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后 » 第四章 大明必将亡于党争

第四章 大明必将亡于党争

    本来坐在藤椅上的朱祁镇,此时竟然不自觉的站了起来,听着韩琳那边越骂自己越开心的声音,他那本就无处安放的拳头,下意识攥的更紧了。

    “正统当朝,虽是盛世之象,但此时绝非盛世。”

    这句话,可是他自十四岁亲政后,当了快八年的皇上,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朱祁镇非常讨厌别人这么怼他,但不得不承认这个韩琳所说的事情,并非危言耸听。

    当然,这件事,他是没办法跟其他人说的。就好像一座摇摇欲坠的高楼一样,在倒下之前可能没人发现它身上的些许裂纹,但当高楼轰然倾塌,也不过是瞬间的事。

    皇上作为这座高楼的拥有者和维护者,是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的,他又何尝不希望大明这座摩天大厦能够长存于天地之间呢。

    跟明太宗朱棣一样,他是想做出改变的。朱祁镇幼年继位,勤于政务,从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让他做一个有道明君,他也一度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帝王,他非常努力的维持着大明的国事。他也知道,大明领土广阔并没有那么好治理。

    曾经,浙江矿工叶宗留叛乱,福建佃农邓茂七叛乱,朱祁镇派遣都督刘聚、宁阳侯陈舜卿平息了叛乱。

    然后,湖广、贵州又发生了苗乱,朱祁镇又派靖远伯王骥带着征缅甸回来的十万大军,进行征缴。

    但是,这些事好像怎么管也管不完,难不成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吗。

    开始,朱祁镇以为是外面的百姓不安稳,后来才发现,问题恰恰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脚下这群每天匍匐着,高呼他为万岁的臣子身上。

    如今朝堂,看似风平浪静一团和气,实则波涛汹涌,暗藏玄机。

    皇帝家容易着火,只要一查叛乱的真实原因,不是谨身殿被烧,就是太仓着火,甚至连旱灾打雷,都有人上书,说是皇上的德行出了问题。

    直觉告诉朱祁镇,这些大臣有问题,非常有问题

    宣宗设司礼监掌印太监,管的是谁,不就是这些不老实的文官吗。

    宣宗驾崩,太后垂帘听政,皇权空悬八年之久,造成了官吏们只知内阁,不知皇上的情况,而那些内阁根深蒂固的地方,更是已经把当官当成了生意做,只知道暴力敛财,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腐败啊!

    正统一朝的官府,已经成了官腐,无官不腐。

    食民肉者为腐!

    若不改变,大明必然遭受到侵蚀,而朱祁镇也已经做出来很多改革,他相信,自己这么年轻,是可以改变的。

    朱祁镇也知道,若想国家兴旺,重复盛世,必行吏治。他要为这大明的百姓,造一个治世天下。

    这个韩琳,一介囚徒,竟敢如此抨击朕,难道他看不见朕的努力和付出吗。

    居然还说,自朕之后大明国运迅速衰落。永乐之后再无大帝,这样的话。

    这是瞧不起朕吗。

    太宗42岁登基,在位22年,都能开创一个永乐盛世,自己14岁登基,哪怕阳寿少一些,跟父皇宣宗一样,36岁驾崩,最少也有22年的光景,供朕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吧。

    更何况如今朕春秋鼎盛,又勤于政事,老天爷就算再不公平,不图盛世,来个中兴之朝,并非难事。

    “这个韩琳胆敢胡说八道,乱我朝纲,朕必治罪于他!”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

    吓得一众锦衣卫瞬间缩头。

    石牢里的韩琳,依然躺在地上侃侃而谈,反观于谦却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在一旁洗耳恭听。

    “我先说一下,影响大明未来的第一件事情,听说你在朝堂里当过不小的官,那你有没有去过灾区?”

    于谦点了点头,村落甚荒凉啊。

    他当年在地方做巡抚(非常非常大的官),正好遇到旱灾蝗灾,他奉旨勘察灾情,看到百姓贫苦的生活,又岂止是荒凉而已。

    “那你有没有发现,大明官吏管理百姓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于谦眼睛里皆是痛苦之色,他叹息着摇了摇头,长长的哀叹了一声说道:“百官懒政,无心民生。”

    “仅此而已吗。”

    韩琳笑了笑,用水桶里的那只残碗,舀了半碗凉水,以手为笔,以水为墨,在石牢的地板上,圈圈点点。

    “内阁大臣和六部堂官的家乡大多在哪啊。”韩琳抬眼问道。

    “马阁老、刘大人、李大人、孙大人……大多在江西、两浙一带。”于谦认真细数着。

    就好像提前安排好一样,每一个发生叛乱的重点地方,都是某几个朝中大吏的故乡所在的位置。

    “莫非他们串通一气?”

    “你看看民变的地方,再对比一下正统八年以前,内阁权臣和六部堂官家乡所在的位置,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韩琳拿石头子在地上画了一张简易的大明地图,又用手中的碗舀水后,将江西、浙江等地用水一泼,瞬间就是泽国千里的模样。

    太阳底下无新事。

    “贪官如这洪水一般,可遏而不可竭。不掠于商,就掠于民,正统朝的大臣们,朋比为奸,并不比其他朝代的奸臣聪明多少,连方法都没变过。”韩琳谈笑风生道,如果把手里的囚服换成羽扇纶巾,简直就是诸葛武侯附体,还是会发光的那种大手办。

    “竟然真如你所说。”于谦在震惊中,恍然大悟道。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一个封建王朝很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党争。”

    “党争?”

    “没错。很多人只看到了百姓过的不好,却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想知道百姓过的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党羽林立,相互争权,尔虞我诈,谁还有时间在乎百姓的死活啊。”

    “没了宰相,内阁就成了真正意义的宰相,曾经的皇权和相权之争,也变成了皇权和内阁的对立,正统八年,朱祁镇才得以亲政,这之间将近十年,都是内阁和后宫在掌权,各方势力纵横交错,你方唱罢我登台,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谁又为大明的百姓真心想过。”

    这里耽误的经济发展,又岂止是十年之数。

    “国强民弱,贪腐盛行,皇权旁落,定有党争!”

    “两百年之后,就算没有异族崛起,大明也必会亡于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