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22章徐光启入阁

第22章徐光启入阁

    几天后,皇帝便设立军机处的旨意,夹杂在几道奖励功臣武将谕旨中发出。

    内阁大臣钱龙锡作为次辅倒是小心翼翼问到这军机处为何用,被皇帝一言搪塞过去,就说协调兵部与内廷之间的军事机构,位列四品衙门而已。

    里面军机行走,比如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小官。

    钱龙锡虽然觉得皇帝有意在隐瞒什么,但是也不敢多问。

    不过他最近高兴不少,因为首辅韩爌终于要下台了。

    韩爌作为首辅,第一要务便是处置阉党;革旧迎新,皇帝几次要求他们确定逆案名单,以求除恶务尽!

    但是以韩爌为首的阁臣,反而畏首畏尾,力图以和稀泥的方式了结此事,韩爌,钱龙锡等人都不想广搜树怨,第一次报上去的名单仅开列了四五十人。

    朱由检看了很不高兴,下令再广泛搜求,都应当重处,至少也应该消籍。

    第二次报上去的名单仍然只有几十人,朱由检发怒了,斥责韩爌等阁臣不称旨:

    “忠贤一人在内,苟非外廷逢迎,何于至此?其外臣同恶,亦当入之。”

    韩爌等人都借口不知道宫内外事,表示为难。

    朱由检一针见血地说道:岂是皆不知,只是畏难怕怨罢了。

    随后便让太监把一个黄包袱里面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红本”(奏疏)全扔给他们看。

    阁臣至此才明白势难遗露,便寻找借口推辞道:臣等职司阁臣票拟,非三尺法非所习也。

    再次表现了畏难不前的怯懦之态。

    后来,又找到吏部大臣王永光,刑部尚书乔允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让其一一查办,最后呈上来的名单都让皇帝不甚满意。

    这个时候,朱成功魂穿而来,凭借先知先觉,才把阉党名单确定下来。

    便撇开首辅韩爌指示次辅钱龙锡(每个阁臣都有单独票拟的权利)指挥外廷三法司与东厂和锦衣卫一一查办。

    如果不是如此,这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逆案会在历史上崇祯二年九月份才结束了。

    皇帝的雷厉风行,一方面重整朝纲,铲除了阉党余孽,清除出朝廷这些素餐尸位,招权纳贿的官员,另一方面也收缴没收了大量的贪污的非法财产。

    朱由检这才有胆略发动明蒙之战。

    现在战争胜利了,皇权再次得到巩固,连保守派的官员在战胜后的声音也小了很多,没有愿意去挑战一个英明神武,武功赫赫的大明天子。

    还是那句话,实力决定尊严,哪怕皇帝也不例外!

    皇位一旦坐稳的朱由检现在就要对当初那些因循守旧,繁衍了事的大臣就清算了。

    而,首辅韩爌就是第一个!

    于是朱由检秘密下令东厂与锦衣卫搜查,还真让他找个理由,韩爌有个女婿叫马世芳,也涉及到阉党案中,但韩爌指示三法司,避而不见。直接把人名给抹掉了。

    东厂和锦衣卫在得到情报后,直接上报了皇上。

    朱由检看后,沉思良久,第二天,便直接召见首辅韩爌,一句话不说,并把线索递给韩爌。

    韩爌知道陛下是什么,忍着热泪,便磕头谢恩。

    随后三天内,韩爌连续上书三次,都说自己年老体衰,恳请陛下准许自己辞官回乡,颐养天年。

    朱由检也做了不舍老臣的样子,最后忍着悲痛,批准了韩爌的辞呈。准许驰驿回乡。

    朱由检在韩爌辞职的当天,便要求九卿及给事中会推阁臣,阁臣推举的有工部尚书周延儒,(南京)南京礼部尚书温体仁(南京)等等。

    皇帝并不并不满意,要求重新会推。

    大臣一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秉笔太监王承恩来到内阁暗示道,皇帝可能更中意原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入阁。

    大臣这才知道是什么情况。便重新会推之时,把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加上名单。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历史上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徐光启入阁当天,明朝的皇家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由于明朝本就是重农轻商,皇帝这次直接把以前的大农司,升格成农业部,六部之一。徐光启为东阁大学士,管理农业部和工部,兼任农业部尚书。

    这次倒是没有人说闲话,实在是在古代,农业乃国之本也!

    李标为次辅,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孙承宗为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不过由于孙承宗在外督师辽东,兵部直接由兵部尚书李邦华直接对皇帝负责。

    钱龙锡为首辅,皇极殿大学士,管理吏部,但不像之前的首辅韩爌直接兼任吏部尚书,

    这次皇帝直接提拔郑三俊为吏部天官。相当于是制衡一番。结果钱龙锡听到这消息,在家当场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玉器给摔碎了。

    徐光启入阁之后,第二天,皇帝便在乾清宫西暖阁召对!

    朱由检看着徐光启,只见徐光启身穿蟒服,面容清矍,身姿欣长,古朴文雅,但一双深邃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

    后世有个叫徐家汇地方据说专门以他的名字做地标。

    ”徐爱卿,仪度翩翩、果然不凡!”朱由检看了徐光启一眼便温言寒暄道。

    徐光启连忙跪地说:“不敢劳陛下另眼相看。微臣幸见天颜,以是三生有幸,光耀门楣,不敢与日月争辉”。

    朱由检见他不敢放松,便赐下参茶,又闲话聊几句,便递给徐光启一份题本,让他先看看,随后直入正题道:

    “这是前些日子,陕西巡抚蔡国用上的本子,他说,陕西自从入夏之后,再也没有雨了;田地干旱的厉害,百姓基本绝收,而且还有蝗虫开始蔓延了。

    朕让你主管农业部和,工部,就是想让处理这个情况。”皇帝一脸沉重的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天灾大旱,必先减税免税,以缓小民之苦;另外大旱之后,必有大灾,还需要朝廷和地方两方全力施救才行!”徐光启沉声回奏道。

    朕已经打算免除陕西一省三年赋税。另外陕西一省的政府行政费用,朕也打算专项拨款(明朝政府运营费用是自己负责的)

    徐光启听罢了,便直接跪下道:“皇上是尧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爱民犹如赤子。”

    “爱卿在家修书多年,上次献上的《农政全书》,朕已经全看完了,字字珠玑,堪称老成谋国之言,朕让经场印了几万本了。”皇帝喝了口参茶紧接着说道。

    徐光启这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入阁,原来他献的书,皇帝竟然如此之看重,不由让他激动万分。

    士农工商,农乃国之本也。农民的日子过不好,朝廷的田赋就收不上来了,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