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崇祯,朕逆天改命 » 013 召见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

013 召见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

    王承恩闻听崇祯言,思维豁然开朗,他眼含热泪三拜跪下叩首。

    “老奴谨记皇爷今日之言,老奴愿为皇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事实上,历史上的王承恩确实伴着君王一起殉国,身为阉人,倒也名垂千古了,王承恩之忠心,经住了历史的考验。

    魏忠贤不一样,崇祯想要魏忠贤当狗,但谁又能保证他不是一条弑主的恶狼?

    崇祯笑道:“你也莫万死不辞了,赶紧传朕旨意,着徐光启立即进宫见朕,朕找他有要事商议。”

    “对了,孙传庭,洪承畴二人可从老家赶到了京城?”

    王承恩道:“启禀皇爷,前日,孙大人,洪大人,皆已进京,正待陛下召见。”

    “行,今日朕便一起见了,着令孙传庭,洪承畴二人,也一起进宫。”

    崇祯一口气召见三位大臣,可把王承恩难住了,他为难道:“启禀陛下,今儿天晚了,宫廷早落了锁。”

    “请钥匙,开宫门。”

    王承恩心神大动,国朝二百余年,得此待遇者,不过寥寥几人。

    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真是有福气的人,王承恩一边感叹,一边吩咐手底下的小内监带着圣旨,请钥匙去了。

    宫廷制度,皇城各门落锁后,若遇紧急情况需要打开宫门,须携带圣旨,请司钥长开城门,记录存档。

    崇祯吩咐完后,靠着太师椅等待,内监的效率就是高,文官拍马不能及的,不过半个时辰,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都到了。

    三人拜见皇帝后,崇祯道:“赐座。”

    很快有小内监搬来三条锦凳,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先谢过圣恩,接着小心翼翼挨着锦凳坐直了。

    崇祯打量三人。

    先是徐光启,万历年进士,明朝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精通西洋文,翻译了《几何原本》,此外,他还著作了《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

    他对火器也有研究。

    著有,《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书籍,堪称明朝大科学家。

    天启朝,徐光启赋闲在家,崇祯元年徐光启复用,崇祯刚穿越过来,事情太多了,一时忘记了这位大科学家。

    “三位爱卿可吃过宵夜,朕准备了些清粥小菜,快过来尝尝。”

    崇祯亲切道。

    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等人面面相觑,大半夜的,皇帝不睡觉,喊他们吃清粥小菜,这……?

    心中吐槽,三人也不敢表露出来,老老实实接过内监递来的粥,并一点咸津津的榨菜丝儿。

    “三位爱卿可吃出什么滋味来?”

    崇祯笑眯眯的问道。

    孙传庭放下粥碗,想了想道:“陛下是想让臣等明白庄稼之难,当惜一饭一粥?”

    崇祯有点好笑:“爱卿真会脑补。”

    “此粥,名番薯粥,臣住福建的时候见过,番薯,味甘,耐饥,耐干旱,产量也大,就是,吃多了肚子胀气。”

    徐光启如数家珍。

    崇祯点点头:“不错,此物就是番薯,朕今日偶得,徐爱卿你既然知晓番薯之妙,朕也不与你多言了,朕命你为工部尚书。”

    “朕手里恰恰有一袋番薯,徐爱卿你先拿着,朕在北直录有一片皇庄,朕令你先在皇庄试种,育种,推广全国。”

    “遵旨。”

    徐光启激动的跪下。

    他早就想推广番薯了,奈何朝廷一直不重视。

    “孙爱卿。”

    “臣在。”

    “你可知,朕为何任命你为陕西巡抚?”崇祯望着孙传庭,历史上的孙传庭堪称一代大才。

    历史记载,他在当陕西巡抚期间,清查卫所,巡抚民事,联合洪承畴镇压流寇,抓住了高迎祥,消灭了十五股义军。

    奈何,历史上的孙传庭遇到的是性格急躁的崇祯皇帝,崇祯十五年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皇帝催促其出潼关剿匪。

    于郏县之战中,败退。

    崇祯十六年,崇祯皇帝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又催促孙传庭和流寇决战,汝州之战中大败而亡。

    传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望着眼前的孙传统,心中充满感叹,历史上的明朝,明明拥有那么多的能臣悍将,却依然亡了。

    面对崇祯的提问,孙传庭激动答道:“臣听闻,陕西闹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臣到了陕西,定不负圣命,巡抚安民,救济灾荒。”

    崇祯摇摇头:“朕上次传过旨,朕手头的银子不多,不要全部用来赈灾,你切记,到了陕西后,你负责清查卫所田地,打井抗旱,这些红薯你也带一些过去种,记住,一定要稳住陕西局势。”

    孙传庭应道:“臣遵旨!”

