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会审帝王:从崇祯开始 » 第三十八章 为天子者,得恩威并用

第三十八章 为天子者,得恩威并用

    当王录和崇祯等启程往扬州城而来时,扬州官绅们果然是黄土垫道,十里相迎。

    “果然还是铁腕些好,朝廷优待士大夫两百年,不及一朝罪诛缙绅上千管用。”

    崇祯看着匍匐在地,高呼万岁的扬州士民,心中无限感慨。

    “所以为天子者,得恩威并用。”

    朱元璋这时候说道。

    王录笑了笑道:“扬州官绅们识趣些也好,不到万不得已,没谁真的愿意灭族抄家。不过,因为外患内忧依旧存在,即便他们现在识趣,朝廷也还是得继续进行不利于他们的变法新政。何况,世界大势也在变,华夏要走出朝代更迭的循环,从明季开始就不再有残酷的社会变动,不以消失一半人口为代价来重塑太平盛世,为政者,就得继续对士大夫施以严政!”

    崇祯听后点了点头。

    “臣扬州知府马鸣录,见过陛下!”

    “扬州推官汤来贺,见过陛下!”

    ……

    待崇祯等人进城,暂在扬州府衙驻跸后,扬州知府马鸣录等扬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官绅被崇祯召见后,就再次来了崇祯御前行礼。

    崇祯见到马鸣录等扬州官绅后,便问着马鸣录:“朕还以为你们扬州也会跟淮安那些逆贼一样,要把朕拦在城外。怎么,你们不觉得朕是被挟持的傀儡?”

    马鸣录回道:“圣谕早已申告明白,臣等岂敢不信圣意。淮安逆党明面上诬蔑皇祖,实则包藏祸心。臣等扬州士民不敢有此忤逆之意。且也深感国势艰难,知道如今正是我等报答朝廷圣恩之时,故扬州士民有产之家,已凑足银两百万两,粮一百万石,以助军饷,而略报圣恩之万一,乞望陛下全扬州士民孝敬之心。”

    崇祯听后心里颇起波澜,因为他倒是没想到扬州士民会这么大方。

    朱高炽更是忍不住露出笑意,管内政的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朝廷现在因为要养数百万军民,粮食消耗有多大,所以能得直接得一百万石粮真算得上是大礼,且因此也暗道:“这扬州官绅果然识趣!”

    崇祯此时也不由得心想:“自己前世,京城王公大臣们但凡捐出一百万来,自己这个皇帝也不至于那么无助到自杀的地步。如今这扬州士民竟可以直接两百万两来。果然还是刀枪管用。”

    马鸣录说后,在场的扬州官绅们皆偷偷瞥了崇祯和朱元璋一眼。

    因为他们担心朝廷嫌少,而因此大怒。

    毕竟现在大明朝廷是一言不合就要抄家拷掠的。

    但他们不知道从未被大臣这么大手笔孝敬过的崇祯此时在得知扬州官绅捐献这么多钱粮助饷后,已经很受震撼了。

    崇祯此时就道:“很好!难得扬州士民有此心,朕心甚慰!皇明有如此臣民,岂愁内乱不平,外患不定?”

    接下来,崇祯又道:“扬州士民的忠心,朕算是看见了。而朕也不是土匪,自然也不会做出视民如草芥这事,所以,朕既来了扬州,亦不会纵兵劫掠,也不会令官兵敲诈勒索,还会发布安民告示,护尔等正当之收入,以及保尔等生命安全,使扬州依旧安宁富饶,若朕和底下官兵有违法欺压扬州士民之事,如强掳民女,你们可以直接找有司来告朕,若有司不受理,可直接敲登闻鼓。朕南迁时,让他们带了登闻鼓,到时候就设在朕驻跸之处。朕一旦查明,绝不姑息!”

    扬州官绅们因此松了一口气。

    他们现在就怕崇祯不承认他们的忠心,不承认他们的合法财产。

    “但现今天下生民日繁,且兼并严重,少数人占据了大部分的田地。这也是如今天下内乱难以消弭,且流寇愈剿愈多的本因。”

    “不说别的,就说因‘忠贞’二字而跟朕南迁来的上百万户北方军民们,他们也需要衣食之本。故朕不得不对天下土地平均分配,以使为农者有地可耕。也就是说,朕不承认天下人的正当收入包括土地,只在平均分配土地后,才承认天下人对所分土地的使用权。没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分给天下人的土地,天下人也只有使用权,不能进行交易。当然,天下人在之前在土地上的收获,以及以后在所分土地上的收获,在缴税后的剩余,朕也承认是正当收入,依旧会给予保护,侵民合法私利者,朕会从严惩办。”

    崇祯接下来却突然提到了平均地权的事,这是王录在告诉他大明崩溃的本质后,而不得不承认这个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

    因为华夏汉人的主体还是农民,不令耕者有其田,就不能拯救天下,重建太平。

    哪怕官绅们会因此造反,都得分!

    不然就只能走历史上满清的路,就是把天下汉人屠一半,造成人少地多的局面,如此实现耕者有其田。

    但王录让崇祯重生的真正目的就是来拯救这个世界的天下百姓,而不只是让明朝重振那么简单。

    故而,崇祯知道,自己如果选择用屠戮百姓而不得罪官绅的方式,王录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暴毙。

    所以,他只能这样做。

    这些扬州官绅们畏于朝廷威势,自然不敢多言,皆称陛下仁德。

    何况,扬州官绅们主要是商业型官绅,对土地的依附性不强,倒也不至于为了土地而继续与朝廷对抗。

    当然,崇祯要分他们的地,他们内心自然还是不乐意的。

    这里面,冒辟疆对此最是不能接受。

    他家是如皋大地主,主要收入就是租地收入和对佃农们的放贷收入,而不是从商。

    冒辟疆不敢想象自己家的土地要是被分走会是什么后果。

    他连夜赶回了如皋,并将此事告知给了家里,让家里人尽快把地卖出去,变成现金,与此同时,他则以游学为名,决定北上访查,他要看看如今的北方,是不是有可以灭掉大明的新势力,而且是承认和保护自己这些大地主合法权益包括土地权益的新势力。

    在现在的冒辟疆看来,如今的朝廷真要重新分田于民,无疑是与民争利,和流寇没什么区别!

    冒辟疆先到了淮安境内,在这里,他发现以前在淮安境内的流民竟都已经消失,变成了各处田地里辛苦耕耘的农民,或者是挖渠做工的工人,而且商贸还非常繁荣,大量货船出现在清江浦口,许多百姓排着队地出现在各处写有“综合门市”四字的店铺前买着米和盐,甚至还有肉。

    冒辟疆也特意去这综合门市排队看了看,却发现这些门市里卖的米价盐价竟特别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