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二十九章 命悬一线

第二十九章 命悬一线

    求推荐:

    求推荐啊!望路过的友友们能多多支持一下,给国主一点动力吧!新书刚起步,有很多写的不好的地方,望各位友友能多多指教,国主自会好好反省,不胜感激!!!谢谢啦!!!

    书接正文:

    如此说来,李显入朝为郎全是郭胜在背后推波助澜。只不过,此时的李显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李显在南阳时,郭氏虽最终查到了李显的行踪。可那时李显已入羊续麾下,身边皆为军旅,羽翼众多。

    甘宁,程平等人均武艺不弱,又时时刻刻都在李显身边,若是此时刺杀难度本就很大。再加上羊续作为南阳太守,部下被刺杀身亡,羊续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加上此次平叛有功,有太守羊续庇护,再想刺杀李显,着实有些难度。所以李显这段时间,并没有受到郭氏门客的骚扰。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显既然被这郭氏一族惦记着,即便处处小心谨慎,仍会有意想不到的时候,那,便是除掉李显的绝佳时机。

    就比如,此次召李显入洛阳之行。

    如今天下初定,流民做乱,黄巾不止,李显若于赴京路上意外身亡,那也是天道伦常,气运不佳而已。即便侥幸能逃出生天,只要到了皇宫内院,对付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小郎官,对于郭氏一族的大宦官郭胜而言,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话说李显这边,与甘宁等人辞别后,单人独骑,一路北上,很快便进入了京畿之地。

    疾驰间,只觉道路两侧数尺高的枯草飞速向后方闪过。李显心无他物,只想快速赶赴洛阳,也让其忽视了枯草掩盖下所隐藏的致命危机。

    “嗖”的一声,数发冷箭朝着李显的胸脯飞射而来。电光火石之间,李显似乎是本能般的一个侧身,堪堪躲过了两支飞来得箭镞。

    接着路两边的枯草中便涌现出三四名死士,他们相貌普通,粗衫薄履,和普通百姓无异。见一箭不成,立即张弓搭箭,誓要置李显于死地。

    李显坐于马上,飞驰间似是本能反应般,张弓搭箭三箭齐发予以还击,紧接着立即伏卧于马背之上,头也不回策马向前狂奔,刹那间便与几名死士拉开了十余丈的距离。

    如此近距离,李显可不想与他们搏杀,如今他孤身一人,若是中箭受伤,必将大祸临头。这些死士都有弓箭在手,且人数未知,所以李显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逃跑。

    此时此刻,保全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眼看那几名死士似乎越来越远,渐渐不见了踪影。就在李显以为自己侥幸逃出生天之时,前方不远处,路上似乎出现了一队人马,定眼望去,足有十数人之多,俨然已成前后夹击之势。

    此刻前有人马,后有追兵,进退两难,李显心中暗道:此行危矣!。

    由不得过多思虑,李显只能策马入民田,来躲避追杀。扬起的马鞭狠狠地抽在马屁股上,马儿吃痛,飞速向田里冲去。

    那队人马见李显纵马入田,果然有五六骑立即脱离队伍,朝着李显的方向飞奔而来。

    眼看追兵越来越近,李显才发现,胯下的马儿,腰肋上有大量鲜红的血迹,只不知是自己的血,还是马血。

    这马儿越跑越慢了,最后在田间,卧了下来。

    李显被迫从马背上滚下来,脑袋里轰的一声——今天怕是插翅难飞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追兵,李显才发现,他们披坚持锐,俨然是全副武装的兵士。

    李显不甘道:大丈夫在世,当以八尺之躯,立不世之功,如今竟要死于小人之手乎?

