    闻立沉默地看着他,他往前走了几步,挂着那招牌式的笑,说:“闻哥,我帮你处理一些,好歹顶笔帐”。

    然后把笑容一收,对经过他眼前的人说:“一个不留,快点”。

    闻立的头又垂下去了。

    夕阳快落山时,鸡舍被洗劫一空。

    石槽里没吃完的食物,鸡毛满地,空中唧唧唧的叫声隐约不绝,这一切都说明,这里曾经多么热火朝天的大干过。

    大炮从一排排空舍间走过,她这个鸡保育员,终于空闲下来。

    她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挤在一起的三只鸡,瑟缩着不知发生了什么,它们很小,最初不被看中,后来遗忘了,她蹲下身,都抱在怀里。

    一场东山再起之梦,最后只剩这三只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