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在更明媚的日子等你 » 第一章 落水的孩子

第一章 落水的孩子

    (序言)

    时光匆匆,流年去无踪,青春在岁月的缝隙里过不去。

    那些故事清晰如昨日,那些人儿还萦绕在梦里。

    漫无边际的愁绪,漫天飘洒的情思,刺不破,躲不过,紧紧裹住了那一年。

    那是最好的年纪,风中带着香气,泥里留着并排的足迹,枕着星星入梦,抚着柔光出门的最好的年纪。

    牵着手,奔过街去看远方,牵着手,奔过街去吻最好的时光。

    慌乱的花季,毫无准备地参与了那一场最美的厮杀,不停地追逐,跌破头颅,丢掉了晨光和晚霞。

    少年饮了毒,宿命发了芽,葬送了骄傲的青春年华。

    来不及流泪,便已匆忙而孤苦地长大,来不及抓紧你,便已散落天涯。

    明天堙没在昨天,我们迷失在最好的那一年。

    不怕路漫,只怕无伴。

    痛了,累了,错了,悔了。

    等风来,等那年的风来,等那年的风把你带来。

    (正文)

    *雨季来临的时候,总会有跌落出巢的小鸟在风雨中惊慌失措瑟瑟发抖,不住地嘶鸣,胡乱地奔走只会耗尽气力更早地倒下,唯一的法子是就近找片可以遮身的树叶,蜷缩起来等到太阳重新升起,那怕这片树叶单薄又潮湿。*

    2003年8月29日,星期五

    天光乍现,已逾几个世纪的老镇静静地依山傍水地躺着,像甜甜地搂着孩子沉睡的母亲。几天的雨水将那旧瓦青石冲洗得分外明净,纱雾轻笼,微雨细洒,鹅黄的街灯和着稀疏的鸡鸣将老镇的清晨渲染得宁静又温柔,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的早晨,奶奶带着自己去吃最喜欢的葱油饼吧!

    青晨将沉沉的行李提出高高的门槛放到街面上,最后看了看院子里挂着水珠的可爱的花草,然后掩门上锁,抬眼望了望四下静谧的街巷露出满满的不舍。她将手里的提包放在拉杆箱上,然后一手撑起雨伞,一手拖着行李朝着街头走去。但仅仅走了几步她便停了下来,滑轮滚动的声响俨然打扰到了这份恬静,片刻之后,索性收起雨伞,一手提包,一手提着箱子吃力地缓慢前行!

    青晨走过长长的老街,在街头的黄果树下停了下来,她徐徐回首再次仔细地打量了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她想尽量将这条街刻在脑子里,这里有着她童话般灿烂的梦。

    ……

    爬坡上坎,又拐了好几条街,方才来到火车站。阴湿的天气里,火车站迎面而来的离愁别绪分外清晰,三三两两的旅者,散落在边角的商贩,困倦疲乏的门卫无不唤起她内心的悲凉。

    随着人流徐徐入站,青晨竟莫名地开始紧张起来,她尽量缓慢地走在最后面,一步也不愿迈大了。上了车她顺着自己的票号坐到了靠窗的位置,然后便一直盯着窗外出神。在列车滑动离站的那一刻,她心中咯噔了一下,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不是第一次离开湘宁,但这却是最决绝的一次,恐怕经此离别,再无归处。

    青晨要去的地方是五个小时车程之外的南棠市,那里有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姐妹,那里有她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个月前,陪着自己长大的奶奶在爷爷离开两年之后也走完了她辛劳的一生。还清楚记得爸妈奔丧回来的那个下午,他们一进屋不曾有过一句温暖的话来抚慰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孤单的女孩,只是从里到外仔仔细细地将整个房子搜了个遍,一次又一次跟自己确认奶奶有没有留下私房钱,有没有交代她曾经陪嫁的金银首饰放在了哪里?安排完奶奶的后事,爸妈便第一时间回了南棠,临行时只随口说了句:“到城里读高中,要是不愿在外面住就跟我们住一起!“青晨没有应声,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原本对父母那少得可怜的指望瞬间散落了一地。

    山水在车窗外不住地往后移,今天的列车仿佛奔跑得比任何时候都快,青晨多想它能慢慢地别那么着急,那怕用上一整天的时间。青晨心中空落极了,原来的港湾就这般陡然消失了,自己成了落水的孩子,不得不只身游向前面的孤岛寻求落脚之地,但孤岛的荒芜又让她异常惶恐。十多年里,逢年过节偶尔也会随着爷爷奶奶回去,但自己也仅仅如走亲戚一般怯生生地围着爷爷奶奶短暂停留个三两日便匆匆而回,从来没有敢想过那里会是自己的家,那里会有疼爱自己的人。

