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伪装者I » 第16章 天才少年的厄运

第16章 天才少年的厄运

    那天去澳门的路上特别拥堵,我们的车在刚从沙井北环路进入京港澳高速时车便开始赌起来。

    车从四面八方蜂蛹而至,流量只增,北环路的车流量明显达到其最大承载能力,就像一根流量爆满的网线,但此时雪上加霜的是,有辆公交车和一辆私家车在马路中央追尾了,那私家车把公交车的屁股都撞凹进去了好大一块。

    看到这一幕,姗姗很兴奋地对我说:“向往,你看那私家车和公交车在马路中央展开了一轰轰烈烈的恋爱,它们热吻了起来,吻得很逼真,我想那俩私家车一定是对那辆公交车表白过了。”

    姗姗那天有心思,我能明显感觉得出来,她好像一直在暗示我向她表白之类的,有时她会还故意挑逗我,有好几次在说话的时候,她故意挨近我,挨得最近一次我噘起嘴都能吻到她的香唇。那次,要不是衣服的材质比较好,估计我的心都跳出体外了,我在吸了她一口带有口红淡香味的二氧化碳后,差点缺氧窒息了。

    关于我和姗姗的感情,三年以来一直处于隐晦不明的状态,我们一起压马路看电影,一起逛街吃饭,一起过情人节,做着情侣的实举,却并没有用言语把那层薄纸捅破。我爱得很窝囊,从来没向姗姗表白过,也没有向她说过一些能让别人起鸡皮疙瘩的肉麻话。

    那天姗姗就有一种逼宫的感觉,那次,我依旧没有顺姗姗的意思,我只是对她说:“姗姗,那只是一个追尾的交通事故而已,你的想像力不要那么丰富了。”

    我喜欢姗姗这是地球人知道的事儿,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证明这一点,用生命去证明,就像在证明数学的几何命题一样。一直以来,我没有向姗姗表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像丧失了说爱一个人的能力一样,不知道是不是上帝把我爱人的技能包给收了回去。

    那追尾的交通故事把整个路段沦为了重灾死锁段,车越堵越长,最后直接堵出一窝马峰窝。我们在那里赌了有一个小时之久,之后才得以上高速。

    高速上那也是一个赌,车走走停停,有时还急杀急停,那高速下带出的惯性,把我的五脏六俯给颠簸的七上八下的,头还时不时狠狠撞到坐椅后枕上,就差鼓出一个包来。姗姗右手紧紧的抓着车窗上的扶手,都快摩擦冒烟了,我总担心会出交通事故,于是不断地督促着加良小心开车。

    加良似乎被我催烦了,怼了我一句:“向往,要不你来开!”

    最后我才作罢。

    那是一段很漫长的旅途,蜗牛般的车速让它显得更加漫长,于是,我们在想如何打发时间。

    季纯突然灵感爆棚,她提议大家讲故事。

    定小组定期发行的刊物《王氏缘》里有一个新增的模块专门用来分享员工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是她们那个新上任的主编提出的,季纯想将大家讲的故事写入《王氏缘》中。

    由基和加良答应得很爽快,因为能上《王氏缘》,就跟上荣誉墙一样,那是一种殊荣。而我,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所以自然而然就同意了。

    按照季纯的提议,由年纪从小到大,依次讲一个故事,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但最好要真实的故事,因为到时会登记出来分享给王氏员同事观看的。

    我们年纪中最小的是姗姗,所以由她开始讲起。

    姗姗的故事酝酿了很久,我让感觉她的神经末梢比常人要长一万倍,也让我们对她的故事更加地期待。

    一炷香时间后,姗姗才缓缓开口说:“我要讲的故事是发生在我母亲琴行,是关于一个小男孩子的故事,那个小男孩子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很久都没想起来,毕竟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不过每每想到他的故事我都觉得特别地遗憾。

    我母亲在琴行里教小孩子学钢琴已经二十多年了,自从结婚后,我父亲便给母亲开了博雅琴行。

    在我母亲的教学生涯里,收了不计其数的学生,但她觉得真正称得上学钢琴的天才,只且只有一个。

    那个天才小男孩我也认识,他来学琴时,才五岁,他总扎着一个长长的小脏鞭,穿着一双白色的球鞋,他五官很精致,唯一的缺陷是他下门牙不够紧凑,有一个比较大的缝隙。

    他很喜欢我,只要我在琴行里,他就要我教他弹琴,而不是我母亲。我带过几回后,觉得他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对音乐极具天赋,悟性极高,其他小孩子根本没办法比。

    他每天都会在下午六点时来我家琴行练琴,总喜欢坐在我家白色的钢琴的那个隔间,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每天都如此,没有一天例外。

    他和其他小孩子不同,他的话很少,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别人嘲笑他下门牙缝隙的原因,让我觉得他好像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样。其实,格格不入的人与世界格格不入,是才华溢出世界的表现,而并非格格不入的人本身。

    每次看着他那忘我的练习,我都在想,如果他父母一直这样栽培他,他很可能是下一个肖邦或贝多芬之类的叱咤乐坛上的顶尖人物。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没有来琴行练琴了,让我觉得很是意外,开始我觉得他可能是生病了,但是一连几天都见到他人影,让我觉得特别反常,毕竟他的课程还有一大半没学完。

    于是我好奇地问母亲说:‘母亲,那个小男孩怎么这几天都没来练琴了?’

