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远山,呼唤 » 远 山,呼唤 第五章 卷一

远 山,呼唤 第五章 卷一

    贾钟麟出了大门,拎着衣兜往学校走去,大高的个子,魁伟的身材,给几个老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第三天晚上下了班,宋老师特意等周允一块儿往家走,见了面先问:“戏演得怎么样?”

    “好极啦!全看中了,都说好。”

    “那太好了,下一步怎么办?”

    “我还没想呢,等你想呢。”周笑说。“他家还不知道呢,什么意思更不知道。”

    “对呀,得找个借口。”

    “那只得先侧面问问,其实他爸爸我是比较熟的,我和他家住在同一条大街上,不是一个胡同,但有时也会碰上。”

    “那你就想个辙,往这上唠呗,要不我们真不好出面,此事非你不可!”

    “不敢当,不敢当。”宋连连叩手说道。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天是星期日,宋德昌早想好了,他必须去一趟邮电局堵他。事先他问好了,贾钟麟他爸是周日当班,在他下班的路上堵他。

    这时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宋老师早就来到了那条马路,离邮局不远的一个路口,他慢下步子。此时天还没黑,时间已过了,贾局长才开门走下台阶,走向另一个马路,宋老师赶紧追了上去,“下班了贾局长!”

    “啊,宋老师你去哪?”

    “我回家,和你同路,这天真短了,不到六点就要黑了。”

    “就是,但还不算冷,学校忙不?”

    “这段时间不忙,就是开学前后忙。”

    “钟麟最近怎样?我也没工夫管他?”

    “你儿子可是没比的,周老师总夸他,教过那么多学生,贾钟麟是最优秀的,特别聪明,数学脑瓜快,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品学兼优,用周老师的话,就是出类拔萃,前几天周老师让他去取一件衣服,周老师的父母可看中这个孩子啦!不仅学习好,长得也好,个子大又魁伟,可相中了,周老师的大女儿也念国高,会弹一手好钢琴,是个不错的女孩。”

    “哦,这到不了解,但他爷爷可是个大能人呢,我在绸布店见过,挺有派头。”

    “家教很严,很正经的人家。”

    “听说过。”

    “你说巧不巧,前一个多月我带钟麟去买奖品,走到半路竟遇见周老师的女儿周之琴了,他们俩还真打个照面儿。”

    “哦,还见过,我回去问问。”俩人边走边聊。

    天已渐渐黑了,贾局长已到了胡同口,对宋说:“有机会来串门,我就住在这第二家。”

    “那好,以后会来的。”两人分手。

    宋老师顺道往家走去。再说贾局长回到家,心里乐滋滋的,进门就抿嘴笑,夫人看他的笑脸,也跟着笑道:“什么好事,乐呵呵的。”说完就开始端上饭菜,又去厨房拿筷子,嘴里喊着儿子吃饭。

    “我爸回来了。”

    “嗯,回来了,吃饭儿子。”

    三人落座,没吃几口,父亲说:“老二,你前几天是去周老师家一趟吗?”

    “是啊,是周老师让我取一件毛衣。”

    “哦,他们家人都怎样?”

    “可热情了,直叫我坐着,还让我吃花生,屋里摆设可阔气了,有一个落地大钟,一人来高,还有一架钢琴,最让我开眼界的是那个翡翠白菜,像真的似的。”

    “你见过周老师的女儿没有?”

    “没见过。”

    贾钟麟说完显得有点不自然,低头夹了一口菜,慢慢送进嘴里,略有所思的样子,这突如其来的问话,他有些心慌,有点不敢看父母。

    这时父亲看着他说:“今天我看见了宋老师,他跟我说了周老师及家里人都夸你好,周老师的父母相中你了,宋老师还说前不多日子,他带你去买奖品,走半道正好遇见周老师女儿了,你是没见过吗?”

