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灵墓 » 第十二章 憧憬

第十二章 憧憬

    妇孺皆知,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往往不是正午,而是未时。

    这个时间的街道上,几乎是空空如也。

    “你说什么?你们整座小城就你这一家药铺?你当你大爷我是傻子啊?”药铺的门口站着数位道貌岸然的仙师,为首的是一名大汉,身材魁梧,服饰最为华丽,此刻正面目狰狞,青筋暴起,伸手抓着药铺伙计的领口。

    “这位大仙,我们这小城很少有外乡人,我们这些户人家,用不到两家药铺。”药铺伙计本身生得消瘦,再加上那大汉也是修行中人,竟是一气之下就把伙计提溜在了半空之中,使得伙计面露苍白,说话断断续续,失了底气。

    眼见那大汉还要施压,门口一众仙师中的唯一一名女子站了出来,拦住了大汉:“师兄拿这凡夫俗子撒什么气,我看这小城如此破旧,怕也确实如他所说,何况你忘了,这小城的客栈,也是只有一家呢。”

    大汉一见那女子将手搭在了自己的手臂上,便顺着那狐媚女子的手把目光移到了女子身上,连忙转怒为喜:“师妹说的极是,是师兄疏忽了。”

    除女子外,门口还站有两名男子,一名满脸胡须,凶神恶煞,另一名则是长了张大盘子脸,毫无特征,乍一看是凡夫俗子无异,只是身后所背的那一柄宽剑,倒是隐隐暗示着此人的深藏不露。

    大盘脸男子接过话茬,“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就在此守株待兔,那女子身负重伤,定然需要药材医治,我们只等着那女子自投罗网即可。”

    大汉还沉浸在狐媚女子的美貌中,对大盘子脸男子的提议,也没有过多思考,便匆匆点头。倒是那满脸胡茬的男人咂了咂嘴,满脸不乐意,“那王老三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这下倒好,我们在这里苦等,那厮不知道正在哪儿逍遥快活呢。”

    大盘脸男子对此并未理睬,反而话题一转,问道,“听闻小城北面就是现世最古老的仙宗千阳宗之所在,你既然是这小城中人,想必知晓不少秘闻,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大汉一听千阳宗几字,也知道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于是便匆匆回过神来,放开了药铺伙计的领口,那药铺伙计面色苍白,双脚一着地便只顾咳嗽,被大汉勒了半天,一时间也是难以平复。

    大盘脸男子见状,突然笑了笑,笑而不语,只是从袖中提出一锭银碎放在柜台上,伙计悄悄看了眼大汉,大汉只是冷哼一声,将头扭向了别处,于是伙计便赶忙笑着收起了银子,心中阴霾一驱而散,只觉得因祸得福,不由得乐上心头,清了清嗓子,答道:“这位仙师爷真是慧眼如炬,这问题问小人算是问对了,小人不仅听闻过不少仙宗秘事,甚至还亲眼见过几次山上的老神仙呢。”

    “少卖关子,知道多少,还不赶紧一一道来。”大汉怒喝,药铺伙计刚从大汉的手中挣脱,吓得连忙收起侥幸之色,回答道:“那仙宗庇佑小城已有数千年,哪怕是再密不透风的墙,也难免不流出些奇闻秘事。”

    “就比如二十年前千阳宗曾遭过一次劫难,具体是什么倒是没流传出来,听说宗门内特地为此定了一个新规矩,但凡有人泄露一丝一毫整个家族都会被立刻从仙宗除名,永世不得再入宗门,后来还嫌不够严密,又从其他神州大地一处仙山请来一位老神通,对宗门内所有弟子施以秘法,让他们忘掉了关于此事的记忆。”

    “竟有此事?”大汉一时也是难以置信,尽管来之前仙门长老已经透露给他一些消息,可是这些秘闻却还是第一次听说,甚至恐怕那些长老也对此并不知情。

    “何止啊,听闻后来那千阳宗老宗主深知自己疏忽大意酿成大错,引咎让位给了自己座下的关门弟子,那弟子啊,正是咱们晴城第一大户崔家的嫡长子。”

