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宋志 » 第三十七章 百面

第三十七章 百面

    在确定了乃是人为之后,厅内的各官员开始讨论处置方法。直到戌时过半,众人才散去,而高公绘心中记挂着高世则,是走得最快的一个。

    高家将自先祖高琼追随太祖起,后又经高继勋、高遵甫、高士林、高公纪五代,至神宗朝已经显赫百年。到得宣仁太后高滔滔为了避嫌,才将高家子弟放出京城,辞官去职。

    平心而论,自太祖起,高家便一直受到赵氏皇族信赖,在宣仁太后之前更是长期担任皇城禁军殿前都指挥使。而虽然当今皇帝赵煦对宣仁太后有些意见,但对整个高家,其实仍是保留信任的。这也是为何,高公绘一回京城,担任的便是京城巡检司右厢统制,总领天武军。从原先的寄禄官虚职亳州防御使升迁至京中一厢禁军统制,这属于是重回心腹之列了。

    而巡检使这职位由于乃是武阶官,因此品级并不高,与高公绘原先的亳州防御使同阶,都是五品。但京官自古高一等,且掌着内城禁军,军权在握,直接向陛下负责,倒是有着不小的权力。

    开封城有四位厢军统制兼巡检使,掌着开封城上四军。分别是内城捧日军、天武军、外城龙卫、神卫。而每军又分左右厢,以左为尊。而高公绘,目前便是天武军右厢统制,属于天武军二把手。而左厢统制将退,意味着高公绘将会接任成为天武军的一把手,因此才说目前高公绘已是逐渐总领天武军。

    出了刑部公门,高公绘将副手喊到了马车上同坐。在向其确认了高世则无事之后,便开始吩咐天武军接下来的安排。

    高公绘兼着的巡检司一职并没有太多下手,满打满算不过百来人,因此大部分时候都是巡检司与天武军协同办事。而此次由于并没有太多线索,想要抓住那鬼火烧尸案的始作俑者,只能靠人海战术。

    因此高公绘打算从天武军中调出两千士兵,与巡检司人员混编,分成五到六人的小队,全面撒网在自己负责的东辖区。但目前禁中的布防乃是由捧日军负责,因此高公绘在调集天武军入城之前,需得先上奏请得皇帝同意才行。不过上奏乃是例行公事,事情的安排却得先提前与副手说明。

    马车轻晃着回到了高府,高府也在京城东侧街道,甚至就在皇城边上。而这条街道居住的,皆是京中高官,且都是实职。高府能安置在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高公绘的职位,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家以前的底蕴得到了认可。否则,若是五品官便能住在这,那这条街早就人满为患了。

    高府占地并不大,主要是因为此时居住的高家人并不多,但仍是足以安置百来人。

    高公绘到家后,先是向管事的询问了一下高世则的去向,在得知高世则正在书房看书后,才让管事准备晚饭。

    饭后,高公绘径直往书房而去,在快靠近书房时,放缓了脚步,走了进去。

    高世则此时正坐在案桌上书写着什么,感觉到有人进来却并未抬头,以为是侍女进来换茶水,毕竟脚步太轻了。

    而高公绘轻手轻脚的走到了高世则身后站定,看向了高世则正在书写文章。

    一眼望去,字迹端正,书写流畅。再一看内容,王府菜单、薄荷柠檬茶、冰镇红豆奶茶、杨枝甘露、水果蛋糕....高公绘一头黑线。

    高世则察觉到不对,怎么写着写着背后突生凉意呢。转头一看,只见高公绘正表情淡漠的看着自己正在编撰的王府菜单。

    “叔...叔父,你什么时候进来的,怎么悄无声息的。”高世则一脸讪笑,起身尴尬的询问。

    “让你去王府,是为了让你向你堂兄学习如何管理下人,将来好继承大兄衣钵的。我知道世则你生性聪慧,但性慧而不知学,殆矣。性敏而不知思,惰矣。叔父并不反对你享受口腹之欲,但凡事皆要有节制。”高公绘并没有发脾气,只是以长辈的身份做出了教导。

    高公绘虽有妻妾,但并无子嗣。而高世则乃是他看着长大的,其兄高公纪去世后,高公绘已待高世则如亲生无异。此次前来京城的高家人只有叔侄二人,外加几位被高家自小收养,冠以高姓的猛士护卫。如高世则的侍卫长高进,便是其中之一。

    高世则自然知道高公绘对自己的好,因此也立马摆出了一副听教的表情。

    摇了摇头,高公绘没再纠结于那份菜单,转而开始问高世则下午那鬼火烧尸案的经过。而见此高世则巴不得转移话题,便开始详细的为高公绘讲述下午那烧尸案的细节。最后,高世则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赵朔的说法也说给高公绘听一下做参考。

    “叔父,侄子今日早晨之所以前去遇仙酒楼查探,乃是因为朔堂兄说过,鬼火可能是由一种叫做白磷的矿石造成的。这白磷需要蜡封且保持温度,一旦温度稍高,便会自行燃烧。且粘在人身上水泼不灭,烧后伤口深及筋骨,并且会形成喷溅式的燃烧痕迹。

    昨日遇害的两名王府护卫,朔堂哥亲自前往看过,确认了伤口与白磷燃烧造成的无异。本以为那鬼火正是白磷造成,可谁知后又从东城街军巡铺处得知,鬼火一开始对修习之人并无太大伤害。可这次遇害的两位护卫却皆是修习之人,这也让朔堂兄开始怀疑鬼火的来历。

