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005回 表明志向

第005回 表明志向

    太子一低头,正看见元春莫名地脸红起来,又想想她的回答,听她的语气,倒是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呢。

    他看着元春,心中默念着“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念着念着,就顺带着念出了“女为悦己者容。”这一句。

    自己心中却是一惊:啊?难道?这女子,也是因了这一句而脸红吗?想到此,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温柔的涟漪。

    元春忙低了头,不敢正视太子的眼眸。

    两个人虽然都没有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可心中想的,却是一样的。

    太子见她如此,也不点破,只是脸上堆满了温和的笑容,向元春问道:“难道,贾公子不怕朝堂之上的互相倾轧,有可能,也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吗?”

    元春略一凝眸,回道:“倾轧,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自古以来,有哪个时代,又有哪个领域,不是在竞争中发展进步的呢?”

    太子点头赞许,心中却若有所思。

    元春又道:“如果元春能够有机会卷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也是一个机遇,至于成败,那就要看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了,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只要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无愧于自己赶上的这个时代,又何必在意于后人如何去品评定论呢?”

    元春是心中只想,如果自己能够借助于太子的力量,改变了贾家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也就拯救了自己,这也不枉自己穿越这一回了。

    有魄力!真有魄力!太子哪知元春心中所想,只在心中暗暗赞道。

    这样的女子如果能够笼络在自己身边,对自己承袭帝位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呢。

    但是,略皱了一下眉,听水溶的口气,似乎对贾元春这个女子,也颇为赏识啊,水溶他,不行,这事让水溶先开了口就无法挽回了。

    元春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说到得意之处,一时忘了自己身旁走着的,可是当今的太子殿下,只当他是与自己高谈阔论时的朋友,一时之间,不由意气风发起来。

    太子微笑着,耐心地听着她的高谈阔论,心中暗想:这个女子,倒颇有一些胆识和见解,也许,以后会......

    他连忙阻止着自己的信马由缰的思绪,不能再往下想下去了,毕竟,她现在,也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国子监的女学生呢,需要磨练、需要磨练哦。

    元春见太子一言不发,只是看着自己微笑,以为自己言辞太过激越,连忙向太子抱拳致歉:“元春言辞有过,请太子殿下责罚!”

    “哦?!”太子回过神来,连忙摆了摆手,温和笑道:“是本宫的不对,是本宫一时走神了。”

    于是复又展开手中的折扇,向元春笑问道:“这上面,可是贾公子的笔墨吗?”

    元春点头,回道:“是在下闲暇时的涂鸦,让太子殿下见笑了。”

    太子又审视了片刻,品评道:“这画的意境倒有些意思,笔墨倒是一般,不过......”

    他认真端详着扇面右边的几行梅花篆字,点头赞道:“这几行梅花篆字倒是写得不错,本宫喜欢!”

    说着又翻过背面,只见上面也画着一幅画,画中也是一片荷塘,只是岸边少了那片红艳欲燃的石榴花海,更为有趣的是,岸边草丛里,躺着一个粉雕玉琢般的七八岁男童,小胳膊小腿鲜藕似的水嫩,脸上却一副痞赖的模样,双手正在剥着一个碧绿的莲蓬。

    端详着画中人物,太子呵呵一笑,道:“这幅画,倒像是照着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两句诗画下下来的。”说着念道:“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元春婉然一笑,接道:“太子殿下说的极是,这画的意境倒是和这诗的意境是一样的,如果将‘溪头’改为‘池边’就更恰当不过了。”

    太子笑问道:“怎么想起来画了这样的一幅画在上面,这倒和公子的风格有些不符了。”

    元春微微笑着,回道:“这是我家小妹惜春的涂鸦之作,画中的人,正是在下的幼弟宝玉,这幅画,倒是生活中的实景,宝玉平时,就是这样一副痞赖的模样呢。”

    听了元春的话,太子心中叹道:这个女子虽然才华出众,倒也不像别的读书人,只会临摹前人的名作,随时取材于真实生活,这画面,这意境,竟是如此的风雅脱俗,其日常雅趣可见一斑了呢。

    “宝兄弟?”太子望着元春,微笑着问道:“是贵府中那个衔玉而生的小公子‘贾宝玉’吗?”