    在奶奶要离开的那段时间,每晚上床的时候她总会盯着那双穿了多年的老布鞋对自己嘱咐道:”晨晨,奶奶这一觉过去说不好就再也穿不上它了,你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呀!“奶奶真的就这样匆忙地留下自己一个人离开了,青晨眨了眨湿润的眼眸,使劲望着阴沉的天空不让泪水溢出来,再一次想起小时候自己哭闹的时候,奶奶从不会拿糖哄着自己,而是舀上一勺子盐巴塞进自己嘴里,因为太咸便不好再哭闹。奶奶这时总会说:“没爹妈管的孩子,怎么可以娇气!“

    越是抗拒的事情往往来得越快,五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了,原本很难等的公交车居然那么容易就来了,更是一路绿灯仿佛是撒着欢跑起来的。

    青晨爸妈的家在市区北面靠山的一个巷子里,那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梨花巷。梨花巷本是两面小山夹生的一条溪沟,据说解放前长满了梨树,那时候曾有人花了三百钱把这里买了下来,由此这里便有了一个很土实的名字叫三百钱沟。解放后土地归了国家,梨树也悉数被砍,到了九十年代城里人流行在城边买宅基地,溪沟两岸便渐渐热闹起来,那时还在银行上班的爸爸和他那些同事也纷纷来这里买了地建了房,十余年间便形成了百余户人家的街巷,因为住进了一大批在国家单位上班的文化人,所以在后面的街道征名时,大家一致觉得三百钱沟太寒酸便取了梨花巷这个雅致的名字。

    梨花巷中沟水常流,两岸筑基建屋,沟溪左右以密麻的铁架桥相连再以左岸两米宽的条石小径通向沟外主道。想来这本该是美如画卷的温情之所,但对于青晨来说却是从不愿久留的凄惶之处。

    她久久地站在巷口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走进去,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摘了学校的月季,被校长告知要在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师生检讨时那般惊慌,以至迟迟不敢在星期一早晨踏进校门的情形!她挪动着僵硬的步子,缓慢地朝巷子里面移去。她害怕每一个迎面而来的眼神,多希望自己不被任何人注意到,但那些直瞪瞪的眼睛分明表现出那些邻里认出了她是青家那个在外乡长大的丫头,青晨慌张地连忙紧走起来躲避着那些让自己无处安放的目光,心跳得扑通扑通地停不下来。

    家里的房子原本是两层的,但后来因为需要用钱,爸妈便将楼下一层卖给了他人,而在二楼侧面窗户处开了一道门,又在与邻居房子仅有一米宽的两墙夹缝中架起了一坡铁楼梯上到门口。

    青晨急忙钻了进去,一点一点的侧着身子将两件行李好不容易地提到了门口的钢板缓台上,这才让她松了口气,但随即又紧张不安起来,她无法做到从容又迫切地去敲门。她努力地让自己保持微笑,准备着门开的那一瞬很欢喜地叫上一声爸妈,装作很自然的样子,就像旅行归家的孩子一样亲切又熟悉地走进这个家。

    她深呼吸,握紧拳头,鼓起勇气敲响了门,连续敲了好几下之后,隔着门便听见妈妈在里屋有些不耐烦大声嚷道:“谁呀?”

    那一刻青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居然没有丝毫的勇气回应。当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妈妈意外却又轻冷地瞪了她一眼,甚至有些不悦道:“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住店呢!”

    青晨原有的那份小小的欣喜和企盼再一次瞬间被击得粉碎,好不容易挂上的笑容就这般僵在了脸上。妈妈转身便朝着里屋走去,青晨愣愣地提着行李拘谨地踏进了屋子。只听妹妹在里屋喊道:“谁来了?”然后靠着卧室门探出头来见是自己,瞬间沉下脸来缩了回去,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姐姐窝在沙发上带着耳机听着英语磁带,下意识地扭过头淡淡地瞅了一眼,正当青晨笑脸相迎时,姐姐已然起身朝自己房间走去,随即也掩了门。青晨涩涩一笑,然后小心带上门,将行李放在角落里不敢妄动。

    妈妈从屋子里绕了一圈出来,见她还端端的杵在哪里,便生硬地说:“既然回来了,就是这家里一份子,可不是当客人来了,凡事麻利点儿!”

    青晨连连点头,妈妈说完便要出门,青晨轻声道:“是要出去吗,要不要我跟着一起帮你!“

    妈妈瞥了她一眼一边换鞋一边奚落说:“长进了,都会打麻将了!“

    青晨尴尬地笑着,妈妈随即带上门咯噔咯噔地下了楼。

    青晨轻轻地坐到沙发上,一个人空落落地留在客厅里不知所措。几次她站在了姐姐和妹妹的房门前,都最终没有敢去敲门,她着实不知道敲开了又能怎样,跟他们打了招呼然后又聊什么呢?聊学习吗?聊镇子上的趣事吗?或许她们压根就没有兴趣,还是自己静静地呆着吧!就这样,静静地呆着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