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三剑斩仙 » 太白剑法

太白剑法

    宋炀抽出龙镂剑,十分轻松地把洞口树根清理干净,刚把身体全部缩进洞内,就听到上面传来呼呼石头划破空气的声音,紧接着一块一抱大小的石头贴着洞口落了下去,接着又呼呼落下三四块,一块比一块大。随后,绳子也被从上面割断,掉落了下去。宋炀心中一紧,心想“真狠!”

    好在当时背包没有被放在上面,而是背在背上。此刻宋炀从背包中拿出手电筒,顺着光芒,探查下洞里的环境。

    山洞很深,洞口并不小,反而像是一个单扇门,再往里黑洞洞的,看起来很深的样子。宋炀拍拍身上的泥土,然后往洞里走去,洞壁上一道道的凿痕密密麻麻,凿痕笔直,很难想象这个工程量有多大。约莫走了三五米,出现了一个转折,又走五六米,豁然开朗,竟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大约有一百来平,顶上倒挂着参差不齐的石钟乳,四周盘满了树根,树根直垂到地上,聚在地上,像是铺了一层软垫一样,四周竟然还有八个青铜灯,不知是什么燃料,依然燃烧着,映照得整个大厅,大厅十分空旷,最里侧有一个石板床,所有的树根均在石床边一尺处停止、绕过了石床,是床上躺着一个人,一身道袍,一个斗笠盖在脸上,大厅中间有个石桌,石桌一尺外树根空盘绕,石桌上有个奇怪的铜饰,顶端竟然放着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铜饰旁边放着两卷竹书。

    宋炀不敢怠慢,弯身行礼道“你好,不知如何称呼,我是被恶人逼下山崖,无意发现这里,处于好奇走了进来,无意打扰,能否告知出路在哪里,我马上就走?”

    是床上那人依然没有反应,如此宋炀说了两三遍,都没有反应,宋炀便防备着走了进去。等走进石床才发现,这人已经没有任何鼻息,刚才宋炀初见洞内主人,注意力都在眼前所见了,没有认真感知,故而没有发现。当下,宋炀心中略微安心,再跨两步,走到床边,这才发现这人像是睡着了一般并无二样,手中拿着一个像手机样式的石板,石板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

    宋炀再拜,然后身手拿过石板仔细看起来,原来,这个老道竟然是晚清武林宗师,乾乙真人徐本善之徒,号入尘散人,徐本善号伟樵,受光绪帝敕封'乾乙真人',杞县人。少时曾随父朝拜师武当山,谒遇真宫,武当山气象万千的景色,金碧辉煌的建筑,精湛绝世的拳术使他为之倾倒,遂起弃世出家之念。

    20岁由家经南阳,入武当,拜龙门派王复邈、刘复宝为师,研经习武。徐本善性情忠厚,聪敏过人。随师诵经,过耳不忘。数年后被明了真人纳入灵门弟子,授以武当内功、拳术。在老师的严格指教下,他勤学苦练:夜行曲径定时往返,暮夜置身深谷野岭,砺志练胆;平日于庙堂立桩,跃行其上;继练独臂取水、足趾行走、手指挂物、悬空击袋,他从师习艺10余载,深得武当拳术奥秘,坚持闻鸡起舞,风雨不辍,武功日臻工上乘,却深藏不露。

    光绪十五年(1889),他监修武当山神道,劳绩卓著,被襄阳府尹熊斌命为武当山全山道总。宣统元年(1909)拟扩建紫霄宫十方丈环廊大院,均州香客200余人寻衅闹事,为首者自侍膂力过人,出言污秽,蛮横无理。知客、监院规劝无效,徐本善不得已示艺震慑。他顺手操起一根粗6寸,长丈5的过木梁,舞动生风,吼到:“谁敢上来!“闹事者个个吐舌缩颈,伏地求饶。自此,武当道众及百性始知徐道总武功高强,遂有徐武侠、徐大侠、徐教师之称。

    1931年春,红三军由洪洞撤退,经襄阳、谷城、均县、郧阳折至武当山,派部下先行拜徐。农历4月20日,徐率道徒50人于紫霄宫东天门外退接军长及其部下,并亲自安置。将父母殿作为军长卧室兼司令部办公室,他与精与武功力的弟子冷合斌、水合一、李合起等暗中护卫军长;又腾西宫道院为后方医院,安置伤员,派辽道徒协助护理;再尽出仓库资财以助军需。

