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治理黄河水患

治理黄河水患

    【第二次封禅之旅】

    泰山封禅大典结束,按理说,会迎来四海升平,天下安定。然,现实很打脸,刘彻迎来了一个消息:天有异象。

    这年秋天,彗星连续出现了两次。一次,彗星出现在东井宿中。一次,彗星出现在三台。

    当时,有一个善望气的人,叫王朔。

    王朔,留下的信息并不多。记载了一个故事,为李广相面。

    李广数击匈奴有功,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曾从朔问故。

    王朔问他一生做过什么憾事。

    李广回答,平定陇西羌人之乱,曾杀了八百多投降的羌人。

    王朔听后,给李广说了这样一句话: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

    这一次,王朔望气,发现了异常天象。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上奏皇帝,王朔说了这样一句话: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

    古人对彗星的认识,与现在不同。他们将彗星认为是兵祸,预示着将会有战事。

    南越、东越被灭,西南被开拓,西羌被平定,匈奴被震慑。那么,哪里会有兵祸呢?

    大臣们预估,兵祸将起于匈奴。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给出了另一种解释:福报。

    他说:陛下创建汉朝封禅的礼仪,上天以德星的出现作为报答。

    灾星,变成了德星,这个解释让刘彻很满意。于是,刘彻郊祭雍城的五帝祠,回来后拜祝并祭祀了太一神。

    礼官赞道:德星明亮,其是吉祥。又出寿星,渊耀光明。信星光见,皇帝敬拜太祝之享食。

    这一顿彩虹屁吹来,令皇帝感到很满意。这时,公孙卿回来了,又给刘彻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公孙卿说在东莱山见到神人,神人说:要见天子。

    刘彻听后,很满意,提拔公孙卿为中大夫,并动身前往东莱,以见仙人。于是,开启了第二次封禅之旅。

    【设明堂】

    刘彻抵达奉高,想要进一步祭祀泰山。原明堂旧址,周围地势险而且不宽敞。故而,想要新修明堂。

    但,刘彻要考虑一个问题,他不知道古人是如何设置明堂。

    就在这时,一个人来到了皇帝面前,他是济南人,叫公玊,为皇帝带来了有关黄帝时明堂图。

    进而,我们知道了明堂德结构是这样的:

    正中是一座殿,四周无墙,以茅草复顶。与水相通,水环绕宫垣一周。又建有复道。殿上有楼,从西南方的复道进入大殿,称为昆仑道。

    刘彻很高兴,命奉高邑在汶水旁建造明堂。

    随后,刘彻连忙前往东莱,住了数日,什么也没看到。

    公孙卿心里素质极强,面对皇帝的愤怒,镇定的同时,给出这样的解释:陛下想要见仙人,不够虔诚。

    刘彻听闻,也觉得太过心急,派遣方士寻访神仙、采掘灵芝达千余人。

    仙人没见到,又迎来了新的异象:干旱。

    按理说,天下正在受灾,皇帝要顾民生疾苦,不能出游。而,方士给皇帝出了一个主意:以前往万里沙祷神求雨之名,顺道祭祀泰山。

    面对这个异象,公孙卿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陛下在泰山封禅,出现干旱,是为了将封土晒干。

    害怕皇帝不信这套说辞,公孙卿列举了一个典型案例:黄帝举行封祭,就会出现天旱。由于天要把封土晒干,一直晒上三年。

    刘彻信了,还亲自下了一道诏书:天旱,推想是天要晒干封土?令天下人都尊奉、祭祀灵星。

    无论是彗星,还是干旱,都认为是祥瑞。而,刘彻信了,且深信不疑。这时,一道噩耗传来:齐王刘闳去世。

    【刘闳那些事】

    刘闳,是刘彻的第二个儿子,其母,是王夫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17年),由霍去病牵头,联名汉相庄青翟、御使大夫张汤、太仆公孙贺、太常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安,御史臣霍光等人,奏请皇帝,立诸位皇子为诸侯王。

    这时,刘彻已经有四个儿子:长子刘据,次子刘闳,三子刘旦,四子刘胥。

    刘据是太子,未来的储君。其他三位皇子,都没有赐封。

    刘彻应允臣子的奏请,立三位皇子为诸侯王。其中,将齐郡,复为郡国,老二刘闳被立为齐王。

    这里有个问题,刘彻为什么要富裕的齐国,交给老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提及一个人,王夫人。