    谁知这药铺伙计也是个话多的,一旦得了话头儿便是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半个时辰,从神仙山千阳宗讲到城中寡妇,未有半刻停歇,大盘脸男子眼看话语间已经走远,连忙挽回,谁料领头的大汉听得起劲儿,一时间这两个人就如同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只差张酒桌就能当场拜把子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伙计终于说得有点口干,大盘脸男子掐到机会,赶忙制止,大汉这才回想起自己此行任务在身,因此作罢,临了还表现得意犹未尽。

    “还有没有其他关于千阳宗的传闻,捡重要的。”满脸胡茬的男子接过话头儿。

    药铺伙计表现地十分为难:“这千阳宗的那些个神仙爷都不是好说话的,小人就知道这些了。”

    合着你吹了半天,全是废话呗?

    大盘脸男子苦笑。

    众仙家人士相对视一眼,也决定就此打住,继续打听反而显得他们太过刻意,目的不纯,此行还是低调为上,漏了风声,怕是要十条命也不够抵的。

    那大汉正要离开,忽地迎面走进来一个穿着长袍的清瘦少年,与他擦肩而过。

    “喂,你小子来买什么药?”大汉忽然回头拦住少年。

    长袍少年突然一愣,眼神落在大汉的仙家服饰之上,并没有立刻回答,大汉还以为小镇的少年没见过世面,是被自己的仙家服饰吸引住了,心中还有点洋洋得意,所以也没有急着让少年回复。

    实际上少年也确实没见过世面,小镇偏僻落后,就连往来的客商都是极少,更别说仙家人士,不过少年此时却意识到另一件事。

    “小礼,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晚啊,仙爷,这是我们药铺的临时伙计。”那伙计看大汉不说话,生怕大汉一怒之下出手伤害小礼,毕竟对于仙家人士而言,杀死他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长袍少年听到药铺伙计叫他,便立刻反应过来,先是应了一声,又向大汉作揖以示尊敬。

    大汉点点头,也懒得过多停留,便扬长而去。

    “你怎么过来了,今天不用你出工吧?”药铺伙计等大汉走远后才问道。

    小镇本身就不算多大,药铺的活自然也没有那么繁忙,因此药铺老板通常是让张玄礼隔三天才来一次,平日里只需要他这一名伙计就足够打理。

    “我需要拿些伤药。”长袍少年直截了当。

    药铺伙计身子一震,欲言又止,只顾照着少年带来的药方抓药。

    日上三竿,赫赫炎炎,喘着粗气的小和尚灰头土脸地爬到了寺院的屋顶上。

    虽然师傅已经特意嘱咐过他不要随意进出佛堂,以免惊扰了客人,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想瞅瞅这大户人家的老爷到底长什么样子。

    既然你不让我进佛堂,那我就爬到房顶远远地望上两眼也行。

    炽热的太阳把寺院的瓦烫得通红,小和尚摸上去,只觉得堪比将手伸进油锅,立马把手缩了回来,使劲儿地吹气,虽然现在是盛夏,但小和尚属实是没有想到这瓦片被晒成了炮烙之物,仅仅只是触碰了一下,便差点儿将他的手指烫熟。

    还未等他缓过劲来,便紧接着闻到一股浓重的香火味,向前凝视,只见佛堂内有袅袅白烟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不愧是大户人家,小和尚自顾自地点了点头,这么浓厚的烟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香火,仅仅只是见到这幅景象,小和尚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

    在他的观念里,只要能长了见识,便已经很值得了。

    虽然小和尚并不识字,但张玄礼常常给他讲许多书上的道理,其中最深得他心的,便是那则井底之蛙的故事,小和尚觉得他自己就是那只困在井底的青蛙,不管是从前身为乞丐,还是如今作为一个和尚。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在深井里的癞蛤蟆。

    这口井,不如说是牢笼,使得他每次抬头,都只能望见一模一样的天空。

    他记得那天晚上,月明星稀,刚念完佛经的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走出佛堂,却没有立马去歇息,而是在这四四方方的小院里席地而坐。

    老和尚罕见地问起了小和尚一个问题,“你信佛么?”

