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天衣 » 第六章 天衣门 第四节 黑衣(2)

第六章 天衣门 第四节 黑衣(2)

    老师太郑重地说:“这个我真不知道。贫道是出家人,俗世间风风雨雨,祸事何曾停过?你师父知道我爱静,从来不跟我说这些事。”

    雪衣思索了好一会儿,妹妹们都围拢过来。

    只有老车,还在看着那已经打开的坟茔发怔。

    雪衣似是想定了,抬眼看了看身边的妹妹们,道:“宫中。所有的线索,现下都指向宫中。我猜,那位厌畸和尚不辞奔波辛苦,也就是为了要把我天衣门引去宫中。只是,师父曾有遗命,天衣门中人,不接官府之案……这一遭,怕只能是,由我自己前去探查了。”

    “这怎么行?”妹妹们都叫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

    老师太没有说话,只摇了摇头。

    雪衣对智冉施礼,道:“老师太,您听听看,我的道理可对:如今玉蝉现世,实证我师父在五年多前,确是故意起死回生,目的是想要独自去办一件事。且她非要在假死后才去办这件事,是为了保住我天衣门不受牵累。我们七姐妹在师父走后的三年,撑起了天衣无缝的招牌,声名响誉江湖,从未受到过官府惊扰,这就证明,师父她办成了想要办的事,对不对?”

    老师太微微点头,妹妹们屏息静听。

    雪衣续道:“厌畸大师实有两重身份,一是七巧郎,一是忠帝长子,而无论哪一重身份,都脱不开宫中的来历。去年秋天,曾有个黑衣女子拿着七巧棱镜想去杀大师,他便疑那女子来自宫中,求我天衣门去查。而我与噙剑另有一个姐姐,谣传也说是藏在宫中。这些线索凑在一起,就说明,厌畸大师自从确证我师父未死之后,便立刻将怀疑的眼光,指向了宫中。”

    “可为什么,厌畸大师会怀疑,我师父若是未死,就一定是去了宫中呢?结合三岁那年,我曾听见过的话,我便猜想,二十年前的武氏屠门案,始作俑者,说不定就是这位厌畸大师,也即当年的七巧郎。当今的皇上,未必对此案满意,说不定要追究责任,所以七巧郎才假死换了身份。可如果,真是这样,我的那位姐姐若然在世,为什么不去找厌畸大师复仇,反要去宫中找皇上复仇呢?”

    “这里面,一定还有个重大关节,我尚未得知,故此拼凑不出真相。厌畸大师很可能知道这个关节,但他不会主动告诉我。我师父应该也应该知道这个关节,且那一年的泼天祸事,必与这个重大关节脱不了干系……更有可能,是与我脱不了干系。我是武氏后人,又是天衣门门主,则若想要查清这个重大关节,现下,舍我其谁?”

    老车的声音突然响起,有若洪钟:“谁去查都行,就是你不行。”

    众人猛然看到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站近在眼前,都吓了一跳。

    雪衣看着他问:“那你愿意把师父告诉过你的话,都告诉我吗?”

    老车哑住。

    众姐妹惊住。

    智冉老师太叹了口气,从软椅上站了起来,青衣赶紧上前扶住,老师太说道:“行了,行了,我不能再管你们这些丫头的俗事了。在世之人,自有在世的因果,你们自己回去商量吧。我就再多说一句,雪衣啊,你师父虽然对所有徒儿都一般心疼,但对你的期许,终归还是不同。她寄望极高,盼你能接她衣钵……往事已矣,你总还是要向前看,明白吗?”

