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后 » 第三章 所谓的仁宣之治

第三章 所谓的仁宣之治

    诏狱大牢里,已是夜深,却未人静。

    别的犯人都在忍着痛苦强行安睡,然而韩琳和于谦的这间牢房,还在争吵个不停。

    “韩琳老弟,听说你是因为造谣瓦剌会来寇边,所以才被关进来的?”

    随便说个话而已,没那么严重吧。

    “我还杀人了呢。”韩琳自己打趣自己说道。

    在这诏狱里,手里没两条人命,都不好意思跟其他人打招呼。

    “这个不重要,我想问的是寇边这件事靠谱吗。”于谦淡然道,对比民族大义,个人死活确实显得不值一提。

    人命关天都不重要,古代的价值观是有点不一样哈。

    “靠谱,我们那的人都知道。”

    毕竟谁还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那可是轰动宇宙的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一战封神,明史上写的明明白白的。

    “那你跟我说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好上奏当今万岁,提前有个防备。”

    原来是个来邀功的。

    “这个简单,我告诉你,首先**,然后*****诶?什么情况。”韩琳一脸懵逼,这是谁给自己的嘴巴打上马赛克了。

    怎么全是星星啊,咋还给自己说话屏蔽了呢。

    韩琳的脑海里传来一组数据:系统提示,不能泄露土木堡之变的经过,以及影响这件事情发生的相关信息。

    额,原来是涉密了,那自己换个说法。

    “明堡宗那个货啊,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去星星星星,然后星星星星。”emmm……又打上马赛克了……

    韩琳怒了,还让不让老娘说话了!

    这个星星系统!你星个星星的!太星星星星了!

    哎!

    无奈啊,所以,成熟的人一定丫的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这个星星系统……

    “天机不可泄露。你就知道有这件事就行了。”韩琳冷静后搪塞道。

    奇了怪了,自己说瓦剌寇边就行,说关于土木堡的事情就不行,难不成,这寇边的事情,已经有其他人知道了吗?

    “既然老弟不肯说,我就当是造谣罢了。”于谦轻笑道,他见韩琳不肯透露详情,便使出来激将法。

    随便这大叔怎么想吧。

    “就算那瓦剌敢来寇边,以我正统皇帝的英明神武,定然叫那群鞑虏,有去无回!”于谦继续激韩琳。

    自己没听错吧?

    哎呦喂,朱祁镇这是给了你多少钱,大叔您这么舔他。

    “你就这么瞧得起你那万岁爷吗?”韩琳摇头道。

    真的一点都不想打击他,但是憋着不说,自己又不痛快。

    “那是自然,自大明开国以来,我正统皇帝是最勤政的皇帝,别看年轻,文治武功比仁宣二帝还要强上不少,假以时日,必定是下一个太宗皇帝,再续永乐盛世的辉煌。”于谦侃侃而谈。

    真的忍不了了,这可是你自己找的,不能说土木堡,还不能喷朱祁镇吗?太小看自己的语文水平了。韩琳决定打击一下这个狱友大叔,帮助他成长一下。

    “朱祁镇想当朱棣,肯定是当不成。”韩琳语言轻佻的说道,嘴角一撇,嘲讽模样跃然纸上。

    竟敢小瞧当今万岁?

    这可把一直奉行着,忠君之道的于谦给气坏了。虽然,他也是因为怼朱祁镇才被关进来的。

    “为什么当不成?”于谦生气的问道。眼睛里满是血丝,很像一只处于发情期,看到了红布在眼前摇摆的西班牙公牛,如同下一刻就会冲过来把人撞飞一样。

    韩琳婉然一笑,素手轻摇,示意于谦冷静一下。

    “你先听一下我说的对不对,你再生气。”

    “好!你说!”

    “首先是他朱祁镇的个人问题,然后就是历史大环境的问题,这些都是他朱祁镇解决不了的。从来时势造英雄,少有英雄造时势,眼前的大明内忧外患,情况并不乐观,别说他朱祁镇了,就算是朱棣再世,恐怕也难以扭转大明朝当前的局面。”

    怎么就内忧外患了?竟然说太宗再世,也难以扭转当前的局面?