    小和尚不知道师傅为什么突然问他这么个问题,如果说不信的话,师傅怕是会觉得自己很没悟性吧,说不定还会骂自己一顿,不过小和尚还是想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觉得自家师傅是他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即使是张玄礼也觉得比不过师傅在他心中的地位,张玄礼对他而言有一饭之恩,但老和尚收留了他,并且给了他全新的生活,这是百饭之恩,千饭之恩。

    少年的想法往往都很简单,谁对他好,谁就是他最信赖的人。

    张玄礼给过他一饭之恩,他固然感谢张玄礼,但师傅给了他千饭之恩,所以他最感谢师傅,张玄礼对他很好,如同亲兄弟那般的好,只不过师傅更好,再造之恩,甚如父母。

    他不想欺骗他最信任的人。

    所以他回答老和尚,他并不信佛,也不能说不信,他最初答应剃发为僧的理由,不过是为了能吃上饭而已,佛给他一口饭吃,他便信佛,等到哪天佛不给他饭吃了,他就不信佛了。

    说完,他以为师傅要发怒了,甚至还要罚他扫一个月大院儿,可是师傅没有。

    老和尚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完了,师傅自己不会也不信佛了吧,难道师傅的禅心动摇了?

    完了完了,都怪我这张臭嘴,若是使得师傅因此走火入魔,那可就铸成大错了!

    小和尚一时间慌不择路,冷汗直流。

    但是老和尚的脸上仍然看不出一丝情绪。

    这让小和尚的心里更加惶恐不安。

    过了半天,老和尚继续问道,“那如果有一天你不念经了,你要去做什么?”

    小和尚猜不透师傅的心思,只能如实回答:“我想出去走一走。”

    老和尚好像有点诧异,“去哪儿?”

    “去很远的地方,比十个小镇南北两头的距离还要远的地方,去看看这整座天下,对,就是整座天下,我要去到整座天下!”

    小和尚怕自己表达的不够清楚,还伸手比划出一个巨大的轮廓。

    老和尚突然笑了起来,笑得很大方,笑得很释然。

    仔细想来,他这小徒弟还正当少年啊,谁家男儿不是志在四方呢。

    小和尚也跟着笑起来,不过他以为师傅是在笑自己的异想天开,所以笑得很尴尬。

    他的梦想,就是走出这片四四方方的小天地,去往远方,去闯荡江湖,去纵横四海,哪怕他只是个乞丐,哪怕他只是个和尚,哪怕师傅告诉他,世人都追求自由,可到最后,往往发现自己想要的只是安逸。

    不过他觉得自己和那些人不一样,那些人选择了半途而返,但自己不会。

    谁家少年不猖狂,谁家少年会低头?

    既然自己选择走出这口深井,就绝不后悔。

    想到这里,回过神来,小和尚猛然感到一阵疼痛,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被烫红了。

    佛堂内缓缓走出一大一小两名曼妙女子,年长的举止大方,虽然已至中年,但韵味十足,年少的不过十三四岁,仪容优雅,身材匀称,金色细眉斜飞入鬓,自然流露出勃勃英气,虽尚未完全成熟,却隐隐有倾国倾城之色。

    小和尚愣了很久,一时间竟然觉得这砖瓦也不是那么烫手了。

    过了正午,穿梭于小城镇的风终于有了些凉意。张玄礼沿着一条小河慢悠悠地走,河边的杨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天地无声,唯有少年踱步而行。

    晴城是一座比较落后的小城,按理说像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底蕴雄厚的古城,哪怕运作再不当,也总该混个中流,可这座小城却像一块天生普通平凡的河石一般,再怎么打磨,也还是一块石头,难以媲美美玉。

    据说也因为古城的道路年久失修,使得往来客商无几,因此难以发展。一言蔽之,就是这座小城,天生就是小城的命。

    要说小城唯一的幸运,大概就是那座仙山吧。

    张玄礼看向遥远的城外,那个方向,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神仙山。

    神仙居住的山脉,故曰神仙山。

    据说正是那座神仙山的庇护,才使得小城千年不经风雨。

    少年心里其实是有些憧憬的,神仙的生活,大概和他们这些小城里的人有很大不一样吧。

    至少,应该吃得很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