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68章出征

第68章出征

    辽东,山海关。

    孙承宗两天后才收到后金出兵入侵朝鲜的军情谍报,他沉着冷静地在屋子里踱着步子。

    具有战略眼光的他知道,鞑子这次入侵朝鲜,实则是要攫取朝鲜人力,物力,充实国力,另外也要在政治上断大明一臂,让后金后续入侵大明,再无后顾之忧。

    他于是立即整军备战,调兵遣将,这次大明首次主动作战,他决定派出训练已久的关宁铁骑,进入后金腹地,大肆破坏了生产力,削弱战争潜力,从而围魏救赵。

    朱由检收到消息,已经是五天后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李氏朝鲜对于大明王朝有着“万世不渝”的忠诚。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直亲近于明朝的大将李成桂推翻了此前的亲蒙的王氏高丽政权,正式建立了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氏朝鲜。

    而在李成桂加冕为朝鲜国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大明王朝称臣纳贡,成为其藩属国。并且当时李成桂就国号问题,还专门上疏请求朱元璋定夺。最终朱元璋,选择了将“朝鲜”定为其国号,意为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于是,在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李成桂正式定国号为“朝鲜”,而为了显示对于明朝的尊崇,李氏朝鲜还有一个官方的全称,即“有明朝鲜国”。

    这便是朝鲜国家名字的由来!

    而除此之外,最让李氏朝鲜对明朝感恩戴德的事情,便是“万历三大征”之中的“征朝鲜战争”。万历二十年(1592),统御日本的丰臣秀吉率领大军入侵朝鲜,短短五个月时间,即攻占朝鲜两京八道,朝鲜历史上称之为“壬辰倭乱”。

    此时的朝鲜宣祖国王李昖向明朝求救,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派大将李如松与麻贵,先后两次率兵入朝,历时七年时间,终于将入侵朝鲜的日本军队赶了出去,帮助朝鲜复国。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昖亲笔手书摩崖石刻“再造藩邦”,以昭显对于大明王朝的恩德将铭记于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明朝之于朝鲜“父母之邦”的崇高地位。

    历史上,明朝崇祯时期,朝鲜国主李倧也一直以藩属国自居,对大明算是忠心耿耿。只不过大哥日益衰落,小弟被欺负了,也毫无办法。

    天启年间,朝鲜国主原本是光海君,光海君时期,李倧其家族被光海君视为王位威胁,屡遭迫害打压。

    在大明与后金之间的两国斗争中,光海君在政治上也一直处于中立地位。但一直有偏向后金的意图。常常暗中与后金私信沟通。

    李倧随即联合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于天启三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

    而且其又饱受儒家思想熏陶,严守华夷之辨,秉持小中华思想,对“蛮夷”女真人抱有强烈的鄙视和敌意。说白了,人家只仰慕这种天朝上国,对于野蛮的后金女真,人家朝鲜是根本看不起的。

    所以说,这个时期,朝鲜与大明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所以当朱由检收到军情后,一时间便作出要出兵的决定。

    他的意见是孙承宗保持一致,进攻后金腹地,除了要借此机会削弱后金的战争潜力,还要围魏救赵。

    朝鲜必须得救,朝鲜不救,下一个便是察哈尔,再下一个恐怕就是大明自己了!原本的三方围攻战略态势,就会被皇太极个个击破,瞬间土崩瓦解!

    于是他带上众多随扈,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际,便带上杨嗣昌、孙传庭等人,坐着郑芝龙的海船,十天后便抵达威海卫,又在海军的护卫下,抵达了觉华岛。

    海船上,朱由检,直接向袁可立询问道,“袁爱卿,有何平辽援朝方略可据实奏来!”

    自从朱由检设立海军之后,袁可立上任后,锐意规划,整肃军纪,练兵用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士气为之大振。

    袁可立,须发皆白,但是老当益壮,此时中气十足地说:“老臣所有方略,俱与孙公一致,所谓援朝,围魏救赵之计,便以督师孙大人关宁铁骑为主力,我海军,以及毛文龙部为护翼。”

    “奴精于陆战,而拙于海战,海船来去如风,有瞒天过海之效,用海船偷运将士,马匹到上岸,届时我军以数千马军骑兵,以雷霆扫穴之势力,奔赴袭扰后金腹地,人马就食于当地。见奴就杀,见财就抢。”

    “臣恳请皇上,颁布杀奴令,以鼓舞士气!”

    “二,此次马军骑兵绝不恋战,绝不与后金野战,此次奴酋率领三万大军攻朝。奴酋实力尚存。决不可贪攻,以免陷入绝境!”

    “另外,后金腹地散落大量我朝遗民,大多心存故志,故此次袭扰,可与左右呼应骚乱,吸引奴酋注意,以便我大明将士可乘之机。”

    最后,袁可立还是劝诫道,皇帝切不可直驱入,危险之地,待着老臣海上最为安全!

    此来老成谋国之言,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辽东,后金。

    前文说到,皇太极发布汗谕,派大将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贝勒,率领后金三万大军攻入朝鲜。

    由于后金属于四大贝勒共管的体制,所以此次选择阿敏出征朝鲜,也是将皇太极考验阿敏忠诚度的方式。

    如果阿敏胜了,说明皇太极有知人之明,如果败了,那么也可以借此再次削弱另外一大贝勒,维护自己的汗位。这其是皇太极的帝王心术。

    另外阿敏还有过往在1621年入朝鲜境剿毛文龙的经验,所以派他为攻朝大将是最好的选择。后来阿敏果然没经受住皇太极的考验,在丁卯之役中的表现成为他被治罪的重要理由。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崇祯二年,正月初八,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出征,随后又增加了阿济格、杜度、岳讬、硕讬诸贝勒统兵出征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