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二十八章 羊续悬鱼

第二十八章 羊续悬鱼

    入夜,南阳郡治宛城,太守羊续官邸书房内闪着淡淡的火光,李显与羊续正跪坐在席上,不知交谈了多久。

    “于此番召令,以公之意,当复如何?请羊公示下。”李显甚为恭敬地问到。

    李显虽救过羊续的性命,而羊续又是李显的伯乐,李显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羊续。再者羊续是这个世道难得的好官,更让李显由衷的敬佩了。

    羊续沉吟片刻,手不自觉的撮起了一缕胡须,说道:“陛下此举,的确发人深思。以军功入朝为郎者,实为少数。吾之所忧,朝堂乃鱼龙混杂之地,汝又与宦官有隙,此为切身之患也!以吾观之,无论何因,此乃陛下亲昭,断难相拒。故此去当处处留心,入宫之后,当谨言,慎行!”

    其实羊续说的,与李显所想不谋而合,但若想实现心中抱负,入朝为郎却也不失为很好的途径,只是一来以这种方式入朝为郎颇为蹊跷,二来,他与宦官之仇不共戴天,没有背景,盲目入朝岂不是羊入虎口么?

    只是皇帝亲下昭命,若是不应召,怕是日后再想实现心中抱负更是难上加难。

    欲成大事者,又岂能惜身?大丈夫若处处畏首畏尾,如何成大事?

    想至此处,李显更加坚定了信念。此次洛阳之行,是非去不可了。

    李显微微挪动了下因跪坐久了而麻木的腿脚,又整理了一下衣冠以掩饰,却被羊续看到了,羊续道:“今日时辰已晚,汝当回房好好休息一宿,养精蓄锐,待明日出发北上。”

    出了羊续的书房,李显踉跄着往甘宁他们所在的客舍走去,四处观望一翻,这才发现不远处的阁梁上,挂着一条风干了的鱼,李显来时候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只是急事在心因而并未顾及,原来原因出在此处。

    李显转念一想,羊续为官清贫节俭,怎地挂了一条风干了的鱼却不煮来吃了呢?

    回到住处,李显将今日所谈以及自己的决定告诉众人,同时也将羊续阁楼梁上挂着一条干鱼的事说与诸人听,这才知道此事的原由。

    原来,两个月前南阳叛乱初定,羊续日夜处理积累下来的军务政务,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疲惫。

    郡丞焦俭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想要给羊续弄些好的吃食补充一下身体,可羊续清廉一生,名声在外,焦俭也不方便那样盲目准备饭食,后来打听到羊续甚爱吃鱼。于是焦俭亲自去捕了一条大鲤鱼,赠予羊续,不为行贿奉承,只为同僚之间的情义。

    羊续也很是为难,收了此鱼,有违他的为官之道;不收的话,又违了焦俭的颜面,羊续通过这些天的接触,也知道,焦俭不是谄媚奉承之人,确是出于关心之举。

    犹豫再三,羊续还是收下了此鱼,然后命人将之悬于梁上。恰逢冬季,此鱼并未腐烂,被风吹日晒成了干鱼。

    后来有人听说羊续收了郡丞焦俭送的鱼,于是又买了条更大的鱼送去,羊续指着风干了的鱼告诉送礼之人,这条鱼尚未吃完呢!以劝退送礼之人。此事被郡内其他官吏知道后,也都绝了送鱼的念想。

    此事传出,南阳百姓官吏无不佩服羊续的为人。听了此事,李显感慨道:羊公之高风亮节,感怀万民,必当万世不朽!

    李显此次入朝为郎,意味着刚刚构建的小团体,甘宁,毛九,程平等人,都要留在南阳了,他只能只身前往。

    只有等他作为郎官,外放补缺的时候,才能与这些人团聚,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过话说回来,有羊续在,他们这些人也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他李显此次入朝,只要侥幸不死,就一定有雄鹰展翅的那天。

    再者说,李显虽得罪了宦官,但是朝堂之上,得罪宦官的人少吗?与宦官不共戴天的大有人在,那些受迫害多年的党人,士大夫,无不对宦官恨之入骨。所以此行是场机遇,也说不定呢?

    临行,甘宁对李显说道:“潜龙,吾昨日读书曰: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今北上遥远,难免有宵小之徒图谋不轨,吾等俱与潜龙同往!”李显推脱不得,只得同意。

    带上羊续备好的通关信物,十几人便翻身上马,向洛阳的方向北进了。

    从宛城出发以来,这一路上,沿途往来的百姓并不多见,想来战乱刚平息,加上冬日漫漫,寒风凛冽,这野外行人稀少,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尚未降雪,路虽崎岖,倒也不是太难走。

    行至南阳郡最北的鲁阳县,此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纤陌交通,良田美竹错落,俨然治理的很好。

    虽是冬季,但田野间繁茂的冬小麦,却也向李显他们叙述了另一番境遇:若是没有战乱和瘟疫的侵扰,这天下岂不都能像此地一样,百姓安居,天下太平了吗?

    “兴霸,伯正,阿九,送行千里,终有一别。就此别过吧!前方乃京畿重地,想来那些流民盗匪之徒,自不敢于京兆之地作乱。”李显牵了牵缰绳,调过马头,对甘宁等人说道。

    “潜龙此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宁曾闻,宫中规矩甚多,稍不留心则有杖责流放之险,且宫中有郭胜等妖人作乱,潜龙务必多加小心。”甘宁抱拳向李显说道。

    “勿忧!吾自当谨慎行事。汝等且归去,这新乱初平,百废待兴,羊公当需汝等效命!临别之际,显有一言相告:欲成大事者,当锋芒内敛,以待天时。汝等当收敛江湖侠气,不可好勇斗狠,让羊公为难。”

    李显说完,调转马头,头也不回的向北驰去……

    甘宁等数骑呆立于田间小路上,直到望不见李显的身影,才调转马头,返回宛城。

    与此同时,皇宫中一偏僻房间内,有两人正在密语。

    只见座上之人面色姜黄,不着寸须,褶皱的面纹上夹杂着几颗黝黑的斑点,脸虽枯瘦,双眼却阴鸷而有神,整个人给人一种森然之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显此次入朝为郎的幕后推手——十常侍之一的大宦官郭胜,也就是被李显杀死的郭姓少爷的亲从祖父。

    “交予汝所办之事,进展如何?”郭胜问道。“回禀义父,早已安排妥当。儿已安排三路死士伏于通往洛阳必经之路。哼哼,只身赴京,失其党羽,想那小贼今日必亡!”

    “如此甚好!事成之后自有重赏。”

    “谢义父!”此人乃郭胜所收义子郭通,现居洛阳南部尉之职,负责京都洛阳南部的治安。(公元135年,即元嘉四年,汉顺帝允许宦官收养义子,可袭承爵位,因此大宦官收养义子,成为当时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