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第八节 暗流涌动 初露头角(一)

第八节 暗流涌动 初露头角(一)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少年天子刘宏刚执政不久,还是有模有样的学着做个合格的皇帝,但对于宦官还是十分偏信,朝政并无好转。依旧是宦官当政,朝中几乎没有能臣诤臣,权贵公卿皆不敢言,但暗中仍有斗争,熹平元年渤海王被逼下狱自杀。

    地方上时局已开始动荡,西部鲜卑入侵北地郡,后被北地太守平定。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东南吴郡许生叛乱攻略周边数县,州郡震惊,吴郡司马孙坚带领一千余人会同州郡兵马参与讨伐平定,后孙坚因功升任县丞。由此孙氏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也是罕见的普通平民起家最理想的样本。

    熹平元年十一月吴郡这边,孙坚正带领一千三百名郡县乡勇顶着狂风暴雨赶往集合点,扬州刺史臧旻此次集结了两万余人。对面的首领许生已经自号越王,手下目前约有一万六七千人,也在加紧招兵买马。

    许生原本以为官兵此次最快也要两个月左右才能到达,但由于此刻天下基本还算稳定,吴郡叛乱已蔓延数县朝野震惊,各级官吏自然不敢怠慢。令下不到四十日,各郡县兵力集合完毕,孙坚所部也是早早到达,领了粮草后下去休息待命不提。

    正当许生忧虑间,手下近臣建议官兵远来,应趁其不备速战速胜。许生想来也是,于是召集手下议定,众将各自准备次日出城迎战。

    官兵营帐中,斥候来报,县城中灯火大亮声音喧嚣,随即臧旻召集众将议事。臧旻这边下属文官有六七人,武官有十几个郡、县尉,三个郡县司马(代理尉官),其中孙坚身材威猛少年成名,一眼看去就是人中翘楚。

    会议持续了近四个时辰,此前数次平叛皆不成功,预料此次叛军也会主动出城迎战,所以基本方针也是速战速决,但此次官兵装备较之叛军精良,如若直接猛攻又恐叛军龟缩不出,攻城过于艰难,而拖延日久则乱。

    次日,由丹阳太守陈夤率一万五千人前出试探,距城八百步列阵。扬州刺史臧旻率剩余六千余人在营中待命随时接应。对面越王许生率领将卒出城三百步左右列阵,距官兵约五百步。

    官兵这边派出一文官,首先严斥:“贼子许生无故叛乱以下犯上,依律当诛九族,从者必死无疑,尽早投降将功折罪,朝廷或可免你等一死”。

    许生之子出阵回道:“天子不仁,朝廷尽皆奸臣当道,天下民不聊生。不反如此朝廷难不成任由欺压,坐等饿死荒野?况且谁人不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双方一番唇枪舌战下来,也是舆论攻势。

    不久后双方开始发动,各部听令而动,叛军中弓弩不占优势,靠近后齐射了两轮便开始冲击官兵阵地。陈夤这边也不慌乱,即刻号令众将防御,前几排兵卒相互依靠,有盾的举盾,没盾的则半蹲躲在盾手之后,两轮下来损伤甚小。

    此刻双方前排相距约一百五十步,官兵约两千弓弩手开始反击,两轮齐射倒是对叛军攻势造成了一定阻滞,三四百人中箭大多被射倒,后排冲击的步卒不及避让只好踩着其身体前进,战场上呐喊声、箭雨破空声、哀嚎声交织四起。叛军这边弓手也边跑边射,官兵前排不及防御者也开始有损伤。片刻后双方接战,叛军由于近来小战连胜以及反叛必死之恐惧,当下装备虽有差距,但攻势依旧刚猛,官兵阵列眼看就要被冲乱。孙坚所部原本在左侧,刚接战便见中军被冲击甚猛,于是让副将督阵,自领四十余人向中部杀去。

    在叛军发动的同时,刺史臧旻已率领剩余官兵出动,待到双方接战后臧旻所部三百骑、五百甲兵及五千余轻卒已绕至战场北部。眼看叛军攻势猛烈,副官当即问道:“双方已接战,贼兵凶猛,大人是否马上支援?”

