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嫁教书匠 » 第65章 风铃轻轻摇

第65章 风铃轻轻摇

    八点多她在雾海下了火车,沿着那条小路走向那个院落。

    果然婆婆屋里麻将之声阵阵,这倒正合她心意,否则老太婆往炕中央一坐净琢磨坏主意,她脚底流脓脑袋生疮,已经该点天灯了。

    那屋里还有个变化,二姑姐不见了,回自己家了?

    她打开新房的屋门,把大书包往沙发上一放,就像领回了她的老朋友,有了它们她将不再孤单。

    她坐在沙发上,她要好好的与这些老朋友重逢。

    她拉开拉链,旧物都在,妹妹给她保管地真好。

    随着书包的打开,一股淡淡的霉味飘出,就像沉睡的往事带着沧桑扑面而来,她与青春又见面了。

    眼前刹那模糊,擦了把眼睛,手指抚摸过一扎扎捆着红绳的信笺,滑过一本本各种封皮的日记本。

    拾起那只英雄钢笔,在手上颠了颠,用写字的姿势握了握,那人一头卷毛的样子飘来了又飘远了;

    最后捧出那个简陋的纸盒,掀开盒盖,小心翼翼地往出拎,手一动铃声就细细的飘起,她提着线举着。

    风铃悬在她的手指上,那个紫色的“降落伞”下垂挂的高低细管轻微摆动,相互撞击出余音袅袅,它还是那么轻柔,怕扰谁心事,它还是那么深情,正在诉说重逢。

    她就那么举着痴痴地看,默默地听,声声落在心坎。

    她决定挂起来,每天都能看见,每天都能倾听。

    她放好风铃,四处打量,一抬头发现一处好地方,说干就干,这个家因为闻立什么工具都不缺,她很快拿到了一把锤子和一个长铁钉。

    把梳妆台前的小凳摆在炕上,站在凳子上正好够到了天棚,她摸到一处坚硬之处,感觉那里正好是木楞子,就把铁钉扎在那里用锤子订了起来,锤子砸一下铁钉进去一点,几锤后铁钉纹丝不动了。

    她提着风铃,把它的提线挂在铁钉的帽上,随着风铃的下垂,提线紧紧的挂在“钉帽”上了。

    她搬回了凳子,回到沙发上,身边是一堆日记和信笺,就那么托着腮凝视着风铃发呆。

    “……亲爱的朋友啊,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风铃摇落的那些往昔变成了她此生唯一的美好,每一声轻音都是对她的鞭笞,鞭笞伤痕累累的心。

    就让那刻骨铭心的悔陪伴她走过余生的荒原吧。

    她把宝贝们装回大书包,抱着站在地中央寻找安全之地,没有哪里安全,只有衣柜下层的抽屉还是空的,她把大书包压了压塞进了抽屉,然后把柜门一关,她不寂寞了。

    傍晚,通勤小火车停靠雾海两分钟,这两分钟里,它像母鱼甩籽似的甩下无数旅客,它继续向北,旅客各奔东西。

    每天这个时候都有一群人路过闻立家旁边的胡同,闻立下班的话就在这伙人里。

    下车的旅客络绎不绝地走过来,屋里打麻将的女人们纷纷起身:“回家吃饭去啦,你输几块”?

    “吃完饭还玩吗”?

    她们聊着战果从她身边经过。

    她们都是铁路家属,没有工作,打完麻将回家吃饭,这日子神仙一样了。

    婆婆把那张灰毯子四个角一叠,抱着往柜盖一放,趿拉着鞋出来,她的眼珠子扫了下锅盖,像巡视员检查工作,然后趿拉鞋回屋了。

    锅里冒着热气,红梅倚靠在门框上,看火车一会儿往南一列,一会儿往北一列。

    这时,大门口进来一伙人,闻立为首,他肩头扛着一口皮箱,他歪着脑袋很吃力的样子,他的后面跟着大伯哥,背着一个大包袱,包袱之大像座小山,包袱之重压得他一个壮汉也弯着腰。

    最后面尾随着二姑姐,她也是肩背手提,两手各拎个塑料袋,其中一个插着织针,眼见着这伙人到了眼前,红梅从门旁躲开了。

    他们呼哧呼哧鱼贯而入直奔婆婆那屋,二姑姐从她眼前经过时垂着眼睑。

    红梅纳闷:“像耗子搬家似的这是干嘛”?

