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81章胥吏贪腐

第81章胥吏贪腐

    “老三,到底俺也会跟着你们一起去。这你就大可以放心了。”刘大有随后说道。

    刘大有其实要移民台湾,主要是因为数十个里长的抓阄,他拿中了。

    朱由检后来又补下了一道旨意,就是要求移民多少,来分别匹配多少里长,及基层官员。即移民一百户,就要抽掉十户里长。

    这样的好处,既可以在移民过程中,有组织、秩序作用,可以减少移民费用。

    另外移民过去之后,还可以及时的开展生产,生活。最后还有就是有了里长的带头示范作用,而是基本当地熟悉之人,这样移民的阻力就会减少很多。

    朱由检的想法是至少十五年的时间,移民一百五十万陕西民众到台湾地区。当然元末民初时,陕西一省人口也不过是二百五十多万,到了万历年间,恐怕也不到五百万左右。

    随着陕西,三边总督的打击农民军越来越顺利,朱由检决定崇祯二年五月,开始移驾陕西。

    进入陕西之后,朱由检下令,沿途各府,州,县不得铺张浪费接待。然后有些地方还是让这位年轻皇帝头痛。所以他只能加快速度进入西安府,西安。

    李标,徐光启,杨嗣昌,虽说已经把奏疏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递给当时还在途中的朱由检。但是朱由检还是想跟他们巡视组当面聊聊。

    次日,皇帝进入西安府,以秦王府为行宫,先是在秦王世子朱存机带领下,探望了已经病的不能下床的老秦王朱存枢。

    随后便开始召见李标,徐光启,李邦华,杨嗣昌,等朝廷大员。详细了解此次崇祯二年,民乱的由来。

    最后朱由检总结归根结底主要有三点:

    一,土地兼并严重。陕西地界,除了宗室秦王占据大量土地之外,还有退休的官员、士绅,这个群体占据的土地甚至比藩王还要严重。再加上灾情严重,老百姓没有活路只能造反。

    第二,基层贪腐严重,卖官鬻爵,包揽诉讼,这里的贪腐的主体除了文官,更多的是胥吏。有时候污吏导致的腐败比贪官更严重。

    第三,就是军制败坏,将领贪污喝兵血,将逼兵反。这个前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这里要讲一下明朝基层政府的如何贪腐问题。以李标上奏的清河县为例,这对大明一千多个州县里颇具有普遍意义。

    明代县衙里,最大的自然是知县,叫作主官。他有两个副手,一个是县丞,一个是主簿,这两位叫作佐贰官。

    他们仨都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县里的行政长官。在这三人之下,还有一位典史,叫作首领官,但没有品级,不入流。

    再往下,衙门里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叫作三班六房: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快班,负责仪仗、治安、缉捕之类,有时候还会多一个捕班,和快班合在一起,就是老百姓熟悉的“捕快”。

    而六房对应的是朝廷六部,分为礼、吏、户、工、兵、刑六个主管部门。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部门,农部。

    除此之外,近有承发房和驾阁库等办公机构。在这些机构里办事的人,统称为吏,也叫“胥吏”或“吏胥”。“胥”这个字,本意是有才干之人,十有二人,后来引申为基层公务员。

    这次李标上奏的这个贪腐小案的主人公名叫周成,是分管人事的吏房。他应该受过教育,会识文断字,在吏房里担任书算——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各类公文档案的书写、抄录。

    听起来好像是个琐碎活,可里面的门道实在不少。古代没有复印机和手机,公全靠书算一只手一笔一画写成。

    他大笔一挥,偷偷篡改几个字,往往能决定一人万全一户的命运。

    举个例子。万历年间,西安府有一个粮道吏职出现空缺,一个叫刘俸的吏员垂涎已久,但是资历差一点。

    他逐头通了吏房书手,偷偷修改了自己的申报材料,把最关键的一个日期“五月二十八日”涂抹成了“九月二十八日”。

    幸亏后来的推官心细,查了官府里的原始档案,发现日期对不上,这才查获弊案。书手落笔一字之差,甚至能左右官职的选拔。可以想象,他的寻租空间该有多大。

    周成靠着手里的这点权力,没事收取一些常例贿赂,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随后一个叫刘佐的人也加人清河县县衙,在户房担任算手。户房和吏房并称两大要害机关。

    户房管的是钱粮税赋之事,日常业务涉及大量繁复计算。刘佐脑子灵活,数学好,对于数字得心应手,很适合这个职位。和吏房书手一样,户房的算手也有能力掌控着别人的命运。

    他只消在账簿上做一做手脚,一户农民便会生不如死。比如万历年间的济南府,曾有一户刘姓人家,得罪了当地算手。

    纳税之时,算手硬把他家六亩三等瘠田划成了一等上田,结果概算下来,要缴纳的田税翻了一倍,一家人只好上吊了事。

    想避免这事?很简单,拿银子来喂饱便是,可见这其中的寻租空间也不小。书手和算手都是胥吏的一种,他们没有官身,不算体制内,薪俸也不纳入国家财政开支。

    可是这些人把持着具体政务,又是本地人,比上官更熟悉地方情形和法令文牍,很容易从中做手脚,有时候日子过得比主官还滋润。

    周成和刘佐这两个人为了能放心舞弊,不约而同地拜了县衙里的屠主簿当靠山,就此相熟。吏房和户房本来联系就比较紧密,两个人很快勾结到了一起,抗瀣一气,其所作所为,用后来官府判决的话说就是:“各结揽写法,讨钱使用。”

    怎么个讨钱使用呢?

    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清河县决定佥派一批老百姓来三班服役,指派吏房和户房执行。周、刘两人一听,哈哈,钱来也。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大明的县衙体制很有意思,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官、吏、役。

    清河县的知县、县丞和屠主簿这样的人,在朝廷吏部挂着号,算是官员编制;像是典史以及六房的正副主官,无品级,算是吏员编制。

    至于像周成、刘佐这样的书、算手,连编制都没有,差不多算是聘任的合同工一当然,胥吏往往世代相继,比合同工可稳定多了一一无论如何,他们仍旧属于“吏”这一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