    我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气叹得仿佛是世界到了末日一样,我有一种很不详的预感。

    ‘唉,他以后都不会来了。’我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说。

    ‘为什么?’我问。

    ‘他家发生了一场变故,他被送回乡下奶奶家去了,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母亲说。

    ‘什么变故?’我问。

    我对那个男孩子的遭遇很是好奇,于是,向母亲打听起来,我母亲知道也不是特别清楚,于是我又四处打听起来,我甚至都跑到警察局打听过。

    原来男孩子家遭遇了一场血腥恐怖,惨绝人寰的家庭变故。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小男孩的父母都是事业型的人,因为两夫妻各自己上班,都特别忙,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但又不想麻烦老家的老人,于是夫妻两在怀小男孩时就聘请了一个家政保姆来照看孩子,问题都出在那个保姆身上。

    那保姆带着那个男孩子,一带就是五年,从呱呱坠地到来我家琴行学琴。

    五年里,那男孩子的父母对保姆特别的好,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基本上都拿给那保姆带回家,逢年过节更是给了发了不少红包,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

    开始保姆也特别感恩这对雇主,但是久而久之呢,这种友好的赠予成了一种麻木的理所当然,保姆有时候逢年过节会厚着脸皮开口向两口子要点红包之类的,两夫妻见保姆对自己的孩子照顾地很好,也没少给她意思。

    有一次,过端午节时,夫妻两人都忙着工作,没有给保姆发些红包,两夫妻原来觉得这是小事,但这让那保姆特别心里特别失衡。

    刚好呢,保姆又发现了夫妻房间的书柜里藏得有十万块钱,于是她起了歹心。

    保姆瞅准了时机,她趁两雇主去上班,小男孩上学的空档之际付诸了行窃的实际行动。

    人算不如天算,那天很不凑巧,当保姆提着赃款从小男孩家出来的时候,刚好小男孩的父母从外面回来,三人在大门口碰个正着,原来那天男孩的父亲一早便应酬客户,他喝了很多酒,醉得不省人事,于是男孩的母亲开车把自己丈夫送回家里。

    男孩母亲在开门时发现保姆拿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准备离开,她并没有起半点疑心,她早就把保姆当一家人了,还以为她是要去倒垃圾。

    男孩母亲跟保姆说垃圾等一下再倒,叫她去厨房弄点姜汤给她丈夫醒醒酒,保姆没办法,只得拎那一袋子钱去了厨房。

    保姆在厨房里弄姜汤时,男孩的母亲意外发现主卧室里的钱不见了,于是上前询问保姆。

    保姆当然不肯承认钱是自己拿的,只是推托到男孩父亲身上,男孩母亲相信了。

    可能是做贼心虚吧,保姆知道只要男孩父亲醒来,这一切就都会真像大白,到时她肯定免不了牢狱之灾,但是要她放弃好不容易偷来的钱,她又不甘心。这就样,贪婪慢慢占据她的内心,魔鬼慢慢上了她的身,一个邪恶的计划慢慢在她脑海里成形,最后,她彻底失去了人性,她自作聪明的来了一个杀人灭口,并伪造小偷行窃失败后杀人的计划,这些情节都是从男孩家里的监控视频看到的,这些心里活动都是警察分析案情时揣测的。

    接下来的剧情变得很血腥,保姆把男孩的母亲骗到了厨房,趁其不备,一刀从她的脖子后砍了去,女主的鲜血顿时溅到了白色石砖和油烟机上面。然后她一做二不休,再把正在大厅沙发醉得不省人事的男孩的父亲直接用枕头捂死。杀人灭口后,保姆又清洗厨房里所有血迹,还制造小偷入室入窃和杀人的现场,最后带着十万钱准备逃回了老家。

    所幸,那天那个小男孩不在家,不然估计也小命难保。

    可能那个保姆做恶梦都没想到,自从她第一天踏入这个家时,女雇主已经在家里安装了隐形的摄像头在监控她的一举一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人终会有恶报,那保姆最后还没有逃开法律的制裁。

    只是这一出人间悲剧,让一个天才少年一夜之间成了孤儿,他的命运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巨转,前途尽毁。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他被他爷爷奶奶领回江西乡下去了。

    这是在我们那个小区真实发生的事儿,我不知道这事儿有没有上深圳的报纸或头条新闻,但它在我小区内没怎么传开就很快被压了下来。”

    听了姗姗讲的故事后,大家都很同情那个小男孩,都替他的命运感到可惜,姗姗说那是她人生中觉得最可惜的一件事情,那个小男孩可能这一生都无法治愈他那个不幸的童年。

    小男家的房子后来被以低市场的价格出售,还被例为了凶宅,但是才过了一天那房子就被买了,都不用开发商‘洗白’,然后大家在感叹如今的这个社会,人们怕没房比怕厉鬼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