    饭桌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地吃着,男人们一贯是喝着。

    这桌上只红梅一个外人,他家人默契地保持着缄默,她吃完就退了,成全人家谈家事。

    果然她没等走进她的屋,就听二姑姐嘟嘟开了,她关上门看电视去了。

    那边爱窃窃什么懒得听。

    闻立还在那个屋开会。

    她的连续剧看完了他才进来。他看上去一脸心事,躺下来唉声叹气。

    说了句:“这家离婚一个了,这又要有一个离婚,还让不让人消停了”?

    然后对她说:“咱们好好的吧,可别像她们那样”。

    他终于沉不住气了说:“我和你说说,你了解点我家也好。

    二姐的婚姻家里没人同意,她是个大姑娘,对方是离婚的,前妻领着一儿一女过日子,女儿都二十来岁了,那男的在郊区租房住,二姐也不知图意他啥了,非得嫁。

    结完婚就三天打两天闹,这不是咱们结婚后二姐一直在家里住着了嘛,她前几天说回她家看看。

    到家时在门外咋开门都打不开了,她知道不是好事,就砸窗户,果然把狗男女堵屋里了,狗揍男人还把二姐一顿暴打,她怀孕好几个月了还下得去手。

    我和大哥要揍他去,妈死活拦着说她处理,二姐这回不跟他过了,东西都扛回来了,他家也就这点东西,本来都是二姐置办的”。

    他说完了又唉声叹气。

    又欠起身说:“二姐在咱家你别给她脸色啊”!

    她哼了一声:“她不找我茬就烧高香了!我有什么资格给你姐脸色,这又不是我家,我不管”。

    看来二姑姐要在她娘家常驻了,红梅对此无所谓,这个家反正已经是烂摊子了,谁爱来谁来,到她屋来那绝对不行。

    二姑姐就这样在娘家常住下来,集体伙食不对胃口,她就自己到街里买好吃的,关起门来吃。

    一天,上午那班火车刚过去,门口进来一个高大的男人,穿身笔挺的西装,西装上衣兜里插个报纸筒。

    他梳着利落的寸头,四方大脸上一双眼睛滴溜转,正是二姑姐夫。

    他径直进了那屋,那屋只有二姑姐坐在炕里,他一进去就命令她:“下地穿鞋回家!让兄弟媳妇做饭吃你不害臊吗?还要脸不?该你的?腆个大芝麻脸住起没完?你不和我走你这辈子就死这吧!走不走”?

    二姑姐诺诺地辩:“你都打我几次了?我带你孩子你还打我”?

    二姑姐夫不耐烦了:“你不走是不是”?

    她们正吵嚷着,婆婆无声无息地进来了,在他身后“嗷”的一嗓子:“你凭什么打我们闺女?该你打的”?

    二姑姐夫吓一跳,回身见是她,睬都不睬回头对二姑姐命令道:“和我出去说,我有话对你说”。

    说完他大步出去了,二姑姐往炕沿儿蹭,婆婆又“嗷”一嗓子:“不去!你就没章程,有章程把孩子打掉,再找个老头,岁数大的知冷知热,不比他强?你个没用的玩意儿,今天出了这个门再被揍死了也别回家”。

    二姑姐在炕沿儿边停留一会儿,还是下地了,穿上鞋跟了出去。

    婆婆后脑勺又抵在玻璃窗上了,她像只老母鸡护着崽,她作为母亲心疼自己的闺女,儿媳妇不是别人的闺女吗?

    二姑姐她们在外面有半个小时那样子,二姑姐自己回来了,没有上炕,而是收拾起了织针,把来时拎的那两个塑料袋又拎起来一声不吭地出去了。

    和肚子里的孩儿爹回家过日子去了。

    婆婆腰板笔直地坐在炕上,午饭时间到了,这房子里出奇的安静,只有红梅和婆婆。

    婆婆出奇的善解人意,她说:“红梅呀,就咱娘俩随便吃口吧,能省事就省事,完了你歇会儿”。

    红梅就把早饭简单地热了一热,吃饭时虽然没有别人但都坐在各自的位置,这两个毫无关系的女人,一老一少,突然都挺别扭,老女人被姑爷造地灰头土脸,在儿媳妇面前多少跌点面子。

    她语重心长地说:“这里就是你的家,好好过日子,别让娘家嫂子笑话”。

    红梅说:“她们不会笑话我,都以为我在天堂享福呢”。

    这么说时,心想“管好你自己的破事得了”。

    她缩短了吃饭时间,麻溜地拾掇完了。

    老太婆坐在炕中央那个王牌位置扭脸对着窗外,那强势的背影带上了一抹孤独色彩,她毕竟日落西山之年,硬撑着那枯萎的豪横。

    红梅不怕她了,年轻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