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此间绝唱 » 第一章 年少开卷首,游僧拈花作阎罗

第一章 年少开卷首,游僧拈花作阎罗

    “小童儿!贫道观你福缘深厚,颇有慧根,必是能够成就大造化之人啊!”

    “……”

    “天人之资!天人之资呀!贫道欲收你为徒,入我上清道教,传授你出凡入仙登天门之无上妙法,你可愿意呀?”

    那童儿六七岁的样子,正脏兮兮的坐在地上,啃着一块发黄发硬的饼子。见状,木讷地抬头,挠了挠脸,张着嘴巴,有点冒傻气,明显是没听懂这老道士的花哨言语。

    那童儿愣头愣脑了会,突然恍然大悟一般道。

    “哦,我明白了,你是想收我做道士……”

    那老道,身着清灰道袍,仙风道骨,笑着点头。

    “做道士,有饱饭吃?”

    “自然。”

    “这话当真?”

    “自然。”

    “……那我要怎么做才能成道士?”

    老道人轻捻胡须,髻后的长发无风而起,他略带夸张地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

    慈眉善目的眸子猛然睁开,闪过一丝异样神采!

    随后,只见老道捻须而笑,故作玄虚地向远处凌空一指。

    “向东五里外,知州大人的府邸,你可知道在哪?”

    “当然知道啦!整个皖州城,哪个人不知道钱大人家的!”

    “这就好办,钱府偏门外,有一株木槿,你去帮我摘株槿花来。”

    “嗯……我不懂什么花不花的。不过,一朵花而已,也不至于特地跑一趟吧……”

    “你不懂,这槿花,朝华而暮落,朝荣暮化尘。若是时机错过,怕是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啊?化尘?去晚了就变成土了,那…那是得尽快去摘。”

    那童儿一听槿花如此娇气避人,终是孩子心性,起身就要快跑,却被那老道挥手叫了回来。

    “跑那么快干什么?时间来得及。”

    说着,老道士慈祥地摸了摸孩童的脑袋。那老道,像是在笑,又好像是在叹息。

    “一会摘花,若是被宅子里的人瞧见,无论对方问你什么,你只说一句话。”

    “一句话?说什么?”

    “弃节义不顾者,天人共戮之!记住了?”

    “弃节义不顾者天人共戮之…弃节义不顾者天人共戮之…记住了。不过,这话也太拗口,好像还是…骂人的话…”

    “有机事者有机心,若是淳朴忘机之人,岂会因为一句咒言,而跟孩子计较?我跟你约定,在这儿等你,你快去快回。”

    “啊,对的对的!人们都说钱大人是大大的好官,他肯定不会因为一朵花而跟小孩儿计较的!”

    那小童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蹦蹦跳跳地向东而行,虽然衣着又脏又破,但年少喜人,依旧让人见了活泼。

    那老道士见小童慢慢离去,竟是缓缓收起了刚才慈祥亲近的面孔。敛去笑意,神情冷漠,丝毫不顾及刚刚的约定,径直扭头,背道而去。

    老道走过街角,有五六名青袍道士,赶忙起身作揖行礼,毕恭毕敬地称呼他。

    “见过,道首。”

    ……

    一时两地,画分两头。

    此时,那小童终于在暮色黄昏时,摸到了钱府偏门附近。只看到一朵饱满的花苞,花瓣微合,如娇羞少女一般,悬在枝头上。

    小童翘起脚尖,努力伸手够了够,可惜离花苞还是有不远的距离。他无助挠了挠头,四下看了看。

    好在这偏门巷弄,平时都是下人长工出入使用,现在临近黄昏,巷子附近空无一人,估计也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此时只能隐约听到深宅大院里面,可能是打骂下人所产生的凄厉叫喊,给寂静的深宅大院添了一丝吵闹的活人气。

    “时间不多了…”

    那小童看了看将要完全闭合的花苞,容不得多想,便用矮小的身子使劲抱在了树干上,双脚用力一蹬,便想爬树摘花。

    “嘎吱!”

