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004回 太子相送

第004回 太子相送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只听后边传来声音:“大哥,我说呢,怎么一闪眼就不见了,原来在这里,让本宫好找。”

    元春一回头,看见太子正向这边走来,便像见到救命稻草一般,连忙向太子施了一礼:“见过太子殿下!”

    霓王在心中抱怨,太子不该此时出现,坏了他的好事啊。但是面上,还不得不保持着君子风度,于是笑问道:“太子找本王何事?”

    太子哪里有什么事要找霓王,他刚从澄心殿出来,准备回太子府,却远远看见霓王正在对元春无理,于是便赶了过来。

    “哦,大哥,本宫昨儿得了一副好画,想请大哥一起去本宫那里鉴赏鉴赏!”太子向霓王笑说道。

    “呵呵!”霓王心中有些不悦,心想,平时你的心中何曾有个我这个大哥?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天天摆着太子的谱,又何曾主动邀请过本王,现在却在这里献殷勤,坏我好事。

    于是推脱道:“太子殿下,今日实在有些不巧,本王正要去拜见母妃,鉴赏字画的事情,还是改天吧。”

    “那,就不勉强大哥了,请大哥自便!”

    元春看着霓王离去,又太子深施一礼:“多谢太子殿下为元春解围,元春感激不尽!”

    太子也不拦着,心安理得地受了元春一拜,然后看了她一眼,笑道:“只是口头上的‘感激不尽’可不行,本宫是要回报的,说吧,贾公子怎么报答本宫?”

    本来,抱琴见太子为小姐解围,心中还着实感激了好一阵子,现在又听到太子要元春回报于他,心中暗想,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啊,堂堂的太子殿下,为我家小姐解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也值得要回报?

    “哼!”抱琴斜睨了太子一眼,露出满脸的不屑,上前挽了元春的手臂向前走去。

    “咦!你们怎么,如此对待你们的恩人呢?”太子笑着,慢慢地跟在她们的身后走着。

    元春心中好不烦恼,自己今天是怎么了,真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啊,今儿个,这是什么运气啊?

    好在太子不像霓王那般无礼,只是远远地跟在后边,并不故意调笑戏弄。

    元春想早一点摆脱了他,于是转过身去,双手抱拳,向太子略施一礼,道:“还请太子殿下留步!”

    元春是想借助这个礼,让太子止步,毕竟,太子也是国之储君,人前人后还是要顾着礼仪的,不似霓王一般寡廉鲜耻。

    太子呵呵一笑,仿佛看透了元春的心思,道:“贾公子,你将本宫看成什么人了?本宫只是担心,大哥再来挑衅闹事,这才悄悄地跟在后边,这样,也免了不少麻烦,何况,本宫也正要出宫,恰好同路。”

    元春心中不由一笑: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但是心中还是有些不安的,堂堂的太子殿下,亲自送自己出宫,这传出去恐怕不妥吧。

    可是又不好当面拒绝,于是,只是站在原地,含笑而立,等着太子走到自己的前边去,自己再悄悄地在后边跟着,这样,于情于理,也都能说得过去。

    太子本就灵慧,自然明白元春的意思,于是笑道:“贾公子多虑了,你我正好同路,何况刚才的论辩,本宫有些意犹未尽,这出宫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走起来未免乏味,我们何不一边切磋,一边赶路呢?”

    听了太子的话,元春倒也不好回绝,又低头看着自己的湖蓝色长袍,心想,自己现在穿着男装,即便和太子同行,想也不会引起旁人过多的议论。

    太子见元春没有回绝,便迈开步子向前走去,元春错太子几步跟在后边。

    太子见元春与自己保持着距离,知道她是不敢僭越的想法,于是回头笑道:“贾公子,父皇今天不是说过,切磋学问不必过分拘泥于礼仪。”说着停下脚步,等着元春赶上来。

    元春无奈,只好赶上几步,与太子并肩而行。

    太子比元春高出了一个头的高度,所以,交谈起来,总是要低下头去,才能看清了元春的表情,元春却一直低垂着眼帘,不敢也不能直视太子。

    抱琴深知自己刚才误会了太子,太子又一时不给她机会赔礼,只好默默地跟在二人后边。

    端详着自家小姐和太子的背影,心中不由暗自揣测:太子的身段、相貌还好,很配得上自家小姐呢!

