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59章 开源与节流

第59章 开源与节流

    贾环的院子,要比贾母的院子小得多。

    贾母院子原是三进建制,如果加上后院新盖的大花厅,以及林黛玉住的后楼,可以算作五进院。

    贾环的院子,则只是王夫人院子旁边,和赵姨娘房、周姨娘房并排的一个小院,早先是贾珠住的,李纨便是在这个院子里,和贾珠成的亲。

    不过,贾珠早逝之后,为了免得李纨睹物思人,就从这个院子搬出去,搬到位于王夫人院后面,与王熙凤、贾琏的院子毗邻的一个小院。

    那个小院的规制更小,本来不符合李纨这个荣国府大奶奶的身份,但是她执意要住,贾母、王夫人只能遂她的意。

    贾珠曾经住的院子,空出来之后,按理说,应该安排给贾宝玉住,怎么也轮不到贾环这个庶子。

    只是,贾宝玉从小便被养在贾母院中,贾母不放人,王夫人没有办法。

    贾环就捡了个漏,五岁开蒙,从赵姨娘房搬出来之后,就近住进了这个小院。

    这个小院,有三间正房,东西是厢房,西厢房与院门相连,只有一间,东厢房有两间。

    三间正房,自然由贾环住着,东边是卧室,西边是书房,中间是客厅。

    贾环的身边,现在除了奶娘、如意、玻璃,院中还有两个嬷嬷,四个洒扫丫头。

    如意是贾环的贴身大丫鬟,日常要在卧室外间陪侍。

    奶娘本来也要给贾环守夜,就像贾宝玉房中的李嬷嬷一样,不过贾环从扬州回来之后,就自己做主,让奶娘和两个嬷嬷,晚上也回家去,不用再在院中服侍,只需要白天来照管即可。

    西厢房被当成院子里的杂物间。

    两间东厢房,一间由玻璃住着,另一间是四个小丫头的住处。

    贾环的院中,人口简单,本来没有太多杂事。

    但是,贾环从扬州回来之后,不仅在荣国府的待遇,有所提升,在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儿中的人缘,也好了许多。

    贾环南下之前,已经在小院住了两年,那个时候,平日里只有赵姨娘这个生身母亲,常来常往。

    连贾探春这个一母同胞的双生姐姐,轻易也不会到他这里来。

    贾宝玉更是从未踏足过此地。

    贾环南下回来之后,情况截然不同,不只是林黛玉、史湘云这两个外姓姐妹,常来串门,三春姐妹也把贾环的小院当做驻地之一,尤其是贾惜春,一天多半时间,都腻在这里。

    贾宝玉向来是姐妹们在哪儿他就在哪儿,自然也成了贾环院子的常客。

    再加上贾兰、大姐儿,如果大家聚齐,贾环的院中,也得有三四十号人。

    不只是正房客厅坐得满满当当,连院子里也都是人。

    唬得赵姨娘,都不敢多往这边凑了。

    如果只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姐妹,在贾环的院子,赵姨娘不怕什么。

    加上林黛玉、史湘云,赵姨娘性子再粗鄙,在这两位外姓大小姐面前,也要收敛几分。

    再加上贾宝玉、贾兰、大姐儿,赵姨娘就更不敢放肆了。

    贾宝玉身后是贾母、王夫人,贾兰身后是李纨,大姐儿身后是王熙凤,都是赵姨娘招惹不得的人。

    春秋冬三季,大家在贾环的院子,还比较好过。

    贾环从扬州回来之后,知道京城夏天的难熬,提前给小院移植了几棵葡萄藤,搭了半个院子的葡萄架,这样夏天来了之后,院子就有了一些树荫。

    然后又鉴于小院四面围墙,通风不畅,贾环让赵国基,在外边找木匠,打造了一个脚踏式的大风扇,架在院子里,让小丫头脚踏取风。

    那个大风扇第一次用,就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贾环多机灵,连忙找上王熙凤,把风扇的图样奉上,让她找人,给府中上上下下,多打造一些这种人力式风扇。

    对荣国府这样的豪门大族来说,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荣国府单是府中的下人,就有四五百号,再加上金陵祖宅、各处田庄,人数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人浮于事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多了夏天大风扇这一个活计,能多不少劳动岗位,能解决一些府中冗员问题。

    荣国府虽然豪奢尊贵,之前夏天纳凉,靠的也只是冰盆团扇。

    团扇,哪里有大型风扇的风力强?

    有了贾环鼓捣出的这个人力式大风扇,宁荣二府的夏天,要好过许多。

    王熙凤又把大风扇的图样,送到了王府,让那边照样打造。

    宁荣二府在京城交际广泛,府上有人力式大风扇这等度夏神器,短时间内,便在京城流行开。

    贾环向贾政建言,让他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命工部的能工巧匠,按照图样,打造御用大风扇,献给太上皇、皇上。

    贾政一开始还以文人风骨,不纳贾环所言,认为这等媚上之举,不是人臣所为!

