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金牌代理商 » 五十九、我要一抔倒海水

五十九、我要一抔倒海水

    养殖的关键在于规模,几十一百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丁总只能投资一千万!

    还差5000万啊!我又不能发行股票,上哪筹措这笔资金去?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把这笔买卖的所有细节全部敲定。虽说做生意不是全部都准备好才上马的,但做不做准备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假设市政府愿意给我2万亩海域,我的浮筒和蚝柱呢?

    看来,我需要一个专家和一个金主。这是我拉过的最大的一单鸡毛,挑战欲令我血脉喷张。好在网络发达的现代,搜到一个水产专家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辨别这些专家。要知道,搜索大蚝养殖技术就会出现十几万的结果。

    我将“太平洋大蚝养殖”几个字打上双引号,这是隐藏的搜索语言,意思是严格搜索这一词组,排除其他任何结果。

    我得到了第一份结果。意外的是,大蚝养殖竟然是不少地区的扶贫项目,想到这些生蚝这种动物驯化率极低,也不用怎么照看,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而扶贫就少不了专家!

    怎么找出专家呢?搜索现有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就意味着可能是专家的名字。然而我失败了,找出来的都是记者。改变搜索策略,在三个字前面加“专家”前缀。果然,结果出来了!

    首先,我要排除一些伪专家。什么叫伪专家?不做事的专家统称伪专家。一般来说,经常开会的,经常考察的,经常慰问的都是伪专家。因为真正的专家绝不可能有时间从事这些无聊的事情。就像高云馨这个女人几乎从不开会一样!

    那么,在已知的几位专家中筛选,选择参加会议最少的,这个人的能耐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

    简单筛选过后,我找出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就在不远的邕江市。我随即放弃了,这个人虽然不开会,也许是个做事的,但他缩在一座根本没有海的城市里。远离一线的人,不可能有多么高深的技术,倒是会有脾气。

    我的目光转向第二个人,他的履历比较简单,就在扶贫工作队里呆着。这是一个扎根基层的人,一直用自己的水产技术从事扶贫工作。

    “竖琴岛,有意思的地方。没有飞机,需要转2趟动车,前后8小时。然后转汽车,最后打车……”

    这个人看来没有大规模养殖的经验。

    我找出第三个人,这位专家是与八卦新闻联系在一起的,他被打进了医院。

    有意思……

    再搜索下去,发现这是他亲人发的诉苦帖,作为技术员下乡的他因为脱贫失败被乡亲们给揍了。原因是,他虽然指导农民养出了大蚝,但是卖不出去,结果全砸在了手里。在我们代理商看来,这个原因很简单,大规模的产业必须要优异的基础设施配合,否则无论你养出多少都运不出去。

    这就暗示了两个可能的结果。

    第一,他技术不错,产量很大。

    第二,当地有不少人掌握了相关的技术。

    贾寺道,此人可用!

    无需多想,我按照搜索引擎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他送出橄榄枝。为了保证他100%的回复,我不是向他请教技术问题,而是指出他的失误,如此一来,只要他看到这封邮件,一定会与我联系。

    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决定去螃蟹孔村一趟,找到王正科,他是公家人,如果以他的名义联系专家,一起商量脱贫的事情,对方一定会来!

    来不及思考,在三天后的周六,露涵开车带着我,来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

    “你为什么不会开车呢?”露涵撒着娇问道。

    “穷呗。”

    “现在不穷了呀,学车吧。”

    “为什么?”我看向左边,突然意识到了问题。露涵的腿比一般女孩子长,这就意味着她身子有些短,坐在司机的位置上视野相当不好。

    原来如此!美女是不好租车的。

    “好!等这些日子生意做完了,我就去学开车,然后给你买一辆。”

    “臭美!”露涵一脚油门,小飞度发出阵阵嘶吼,疾驰而去。

    车到村里,狭窄的道路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过,好在这个村子也没什么汽车可言,尚可一行。我们二人将车停在一处还算宽敞的路基上,步行前往。今天的露涵比往常逊色了许多,她一身运动装,脚踩旅游鞋,头顶鸭舌帽,整张脸都被白色面巾遮住。除了两只眼睛,几乎看不到露在外面的部分。

    倒不是因为她怕性骚扰,而是防晒需要。

    转过泥砖房,男人的声音吵吵嚷嚷。只见苏曦怀抱文件夹,白皙清秀的苹果脸上满是委屈。

    “你可以出去找一份工作的呀。”苏曦娇声道。

    “我为什么要出去,我在这里有房子有蚝排,出去我能干什么?”

    眼前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留着个光头,光着膀子,浑身黝黑,背后也不知道是什么纹身。面对扶贫干部,男人一脸的不耐烦样。偏偏他又高出苏曦一个头,看上去就像小女孩碰上了恶霸。

    苏曦细声劝道:“我们希望你可以学一门手艺,勤劳致富,摆脱贫苦。”

    “我现在就有一门手艺啊!我养大蚝啊。”

    可是你穷得叮当响嘛!眼看苏曦被这汉子怼成个霜打的茄子,我不由心生怜意。有些人他很穷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他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我没有时间听他们瞎扯,就像没看到男人一样,直接叫住苏曦。

    “苏曦。王处在哪?”

    苏曦回头,看见我就像看见了救命稻草。

    “郭哥,你能不能来帮帮我?”

    额……这个……

    “能啊,你带我去找王处就行啦。”

    苏曦不明所以,还是带着我向一栋矮小的泥砖房走去。

    我看着她委屈的小脸,笑道:“路还长,给你讲个故事吧。以前呢,孔子的学生颜回在学堂碰见了一个绿衣人,那个人就问他,一年几季啊?颜回就说,四季。那人说,不对,三季。颜回就很不服气,一年明明四季,他怎么会是三季呢?就吵了起来。后来孔子进来了,两人就问孔子,一年几个季度?孔夫子说,三季。”

    苏曦傻了,站在当场呆若木鸡。“为什么是三季啊?”

    “颜回也这么问啊,孔子就说了,你没看那人是蚂蚱变的吗?他春生秋死当然一年只有三季,你跟他吵,吵到冬天去吗?干脆你吃点亏,认个错吧。”

    露涵笑得前俯后仰,这道理也就明白了。那个村民就是个三季人,苏曦跟他讲道理这不是百搭吗?所以离开是正确的,否则在哪磨一天,这事儿都干不完。

    “郭哥,看来我真的不适合扶贫。”苏曦满脸的沮丧。

    “没事,不会我帮你。”

    谈笑间,王处长的办公室已经到了。一看这临时办公地点,那真的是残破不堪,犹如孤坟。若是不知道,我还以为是黑山老妖招工呢。

    “王处长好!”

    “小郭!怎么有心思过来?”

    “我是买卖人,哪里有生意就往哪里跑。”

    王正科来了兴趣,这个穷乡僻壤的,能有生意那就是好事啊。

    “什么生意啊?”

    “我联系上了一个专家,研究养大蚝的,常年干科技扶贫。我就想,以你的名义请人家过来,当然路费是我来付。合计合计这里能不能搞点科技含量高的养殖业。”

    王处笑道:“我这倒没什么问题,只是你做这门生意,怕是没什么钱赚。”

    “为什么?”

    “扶贫先扶志,这好吃懒做的,我也是又烦又急啊。”

    “没事儿,我有办法让他们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