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写给星空的故事 » 永恒黎明(2)孢子

永恒黎明(2)孢子

    太阳加速了地表的一切。

    自然也包括了那些野生的生物。

    于是进化的路程在被人类逼向了一个方向长达数百年后又在顷刻间被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如何用最快的速度生长到足以繁衍后代”成为了活跃在野外的所有物种的唯一路径。任何与此相悖的突变都会在几个月内的无数轮迭代间被淘汰殆尽。

    抛开动物不谈——显然大型动物基本活不了多久——传统植物是最早从地表消亡的。它们的根系扎在见不到阳光的地底,时间流速的不一致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与大多数人想象的可能有所不同,它们基本是死于“干涸”。高速代谢的地表组织从根部疯狂地将水分吸到上部,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处在地底的根部所能接触到的水的总量。

    于是它们就干死了。即使是生活在河畔的植物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

    生活在浅水中的真菌类、藻类与地衣类则相对较好,它们的水分与营养来源由于有足够的支撑而活过了第一轮筛选。但即使如此,加速蒸发的水与高速的繁殖仍然为它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进化压力。

    在长达数年的筛选中,它们走向了一个未曾预料的方向——钻地。

    这些曾经生长在地表的小东西们为了活下去,选择了向地底而去。它们的孢子(当然定义上已经不能叫孢子了,但我们仍然沿用这个称呼)回归了原始单细胞生物的初心,用鞭毛顺着每一点可能的缝隙钻到十数厘米的土壤中,然后生根发芽。然后,它们生出一次性使用的,不与主体直接连接的专门用于光合作用的子体,在地表部分完成光合作用后将产物在数秒内运送至地底的本体附近避光保存。

    虽然听起来效率很低,但其实在地表的加速效果下,子体存续的时间已经可以让这个特化的子体生成“足够多”的物质了。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便会生成许多的孢子继续向外传播。至于本体的寿命——即使是避光的地下时间也不会停止流逝,只是由于穿透至此的原生光子较少而在短期内加速效果不那么明显。除此之外,地底也有足够多的事物可以将弱小的它们轻易抹除。

    那么,这些孢子是怎么在阳光底下传播的呢?答案很简单,它们将自己包裹在轻巧但避光性能优秀的小小纤维球里,随着剧烈的气流在地表滚动甚至于低空滑翔。一段时间后,纤维在阳光或者其他什么效果下破开,小小的孢子便在阳光下被晒死,或是找到合适的环境生根发芽。

    比如,天风一号的工作层。

    这些孢子并不在乎自己的生长环境,它们只会贪婪地从外界寻找一切有可能发芽的地方然后生根发芽——包括人体。无穷无尽的绿色给人带来的绝没有“美”,只有“窒息”。

    雨舒是穿着防护服的。但现代的工艺只是通过尽可能加厚外层来抵挡阳光,对这些孢子的抵抗能力却并不足够。因此,一旦被这些东西靠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天风一号颤抖着。它的基座显然早就被孢子们蛀的一干二净,雨舒的踏入毫无疑问成为了压倒它原本勉强维持的脆弱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迅速认清了现状,沿着来路迅速地跑了回去。

    在他离开基座大概五十米后,随着惊天动地的碰撞声,天风一号彻底崩塌了。巨大的伞面碎成无数的小块从半空落下,基座中的孢子被漫天的尘土掩盖于下,但雨舒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孢子们很快就会被加速流动的空气从缝隙中吹出,然后无可阻挡地蔓延开来。

    “就像绿色的星火。”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