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贞观当王爷的我一直摆烂 » 第二十八章 茶香

第二十八章 茶香

    捉钱令史的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将倭国石见银山拿下,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石见银山如果开采出来,每年都会为大唐提供巨量的银两。如今的大唐消化不了,但是再发展几年,等百姓生活富足时就可以用了。

    “夫人,”李恪斟酌语气:“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去蛮夷之国生活,你愿意去吗?”

    杨秀颖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她是重生来的,知道上一世李恪因什么而死。

    “和夫君一起吗?”

    “当然和我一起,”李恪说道:“我怎么会抛下你一个人。”

    “那既然是和夫君一起,妾身就愿意。”杨秀颖眼睛直直看着李恪答应道。

    李恪好奇道:“蛮夷之国诶,你不怕受苦吗。”

    杨秀颖闻言微微一笑,坐在凳子上看着李恪:“那夫君会让妾身受苦吗?”

    “不会。”李恪很肯定。

    “夫君既然说不会让妾身受苦,妾身自然是相信夫君的。”杨秀颖正襟危坐:“更何况,妾身虽死而无惧,跟何况受苦呢。”

    杨秀颖明显要比自己更加成熟啊,李恪心中有些感慨,要是再让杨秀颖去现代活一世,那自己完全可以躺平了,直接靠杨秀颖带飞。

    再大胆点,说不定直接就改朝换代了。

    “夫君近日心神不宁的,妾身为夫君烹茶吧。”

    “好啊,”李恪笑着答应:“我还没有喝过夫人亲手烹的茶,想来和夫人做的汤一样好喝。”

    杨秀颖带着李恪来到花园凉亭。

    时至重阳,天气已然有些凉意。枯黄的落叶被秋风扫落,为这秋日平添几分萧瑟。

    李恪和杨秀颖分别在凉亭石桌两边正襟危坐,倒是有点相敬如宾的感觉。

    亭内石桌的对面,杨秀颖正素手调配着各种作料。

    桌旁的地上置一红泥炭炉,炉上有一只雕刻精美花纹的铁釜,釜中茶汤已沸,氤氲的雾气升腾而起,模糊了彼此的面容。

    杨秀颖将手边备好的各种佐料,还有一小撮被碾成粉末的茶叶按顺序倒进沸腾的汤中。李恪安静地坐着,眼睛随着杨秀颖的动作不断转动。

    画面很美,杨秀颖未施脂粉。素手烹茶,鬓边一缕黑发散落腮边,眼眸低垂,专注地盯着茶汤,只看见长长的睫毛在白色的雾气中微微颤动,唯静唯美,此景可入诗入画。

    “真美啊。”李恪低声感叹。

    杨秀颖素手抖动一下,显然听到了李恪的话,但是装作没有听到,继续烹茶。

    杨秀颖的烹茶是大唐最高雅的喝法,被叫做“煎茶法”。

    煎茶前得先将水烧开,当水烧开后,即一沸时,加一些调料,调一调味道,再用勺子去一下水上的杂质泡沫等。

    之后再次烧之,而二沸时,先用勺子舀出一瓢水,然后开始往釜中投茶末,接着烧之。

    等三沸时,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这茶算是煎好了。

    杨秀颖的神情很专注,都说男人专注时最有魅力,李恪看来,女人专注时也很有魅力。

    杨秀颖将三沸的茶汤盛出来,这才抬眸看向李恪:“夫君请用茶。”

    李恪端起茶碗前啜一口,啧,这味道有点奇怪。

    怎么说呢,既有点苦又有点咸,还有点其他味道,让人难以形容。

    李恪脸色不变,放下茶碗夸赞道:“夫人好手艺!”

    杨秀颖听到李恪夸赞,大方的接受夸赞,笑道:“妾身在茶道浸淫多年,今日还是第一次为夫君烹茶,夫君若是喜欢,妾身再时常为夫君做便是。”

    李恪听了这话差点没控制住自己的脸色,眉头几乎要皱起来。

    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夫人烹不烹茶没关系,只是此情此景,犹令人难忘,无声无息,志趣高雅。”李恪赞美道。

    这倒是他的真心话,杨秀颖烹茶的一举一动皆符合礼仪,虽然麻烦,但看上去真是赏心悦目。

    李恪笑着说:“正所谓‘茶香人更美’,烹茶的人对了,茶香更甚美酒。”

    杨秀颖扑哧一声笑道:“夫君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话,虽是俗不可耐,倒是哄人开心。”

    “夫人觉得俗吗,那我作诗一首,请夫人品鉴。”李恪脸上的笑一直没断过,好像远离了世俗的烦恼。

    李恪酝酿感情,杨秀颖也不催促,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李恪。

    不多时,李恪吟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夫人觉得这首怎么样啊?”李恪朝她眨眨眼。

    杨秀颖将这首诗默念一遍,诧异地看向李恪:“这诗真是夫君所作?”

