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最美的村落 » 4

4

    到了年底,丈母娘通知书恒,让他做好准备订亲的事。到现在为止,冬儿还没有和他说过话,也没有拿正眼看过他。他有时候有点垂头丧气,丈母娘就给他打气,说一切都包在她身上,一定把冬儿许配给他,他就喜笑颜开了!

    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房子,他找到当时的乡书记陈少白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将他交女朋友的事情一股脑儿告诉了他。陈少白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这时候才三十出头,和书恒意气相投,惺惺相惜。

    关于书恒房子的问题,陈少白到大队部专门召开了会议,当时小房改大房是大队将他们家的房子推倒了,现在大队有责任分房子给书恒,就决定将大队部的两间房分配给他。这时候大队书记沈庆堂提议将以前西头大地主家的第一进的两间房,队里准备做仓库的换给他做婚房,那两间房体面一些。大队的两间房用来做仓库。

    书恒很是感谢领导们的体恤。于是就将房子重新修整一下,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郑重其事地迎接心上人的视察了。

    腊月初八,冬儿叫上大弟弟盛夏来看看书恒家的实际境况。冬儿从始至终还是不说话,回去的路上,盛夏问姐姐的意思,这也是书恒给他的任务,也不管姐姐是否同意,这位耿直的弟弟早就从心底里认可了书恒,张嘴姐夫闭口姐夫的叫上了,还苦口婆心的劝姐姐:姐,你看我姐夫在这前后十里八村的也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好的了,你就将就将就吧!说的冬儿终于默认了这门亲事。

    盛冬从小就争强好胜,这个性格遗传于她的母亲章韵秋。

    章韵秋不到十岁就被卖到盛家做童养媳。她的丈夫盛世才也就比她大一岁,两个孩子从小打架嬉闹,可是没过几年无忧无虑的日子,盛世才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就改嫁了。留下两个人相依为命。好在两个人以前都跟着婆婆学会了织布,所以还能糊口。章韵秋十八岁生下盛冬,那时候没有节育手术,只要过夫妻生活就会怀孕,就这样前前后后生了十多胎,半辈子都是在怀孕生孩子,即使这样,她干农活家务活织布都是把好手。两个人通过省吃俭用,勤劳发狠不仅养大了六个孩子,还做起来八间大瓦房。那时候的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天井,后面三间正房,两边各两间厢房,进门是一间大堂屋,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四张条凳,还有若干个竹椅木凳,开阔敞亮。是一大家人吃饭议事的地方。

    这期间,章韵秋的弟弟云成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做了大队的营长,膀大腰圆,高大威武。他喜欢上了一位地主家的童养媳,那位童养媳的丈夫当年被抓壮丁了,从此就杳无音讯,生死未卜。童养媳一直守寡到四十岁左右。除了绣花什么生存能力都没有,云成开始同情她,慢慢就产生了感情要娶她进门。云成母亲怎么可能要一个成分不好还大儿子十几岁的媳妇?死活不同意。云成就带着她另立门户过生活。女子很快怀孕了,可是高龄产妇又是头胎难产死了,一尸两命,云成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办完后事第三天竟也吐血身亡。可怜韵秋的母亲受到一连串的打击,没了依靠。队里给韵秋母亲办了五保户。由韵秋照顾日常生活。韵秋和世才用一个板车将母亲接到了他们家。

    那时候的女人都是小脚,老婆婆也做不了事情,每天就摇孩子。世才脾气暴躁但是心地善良,每天第一碗饭都由他恭恭敬敬地端给丈母娘,有吃的先孝敬她老人家。孩子们都叫她姥婆。姥婆甚是疼爱盛冬。盛冬出嫁后,也经常接姥婆过来小住。

    一九六六年腊月初四,盛冬和书恒结婚了。

    书恒结婚的第三天,三朝回门。下午等他们小夫妻从娘家回来。只见他们住的地主家的三进堂屋上面的花梁被大队长沈西和带人给撬走了,书恒住的是当时沙河大队最气派的地主家的房子。前面的一进大厅两边各两间青砖灰瓦的大瓦房,中间是气派的朱红大门,高高的大青石门槛,门前两个石狮栩栩如生。大厅进去有一个天井,天井的中间间隔铺着天然的大石板,一步一个。天井的左右两边是高高的围墙,靠北墙种着金银花,南墙脚下是一棵天竺。跨过天井是二进中厅,两边各有一门通向两边的长廊,长廊的周围都是房间,大厅的后面又是天井,最后的才是主大厅,后墙上供着祖宗排位。两边自然是各有小门通往两边的长廊,厢房。厢房与厢房之间又有大大小小的天井用来采光。那时候的老房子进去了犹如迷宫。前面一进靠北的两间正房和一间偏房大队分给书恒做了新房。南边是沈建荣一家人。建荣是地主家的后代,沈西和怎么带人作贱他们也大气不敢出。建荣的爱人叶华和盛冬是同一个村子一起长大的姐妹。她比冬儿年长几岁,和建荣已经有了一个四岁的女儿。肚子里面又怀了一个。冬儿嫁过来后两家就更亲近了。书恒暗地里尽可能的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书恒看着一片狼藉的大厅,非常生气。他找到沈西和告诉他现在的住户是十二户贫农,只有两户地主的后代。房子塌了压死人谁来负责任?沈西和被书恒质问得面红耳赤。书恒要求他们将花梁全部还原,不能有一丝差错。沈西和因此把腰给扭伤了,在家躺了一个多月才起来。

    盛冬从柳湾村嫁到了沙河村,大沙河让人欢喜让人愁。愁的是每到梅雨季节就要提心吊胆,担心洪水泛滥,欢喜的是只要勤劳都会有粮吃。两季的稻谷加上油菜、小麦、山芋、大豆、芝麻品种丰富。每年沙铺乡十个大队的征购粮食指标是一百万斤,沙河村每年就能完成二十九万六千八百斤,占全乡的三分之一。

    沙河村的村民勤劳朴实还精明能干。只要政策允许,就会千方百计的搞副业。在书恒的带领下,忙完庄稼就挑河堤,或者砍柴栽树。

    当时下派来的知青,四个女孩子被安排做了代课老师,她们都在老百姓家搭伙食。有个女孩叫白合,天真烂漫,活泼灵动,她就下榻在盛冬家里,和盛冬成了最好的姐妹。几个男孩子是区里其他大队都不要的捣蛋鬼,被他们大队接收了。也不强制他们劳动,象征性地喊几声“上工”了,不去也不勉强,大家都乐得自在。其中调皮的亚林,文弱书生叶萌和书恒都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亚林是当年给书恒买了一个月饭菜票的老师王矿的小舅子,亚林的姐姐是镇妇联书记,他们夫妇早年都参加革命,后来转业到地方。王矿最头疼这个无法无天的小舅子,年轻气盛,喜欢闹事,是有名的捣蛋鬼,别的大队不要他,他大摇大摆的提着行李来找书恒。这之前六四年大旱,他曾经到沙河大队支援抗旱,和书恒同吃同睡,捉泥鳅抓鱼偷黄瓜喝酒,好的穿一条裤子。书恒自然是欢迎他并且由着他的性子闹。这些知青回城后对书恒冬儿依旧特别好。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