    看着父亲的笑脸,贾钟麟不好意思了,有点脸红。“这是好事,儿子,你要是愿意,爸妈没意见。”

    “可是这小女孩儿我们怎么能看一下呢?”妈妈说。

    “这事儿好办,想个办法就行,她是个大家闺秀,又念过书,家教也严,我想能不错,儿子啊,你都看见过了,大致什么样说说。”

    “我没细看。”

    “什么脸型,是长脸还是圆脸瓜子脸,黑还是白,你看你是上心了吧,这个岁数,过去早就应该结婚了,不管怎样,我们得看看周小姐再说。”父亲说完又夹了一口菜,才撂下饭碗。

    再说周家午饭过后,孩子们在玩嘎啦哈。这时二奶奶过来喊琴崽儿,说爷爷叫她,她从后屋快步来到大客厅,看见爷爷爸爸奶奶都在,进屋便问:“什么事找我?”周允便把她见过贾钟麟的事说了一遍,问她还有印象没?

    “好像个子挺高,我没细看,穿什么衣服忘了。”

    “琴崽儿你也不小了,应该谈婚论嫁了。”

    “我才多大呀,我得念书我不想嫁什么人。”

    爷爷继续说:“我可看中了一个人,就是你爸的学生贾什么,”随后看了一眼周允。

    “贾钟麟。”周允答。

    “你知道吗?他已来过咱们家了,我们可都看中了,你奶奶更乐意。”爷爷瞅着琴崽儿说道。

    周允说:“琴崽儿,这个事得大人给你做主,你还小,不懂得世故人情,遇上个好小伙子不容易,这小孩真正的优秀,不是我一个人说,咱们老师们都这么评价。一个女孩,一生一世找个好男人,那就是一辈子的福气,咱们别错过这个机会,今天先和你说说,知道这个事,那边他家什么意思,咱还不知道呢?”

    琴崽儿没想到,他在邮电局遇到的那个人竟是爸爸的学生。第二天在上学的路上,琴崽儿的心七上八下的,其实她第一次撞见贾钟麟时心里就有好感,第二次看见宋老师,又遇见贾钟麟时,她心里咯噔一下,不知为何,这种感觉是平时所没有的。

    贾局长这几天很是高兴,每每回家总是和夫人谈起周家的事儿,如果这门亲事能成,也算是门当户对,但如何能面见一次周小姐,这是最重要的。他写个短信给宋老师,让儿子上学时交给他,大意是周六晚上,他要去宋老师家一趟,商量事宜。

    到了周六,晚饭过后,贾局长准时来到宋老师家拜访,宋夫人端上茶水。几个人先是唠起了家常,然后话就转到正题上来,宋老师说:“今天我琢磨一天,思来想去,还真有一办法,我借过周允一本医学书《内科学》,看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还他,总是忘。我家老二上高小,她认识周之琴,她放学早,就让她拿这本书在周之琴的校门口等,她一出校门,把书给她,你就可以看见了,怎么样?”

    “老兄,你真行!招真多。”

    下周一到了,贾局长带着宋老二,早早来到女子国高。时间已到,他俩便走到大门旁,不大一会儿放学铃声响了,女学生们陆续地走出大门,一拨又一拨,仍不见周之琴的身影,两人不免有些着急,正在这时,走出来一高一矮俩女孩,宋老二大喊一声:“琴姐,我等你呢!”

    “啊,你怎么来了?”

    “我给你送书。”说着把书递给之琴,

    “忙什么多看几天呗。”

    “我爸老忘还,所以今天特意来还的。”

    两个人从见面到再见,之琴的一举一动,贾局长全看明白了,除了个子稍矮外,别的无可挑剔,怪不得儿子一见钟情,不胖不瘦的身材,穿着一件得体的黑呢半大衣,白皙的面庞上,闪着一双大眼,微薄的嘴唇含着一口小白牙,高鼻梁上顶个大脑门儿,这使他想起周老爷的模样,一看就聪明伶俐,真难得。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这些,回到家进了门,他知道儿子已放学回来,便小声对夫人说:“你儿子真有眼力,这小姑娘真不错,长得还好。”