    转念一想,即便是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又是三箭齐发,只是这一次,李显是瞄准了射的,马上的三人应声而倒。

    待李显再次取箭欲射时,两骑已冲至眼前,一枪挑飞了李显手中的弓。接着调转马头,将枪口指向李显的脖颈。

    此时此刻,李显只能任命,头颅高昂,眼睛斜视着天空,从容赴死。他心有不甘,壮志未酬身先死,这满腔抱负却无人知。

    可是本该刺入脖颈的枪口却迟迟未动。

    不多时,大队的人马已至跟前,将李显团团围住。李显也不吭声,他知道,这伙人定是那郭胜派来刺杀自己的,这京畿之地,本就各方势力的聚集地,郭胜想杀死自己,确实不难。

    眼看这群人包围了自己却没有下杀手,李显道:“大丈夫宁死而不辱,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这时,有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好似这群人的头领,跨于马上,向前走了几步,来到李显的面前,高高在上,轻佻得望着李显,缓缓的用枪挑向李显的脖颈。

    这人是这二十余人人中唯一没有身着甲胄的,且面容姣好,年龄看似比李显大些,锦袍华服,金领玉簪,一副贵公子的模样。

    “汝是何人?这天子脚下,京畿重地,竟敢驱马入民田,还射伤我部下?欲求死耶?”说话间那枪口已经抵到了李显的脖颈上,李显能感受到那冰冷刺骨的枪口,似乎已经割破他的皮肉,死亡似乎只在一瞬之间。

    但那铁枪头入骨的冷意也让李显瞬间冷静了下来,这人所言,射伤?难道没死吗?

    这时李显才看到刚刚被他射下马来的人都只是负伤,并未伤及性命,这甲胄防御果然惊人。

    等等!驱马入民田?似乎他们并不是郭胜的人?

    想至此处,李显感觉似乎抓住了一线生机。

    李显轻轻擦拭了眼角的汗珠,环顾了一眼四周的甲士,然后答道:“吾名李显,字潜龙,关西人士。不知尔等今日劫杀显于此,可是受那中常侍郭胜指派?”。

    “郭胜?”那马上的锦衣公子听到郭胜的名字,似乎有些意外。

    顿了一下,然后没好气的笑道:“郭胜之徒,不过天子阶前一猪狗耳。再者,那郭胜又与汝何干?”那锦衣公子拉长了声音,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李显,似乎能看透李显心中所想。

    李显可以确定,他的回答若不能让眼前之人满意,他毫不怀疑此人会杀了自己。但既然不是郭胜的人,那今日便不是必死之局。

    “显本业乃医师,数月前,南阳郡大疫,吾曾广施汤药于棘阳县,初有成效。却不慎于深宅小巷中撞见龌龊之事。大宦官郭胜族孙,奸淫人妻女,并尽屠其家人。此行与牲畜无异,显忿其所行,故而射杀之,因此为郭氏所不容,追杀至此。”李显并不打算隐瞒,今日的境遇,若是说谎被发现了猫腻,怕是在劫难逃。

    “善!若所言非虚,汝今日之过,可免!却说汝本为医师,不悬壶济世,却来京畿何干?”

    听到此话,李显感觉今日应该算是逃过此劫了,轻吐了一口气。

    接着说到:“显自射杀郭胜从孙后,南阳郭氏追杀未止。恰逢江夏赵慈兵乱,掳掠南阳,南阳太守秦颉为叛军所害。显聚集百余义士,辗转于叛军之后,多次毁其粮道。后机缘之下,寻得贼首赵慈行踪,一路跟随,于蔡阳之渔梁渡口,乃赵慈劫杀新任南阳太守羊续羊公之地,吾寻得时机一箭射杀赵慈,同所募义士奋命救下羊公。因灭杀贼首之功,遂随羊公平叛。后独自率兵攻破新都县。羊公上书表功,显为朝廷征辟,入朝为郎。行经此处,为刺客逼迫不得已纵马逃离,故逢公于此!”

    李显一口气说完他在南阳的经过,并未有所遮掩。

    听完李显之言,那锦衣公子道:“汝竟为那射杀赵慈之人,南阳平叛,吾于京中亦有所耳闻。年少骠锐,勇武不凡。汝且当去之!吾之侍从自会护佑你赴京!”

    说完便侧身对手下说了几句私语,然后调转马头,扬鞭而去,只留下了两人三骑。

    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马,李显才算真正放松下来,这时才注意到肩衣已经被血浸透。

    忽然想到尚不知此人姓名,忙不迭喊道:“不知公乃何人?”

    “汝南,袁公路!”声音渐行渐远,直至看不见人影,可“袁公路”这三个字对李显内心的冲击却甚大。

    袁术,字公路,汝南人氏,现官居虎贲中郎将,宿卫宫中。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在当朝拥有极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