    “我太宗皇帝乃是千古一帝!永乐盛世更是千古盛世!”于谦急了,眼睛瞪的跟交通信号灯一样。

    “是,我没说不是。”韩琳故意停了停,看了一眼面前这位,像河豚一样气鼓鼓的大叔,确定他并没有想动手打人的冲动,便继续说道。

    “虽说靖难之役本质上是造反,但是我心里佩服他朱棣,更像是开国之君,可与洪武皇帝比肩。”

    “那你为何还说,太宗陛下也无法扭转当前的局面?我大明正统皇帝,风华正茂,英明神武,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无比,无端唱衰我大明是什么居心。”于谦顿足捶胸道,仿佛他的毕生理想,都被别人否定了一样。

    “朱棣是朱棣,朱祁镇是朱祁镇!”韩琳一字一顿道。

    朱祁镇可是《明史》上著名的昏君,就这还有人给他说好话,为了历史老师也得杠上一杠。

    “正统当朝,虽是盛世之象,但此时绝非盛世,甚至已经是衰败的开端,可以说,大明的整个运势,就在这朱祁镇一朝开始到了转折点上。就好比地主家有个败家儿子,父辈打下基础过于丰厚,产业和收入又没停,就算让头猪来接班,家势一样不会当时就衰败,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过程。”

    这个契机,就比如马上要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史书记载,此一战至少打掉了大明百年的国运。

    密室里的朱祁镇,听的这个气啊。

    这满满的仇恨感是怎么回事,他这个当事人可是在下面听着呢!

    本来他想听听二人对边防有什么高见,怎么听到的句句都是骂自己的话,要是于谦骂的也就算了,毕竟也习惯了(皮了)。

    但这个韩琳为什么也喷自己啊。

    就算让头猪来接班也一样?听听,这是人话吗。

    简直委屈到想哭。

    比带脏字骂的都狠,朕也不认识这么一个人啊,也没得罪过他,为什么要这么诋毁朕呢。

    朕是败家子?

    朱祁镇自认为亲政以来,继承父辈遗愿,一切政令实施的也算井井有条,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他呢。他对官员苛刻,并没有奢求能在百官口中得到一个仁君的称号,但百姓这么说他,心里就非常别扭了。

    这个韩琳不会是哪个被朕严办过的官吏后人,或者是东南叛乱,没被肃清出来的叶宗留同党?

    不然,哪来的这么大仇啊。

    “朕在百姓心中的口碑,竟然这么差嘛。”朱祁镇略感失望道。

    出主意让皇上来偷听二人对话的马顺,吓得跟帕金森晚期一样,光剩哆嗦了,听到朱祁镇的话,急忙上前打圆场。

    “陛下,您切勿听信这种狂犬吠日之言。臣马上就把这个韩琳抓出来,严刑拷打,问问他到底是谁教唆他这么说的!”

    坑死镇抚使大人了,必须弄他!

    朱祁镇一摆手,示意让马顺闭嘴,镇抚使大人吓得瞬间又疲软了下去。

    “这个韩琳也是东南叶宗留叛乱一党吗。”朱祁镇板着脸问道,像韩琳欠了他不少钱一样。

    “回禀陛下,不是。”

    “那他是被朕处罚过的官吏的子女吗?”

    “额……回禀陛下,也不是。”

    都不是?那这个韩琳到底是哪冒出来的呢。

    而密室上方的争吵,依旧在继续。

    于谦面色凝重的问道:“当今万岁虽还不及太宗皇帝功绩,但有满朝忠贤辅佐,再加上陛下年少有为,必定可以创造一代盛世。”

    哪有那么多忠贤,正统朝这群货,不把朝堂搞完蛋你就得知足。

    “那也未必,现在可不是开国之时啊。靖难之后百废待兴,只要积极投入建设,就能化解社会上的大部分矛盾。其实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工代赈,比如修运河,下西洋,重农兴商,都是变相的以工代赈,用建设的方法,来转移社会的矛盾。”

    “用建设的方法,来转移社会的矛盾?”于谦听的如入云里雾里。

    “对,以工代赈,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惯用手段。总体是能让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向上,所以百姓当时有奔头,王朝也就更有希望。”

    朱棣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基建和海外贸易,一时百业兴旺,万国来朝。

    “可问题就出在,皇位更迭的太快了。”韩琳不缓不慢的继续分析道。

    “本来永乐大帝打下的基础,谁接班都会是盛世。如果一直保持着永乐朝的制度,永宣盛世可能还会稍微长上那么一点,但偏偏仁宣两位皇帝,都不长命,这也就导致皇权旁落,永乐朝的制度,在仁宣两位皇帝的时代,大部分都被改掉了。”

    明仁宗朱高炽,当了10个月皇上人就没了,明宣宗朱瞻基当了10年皇上,才36岁,也年纪轻轻的就找他爹玩去了。所以,所谓的仁宣之治,才不过短短11年光景。

    “你说的太过分了吧。仁宣二帝宽松治国、息兵养民,不也是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吗。”于谦用气到颤抖的声音反驳道。

    在于谦心里无比崇高的“仁宣之治”,在韩琳嘴里,竟然变成了“谁接班都会是盛世”,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宽松不一定是为了治国,息兵也不一定是为了养民。想要恢复大明的国运,必先改掉这些乌烟瘴气的毛病。仁宣之后,内阁掌权,只图自保,肥于安乐。”

    “这就导致几个特别严重的问题相继发生,直接让大明国运迅速衰落。永乐之后再无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