    接着,崇祯又看向洪承畴,心里有一丝丝膈应,从感情上讲,崇祯厌恶他,此人妥妥的二臣,不如孙传庭节烈。

    奈何人家能力强,罢了,只当狗用,狡兔死走狗烹。

    “洪承畴你负责练兵,练一支强悍的骑兵出来,专门负责剿灭流寇。”

    “朕给尔等十年时间,稳住陕西局面,这十年里,朕减免陕西全部的赋税,朕也会想方设法寻找粮食送过去赈济灾民的。”

    大明缺少粮食,江南原本是大明的产粮食重地,奈何商人重利,改稻为桑,江南产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还得从外省引进来。

    两湖两广倒是鱼米之乡,奈何也得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区,士绅势力最大,崇祯除非改天换地,否则动不了他们利益。

    等崇祯二年后,一场又一场的天灾接踵而至,粮食越来越少,有银子也未必购买得到足够的粮食。

    穿越书里必备的红薯,在明末这种炼狱环境里,也只能缓解粮荒,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崇祯原本准备使用拖字诀,尽可能稳住军队,善用能臣悍将,拖着不亡国,待大天灾过后,再来治理满目疮痍的国家。

    虽然很残忍,却也是崇祯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不过,今天徐大年的话给了崇祯启示,或许老百姓不用饿死那么多了。

    大明的粮食不够,他可以去海外购搞,虽然他现在开不了海,却完全可以诛杀了范家后,用新的利益集团取代范家,通过范家的商道,大量走私粮食。

    谁规定皇帝不能走私?

    孙传庭和洪承畴疑惑:“启禀陛下,陕西不过小股贼寇,朝廷只需拨粮救灾,灾荒过后,明年就能恢复生产了,流寇自灭。”

    崇祯幽幽道:“朕若是告诉尔等,今年过后,旱灾不仅不会结束,还会加剧,然后冰雹,地震,蝗灾,还有最可怕的疫病。”

    崇祯此言一出,徐光启,孙传庭,洪承畴,甚至连王承恩皆目瞪口呆,皇帝陛下的话什么意思?

    皇帝陛下怎的知道这么多?

    崇祯等了一会,才平静道:“朕年幼之时,长于深宫,如履薄冰,行动坐卧皆不自由,只能寄情书海。”

    “幼年,朕常常在藏书阁里坐许久,读过天文历法,也读过孤本奇书。”

    “朕通过天文历法星象,推算出大明往后的十几年,气候不太平。”

    “自古大灾后,必有大疫,朕也推算出大明必会有一场大疫。”

    崇祯说的大疫,便是崇祯末年的鼠疫,这场疫病横扫大明,带走了无数人生命,也大大削弱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崇祯是穿越人士,来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想要拯救大明,便一定会用到现代知识,为了不让人们起疑,他终于寻了个好理由。

    崇祯说完后,徐光启陷入沉默,他懂天文历法,也能通过一些天象推算局部气候,此刻,他仿佛才第一次认识皇帝陛下,陛下,竟然有这么渊博深奥的知识?

    王承恩也忽的明白了,怪不得皇爷会针灸,八成也是读过医书。

    此刻,王承恩心中再无一丝怀疑。

    “启禀陛下。”

    徐光启叹道:“若真如此,实乃我大明之劫,臣一定竭尽所能,助大明度过此劫。”

    孙传庭与洪承畴也郑重保证,一定稳住陕西局面,君臣四人谈了许久,直到天光破晓。

    想着今日还有早朝,崇祯匆匆洗了把脸,喝了一杯绿茶提神,便起驾皇极门,御门听政。

    众大臣早站定,堂上官文臣以温体仁为首,勋贵武官以英国公张唯贤为尊,两班人马排列的整整齐齐。

    崇祯端坐在御座上,扫视一圈,便见嘉定伯周奎藏在众大臣中间,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

