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 第32章 交趾巡抚7

第32章 交趾巡抚7

    爪哇岛上火山多,超过一百多座,富含氮磷钾的火山灰种植庄稼是地球上最好的土壤,没有之一,刘鹰命令林正往返占城和爪哇之间,把训练好的“交趾”等“国”的“矿工”和“屯、村、镇民”都运过来,在爪哇岛上的盆地内复制屯、村、镇、县系列民政管理系统,并发放武器,郑和船队多次在爪哇岛停留,天朝上国的强大、富裕、仁慈已广泛流传,刘鹰的一切措施进行的很顺利,他准备采用“杀鸡骇猴”的手段没有用上,但该做的防范工作还是要做的,小心无大错。郑和只允许林正带走五艘“宝船”编队,面对倔强的“太监”,刘鹰真正领教了皇帝为什么用这些人了,没有“变通”的可能,一切以“圣旨”为行动准则。不改变一字,所以每次出任务的“太监”、“少监”、“监丞”三级高等宦官;中级叫“典簿”、“长随”、“奉御”、“当差”、“听事”,低级叫“乌木牌”、“手巾”、“小火者”,个别专职叫“左太保”、“右太保”、“司正”、“大使”等。人人都有与皇帝对话的机会,从最小到最大,只需要皇帝一句话。二十四监中,永乐朝权利最大的是内宫监太监郑和,其次才是司礼监太监王彦(王狗儿),只宣德朝,王安等派出镇守边关,郑和十年后再下西洋,宦官二十四衙门统归王彦。刘鹰前世史书上说,郑和死于第七次下西洋返程途中“古里国(现印度科泽科德)”,其他都是迷。所以他要全程跟着郑和。每天都拉着郑和练功,并向他请教一些前世的疑问。

    他又拿出玉米、水稻、黄豆、地瓜、土豆、花生等种子,同时拿出尖辣椒、圆辣椒、紫茄子等蔬菜种子。在等待庄稼长成收获时间,爪哇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麻喏巴歇王国中出现了穆斯林王国雏形,分别在帕姜、马打篮、勃良安、切里搏、万安等沿海城市,他们长期与穆斯林商人做生意。而郑和是穆斯林家庭出身,其祖父和父亲都去过穆斯林圣地麦加朝觐过,被称为“哈只”,于是就有人找到他寻求支持,郑和在进燕王府时,被道衍和尚姚广孝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麻喏巴歇王国一面派人找郑和帮助,一面宣传他是佛宗弟子。此时的郑和已醉心佛教,便公开支持麻喏巴歇王国。他没有想到惹到了极端教义主义者,给自己……

    一来二去,收获的时节来了,三宝港聚集了大量的族老、贵族、主持(大部土地归寺庙)、散班阿訇(清真寺主持)。这是刘鹰有意宣传的结果,亩产超十石(千斤)的庄稼,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诱惑。田地已经被木栅栏围住,十口大铁锅内是玉米、土豆、地瓜。一切收获开始随意品尝和重量测量。亩产惊人,尽管心里有准备,刘鹰同其他人一样大吃一惊,水稻平均亩产三千二百一十八斤,玉米亩产三千四百五十八斤,土豆五千六百七十八斤,地瓜六千一百二十八斤。黄豆亩产达五百八十斤,这一切所有种子,都是用东北和交址、占城杂交生产。刘鹰急调黄世仁和三江城全体入爪哇岛筑城建衙。黄军在苦兀岛,李达在佐渡岛继续对倭国实行“变天”计划。

    大丰收后,就开始食品初加工,水稻脱粒、晒干后装袋入库,外面只留下五万斤在粮船上,其余送入‘奴儿干’号底舱,玉米脱粒、晒干、粉碎、入库。黄豆晒干入库。土豆三分之一煮熟、切片、晒干,三分之一作成粉条,三分之一留种。地瓜也一样,林正率船队回了一趟奴儿干,五艘“宝船”编队停在黑龙江入海口,“奴儿干”号回了一次“JL城”把匠户营和侯爷府所有千料以上的船都带走了,船队在“三江城”停了三天,要装船的东西太多了。人也比预料多了三倍,一多半是“少年军校”四年来所收的适龄少年,以女真人和蒙古人占大多数,其余是匠户。刘侯爵走后,于巡抚依《皇明祖训》,严格执行“士农工商”的规定,“少年军校”几乎没了生源,匠户一面出劳役,一面交粮税,不再一户一年三斗,开始实行一年两税制,一人三斗,好在人少地多产量高。不存在士绅和土地兼并。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刘鹰走前留给一百七十名知县的,

    大明宣德五年,奴儿干布政司全年上缴赋税比宣德四年多十倍。三分之一是金锭(五两一个),三分之一是稻米,三分之一是玉米。于谦提前十年升任户部尚书。朝廷迅速派出金佑孜为布政使,刘观为按察使,康旺任指挥使,六部各出一名知府的队伍去奴儿干布政司。刘鹰接到邸报后乐了,政绩……官位……忠臣……好官……

    他知道,他也要换地方了,命令所有从“少年军校”里呆过的人做好迁戍准备,他会派船接他们,侯爵府留一千户所,李顺、李畅、李通分别任指挥同知。不愿离开的不强求,但要生活在侯爵府,其他一切交给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

    林正第一舰队在佐渡岛也停留三天,十万人上岛抓倭人,再进行一次梳理。林正交给李达一封刘鹰亲笔信和一百只八一杠和一万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