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 第33章 交趾巡抚8

第33章 交趾巡抚8

    黄世仁和石秀在接受建“三宝城”的任务同时,也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在爪哇岛推广华夏语言、文字,二人摇头不止,连说自己也是跟孩子学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刘鹰告诉他们一招:粮食种子对写华夏文,说华夏语的当地人低价销售,因为在此之前,刘鹰的价格是一斤黄金一斤种子,同样重量的虎骨或犀牛角亦可。对登记入大明黄册的家庭免费提供种子、耕牛、铁制农具、住房(水泥砖瓦)。

    大明七年六月二十六日早卯时,船队开拔,六月二十七日辰时船队抵达旧港,受到宣慰司以施进卿之子施济孙为首的官员的迎接。同时还有“三佛齐”国户部尚书一行人,他们是为高产种子而来,双方达成一致,大明海国公刘鹰每三个月在三佛齐用玉米种子一百斤换“火油”一万斤。双方在旧港海边修建官厂库房,明人金失任仓大使率一千户所官军和五百匠户、二千五百民夫驻扎在旧港。郑和与施进卿谈了什么不是国公爷所关心的,但他命令一万士兵把宣慰司衙门团团包围,并做了三次重箭齐发。于是国公爷收到了一批“礼物”(梅花片脑、丁香、檀香、豆蔻)。七月一日卯时船队开拔。

    八日辰时到满刺加,刘鹰与满刺加国王拜里米苏拉签订租借合同,大明海国公刘鹰用每年一千斤玉米种子租满刺加王国淡马锡(现新加坡)五百年。刘鹰立即支付一万斤玉米。然后命令李自城在海边修建城堡,并留下一百门轰天铳和五千士兵和二万户矿工,农户。一个月时间,两个长宽各五里的水泥岩石城堡对应建在海峡两岸。

    八月八日早卯时启航,八月十八日抵达苏门答刺,这次下船,刘鹰告诉郑和:

    “郑总兵,有人在跟踪你们?”

    “为什么?是谁?”

    “无妨,‘YSL’本意就是‘实现和平者’,‘真主’立教就是人类与万物平等。”

    刘鹰前世从书上看到郑和病死于此次下西洋,但是,他来了后接触到的郑和身高两米,十岁起天天习武,从伊斯兰教到佛教,在饮食上万分注重,船队自成立以来,对医疗事业十分重视,士兵每百人一名医士,郑和身边无论人和药都不缺。极端J义主张者对“叛教者”的处罚五花八门,对“异教徒”处罚采用方法千奇百怪。他命令阿哼、阿哈十二时辰不离郑和左右,二人穿着与郑和一般无二,三人内穿特别软甲(用一股细钢丝绳编)。

    刘鹰命令从奴儿干过来的穿甲匠、络丝匠、绦匠联合编了十二套。在船上一人穿一套,会见他人,穿两套,下船一人穿三套。用以预防远攻刺杀。三人外衣一致,混淆视听。这次刘鹰同样用玉米种子在海边换了一块地,筑了一座五十平方公里的石头城,十月十日卯时起航,十一月六日辰时到锡兰山(斯里兰卡岛),停船后,刘鹰不听郑和的劝阻,命令全体奴儿官军要把海边一座山用工具从地面上挖掘为石堡。所有石头和树苗都送入奴儿干号库房。石头内有红宝石,树苗为红茶树。该国对大明死心塌地,所以,无论船队干什么而无人过问,郑和不听刘鹰的劝,决定去佛光寺礼佛。十日卯时起航,十八日辰时抵达古里,二十二日起航,

    大明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船队抵达忽鲁漠斯。停船上岸休整,郑和先后两次在锡兰和古里遭遇刺杀,但没有受伤。为了完成把海国公刘鹰送到忽鲁漠斯的圣意,一路场帆不停,之所以在古里停留,是传达朱瞻基命令他们朝贡。包括麻林(肯尼亚马林迪)、刺撒、忽鲁漠斯、柯枝、南巫里、祖法尔(阿曼佐法尔)、阿丹(亚丁)、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喇哇(索马里布腊瓦)等受永乐大帝朱棣册封过的国家都要进京朝贡。

    国公爷和总兵太监经过长时间磋商,长到十万人安营扎寨后完成全岛搜捕。

    “报告校长,忽鲁漠斯国黄册上共有国民一万九千八百七十六人全都抓进营房!”

    “有多少妇幼老残?”

    “统计如下,国王一名,王后三名,王妃九百五十四人,世子一名,王子三百三十三人,王女一千六百六十六人,一品大臣三百三十三人,从一品六百六十七人……从九品一千人,百姓八千八百七十六人,十岁以下二千一百一十一人,女人总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人”

    “郑总兵,就按商量好的办!你带着阿哼、阿哈和他们孩子走陆路去麦加,穿三层软甲,领二千火铳兵,二十辆偏厢车。马匹用你们的,我只有牛。别粗心大意,小心无大错,我在这里建我的国公府,两个月如无消息,我将血洗这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