    元春点头道:“正是我家小弟,想不到,太子殿下对敝府之事倒是有一些知晓。”

    太子笑道:“贾公子的小弟衔玉而生,这可是一件奇事,这事儿,恐怕早已传遍整个京城了。”

    又解释道:“何况,贵府一向与北静王府交好,而本宫,与水溶世子也相交甚厚,所以,本宫对贵府中的事情还是有些耳闻的。”

    “哦!原来如此。”

    太子把玩着手中的折扇,一时爱不释手,元春便也静静地随着他默默赶路。

    太子一路寻思着,今日出了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她呢。

    正在愁闷,目光落在了扇子上面,于是一扭头,与元春商量道:“本宫很喜欢这上面的两幅画,正面的这副,贾公子已经题了苏东波的半阙词,很是恰到好处。”

    沉-吟了一下,又说:“背面的这幅,还没有题字,如若公子同意,本宫拿了回去,提上几个文字,也可增加一些意趣,你看可好。”

    元春闻听,连忙停步行礼道:“太子赐字,贾某求之不得,只是,这扇面,不蹬大雅,都是闺中游戏之作,岂可污了太子殿下的墨宝,不如,在下选了上好的扇面,再来求殿下的墨宝。”

    “哎!这画出于童心,不曾有任何的雕琢,这才更加可贵呢!”太子一挥手合了折扇,装在袖内。

    元春见太子如此,只好重新谢过。

    于是两人继续同行,一路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太子殿下!”

    姜顺安一路疾走,气喘吁吁,赶到太子跟前,施礼道:“殿下好快的腿脚,让老奴一阵好赶!”

    姜顺安喘息了片刻,擦了擦满头的大汗。

    太子回头,等着他缓过气来,才和气问道:“什么事情?让姜公公赶得这么急?”

    姜顺安回禀道:“老奴传皇上口谕,皇上午时在听雨轩宴请国子监李祭酒,令太子殿下与贾元春公子赴宴相陪。”

    听了父皇的口谕,太子早已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李祭酒乃是国子监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负责国子监的相关事务外,还负责为太子讲课。

    父皇这样的安排,也算是考虑周全,让太子相陪,也是向李祭酒表达一下太子对他这个老师的尊重,让贾元春相陪,则有托付与引荐之意,从此举可以看出,父皇对贾元春这个监生状元是何等的器重了。

    太子抬眼望了一下来时的路,心想,走了这么老半天,自己是个习武之人,当然不觉得累,可是,贾元春乃是一个女子,虽然一身男装,却毕竟不是男儿之躯,怕是早已劳累不堪了吧?

    于是向姜顺安吩咐道:“烦劳姜公公安排了步撵过来。”

    话音刚落,心中却不免暗自诧异:自己竟然就这般为她着想了?

    姜顺安连忙施礼道:“回殿下,老奴已经安排好了。”果然,话音刚落,便见几个人抬着两乘步辇过来了。

    在姜顺安回禀太子话的时候,元春便悄悄地吩咐抱琴先出宫回府,向老爷回复消息,自己则随太子一同赴宴。

    太子和元春分别上了步撵,姜顺安率领众太监一路随行,半个时辰未到,便已经来到听雨轩旁。

    下了步撵,太子和元春一路分花拂柳,沿着台阶来到建在假山上的“听雨轩”,远远望见荷塘中的莲花开得正盛,满湖的荷风迎面吹来,莲子的清香扑鼻而入,顿觉神清气爽。

    元春陶醉其中,向太子道:“这片莲花湖好美,又恰好是在山脚之下,如遇到下雨天气,淅淅沥沥的雨声配着这满湖的荷花,就更加美不胜收了。”

    太子温和笑道:“这也就是‘听雨轩’名字的由来,可谓‘匠心独具’了。”

    说着,望了望那片荷塘,又看看陶醉在风景之中的元春,一时竟也分辨不清,是眼前的这个女子点缀了风景,还是风景成了这个女子的点缀之物了。

    元春回眸,见太子凝望着自己,却也没有脸红,反倒大大方方地向太子笑道:“我们快点上去吧,让皇上等着就不好了。”

    “我们?”太子重复着元春的话,这个女子胆子好大,竟敢在本宫面前用这样的字眼。

    听到太子略有不悦的声音,元春惊出了一头的冷汗,连忙转身跪在太子的面前,道:“元春唐突了殿下,请殿下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