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焉知梦 »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众目睽睽之下,秀才只得顺着话头说道:“好,我就参加这比试。”

    “仲贤……不可啊……”他旁边的友人劝诫道。

    “怕他怎的?难道让这几个寒门子弟随便写几篇文章,就得长安城民众传阅么?难道你我的文采还比不得这些人吗?”

    秀才前一句话还有些赌气,后一句就直接戳在围观的文人们的心上了。

    围观的众人心眼活泛的已经变了脸色,有自命不凡的也闻风凑了过来:“仲贤兄说的是,我也来。”

    几息之间便凑了一大群人过来,眼见着事态发展愈发不可阻挡,屋子里的人也被吵了出来。

    张裕一开门,脸色不善地质问道:“吵闹什么?”

    先前拱火的少年泥鳅一般地蹿上前解说道:“这些秀才觉得自己的才学比屋内的书生们好,也要参加比试。”

    张裕看着这位脸熟的少年,嘴角抽了抽,绷着脸说道:“我去问问郡主。”

    心里却是嘀咕道:张全这小子什么时候混进人群里了?还煽动了这些文人一起参加比试?难道是郡主安排的?

    郡主究竟要做什么?

    不一会儿张裕便出来了,同时也带出了消息:平西郡主应允了,外面的人若是想要一同参与比试准备好笔墨,一刻钟后统一在大堂内同题作答即可。

    品胜楼拿出一早备下的笔墨,又让杂役收拾出一片场地供秀才们考试,同时将大堂的人清了出去,一番动作行云流水,很难让人不怀疑今日之事品胜楼掺和了多少。

    不过品胜楼的异常举动没有多少人在意,人们更在意的是这些士族子弟真的就在大堂里和二楼包厢里的书生们同题比试起来。

    “真是稀奇,三年一次的科考,咱们今日就能提前领教了?”其他包厢的客人忍不住说道。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高官显贵,但其中不乏文雅之士,下场答题这种事他们虽然不好去做,但评品拜读一些好文章还是不在话下的。

    “不过……那几个秀才怎么还真下场答题了……”有人不免嘀咕道。

    “为了搏名望吧……”有人猜测。

    门外的人议论纷纷,或善意,或恶意。

    又混进人群竖起耳朵听众人议论的张全会心一笑——那些参与的秀才里,其实都是被那位“仲贤”鼓动的,且显然,这位仲贤,是被顾瑜买通的人。

    张全虽然不知道顾瑜安排自己做这一切的目的,但他还是照着顾瑜的吩咐按部就班地施行着。

    作为下人,除了衷心,不用想那么多。

    这就是张全的想法。

    同样,这也是张裕的想法。

    尽管这件事他知道的细节甚至不如张全多,但他没有强行问顾瑜。

    郡主不回答自然有她的道理。

    张裕接过茶楼小二端上来的又一壶茶水,给顾瑜添了半杯。

    这场比试虽然定的两个时辰,但一楼大堂里还有二十几位秀才是后来加入的,那边的笔试更要延长一些。

    “什么时辰了?”顾瑜问道。

    张裕算了算烧掉的香灰,又扒着窗子看了眼日头,说道:“约摸着是午时了。”

    时间才过去一半。

    顾瑜活动了一下坐得有些僵硬的身体,刚准备起身看看楼下的情况,一名书生就放下笔抬起头,轻声说道:“我答完了。”

    包厢里的其他书生闻言动作略有停顿,但不消一会儿便低下头,继续专心写自己的文章。

    对于这次机会,他们显然很是重视。

    书生走上前交了答卷,便由张裕带着离开了屋子,到乙号包厢稍作休息,也可以吃点东西。

    顾瑜则是有些好奇这第一份答卷会如何写。

    虽然今日这八个人来了之后顾瑜没有问过他们分别是谁,但只看了一眼交上来的答卷,便知道交卷的是程宪。

    并非是看到了他的名字,而是因为他的字很漂亮。

    顾瑜回想了一下刚才那人的样子,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程宪的字乍一看有些书圣王羲之的味道,但又多了点他自己的神韵。

    笔势柔和但落笔处却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似乎预示着他也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答卷只有一页,除去字体漂亮之外,文章的精妙也不落下风,与字体相得益彰。

    “写得真好。”顾瑜心里赞道,但没有表现出来,避免影响到其他考生。

    张裕回来后低声附耳问道:“是否要传出去?”

    顾瑜沉吟片刻,良久后点点头。

    本来她是打算所有人答完才一起张贴给众人看的,但是既然程宪有这样的本事答得这样快又这样好,她不如再加一把火。

    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

    程宪的文章很快被传到了品胜楼老账房的手里——这位老账房曾是前朝举子,还未上任之时朝堂就遭遇了政变,他也被牵累获罪,说来也有些冤枉。只是朝代更迭无可奈何,他作为前朝举子,这辈子都不能再入仕途了。

    账房的举人身份老街坊们都是知道的,说来敏感又不算敏感,虽然不能进入仕途,但文章才华这些东西是死的,何况他是无辜受累,自命清高一身傲骨的文士们不会在意这些,反而隐隐为他不平。

    顾瑜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点,才选择了品胜楼。

    接过文章之时,老账房徐伯的第一印象也是——

    “好漂亮的字。”

    他虽然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拜读过的文章碑帖数不胜数,但见了程宪的字还是忍不住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