    农历5月,侦知敌范士贞部自老河口经水路向郧阳运送弹药,军长派部下化装截取,另派小分队于土关垭设伏接应。徐本善要求相助,被军长婉言劝阿阻。入夜,徐暗率弟子3人飞行山路200里,拂晓到达老河口,在群众帮助下,配合红三军截获敌人子弹50万发。军长对此十分感激,代表全体指导战员表示感谢,并拜徐为师,演练武当孝拳法。入秋,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行前,军长特留黄金2斤修缮武当,并亲作一联赠徐:“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首嵌“伟樵“,尾嵌“紫霄“,借喻徐为紫霄宫之首,以示推崇。留下的500多名伤病员在徐本善及其道徒的调户下渐次痊愈,由徐分批护送至房县大木场归队。

    军长赠金,被均州民团团长马老七侦知,于1932年秋率匪徒强索,遭徐严辞拒绝。匪徒蜂拥扑来,徐飞脚踢倒石栏杆一根,又将700斤重的望桩连同云板一齐抛出丈外,众匪徒骇然逃窜。马老七贼心不死,勾结数日后乘徐单身下山之机将其暗杀于刀万松亭山垭口。众道徒将徐葬身于紫霄宫东天门陈沟湾。

    此后入尘散人联合中师兄弟和周边乡民一起灭了马老七贼伙,但从马老七枕席下发现日寇留下的信件,信中言明,之所以要暗杀徐,在于觊觎其身上的一块八卦玉盘。入尘散人感觉此事蹊跷,于是多方查证,发现日寇之所以指明要这玉盘,在于其中含有些许仙气,其后又在不断深入查询过程中发现,日寇之所以不断收集这类器物,在于要集中所有仙气来稀释融化掉某种封印,进而释放出其中封印的式神。但至于式神是什么,入尘散人没有查到,但他的行踪依然暴露,以至于最后被一路追杀近半年。

    最终,追杀到雾隐山,身重剧毒,坠崖之际看到了这个洞府,于是钻了进来,强压毒性,写完了以上事情,心中一阵放松,再也无法压制毒性,导致毒发身亡。

    宋炀不知道入尘散人中的什么毒,竟然能够保持肉身不腐,可见毒性之强,但毒性又没有外溢,很是神奇。宋炀看向月寒子,月寒子比划道“你问我,我问谁,我也不是百科全书,不过我们还是尽量远离他一些比较安全”。

    宋炀退出石床边,来到石桌前,这时发现,两卷竹书分别写着《太白剑经.上篇》、《太白剑经.下篇》,竹简像是被盘剥了很久,已经是有了玉质化的现象,宋炀没敢直接伸手去拿,因为他不确定这两卷竹书是什么,另一方面入尘散人也没有在石板中提及竹简。要么就是散人带进来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在石板中交代这部分内容就毒性发作身亡了,要么就是其来之前,书简就已经在这里存在了,但是入尘散人还没来得及看。

    宋炀抽出龙镂剑,用剑尖轻轻挑开《太白剑经.上篇》,只见映入眼帘一行繁体字“世人谓吾以诗仙,诚然此仙非彼仙,一剑斩尽万世仙,朗朗乾坤归人间——青莲居士”

    宋炀愣住了,诗仙历史上只有一个——李白,字号青莲居士的也是李白,李白流传世间诗篇一千余篇,但少有人知道其剑法斐然。据史书记载“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在据统计,在《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三次,“剑壁”一次,武器之“剑”犹有一百零三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一次、“吴钩”一次、“吴鸿”一次、“湛卢”一次、“干将”一次、“莫邪”一次、“青萍”两次、“秋莲”两次、“霜雪”两次、“匕首”三次、“龙泉”四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一百一十八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一次),分布在一百零六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李白对于剑术的认知可见一斑。

    随后宋炀坐在石凳上,小心把红顶蛙放在石桌盘,面向自己,然后左右小心翼翼展开《上篇》认真读起来,上篇分为四式,分别为一字开天、鱼跃青山、花开满园、人烟月寒;紧接着宋炀又接着翻阅了《下篇》下篇依然只有四式搁笔楼前、狂草相见、反正拨乱、剑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