    臧旻眼看陈夤中军被冲击,左侧有一小队数十人向中部靠拢,当即道:“骑兵即刻出击,先攻贼兵中部布甲弓手,一刻后甲兵及两千轻卒跟上,攻贼兵前排侧面,其余士卒随我阻挡贼兵后援。”

    许生这边一看北部又有一部兵马来到,心中大呼不好,当即下令后备三千余人随时待命。

    陈夤所部一看援兵已至,顿时士气大振,中军也拼命稳住阵脚,此时孙坚率数十人也杀至中军前面。叛军众将眼看一击不成侧面又有敌军,当即准备后撤。叛军士卒都是紧跟各自上官,加之体力减弱于是前排局面开始平稳下来。

    臧旻援兵杀进战场后叛军开始慌乱,喊杀声、哀嚎声大作。许生不得已只好也下令两百余骑兵前出救援,但前面有自己士卒阻碍,速度显然不比官兵骑兵冲杀得快。剩余三千余人也前出北部阻挡臧旻援兵。

    眼看贼兵势弱,且战且退,官兵将士当然不会让其就这么走了,孙坚马上振臂高呼:“诸位勇士,歼灭许贼就在今日,随我追杀,杀,杀!”喊完还望向本部兵马,副官远远听到又对了一眼,当即领着所部杀去汇合。孙坚手持大刀随后几个呼吸间砍翻身前数名贼兵,尸首倒下一片,附近不少贼兵甚至惊骇到忘记逃命,官兵趁势反攻,叛军将士虽艰难抵挡不过半刻便大败而溃,许生无奈鸣金收兵,随即逃回城中。

    半个时辰后,叛军剩余生还者除少部分来不及进城外,都退到了城里。臧旻稳住局面后并没有马上下令攻城,主要还是官兵此刻力竭,城内情况也不明确。此战叛军战死两千余人,约五千伤者尽皆被俘,官兵这边伤亡千余人,已是大胜。

    此战之后许生叛乱大势已去,随后一年多,官兵连连报捷,至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叛乱平定,许生父子被杀。孙坚获封县丞官位,虽说级别不高,但已是地方实权之职。或许是孙坚出身平民,平日里处理地方事务也相对亲民随和,为官数任皆爱民如子,在地方上深得民心。

    京师这边,有沛国谯县人曹操字孟德,时年十九岁,因养祖父曹腾之关系及个人能力,举孝廉入京出仕,不久后任洛阳北部尉(洛阳北区分局长)。

    宦官曹腾历任四帝,几乎没有个人过失,还举荐了很多公卿。虽说没有很高能力,但在人情世故方面毋庸置疑,后升迁至中常侍、费亭侯,在朝廷中有不小影响力。其养子曹嵩即为曹操之父。

    洛阳新任北部尉的曹操刚刚依律处理了宫中阉宦之亲信,顿时赢得京师朝野一致赞赏,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发出了响亮的一记声响。但其养祖父曹腾倒有些头疼,近来两日都是被同事冷嘲热讽暗地议论,原本做了几十年老好人的曹腾本就为孙子之胆识而自豪,眼下更加有三分忿忿之意。

    手下亲信小太监问道:“老祖您看要不要提醒一下小爷(曹操),毕竟眼下那几人都是陛下亲近的红人。”小太监相当识趣,只点一点便静静等着曹腾发话。

    曹腾闭眼道:“那几人还是我的晚辈,想来不至于为这一件事就报复阿瞒(曹操),我到时见面宽慰几句想必无事。我看他们也不敢明面上做什么动作。不过操儿行事虽说有些刚烈,倒也不失几分英雄之气,老夫后继有人啊。”言罢曹腾嘴角不由得微微一笑,脸上的褶子显得又多了些。曹操有此后台,故虽属于士子身份,却也敢和阉宦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