    “真的!”“嗯。”俩人都笑了。

    十二月的北方越来越冷了,天已飘起了雪花,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太阳仿佛变矮了。这天周老爷坐上三轮车,要到火车站旁的煤场去买煤,离老远就望见了煤场的高大招牌,“莫亚站株式会社煤场”。

    周老爷到了煤场下了三轮车,走进煤场大门,眼前的煤堆如山高,有块煤,面煤,无烟煤等等,每样都各自为山,装车的人都拿把大方锹,一锹一锹地往马车上装,然后再过秤。

    周老爷看了一圈,便来到售煤处,打听一下要买的煤的价格,然后转身往外走去,还没到门口,对面走来一人,高高的个子,戴个眼镜,两人刚走近,“周老爷也来买煤呀?”

    “啊,请问你是谁?”两人都站住了。

    “我是贾钟麟的父亲,我叫贾童驹,在邮电局上班。”

    周老爷略怔一下,然后高兴地大声说:“哎哟!见到你真高兴,教子有方啊,你儿子不错啊,你知道吗?他到过我们家。”

    “知道,他后来说过。”

    “你还有不知道的呢?我儿子早就看中你的孩子啦,可我们家人没看过,怎么办?那天就设计让他到我家给周老师取衣裳,我们才看见,全家都相中了,你看有意思吧。”

    “啊!原来是这样。”贾童驹惊讶地笑了起来,而且大笑起来。

    两人边说着出了屋。周老爷问:“你买煤什么时候拉?问价了吗?”“我昨天已来过一次,问好价了,马车都来了,交完钱就装车”

    “啊,那更快了,我得明天来拉,那我们分手吧!过几天我请你一定到我们家来串门!”

    “那太谢谢了!”两人至此分手。

    晚饭过后,周老爷回到客厅,周允也随后进来,周老爷把白天在煤场看见贾童驹的事说给儿子,周允很高兴,父子俩决定找个好日子,请贾先生过来见见面。

    本学期即将过去,学生课程全部授完,只等期末考试结束便放寒假了。

    12月22日是冬至,第二天正好是星期日,周老师和宋德昌都休息,在本周二的时候他俩就合计好了,准备礼拜日请贾童驹来周家拜访。周允当即写好邀请信,叫贾钟麟晚上放学带给爸爸。

    星期日这天,天气很冷,已是数九寒天了,贾童驹穿一个长棉袍,头戴圆顶帽,围一个毛围巾,坐着三轮车来到了周家。不等他走到大门口,周允和宋德昌已出来迎接,贾童驹双手抱拳,连说:“久仰久仰!”“不客气,请进请进!”几个人来到客厅

    周老爷早已等候在座,贾童驹环视一下客厅,正像儿子说的,不愧是名门旺族,室内陈设考究,古香古色,雅俗均有,大书柜,大衣柜都是雕花镂边的棱角,真有一颗玉白菜,放在缀满葡萄粒的半圆桌上,半圆桌的三条腿,竟是拧在一起的葡萄藤,雕刻和镂空完美之极,简直达到了木器的顶点,真是大开眼界,几个人寒暄一阵后,便都坐了下来

    周老爷说:“那天我去煤场,竟遇上贾先生了,他竟认得我,我们俩一唠挺投缘,人不错,所以就请你过来唠唠,我们这个家就这个样,你也看到了,但不知贾先生什么意思,你还没见过琴崽儿吧?要不把她叫来。”

    “这个,你问问宋老师。”

    “其实,周叔,贾先生已见过琴崽儿了。”

    周老爷很惊诧:“啊?什么时候?”