    正在此时,钱府旁门突然打开,有十来名官军打扮的人大步走出。隐约可见,竟有鲜血顺着刀鞘往下滴落!

    这群官军打扮的人此时也是一愣,没想到竟然有个小孩爬树偷看,属实是出乎意料。一时之间,数目相对,气氛冷冽,仿佛落针可闻。

    “小孩儿!你…可看到了什么?”

    为首一人,眼神阴鸷,厉声问到。

    六七岁的小童,哪见过这种场面,此时只得支支吾吾的老实回答。

    “没…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你!当真什么都没看到?”

    那小童,见到官军之中有刀缓缓出窍,刀面上鲜血浸染透红,已然是快要被吓哭了,眼角浸着泪花,声音更是颤颤巍巍说不出一句完整话出来。

    见这幅窘态,有人贴耳道“小屁孩子而已,无伤大局,此时是要紧时侯,若是节外生枝,参议大人多年的……”

    话未说完,只见那小童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窘迫加上害怕,竟猛的抬起头来,用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嗓音,秃噜出一句话来。在场众人,顿时神经一紧…

    “弃节义不顾者,天人共戮之!”

    ……

    “杀!”

    十来把制式军刀,一齐出窍!

    “噗!”鲜血四溅!!!

    瘫倒在地的小童,小心睁开双眼。没有意料中的身首异处,只有一魁梧光头和尚,右手束后,左手在前。

    冲在最前的那名官军,头颅已被拍飞,尸体横在地上,鲜血喷溅一地!

    那魁梧僧人,将刚刚拍飞头颅的左手立于胸前,开口道。

    “阿弥陀佛!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到你他娘的姥姥!双拳难敌四手,弟兄们!一块招呼!”

    “划……”刀鞘拖地,一拥而上!

    相距十余米,魁梧僧人气定神闲,缓抬左手。

    树上槿花,无风而起,缓缓飞来,悬于掌侧!

    僧人笑容慈悲,指尖轻点花骨朵,槿花飞转如轮盘,完全闭合的花苞重新绽放!

    “去!”

    杀机凌厉一横!飞速旋转的最外层五朵花瓣,骤然飞离花朵,如自然凋谢一般,四散飘飞。

    花有枯荣,人有生死。

    五朵花瓣堪破枯荣生死,如同箭矢一般,各自划出一个漂亮弧度,离弦而去!

    五朵花瓣,电光火石之间,洞穿五人眉心!

    那被花瓣击中的几人,前一秒还在向前奔袭。忽然之间,却如同断线木偶,身子一挺,僵硬倒去。

    事发突然,剩下的人还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却听到又一声…

    “去!”

    又数朵花瓣,飘然而至!

    在场十来名官军,无一人生还!

    ……

    对于小童来说,这变故发生的太快。他可看不懂大和尚,是怎么样飞花摘叶取人性命的,只能大概猜测,大和尚兴许是武功盖世,所以为了救他,就轻而易举把对方全杀了。

    一想到这,小童止不住的害怕,他战战兢兢的问到。

    “你…是谁?为什么救我?”

    “我叫觉满,是少林的和尚,这次来救你,是为了找你做我的徒弟。”不同于老道士说话云里雾里的打哑谜,大和尚尽量把对孩子的话讲的通俗易懂。

    听到又是一个想收自己为徒的人,小童不由得抬头仔细端详起来。

    却见那魁梧和尚,一改之前的高手气派,此刻竟是有几分不好意思的摸着光头。

    这光头长的也是颇有特点,脑袋横竖一边宽,腮下没有赘肉,虽然不胖,但脑袋看起来却是一个圆滚滚的球形。更有特点的是他的脸色,像火烧云一般的红彤彤,富家大鱼大肉吃多了的小胖墩才长得出这般的高原红,从前脸红到耳根后,红的匀称,红的彻底,满面油光,能反出贼光来。

    这么说吧,这光头的长相好有一比,好似那腌透了的咸蛋黄一样,又圆,又通红,又冒油光。

    “噗嗤…”小童强忍住笑意,心中又突然想起另一件事来,他开口道。

    “今天有个老道士,也想收我做徒弟,他还让我来摘一朵叫什么槿花的,对了!花呢?你怎么把花给弄没了?”