    贾环冒着触怒贾政的风险,一再劝谏,甚至把太上皇和贾代善的老关系都搬了出来,说道,“老爷,太上皇当年,顾念与老太爷的君臣情谊,额外开恩,给老爷授官,皇恩浩荡。

    “如今,我等臣子,得到这样的消暑之物,奉献给太上皇、皇上,乃是臣子的一片拳拳之心,怎么能说是媚上之举呢?

    “况且,老爷现在工部任职,民间出现了什么新鲜事物,奏报圣上,是臣子本分呐!”

    贾政的清客,詹光、单聘仁等人,也跟着劝谏,贾政才勉强应允。

    贾环走后,詹光、单聘仁等人,肯定还和贾政说了,献上的大风扇,若能讨得太上皇欢心,他已经多年不见升迁的官职,就有动一动的希望的道理。

    所以,贾政这一回没有拖沓,赶在其他官员之前,给太上皇、皇上献上了人力式大风扇。

    太上皇入夏之后,搬到新修建的皇家园林里消暑,身在山水之间,对大风扇的需求,反倒没有那么迫切。

    倒是一年四季,始终坚守着紫禁城里的建和帝,苦夏良多,有了这个人力式大风扇,日子好过了许多。

    虽然没有立即升贾政的官儿,但是此举,也算是贾政为官以来,第一次在太上皇、皇上面前露脸。

    去年夏天,贾环靠着院里的葡萄凉棚,和脚踏式大风扇,日子过得比往年舒爽。

    今年,贾环的小院,又多了冰盆供应,自然更好过了。

    荣国府之前的夏天,也有冰盆供应,不过冰块都是在外边购买的,稀少珍贵,只有贾母、贾政、王夫人、贾赦等人,供应充足。

    轮不到贾环。

    去年冬天,贾环向王熙凤建言,动员宁荣二府的下人,自己采冰储冰。

    荣国府的花园,被贾赦占住,府中没有什么水源,宁国府的会芳园里,却有一片占地颇广的水面,接通了活水,可以充作采冰厂。

    冰窖则在荣国府这边的东大院里,选一个空地,掘地而建。

    往年,荣国府一个夏天,在购买冰块这项上的花销,就要五千来两银子,占了荣国府全年总开支的二十分之一,不是一个小数目。

    去年冬天,自行采冰储冰,用的都是自家地方、自家人手,只有储冰完成,给做工的下人,赏赐了一二百两银子。

    今年的夏天,荣国府的冰盆,就不需要再从外边购买冰块了,既省了事又省了钱,冰块的供应也要比往年多很多,连贾环都能混到冰盆供给了。

    王熙凤这几年,帮着王夫人料理荣国府家事,虽然府中的财政大权,始终掌握在王夫人手里,但是她管中窥豹,对府中的财政状况,也有一些了解。

    荣国府现在,一年各项开支加起来,需要支出十万两银子!

    其中人情往来,占了不小比例,一年得有两三万两,不过这部分可以通过回礼,收回大部分。

    收入方面,只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人的诰命俸禄,贾赦、贾政的勋爵官职俸禄,以及各处田产的佃租。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贾赦、贾政等人的俸禄,归个人所有,并不归入荣国府公账。

    荣国府的纯收入,只有各处田产的佃租。

    荣国府在金陵、京城两地,共有十几处田庄,最小的田庄,土地面积也有五千亩,加起来得有十来万亩。

    这些田产,早年间,好年景的话,一年能给荣国府,带来近十万两的收入,若是遭遇水旱灾害,收入会大打折扣。

    近些年,荣国府的田产,灾害不断,佃租收入每况愈下,已经连续多年,维持在五万两以下。

    五万两的佃租收入,不足以抹不平荣国府的开支,每年至少会落下一两万两银子的亏空。

    荣国府这些年,能够维持面上荣光,靠的是吃老本儿!

    两代荣国公,在世之时,位高权重,各项收入皆都不菲,让荣国府家底十分深厚。

    如果没有大的意外,以荣国府的家底,至少还能维持现在的荣光五十年!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熙凤管了家,才知道此间难处,也想过为荣国府开源节流。

    可是,王熙凤虽然精明强干,毕竟只是闺中女子,哪有什么开源节流的办法?

    贾环建议的自行采冰储冰,算是节流举措,一年能省下来五千两银子。

    其实,在贾环看来,去年鼓捣出的人力式大风扇,如果操作得当,能够成为开源之法,多了不说,靠着荣国府的权势,在大风扇上赚个一两万两银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