    王夫人,是赵地人。自古,赵地出美人,这是有根据的。

    刘彻在二十九岁时,才和卫子夫生下了一个儿子。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刘彻又宠幸了王夫人。

    王夫人有多美,史料没有记载。她成为卫子夫后,又一位受皇帝恩宠的人。王夫人肚子也很争气,还为刘彻生下了一个儿子,奠定了她在后宫的地位。

    来看一下,王夫人有多受皇帝宠爱。史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卫青赠金。

    元朔六年,卫青打完两次定襄之战,虽没大功,也没大过,被赐千金。有一个人叫甯乘,给卫青说了这样一句话:王夫人很得陛下宠幸,而宗族未富贵。

    卫青听话听音,见对方欲言又止,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甯乘又这样建议道:大将军可以将所赐的黄金为王夫人双亲祝寿。

    卫青战功赫赫,却也知晓目前卫氏一族的处境。于是,他采纳了甯乘的意见,赠五百金给王夫人的双亲。

    王夫人知道这件事后,告诉了皇帝。

    刘彻听后感到奇怪,卫青怎会做这样的事,事后得知,是甯乘的主意。刘彻见甯乘如此懂事,干了一件事:提拔甯乘为东海都尉。

    甯乘建议卫青赠金,被提拔为都尉。以卫青的身份,竟然要给王夫人的双亲赠五百金。这足以说明,王夫人的恩宠,无人能及。

    刘闳也被皇帝爱屋及乌,地位极高。

    朝臣上奏,请封皇子为诸侯王。这时,王夫人已经病重,不久于人世。刘彻见之,犹怜,问了王夫人一句话:你儿子应当封王,你想要我把他封在哪里?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立马为儿子争取到一块富裕之地。但,王夫人是聪明人,说了这样一句话:陛下定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是陛下的,想要封我儿为王,你说了算。既吹捧了刘彻至高无上的皇权,同时也掌握了话语权,进一步了解皇帝心里面的意思。

    刘彻将问题抛给王夫人,是想听听她的意见。怎知,王夫人将问题抛了回来。刘彻也是聪明人,又来了一个反问:你想要他,被封到哪里。

    王夫人读懂了皇帝话语的意思,为儿请封,提了这样一个地方:雒阳。

    刘彻听后,这下感到为难了,说了这样一段话:

    雒阳有武库敖仓,是天下要冲之地,是汉朝的大都城。

    先帝以来,没有一个皇子封在雒阳为王的。除了雒阳,其他地方都可以。

    这段话的意思,只有一个核心思想:刘闳为什么不能被封在雒阳?

    王夫人不说,皇帝要她说。

    她说了,又得不到皇帝的恩准。

    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说。于是,王夫人用了常规的战术:沉默。

    刘彻见状,拿出了底牌,说了这样的话:

    关东的国家,没有比齐国更大。

    齐国东边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时,临菑城就有十万户。

    天下肥沃的土地,没有比齐国更多的了。

    王夫人得到这个答案,很满意,儿子远离朝堂纷争,还能衣食无忧。故而,她做了一个举动,以手击头,还说了两个字:幸甚。

    元狩六年,刘闳因为母亲的缘故,被封为了齐王。

    不久后,王夫人去世。据说,王夫人去世后,刘彻对她念念不忘。刘彻还让术士齐人少翁,为其招魂。

    刘闳被封为齐王,就要离开长安,前往自己的封国。刘彻还派了一个人,去辅佐他。这个人就是卜式。

    卜式,这个人物在前面介绍,以牧羊,富甲一方。无偿捐赠钱财,支持皇帝北伐匈奴的千秋大计。后,得到皇帝树立典型,重点表彰,在上林苑牧羊。

    以牧羊的方式,劝谏皇帝治国,被提为官,历经缑氏令、成皋令。

    刘闳为齐王,卜式被拜为齐王太傅。没过多,卜式因教育刘闳有功,升迁为齐相。

    灭南越之战,卜式积极响应,愿与其子从军。

    刘彻又将卜式,当做典范,被封为关内侯(没有战功,而封侯的人。)

    刘闳有卜式的辅佐,又见证了父亲封禅伟大的盛世。

    怎知,封禅后,他去世了。

    刘闳当了八年齐王,年少去世,无子,齐国被废。

    老二的离开,又让刘彻心中充满悲痛。他完成了泰山封禅,却没能保佑子孙安康。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似乎,刘彻封禅之举,成为了一个笑话。