    朔堂兄对此只是有疑虑,并无特别的想法,也许只是鬼火突然变强了也说不定。”高世则帮赵朔稍微圆了一下,以示赵朔与此事并无太大干系。

    高公绘回想起在刑部公门看到的那几份卷宗,确定其上关于伤口的记载与赵朔说的确实是一致的。高公绘倒不至于因为赵朔知道伤势记载便认为他有嫌疑,也许只是王府上的书籍确实有记载那叫做白磷的矿石,这件事也只是让高公绘对于赵朔的学识有了进一步的肯定。

    回过神来,高公绘向高世则大概讲述了一下刑部公门内的众人的商讨经过。而后告诫最近高世则出入要小心,侍卫可以再多带一些,便让高世则回去休息,别在书房写菜单了。

    而高世则走后,高公绘将那份菜单收好,放在了一旁的柜子中。而后才藉着高世则磨好的墨,摊开宣纸开始书写奏请,请求皇上同意天武军调兵进城。

    另一边,刑部公门内,刑部左侍郎郑叔齐在送走一众官员后,也开始吩咐底下官吏。

    “让底下人多撒网,找到河工地痞流子,让他们盯着任何鬼火发生的地点,看事发前后是否有可疑人等出没。再让小吏们往开封府跑跑,借些人一块儿巡视。”

    而同样的对话也出现在了开封府内,而大理寺对于此事原先并不关注。只是由于陛下过问了,才派了个少卿前往了解详情。

    大理寺少卿龚应书在了解后,也是将之写成奏章,并附上接下来几方机构将采取的方法,准备在次日递到垂拱殿。

    而就在多方官员皆在忙碌的时候,内城东北方向的的马行街。此时正值夜市,街边商家灯火如龙,各类走贩有的固定了位子在原地开摊,也有的扛着零嘴走街串巷的叫喊。

    就在来往行人皆乐在其中,享受着美好夜晚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些骚乱起来。外围的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还站在原地向街道中心张望。

    忽的,人潮如清水滴进了烈油,霎时间沸腾起来。伴随着‘着火了’的呐喊声,各自推搡着朝外涌挤,想要离开街道。

    外围的仗着距离较远,只是往街道两旁让了让,并未走远。但下一瞬,整条街道的人都看见了,一股青白之火,升腾而起。有坐得高的,在二楼探出窗来看向着火点。却是一档摆卖木制工艺品的小摊正在熊熊燃烧,而引火点正是小摊摊主。摊主正在地上来回滚动,企图熄灭身上的火焰。

    可火焰非但没有熄灭,反而愈烧愈旺。伴随着不断喷溅的火星,周围几档摊位,也被青火点燃。那火焰如同跗骨之疽,沾之既燃,也有附近店面的掌柜被客人提醒,担心被火势波及,便让店里伙计打水去灭火。

    谁知,那青白之火沾了水也不熄灭,仍是自顾自的燃烧着。

    “这不就是最近传的很广的鬼火吗?”街边有个走贩出声说道。听他这么一提,听过最近鬼火传闻的人们都反应了过来,皆是议论纷纷。正在泼水的伙计们,听到这就是那最近一直传的鬼火,把水桶往火里一扔,便赶忙退了出来。任凭掌柜怎么催促都不敢再去灭火,深怕被那鬼火沾上。

    好在是第一波泼水的伙计很多,虽仍未灭了那小摊的火势,但却隔出一片离火带,将周围一片全都浸湿了。

    不到半刻钟,待附近军巡铺带着砂石桶赶到时,小摊老板已是被活活烧死了。从着火到死去,全程都没有喊一声,让周围看见的人皆是心中一寒。

    虽然人死了,但火还是得灭。军巡铺的队头一马当先提起砂石桶,直接倒在了燃烧的鬼火上,鬼火稍一摇曳,便被覆灭了。见此法有效,队头精神一振,随后指挥其余铺兵,一桶一桶的浇上,很快便扑灭了火势。

    这灭火的方式是一位王爷提醒军巡铺的,听说那位王爷家中也有护卫遇害,在军巡铺上门的时候那位王爷翻阅家中书籍,找到了相应的扑灭方式。经那位王爷提醒,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军巡铺便在今日让各军巡铺屋都储备了一定的砂石桶,且言明一定是得是干燥的砂石。

    而方才军巡铺收到走火的报告,队头想着之前水桶灭火不但没用,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火情,于是便让手下带上了砂石桶。此时见这个方法有效,队头不由得松了口气。

    就在军巡铺灭了火后,值夜的刑部巡查也带着开封府的小吏来到了现场。在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留下了一位开封府的小吏与军巡铺之人在原地善后,而刑部巡查与剩余的人则做了个简易的担架,抬着尸体准备回刑部殓房。

    由于各方上头的官员皆是向底下说明过这件事的重要性,因此各机构的人员配合的很默契,很快便把各项事情处理好。军巡铺再找上附近的伙计,不一会儿,原地的残骸便被打扫干净,而开封小吏也问询到了摊主的来历,准备回去遣人通知家属。两刻钟后,原地便只剩下黢黑的燃烧痕迹,其余都已恢复正常。

    中心的人已心有余悸的离去,外围的人又挤了进来,打听着方才发生的事,鬼火的传闻随之再度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