    “大叔,这个事其实还得谢谢宋老师,那天宋老师看见我,和我唠一道贾钟麟的事儿,说周老师早就看中这个孩子啦,你们家里父母也看到了他,说不错,当时我就很上心,回家一问孩子,他也承认看见过周小姐,其实两人早见过面了。可我们两口子没见过呀,我得见见啊,所以就想个办法,那天假装去送书,这我才真见了一面,我儿子真有眼力,那真是一见钟情啊,周小姐无可挑剔,我们是非常乐意。”

    “你儿子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品学兼优,在咱们学校那是出类拔萃,这事宋老师费不少心,我得深表感谢!”

    “哪里哪里,还是叫琴崽儿来一趟吧,见个面为好。”说着,宋老师就出去找周之琴去了。

    琴崽儿早已穿戴整齐,爸爸前一天已告知贾钟麟父亲要来,所以早有准备,进了客厅,掠一眼大家,这时爷爷说:“琴崽儿,这位就是贾钟麟的父亲。”说着指了一下。

    “啊,大叔好。”琴崽儿边说边施礼,贾童驹点了点头说:“好,好,坐下吧孩子。”说着细看了一眼琴崽儿,她今天穿的是在家的便装,一件可身的对襟棉袄,土黄色的缎面,闪着朵朵小黄花,神态安静自然,很礼貌地站在沙发旁,然后她看了一眼大家说:“爷爷,我回去啦。”转身就出了客厅。

    此时落地大钟噹噹敲了十一下,周老爷说:“今天我请你们吃个便饭,你们二位都是贵客,特别是贾先生第一次光临,我孙女儿的婚事,大家都很看好,双方都没意见,我认为就很美满了,我们边吃边聊吧。”

    “真不好意思,破费了。”贾先生客气地说道。“没关系,我去厨房看看。”说着,周老爷出了屋。

    周允继续道:“听说贾先生家道不凡,你也是个文化人啊!”

    “我这辈不行,其实要说行,我爷爷当数,他是光绪进士,官至营口知县,我父亲是私塾先生,我从小跟父亲读书,后考入师范学校,又在营口海关供事几年······”

    还未说完,周老爷带两个仆人进来放好圆桌,随后饭菜端上,酒盅酒壶摆好,几个人便喝了起来。

    寒假已到,学校全部放假。琴崽儿和弟妹还有小叔们撒欢儿在家玩耍,每天是扔口袋,抓嘎拉哈,玩跳棋,象棋,特别是玩象棋,琴崽儿把把输给小叔周诚,小叔脑筋快,思维敏捷,不光棋下得好,学习也好,古诗文倒背如流,爷爷很是自豪,常常夸道:“这将来必定是国家才子。”周允也常说:“我弟是人才,从小看大,将来一定学有所成。”

    再说贾家,自从儿子有了好亲事以后,贾母始终没有见过周之琴,所以心里一直想着这个事儿,正好放寒假了,应该让她来一趟,也好认认门儿。

    此时周允不在家,放假后,他就去看表哥黄秀豪了。从德国回来后,黄在安昌市东北矿冶总院工作,已任院长多年。期间为父亲送丧回来过一次后,就再没回来。周允此去,一是想念表哥,二是想看看形势,因学校工资太低,校长是日本人,工作难干,想和表哥叙叙衷肠,顺便看看安昌市的状况。

    一个星期后周允回来了,过了两天,他带琴崽儿去了贾家。

    进了大门,院内是青砖铺地,四间大房,青堂瓦舍,整洁明亮,一看便知是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进到屋内,便是一个大客厅,客厅后面是一个大厨房,客厅东侧是夫妻卧室,西侧是儿子卧室。贾童驹及夫人热情备至,茶水瓜子,花生苹果都摆好相迎。贾钟麟见周允进来,先给老师鞠躬行礼,说声:“老师好。”

    周允点头,笑说:“不必不必。”

    贾童驹向夫人说:“这位就是周老师,这位是周小姐。”

