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43章京察

第43章京察

    姗姗来迟的京察终于来了。

    自从三天前,朱由检在例朝当廷宣布即刻实行京察,这应天府顺天府两京各大衙门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

    说它乱,并不是像街面上那种能够见得到的嘈嘈杂杂闹闹哄哄的局面。

    事实上较之以往,衙门里倒是冷清多了。

    往常上班点卯之后,管员们便三个五个扎堆凑在一起云天雾地吹大牛。

    现在却不一样。官员们不管有事无事,都在自己的值房里正襟危坐,既不串门,也不交头接耳。

    更有那些在肥缺上或者在要紧衙门里当值的显官,往日里神气得不得了,见了人像只大肥鹅一样头昂到半天。

    如今也缩了气儿软了脖子,逢人打招呼都成了笑脸菩萨。

    这皆因京察的圣旨既出,两京官员无论大小都得考虑自己的升降去留。

    在这关乎前途命运的非常时期,谁能不着急?谁又还有闲心插科打诨说笑话?

    连前些时因户部改革以及海贸引发的风波,多数官员们大发牢骚,甚至有的人蠢蠢欲动想闹事。如今也都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

    所以,前头说的乱,是乱在两京官员的心里头。究其因,官员们的慌乱主要是心中没有底。

    真正决定众官员命运的还是新皇帝陛下

    陛下的锐意变法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种情势下,往日那些或明反对变法,或暗消极抵抗,但凡是屁股底下多少有点不干净的,心底都害怕着。

    然而头一天,以刑部尚书乔允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辞职开始拉开京察的序幕。

    这位两位离职,倒不是因为坐罪,而是因为年龄太大了,两人都快七十了,再有几月前,皇帝要求铲除阉党,两人一直畏难避是,让皇帝大失所望。

    所以在这京察开始之前,皇帝便暗示两人离职,荣归故里。准许驰驿。

    随后,皇帝紧急要求内阁会推,以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南京礼部尚书温体仁最得上意,任刑部尚书,与都察院左都御史。

    周延儒,字玉绳,常州府宜兴县人,方历四十一年进士,会试、殿试都获第一。

    天启中,先后掌管过司经局、南京翰林烷。

    朱由检即位,此人为礼部右侍郎。此人生性精敏,善于伺探皇上意旨。

    温体仁,字长卿,湖州府乌程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累官至礼部侍郎,崇祯初迁礼部尚书。

    史书记载,此人外表曲谨,而内里猛鸷,机深刺骨,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厉害人物。

    朱由检知道,自己现在处于钢丝绳上跳舞。但是他知道,他不得不这样,朝臣已经不允许他再胡作非为(改革变法)来了。

    内阁辅臣,李标及刘宗训以及其他六部尚书,给事中等科道言官,在户部改革,海贸的事情,大有牢骚,强烈不满。

    这些人性情激烈者要么明着反对,要么暗地消极对抗。

    皇帝一直希望实施考成法,但是在内阁就是不松口。内阁不松口,那六部六科更难实施了。

    使得朱由检,根本下不了决心处理吏治问题。

    没有吏治,就无法选拔一批负有才干开明,愿意变法的官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怎么行?这可不是靠嘴巴说就成了,没有这满朝文武几万名官员,你怎么施政?怎么执行?怎么处罚?

    他不能全把那些反对他的臣子都杀掉。那些臣子一方面反对他的变法改革,一方面维系他的皇权统治,为什么?

    因为他们坚守的三纲五常,就是维系封建王朝统治的脐带。

    这些脐带一方面为皇权供给着养分,一方面又对百姓产生枷锁羁绊。

    如何在保证脐带不被断掉的情况下,打破保守的牢笼藩篱,势必将考验朱由检的政治智慧。

    那么朱由检只能戴着镣铐去跳舞,只能利用这些喜欢揣摩上意的臣子来施政的。

    而这次京察,朱由检除了纠正一下吏治之外,更多的是让这两把尖刀替他扫清障碍。

    他已经等不了慢慢去感化这些保守派。

    刑部尚书周延儒,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温体仁,上任后便与吏部尚书郑三俊,三部门联合大刀阔斧的清理弊案,对应天府顺天府官员实施考核。

    四品以上的官员,一律上奏皇上,自陈得失,由皇上决定升降去留。

    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联合考察,称职者留用,不称者一律裁汰。

    历史上清朝用人,和对地方控制的高出明朝一节。朱由检回忆前此前读书时间历史系前女友的那篇论文。

    论文的内容大都记不清楚了。只是对清朝用人施政制度颇为印象深刻。

    可以清朝是在明朝的用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得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任用资格上,清朝区分繁简,分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在府州县繁简时,清廷使用了,冲,繁,疲,难。

    一.地处孔道者为冲;二.政务纷纭者为繁,三,赋多逋欠者为疲,四,民刁俗悍,命盗案多者为难四项标准。

    四字俱全者为“最要缺”,占三字者为“要缺”,占二字者为“中缺”,占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

    顺天府的大兴县占“冲、繁、疲、难”四字,属于“最要缺”;固安占“繁、难”二字,属于“中缺”;永清县不占一字,注为“简”缺中。

    新选知县一般只授“简缺”或“中缺”,然后才能转为“要缺”和“最要缺”四。清代还规定,捐纳及初任人员只准任用简缺,不得为繁缺。

    “简繁”的管理非常精细,道府州县被分为腹俸缺、边俸缺、沿海缺、沿河缺等,还有烟瘴缺、苗疆缺等。

    腹俸缺的道府州县佐贰、首领官,三年可转,五年可升;而边俸缺给予优待,“俱三年俸满,有政绩、无差忒者,例即升用”。

    沿海缺与沿河缺“历俸升擢,与边俸同”。

    广东水土最恶之地,二年或二年半就算俸满。

    “从简单的大小县发展到复杂的冲繁疲难,说明中央政府对县一级政区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控制越来越严。

    所以朱由检想借此机会,也想用在明朝的用人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