    雪衣蓦地红了双眼,泪光莹然,顿首道:“雪衣听从教诲,请老师太放心清修,未得允准,天衣门绝不再来打扰。”

    众人默然无语,一起回到了天衣小院。

    雪衣说,她还要再仔细思量一下,着老车把厌畸和尚前来天衣小院的事告诉给妹妹们,自己则关了厢房的门休息。

    老车讲的言简意赅,但该说的细节都说了,妹妹们咂舌不已。

    黄衣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大姐去宫中查探。老车,这次你绝不能再说那句,唯门主之令是从。”

    老车梗了梗脖子,没有接话。

    青衣却道:“这些宫中传言,到底有几分可信呢?来来去去,总是提到有个负心汉,这负心汉到底是谁呢?难道我们师父当年,曾与七巧郎有情,却被他负了?若是如此,我必要为师父复仇雪恨,杀了这个厌畸和尚。”

    赤衣说:“啥?这怎么可能?我从出生起就待在师父身边,长到十五岁,绝没见过师父喜欢哪个男人,她居然会对这个讨厌的和尚有情?呸呸呸,我不信。”

    褐衣道:“你是个小孩儿家,哪里看得懂这些情事?”

    蓝衣只是不语,紫衣却有些怔仲。

    赤衣不服气,转眼看到紫衣,立时道:“我哪里看不懂了?呐,紫衣姐姐就是碰到个负心汉,看不穿,才会上当受骗。我们师父什么时候上过当,受过骗?”

    紫衣被她说的促不及防,伶牙利齿也没了,惶然道:“什么……什么负心汉,赤衣,你莫要乱讲!”

    赤衣道:“我才不乱讲呢,那个叫净执的小贼秃,不就是你的负心汉么?啊呀,和尚都讨厌,无论是老的,还是小的。”

    紫衣低声道:“其实当年,师父也同我讲过的,幼时情谊固然难忘,但小时印象,大未必准。若是多年不见,还是要象待陌生人那样,先用心了解,再观其言行,方可决定,要不要对他畅开心扉……只可惜,我没有做到。”

    赤衣讶道:“师父什么时候同你讲的这话?”

    紫衣停了一会儿,才决然道:“好吧,都告诉你们。十年前,醉仙乡民乱,净执家里失了火,父母皆亡。我母亲带着净执和我,跟乡民们一起逃难,那时我才刚满六岁。后来遇上一队官兵,说我们是暴民,非要抓我们回去,在反抗之中,我母亲被乱箭射中,失了性命,我和净执则被官兵捉住。”

    “在回去的路上,我被官兵欺负,净执冲上去跟他们搏斗,叫我快跑,我就与他失散了。后来,我才听他讲,他被官兵打得鼻青脸肿,带回了醉仙乡,恰遇善济寺三僧前来解救,他就拜了住持普念为师。而我却因乱跑,被乞丐拐走,成了要饭花子,离醉仙乡越来越远,我父亲当时未能找到我。”

    “约摸过了几个月,我在街头要饭时,忽有一个富家小少爷经过,就站在我面前,拆玩一只九连环。他拆了许久都拆不开,气得扔在了地上,我就捡起来,随手解开,再递还给那个小少爷。没承想,那个小少爷竟然大怒,说我碰脏了他的东西,把我推倒在地,踢得我满地打滚儿。”

    “恰逢师父路过,救起了我,问清缘由后,斥走了那个小少爷。我至今记得,那小少爷的娘亲赶过来,骂我道,不要脸的小狐狸精,想要攀高枝儿,也不自己先照照镜子。师父紧紧牵着我的手,回道,都是女子,何故如此刻薄?若论日后聪明,还不知道谁是谁的高枝儿呢。那人见师父气度非凡,竟不敢多言,牵着儿子赶紧走了。”

    “师父问我,要不要跟她走,我当即跪下磕头拜师。师父便去找了拐我的乞丐,给了他一些钱,将我带回了天衣小院。过了几年,师父知我身世,陪我回醉仙乡探亲。我找到幼时与净执比邻而居的旧屋,但见断壁残垣,斯人无踪,忍不住悲从中来,痛哭不已。”

    “师父听我讲过净执的事,怜我孤苦,就任我哭够。待我止住哭声,方对我说,她已询问过乡人,据说净执是被带到福建善济寺去了,我父亲也在那里,她问我想不想过去寻找。我说不了,净执是去学本事,我也要学本事,等我长大成人,能在江湖上立足,我再去找他。我会象小时候一样对他,他也必会象小时候一样对我。”

    “然后,师父沉吟了一下,就同我讲了那一番话。我并不认同,当场还顶撞师父,问她是不是曾经被人骗过,所以才不相信会有一成不变的真心?师父想了一想,回答我道,应该不能算是被骗,可小时候曾经认识的人,未必就是长大以后还能认清的人,总之重新了解过后,再决定能不能畅所欲言,才会比较稳妥。”

    青衣听得很仔细,喃喃重复道:“小时候曾经认识的人,未必就是长大以后还能认清的人?”