    先有彗星异象,再有干旱,后有儿子去世。接着,又出现了一件事:水患。

    【治理黄河】

    刘彻第二次封禅结束后,返回长安途中,得知了一个消息:瓠子堤的决口,水患严重。

    瓠子,位于濮阳,归东郡管辖。这里,也经常发生水患。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瓠子决口,梁、楚等十六个郡受灾严重。刘彻高度重视,派了两位九卿负责这件事。一位是主爵都尉汲黯,另一位是右内使郑当时。

    汲、郑二人,率领十万人前去堵住瓠子,效果不大。又因人为因素,田妢的私心,这次治理黄河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刘彻将治理瓠子决口这件事,交给了两个人负责。一个叫汲仁,另一个叫郭昌。

    汲仁,濮阳人。他的哥哥,正是汉武帝时期第一直臣汲黯。

    汲黯因得罪张汤,又令皇帝不高兴,被削夺九卿,外调淮阳,担任太守。张汤倒台,刘彻也没将淮阳治理很好的汲黯,调回长安。最终,汲黯死在了淮阳太守这个岗位上。

    汲黯死了,刘彻更加怀念这个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直臣,对汲氏一族很好。不仅汲黯的儿子汲偃提拔为诸侯国相,其弟汲仁也官居九卿。

    郭昌,前面介绍了他的事迹,前有跟从卫青,出战匈奴;后有开拓西南,设七郡之功。

    汲仁、郭昌得到皇帝命令,第一时间,赶往东郡,视察受灾情况。为了治理水患,他们还组织了数万人。

    汲仁总结二十年前兄长汲黯治理黄河水患的经验,采用了两种方式。

    其一,堵塞黄河南岸决口。

    其二,导黄河北行,以杀其水势。

    用八个字来形容:既防又宣,堵疏结合。

    刘彻东巡,也看到了水灾,给百姓带了很多的伤害。若置之不理,依旧封禅,寻仙。岂不是成为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百姓,尚且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做为帝王的刘彻,不顾百姓疾苦。只知道,一心求仙。这不是暴君,又是什么。

    刘彻不像当暴君,而是想当治世的明君。百姓受黄河水患之苦,他就要解决这个问题,造福一方百姓。

    二十多年前,这个问题,本该解决。

    二十年后,才能解决,这也算亡羊补牢。

    刘彻是行动能力极强的皇帝,来到东郡濮阳,亲自视察水患,见梁、楚等地沿黄河两岸的百姓受灾十分严重。

    为了展现堵住黄河决口的决心,刘彻以帝王的身份,做了一件事:将白马、玉璧沉入河中,以祭祀河神。

    不仅如此,刘彻见黄河堵塞工作难度极大,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赋,叫《瓠子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茭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皇帝亲自来了,治理水患的负责人,更要积极工作。

    汲仁不仅是主要负责治理黄河水患的人,还是濮阳当地人。不仅如此,也是接力汲黯,继续完成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

    要想治理黄河水患,汲仁心情更为迫切。

    汲仁用堵、疏两种方式结合,治理黄河水患,就需要大量的料物薪柴。而,东郡一带又缺少堵住黄河水患的相关物质。

    汲仁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想了一个办法,派人到百里外的淇园砍大竹。然,他又要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人手不够。

    刘彻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令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柴草料物,参与抢堵施工。

    有了皇帝的支持,还有数十万军、民共同努力。汲仁将运回的大竹,以及石块,进行堵塞工作。

    据史料记载,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树竹塞水决之口,稍稍布插接树之,水稍弱,补令密,谓之楗。以草塞其里,乃以土填之;有石,以石为之。

    汲仁采用打桩填堵的方法,被后人称为桩柴平堵法。这种方法,也成为后世治理水患,借鉴的最佳方案。

    此次,治理黄河十分成功。刘彻为了纪念这次治理黄河水患,在瓠子口,修建宫殿,取名宣房宫。

    黄河水被改道,北行,注入二渠,复禹旧迹。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这场以皇帝亲临现场,又有数十万人一起努力,其声势浩大的治理黄河水患,总算得到了解决。

    汲仁接力汲黯二十年前未完成的工作,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新名声: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且,治理成功。

    司马迁亲眼目睹了,这场比拟大禹治水的盛况。也用文字,记住了,这场治理黄河水患的大工程。

    我们也记住了,汉武帝封禅求仙,治理水患做的那些事。也记住了,有一个治理黄河水患的人,叫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