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写给星空的故事 » 永恒黎明(1)永恒黎明

永恒黎明(1)永恒黎明

    雨舒张开双臂,试图拥抱那恒久的太阳。

    阳光伴着海风携着悠远的气息漫步到他的身前,而后轻柔地从防护服前绕开。

    “再过五年,一号湖的温度就要超过四十了。”晏青鹤说。她的声音随着电波传入接收系统,在雨舒的耳中被时空镀上了一层包络特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与大多数人理解的不同,地球实际上并没有停止自转。夜半球的星象观测显示地球的运动趋势与以往相比毫无改变,但太阳,太阳就在那里。

    “即使地球停止自转,实际上也仍然会有昼夜交替——不过周期会变成一年。”雨舒想起了当年教官所说的那些探索者需要知道的道理,“但永恒黎明不同。地球仍在自转,公转也照常进行,但黎明就在那里。”

    他踏步向前。悬崖的峭壁落在他的身后,亦如那永恒的朝阳。

    雨舒这次出来大致上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寻找给湖泊降温的办法。湖水的温度越高,其水分蒸发的速度就越快,虽然其中大部分仍会化为降水落下,但总有一些会落到未被高分子材料覆盖的地表而进入地下。第二,给那些没有覆盖高分子材料的低洼地带放上智能铺地板机器人。第三,检查“遮阳伞”的状况。

    第一个任务其实没什么好做的,每个人出来都会被嘱咐一句,但至今为止也没谁能找到什么好法子。第二个任务也非常简单,把机器人丢到坑里就行,它自己会解决剩下的事。最关键的实际上是第三个任务。

    由于永恒黎明“无论在哪看到的太阳都在同一个位置”的特性,各处的聚居地为了尽可能便宜地遮挡阳光便只能与附近的其他地点联合起来造一个大一号的遮阳装置,“遮阳伞”便是其代称。但遮阳伞的建造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永恒黎明的阳光会如21世纪的某个游戏里的时间雨一般令“物质”老化的更快。这个效应随着物质暴露在阳光中的时间会逐渐加强,因此遮阳伞这样一直承受阳光的构筑物的寿命往往非常短。

    曾经也有人研究过诸如可以自动替换表面铺设的遮阳伞系统,但即使是最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在黎明之中也待不住多久,而滚筒式的机械体积又无法做到那么庞大。于是人工替换损坏的遮阳伞表面便成为了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

    雨舒从二号湖上踏过。二号湖是十五年前施工完成的,因此比一号湖更加“好用”一些——它的上方加盖了一层玻璃,用以进一步延缓水分的流失。当然,即使是玻璃这种理论上需要数万年才会坏掉的物质,在黎明之下也不过是能活的“稍微久一点”罢了。大约每两年湖面上的玻璃就必须全部更换一次,以避免玻璃渣掉到湖底的采集器里。

    当然,这不归雨舒管。

    ……

    “天风一号”遮阳伞的基座距离一号湖只有1.5千米,在防护服的动力加持下雨舒只用了五分钟左右便赶到了。

    天风一号建成距今已有十五年,算得上长寿了。据说至今为止全球服役时间最长的遮阳伞已经工作了超过五十年,这是一个相当不可思议的数字。遮阳伞的寿命并不仅仅取决于伞面,甚至可以说和伞面关系不大,毕竟随时都可以更换。基座与其他支撑结构甚至地面的寿命才是其工作时间上限的限制条件。从雨舒的角度望去,天风一号的基座已经布满了裂纹,这是极少数通过衍射等形式绕过伞面到达基座的阳光的作用导致的。由于无法理解的原理,反射与散射之类的效果产生的次级阳光不会产生时间效应。雨舒觉得这大概是因为“反射”本身反射出的光线并不是原本的光线。

    当然,他并不是专家。

    沿着基座外部的聚四氟乙烯扶梯盘旋而上,便到了工作层。这里处在伞面与基座之间,几乎完全无光,也没有电灯之类的设施(主要是为了避免伞面漏光时没有及时发现引起事故),只能靠防护服自带的手电前进。

    “指挥室呼叫探索者。重复,指挥室呼叫探索者。”就在此时,雨舒的耳麦中突然传来了晏青鹤的急切呼叫声,“注意!天风一号可能已经……刺啦刺啦……请立即返回!”

    虽然中间的部分因为信号不好没有听到,但雨舒觉得已经不需要了。

    他已经亲眼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