    贾夫人乐得合不拢嘴,眼睛盯着琴崽儿,正如父子俩描绘得一点不差。今天,她穿着黑呢外套,围一个米黄色的三角毛巾,进屋后摘下围巾,一个短发中学生的模样,大衣里边穿一件葱心绿的高领毛衣,站在那楚楚动人。

    贾先生忙让周允坐,让琴崽儿也坐,这时,贾太太倒上茶水两杯,放在客人桌前,不知啥时,贾钟麟竟离开了客厅,贾太太说:“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了,回屋里了。”

    周之琴坐在椅子上,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这时她望见墙上挂着一个大相框,里边是两个大男孩,其中一个就是贾钟麟,贾夫人笑着对她说:“这是我两儿子,这个小的是贾钟麟。”说着用手指了一下照片,然后她拉着琴崽儿,去看另一个大相框,里边有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等等,又拉着她来到老两口的卧室,屋里有一个大屏风,桌上摆着大大的蓝花瓷瓶,还有玻璃山水画,几幅对联,古香古色,雕花的桌椅。

    然后来到西屋,一开门,贾钟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笑着对琴崽儿说:“请进!”

    琴崽儿微笑着,随贾夫人走了进来,此屋最显眼的是一个大书柜,装着满满的书,而且炕上还有几本,一个长地桌上也有一摞,她细看几眼,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还有外国小说,唐诗宋词还有数理化等教科书。贾夫人说:“有时我也看看小说,没事时也翻翻。”之琴嗯着。

    “你喜欢什么就拿去看吧。”钟麟对之琴说,之琴听着他的话,感到非常亲切,看了他一眼,两人第一次面对面看着,却都面红耳赤,都不知说什么好,但都心照不宣。

    贾夫人又让之琴看看大厨房,出来后,大家又都坐了下来,周允对琴崽儿说:“这就是你未来的公公婆婆,将来可要好好地孝敬啊!”之琴连连点头。

    贾夫人对周允说:“早就想看看周小姐了,今天终于见了面,我从心里高兴啊,真替我儿子高兴!”

    贾童驹说:“现在的世道不太平,处处有日本人管辖,不论干什么得万分小心,否则就招杀身之祸。”

    周允接道:”前几天听人说,有个三木大刀的,一杀就是十二个人,那天绑了十一个,还差一人,正好有个卖豆腐的老头,抓过来就按倒,然后就轮大刀砍头,一刀下去头就掉下来了,惨不忍睹。”

    “现在是日本人的天下,啥时有个头呢?周小姐出入要小心,晚上少出门。”贾夫人说。

    “是啊,真得特别小心才是,那我们回去了,以后还会来的。”周允说着站起来,随后,父女俩出了大门,贾家三口出来相送,挥手告别。

    一月中旬,正是数九寒天,眼看就要过春节了。已是腊月末了,周家忙着置办年货,今年春节不同往年,周家和贾家已协商好,正月初二在周家给贾钟麟和之琴举行订婚仪式,所以要把年货备好。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三十的晚饭过后,周家的孩子们都提着小灯笼,样式不等,有圆的扁的,长方的,哪个上面都题一首诗,什么云山冲冲,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等等。在院子里,房子间出出进进,嗑瓜子,吃花生要红枣,个个喜气洋洋。

    到了午夜爷爷肯定放鞭炮,快到12点接神时,这些孩子们全出来了,爷爷手拿二踢脚,点上火后向院子前边空地一扔,只听“咣”一声,又“噹”一声,天空立刻闪亮,震耳欲聋,大家全都欢呼起来,接着就是一串鞭响,啪啪噼啪噼啪!然后就是吃年夜饭,煮一顿饺子,全家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正月初二到了,厨师朱贵忙得很,连奶奶都去帮忙,二奶奶也在张罗。几年未回家的大姑慧珠和丈夫女儿也从大连回来,周老爷的朋友洪老板,陈老板,齐管家,还有宋老师和夫人,之琴的舅舅戈春生,大家齐聚一堂。

    中午时分,贾钟麟和父亲母亲准时来到周家。一进大门,周允先给拜年:“大哥大嫂过年好,快请进!”