    黄衣跟着道:“难道师父小时候就曾经认识七巧郎?不对,应该是认识那个皇子……哎,这就说的通了,圣皇在位时,师父是宫中女官,七巧郎那时是圣皇的皇孙,他们肯定是认识的。”

    紫衣道:“你们还要不要听我说完?”

    褐衣赶紧道:“要听,要听,你继续说。”

    紫衣吁了口气,说:“师父的话,我没能放在心上。前两年离开了天衣门,我就去福建找净执,他虽然和小时候不太一样,却仍待我很好,愿意听我讲心事,还愿意帮我去跟父亲捣乱。我什么都告诉他,他知道我会消音塑棉之术,就立时制定了一个计划,我彼时完全不知内情,竟不知道,我自以为是的捣乱,差点害了父亲性命。”

    “这之后,我才深深领悟到师父说的那番话,极有道理。但适才,赤衣却说未见过师父喜欢哪个男人,而大姐是在三岁那年,听到了七巧郎与师父道别。所以我猜想,若是师父曾经有过旧情,肯定在很早之前……你们说,这个负心汉的传言,会不会跟大姐家的屠门案有关?”

    赤衣的眼睛转了转,道:“这天衣小院,是七巧郎给师父盖的,还在大姐出生之前……但是,大姐的大伯家,另有一个姐姐,二十年前已满三岁,则盖天衣小院的时候,那个姐姐已经出生了。会不会是我们师父,无意中曾告诉了七巧郎这件事,然后就惹出了后来的屠门案?”

    黄衣和青衣对视了一眼,齐道:“极有可能。”

    一直没有说话的蓝衣,突然插了口:“就算如此,也怪不得我们师父。”

    “对,不怪师父。”从厢房那边,传过来一个淡定的声音,姐妹们望过去,只见厢房门已大开,雪衣就坐在门前。

    堂屋里的众人,都静了下来。

    雪衣轻声道:“你们的猜想,确是极有可能,但还需实证。我觉得,那位姐姐,说不定真的在宫中,若是我能够找到她,便定能寻得实证……而这一次,我不能再让你们去查。”

    黄衣立时问:“为什么?”

    雪衣答道:“因为此事极为凶险,需要随机应变。黄衣妹妹,你还记得吧?贵妃娘娘曾对你说过,若有半分宫内流言外传,便要活活杖杀你。所以,我们绝不能明着查探与宫中流言有关的事,更不能走漏一丝消息。你们,都一定要听的我吩咐,若是没有实在把握,你们谁都不能入京。”

    众人沉默。

    雪衣想了想,展颜说道:“你们也别担心,我亦绝不会,真的就只凭我自己去查这个案子。我是天衣门的门主,门主不靠门中人,那还叫什么门主呢,对不对?”

    众人互相看看,脸上均现出喜色。

    雪衣再道:“还有,我已猜得了那位姐姐的闺名,武氏女儿只有大名在册,闺名无外人知晓。所以,她或者有可能,仍在用这个闺名,又或者,她现在的名字,会与这个闺名有关联。在我进京之前,咱们不妨,先通过这个闺名,一起查查看。”

    “闺名?”青衣好奇地问道:“大姐竟猜得了?那位姐姐,她会叫什么呢?”

    雪衣道:“我的闺名,本叫噙雪,那位姐姐是大伯家的,与噙剑同父……我猜,她可能是叫,噙墨。”

    几日的时间,悄悄过去。

    遵雪衣吩咐出去查探的妹妹们,逐个回来汇报消息。

    黄衣去了一趟药谷,她告知齐大爷,天衣门已然查到了那六钱参须的下落,当年确是被一名圣皇身边的女官带走,但她并没有交给自己的女儿,而是拿去救人,全被吃掉了。这世间,现下再也找不到千年古参,齐大爷唏嘘半晌,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