    杨秀颖原以为当时诗会后那一首诗已是偶然,没想到李恪又作出一首好诗。

    “诗,真是好诗。”杨秀颖赞叹道:“夫君真是才华横溢,何不再作一首?”

    “夫人将我作的诗看作什么了,”李恪故意生气道:“这都是我日日夜夜细心斟酌才得到的好诗。”

    李恪本想背点关于“烹茶”的诗,奈何自己不会背,只好来点别的诗。

    “是妾身不对,妾身再为夫君烹茶。”杨秀颖笑着道歉,又着手烹茶。

    李恪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喝完咂咂嘴,还别说,虽然这个味道有点奇怪,但是喝了一杯,自己的嘴竟然有些习惯了。

    “再盛一碗。”李恪大咧咧的要求道。

    杨秀颖又盛一碗,时间过的不长,茶还很热。

    李恪又是一饮而尽,又再来一碗。

    这茶,初喝感觉很奇怪,喝多了竟然感觉能接受。

    李恪有点接受不了自己这“能接受”的感觉,自己这是什么怪口味。

    “夫君是不是觉得其中甚是有滋味?”杨秀颖看李恪眼睛一直盯着茶碗,笑着问道。

    “这茶怎么会这么做呢?”李恪犯嘀咕,怎么没有那种直接炒茶,直接冲泡着喝。

    “这茶中自有儒家种种深意啊,”杨秀颖听到李恪的嘀咕,为李恪解释道:“这茶中有各种滋味,正如人生百态。”

    这茶啊,李恪叹一口气,古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不知道出生了没有。

    记得陆羽就是唐代人,不过具体是什么时候的唐代人他倒是忘了。

    那炒茶这个伟大发明就让自己来完成吧,这煎茶虽然越喝越顺口,但他还是想念后世那种直接可以冲泡的炒茶。

    “听说夫君要同世家子弟谈论?”杨秀颖再次烹茶,关心道。

    “我是要审讯他们。”李恪提起这些世家弟子没好气,给他们点面子才叫他们来谈论。

    “夫君对他们可要小心,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杨秀颖提醒,她是弘农杨氏出来的,最知道世家大族对自己子弟的教育程度。

    弘农杨氏还是个没落的世家,自然比不上那些五姓七族。

    但在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方面没有拉下,他们都很清楚,家族的未来都在下一代身上。

    言谈举止必定是优雅体面,整个人都会给人一种很有涵养、知书达理的感觉。

    杨秀颖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论外在,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论内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何管理深宅大院也在她的学习范围内。

    女子学习齐家,男子学习治国。

    世家大族出来的男子别的不说,你肯定不会在表面上看出他的内心所想。

    “夫人安心,我还是能对付得了他们的。”李恪知道世家子弟不好对付,但是也没有太在意。

    不管怎么难对付,只要有诉求就有迹可循。

    所以重点在于,那些世家对李恪禁赌的态度,只要能摸清世家的态度,这些世家子弟再怎么掩饰也没有用。

    杨秀颖素手烹茶,很快三沸出锅,盛出一碗后,李恪小口浅啜。

    那些世家子弟还得几天才能到齐州,这期间自己还不好动作。既要让那些世家看到自己的决心,又不能让他们反应过激。李恪发愁,真难办,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将茶喝完,李恪展颜笑道:“夫人烹的茶不错,我也有个喝茶的法子,夫人想不想试试?”

    “夫君请说。”

    李恪手里没有茶,只好先卖个关子:“等我做好了再给你喝。”

    “好啊,”杨秀颖笑着答应道:“那妾身就等着夫君做好了再品。”

    要做炒茶,第一步就是要有茶叶。

    府里库房中都是杨秀颖用来烹茶的好茶,李恪没好意思用。

    反正李恪前世喝的也不是什么好茶,一声令下,府里的侍婢都出去采茶。

    侍婢人多,效率也高,一次采了好几箩筐茶叶。

    看来是上次采花把她们练出来了,知道李恪肯定需要很多,于是直接采了一大堆。

    新采摘下来的茶叶被铺散在院子里晒着,整整占了两个院子,还好刺史府够大,院子足够多。

    这个过程叫“摊青”,目的是用阳光除去新鲜茶叶里的水气和涩气。

    接下来便是杀青,是的,“杀青”不仅是影视名词,最早是炒茶术语,这个过程需要把茶叶放在烧得滚烫的大锅里不停的翻覆,揉搓,目的是破坏某些化学成分,让茶叶更香更软。

    就像晚上房间内的某个动作,让两团柔软更香更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