    “老师过年好!”贾钟麟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大礼,周允笑着答道:“过年好!过年好!”几个人进到客厅后,贾先生抱拳向各位问好,一时间客厅里热闹起来,互相问候。

    “恭喜你呀贾先生,贵公子一表人才和周小姐匹配,真是青梅竹马呀!”陈老板说。“谢谢,谢谢!”贾先生笑说道。

    这时周老爷进来了,穿一身黑缎长袍,外套一件咖啡色龙纹坎肩,头戴圆顶瓜皮帽,进门便向大家抱拳拜年,“诸位过年好,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随后他便让贾钟麟和父母坐在一个桌上,其他人分坐两桌,这时琴崽儿和母亲春玉进来了,琴崽儿今天穿的是葱心绿的高领毛衣,外套一件米黄色缎面薄坎肩,齐耳短发,显得端庄素雅,稚嫩清纯。爷爷说话了:“琴崽儿,你坐在贾钟麟边上,还有你妈都坐这。”琴崽儿看了大家一眼,只好红着脸坐在贾钟麟的边上。

    这时,罗妈李妈还有帮工的,纷纷把菜端上。八盅碗席,香飘四溢,各种凉拌,拔丝地瓜,油炸小点心,各式各样,炖鸡,炸鱼,焖肘子,最后一盘是雪山红瀑布甜点。厨师朱贵把这盘菜端到琴崽儿和贾钟麟面前的桌上,然后走到另一桌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这时周允拿起酒杯,向在座的全体致辞:

    “今天是正月初二,我首先向大家拜个年,祝各位春节快乐,吉祥如意!承蒙大家光临寒舍,来参加我小女周之琴与贾钟麟的订婚仪式,在下非常感谢,借此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同事老朋友宋德昌的全力支持,深表谢意!”随之向大家鞠躬。

    周老爷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我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朱贵大哥,他跟了我一辈子,为我做了几十年的饭,很辛苦很劳累,我们全家都感谢他,祝他永远健康!我给你拜个年!”说着跪下磕仨头。

    朱贵站起来,扶起周老爷连说:“用不着,用不着,大家吃饭吧!”周允拿起酒杯,走到每位客人面前斟酒,大家边吃边谈很是热闹。

    周之琴除了爷爷和爸爸,从来没和一个男人坐的这么近,觉得很不自在。她不好意思看贾钟麟的脸,吃得很慢,可贾钟麟却时常看她一眼,并且还给她夹菜,她觉得也得表示一下,便把拔丝地瓜夹一块放到他的碗里,贾钟麟很高兴,夹起来就送到嘴里了。

    贾夫人说:“这菜做得太香了!有味道。”大家都点头。

    贾钟麟小声对之琴说:“这个是怎么做的?”

    “把土豆烀熟去皮,碾成泥,弄成山型,用山楂白糖熬成汁,一浇就行了,是朱爷爷在奉天和一个俄国厨师学的。”

    “啊,做得太好了,露一半,浇一半。”贾母说道。

    这时宋德昌站起来说:“今天我也祝大家春节好,给大家拜个年,两个孩子,你们也都看见了,怎么样!好吧,天生一对儿,可谓是青梅竹马呀!所以今天就正式订婚了,我把这个字面读一遍。”

    他拿着一纸婚书读道:“订婚纪念,贾钟麟,周之琴为结良缘,白头偕老,双方同意订婚,百年好和。特此纪念。明国二十八年正月初二。”

    “好,好!”众人鼓掌。

    周允站起来乐呵呵地说:“今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来参加我女儿的订婚仪式,我很高兴!我们和贾家也成了亲家了,昔日的钟麟以后就不会叫我先生喽!”这时,贾钟麟站起来响亮的对着周允叫了一声“爸爸!”随之向他深情地鞠了一躬,人们都开心地笑着热烈鼓掌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