    “贾公子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太子问道。

    元春毕恭毕敬,回道:“回殿下的话,元春幼年时,家父便聘了老师,学习《四书》、《五经》、《诗经》,至今,《论语》和《易经》也都差不多学完了,不过,元春最喜欢读的还是《宋词》和《楚辞》。”

    “哦!”太子一低头,正好看见元春低垂着眼眸走路,长长的睫毛犹如蒲扇一边将眼睛都遮了起来,心中顿时一阵萌动,心想:眼前的这个女子,虽然一身男装,却也风姿难掩,如果换成女装,定然比那些宋词中的佳人还要令人着迷呢。

    只是,她的这副神情,本宫在哪里见过呢?

    太子掩饰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向元春问道:“不知在宋词中,贾公子又最喜欢谁的词呢?”

    太子虽然知道了元春的身份,却一直称呼她为“贾公子”,这也是太子比霓王高明的地方,如果想赢得她的好感,就要先尊重她的人格。

    果然,太子的这一行为,令元春在心中非常感激,所以,对待太子的态度,也就更加敬重起来。

    元春没有直接回答太子的话,只是顺手轻轻一挥,打开了常常拿在手中的那把折扇,双手送到太子面前,笑道:“这上面提的,就是我最喜欢的半阙宋词。”

    太子伸手去接元春递过来的扇子,不经意间手指触碰到她细腻柔软的小手,不由凝眸看了元春片刻,元春却是如触电一般连忙躲过,红了脸,低了头,默默走路。

    太子温和一笑,将目光转移到扇面上面。

    瞩目细看,见上面画着一片荷塘边,荷塘边,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大片的石榴花林,一个妙龄女子手握团扇,蹲在荷塘边戏水,扇子的右侧是几行漂亮的梅花篆字,细看却是半阙宋词。

    只见写道: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太子看了,脸上含笑,道:“苏轼的这首词倒也清新活泼,这可是,贾公子闺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元春见太子一言猜中,心中赞道:好灵透的心思。

    心中虽这么想,面上却是笑而不语,片刻之后,婉然向太子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对苏轼是如何的评价?”

    “嗯?”太子正在用心揣摩元春含笑的面容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却听元春突然间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于是,回了回神,道:“苏轼乃一代著名词人,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后世难以有人超越。”

    元春点头赞同,转而又低头叹道:“只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

    “苏轼之才应不止于此。”元春婉然说道。

    “哦?”太子颇感好奇,温和笑道:“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已经如此之高,难道,贾公子还有其他的见解?”

    元春见太子好奇,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说道:“凭着苏轼的才学和胆识,应是一个可以辅助皇帝治国的宰相之才。”

    “哦?何以见得?”太子心中越发好奇,追问道。

    “苏轼才华横溢,他为官期间,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显赫,引起他人嫉妒,他的许多政论也颇得皇帝重视,他本人是有机会入朝为相的,可惜他看不惯朝堂之上的政客之间相互倾轧,而且刚直不阿,缺了融通转圜的耐心,最终,还是远离朝堂,被当权者一贬在贬,最后却成了各派政治力量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元春不由唏嘘不已,道:“真是可惜!可悲!可叹!”

    太子展开折扇,凝望着画面上的女子,心中暗想:如此女子,又是如此见识,恰背本宫今日遇到,真是可喜可贺!

    这样想着,不由对对元春更加刮目相看起来。

    太子望着元春,轻轻地将手一挥,便合上了手中的折扇,挑了挑眉毛,向元春道:“如果贾公子能有苏轼一样的机遇,会是怎样的一种选择?”

    这个问题太子提得太突然,元春来不及细细琢磨,略一凝眉,回道:“元春断不敢与苏轼同日而语,望太子殿下见谅。”

    太子一脸执着的表情,道:“本宫说的是假如,而且,这里也没有其他人,公子不必拘礼,放开畅谈才是。”

    元春见太子脸上是一副认真的表情,心想,再谦让恐怕就不好了。

    于是向太子施了一礼,回道:“如果元春能有苏东坡一样的机会和才干,贾某不才,一定竭尽全力效力于太子殿下。”

    说完心中倒也畅快了不少,与太子随时第一次相见,然而两个人的观点倒是颇为接近,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能追随太子,一展胸中抱负,此生无憾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元春心中默念着这句话,脸顿时红了起来,是自己想多了,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