    “周奎出列。”

    崇祯也不称呼自己的老丈人为国丈了,直接叫名字,崇祯的称呼很是让周奎不悦,奈何天地君亲师,国礼大于家礼。

    崇祯直接称呼老丈人的名字,非常符合礼法,所以周奎就算郁闷,也只能回一句:“臣在。”

    “朕且问你,前日皇后与了你五千两银子捐献,你却从中克扣了三千两,皇后为君,尔为臣,尔欺君之罪。”

    周奎急忙跪下,喊冤:“启禀陛下,皇后确实与了老臣五千两白银,老臣也确实准备全部捐了,奈何,……奈何老臣家中清贫,无甚产业,幼子还未婚配,老臣便想着给他说门媳妇,留作彩礼。”

    周奎绞尽脑汁,终于想了个好理由,心中沾沾自喜,反正,银子咱已经昧下了,那是万万不能吐出来的。

    皇帝是我的女婿,我不相信他不要脸面,好意思处罚我?

    崇祯冷笑:“周奎,朕的老丈人,朕想问问你,你家几百倾的土地哪里来的?”

    “你家的家丁鱼肉百姓,殴打百姓,霸占小民产业,什么酒店,客栈朕也不提了,你连区区茶棚也不放过,简直雁过拔毛,蚊子从你门口过,你都得刮点肉下来,朕都替你脸红。”

    周奎还想喊冤,崇祯已经下旨。

    “传朕旨意,嘉定伯周奎身为贵戚,行投献之事,强占民田,责令其速速归还百姓产业。”

    周奎腿一软,瘫痪在地,听到皇帝要他归还土地,简直比要了他老命还难受,遂大声喊道:“臣乃国丈,陛下当以孝道治理天下,陛下处罚臣,便是不孝。”

    崇祯气极而笑:“孝道?”

    “天地君亲师,你算哪门子东西?朕孝敬你,你受得起吗?”

    “再传朕旨意,嘉定伯口出狂言,僭越犯上,剥夺嘉定伯爵位,着令锦衣卫抄家,罚没全部财产,只与几件换洗的粗布衣服,一家人全部罚往皇庄干活。”

    嘉定伯瘫在地上,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没想到皇帝真的会处罚他,还抄了他家,一想到以后要当泥腿子,嘉定伯欲哭无泪。

    众大臣见崇祯连自家老丈人都抄家,都不知道吐槽什么好了。

    很快,几名大汉将军上前,如同拖死狗一样,拖着周奎出了皇极门。

    崇祯处罚了国丈后,看着众大臣道:“记住朕一句话,先有国,后有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退朝!”

    皇帝抄了国丈的家,很快传遍了京师,人人称颂皇帝陛下圣明,乃千古难遇之圣天子。

    后宫也是暗流涌动,周皇后听闻此事,闭门不出,田贵妃,袁妃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承乾宫,宫阁之中。

    一名身材曼妙,容貌极秀丽的女子正在逗弄鹦鹉,旁边站着一位姿色稍逊,但也肌肤洁白,体态匀称的女子笑盈盈道:“田贵妃姐姐,妹妹听闻陛下抄了国丈家,这后宫只怕要易主了。”

    田贵妃正色道:“休得胡言,现在皇后还是后宫之主,莫要惹怒了陛下。”

    “春英,替本宫备礼,本宫要去拜见皇后姐姐,让后宫都知晓皇后依旧母仪天下,尔等对皇后也要敬重,万不能让宫外的事情,影响了后宫和睦。”

    原来此二人便是崇祯的两位妃子,田贵妃,袁妃。

    袁妃听闻田贵妃言,心里鄙夷,宫里谁不知道,田贵妃素来与皇后不和,这会子假模假样去看皇后干嘛?

    准是想做给陛下看,让陛下觉得你大度,待废后后,便封你为皇后,呵呵,想的美,我定不会让你如愿。

    袁妃心里鄙夷,面上却喜气洋洋,她又与田贵妃闲聊了几句家常,才离开承乾宫。

    一出田贵妃宫,袁妃忽的对身边的贴身宫娥道:“备文房四宝,朱砂,柳木之物。”

    ……

    后宫暗流涌动,崇祯是不知道的,他也没去巴巴的找周皇后解释,他才不会去当舔狗,屁大点事,解释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