    大和尚伸手,拿出只剩下花蕊的槿花。

    “是这个?”

    “应该…是吧,就剩个花蕊了,怪不得那道士说,来晚了就化尘了,果然来晚了就没了…”

    那大和尚,让小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复述了一遍,听完之后,嘴角玩味,干笑三声。

    “呵!呵!呵!好一个,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

    大和尚感慨完毕,又回归了一副憨厚的嘴脸,笑着问到。

    “那现在,你愿意做我的徒弟吗?”

    “嗯…嗯,那个什么花也没了,你刚才还救了我,于情于理,我都该答应……”

    话没说完,小童一只手臂便被大和尚一把抓住。瞬间,小童只觉自己仿佛茫茫大江一扁舟,身体轻盈异常。

    大和尚足尖一点,牵着小童穿街过巷,向南而去,如同御风而行!

    竟有如此浑厚内力,使六七岁稚童,缩地成寸,仿若轻功绝世高手!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家里姓李,去年白狄人打过来,爹娘都死了,还没来得及取大名,只有一个小名,叫小狗。”

    “李小狗?做我的徒弟,这个名字可丢人了。这样吧,我爱吃鸡,你就叫,李小**”

    “啊?小鸡?还不如小狗呢,不要不要,换个名字吧。”

    “嘿嘿嘿,那就叫,李不尘,怎么样?”

    “嗯…这个名字有什么意思吗?”

    “嘿嘿嘿,当然有啦!尘,这个字,看起来像只烤鸡呀!”

    “啊…啊?”

    “哈哈哈哈啊!”

    笑声随着二人跃动的身影,逐渐远去。

    在李不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觉满和尚脚步不停,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暗道。

    “你想让他,朝荣暮化尘?我偏要令他,不尘!”

    ……

    往北数里外,一街边茶摊前,上清派道首正悠然品茶。在他旁边,坐着年纪最小,也是最得宠的小徒弟,看起来,也是六七岁的年纪。

    那小徒弟,生的俊美无铸,因为腿脚不够长,坐在椅子上双腿荡来荡去的,更显得童趣盎然。

    “师傅,您一直念到的那个谁,您刚见了,觉得他是怎样的人啊”

    “那孩子?日后跟你走的路恰恰相反,你在君王侧,他入江湖中。”

    “那我们最后谁能赢呀?”

    “说不好……新君将立,旧臣将亡,江湖依旧乱局中。你们三个人,各自都有机会……嘿嘿,还都不小呢!”

    说罢,老道士低头抿了一口茶汤,抬头看了眼南方,像是说给远方那人,又像是自言自语道。

    “你离成为江湖翘楚,本来只有两次生死劫,我今天,特地给你加了一劫。在我道家,素来讲求,三生人间万物,凡事需成之以三,方可道法自然。我今日赠劫与你,一是助你命数圆满,二是借劫数之手试着杀你!你不必谢我,也无需恨我。”

    此时一轮夕阳,恰好溺于地平线,敛去光芒,深蓝透黑,万里天空无云。

    老道士喝完茶水,瞅了眼天空,催促徒弟们道。

    “咱们抓紧时间,收拾离开,淮南道要变天了,一会儿……会很红!”

    “嗯?”

    说话间,老道士突然转头,死死盯着东南方,脸色阴沉凝重,眉头紧锁如同打结。

    只听他,一字一句,紧咬着牙。

    “好一个,不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