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经济改革:弄钱!弄钱

经济改革:弄钱!弄钱

    定襄之战,伊稚斜诱降赵信。不仅让赵信位居高位,还把妹妹嫁给了他。赵信投降后,积极为伊稚斜出谋划策。他给出了一个战略指导意见:退居漠北,暂避锋芒。

    伊稚斜采纳了赵信的意见,主动退居漠北,吸引汉军来攻,以此拉大战线。进而,利用战略纵深,围杀汉军。

    匈奴退,等于示弱。汉军应该抓住机会,直捣黄龙,横扫匈奴王廷。然,汉军也没按常理出牌,趁着右贤王势力大损,伊稚斜主力后撤,转而攻河西。

    当伊稚斜得知,浑邪王投降,休屠王被杀,河西落入汉军之手,怒不可遏。为了报复汉军,伊稚斜率众南下,分两路攻击汉军。一路,以左贤王为主力,攻打右北平郡。另一路,伊稚斜亲率主力,攻打定襄郡。两郡,被杀数千人。

    定襄郡、右北平郡,烽火再起,很快传到了长安。皇帝刘彻召集朝臣,商讨对策。有的朝臣,主张打,横扫王廷,彻底肃清匈奴之患。也有的朝臣,主战不打,应该集中力量,巩固汉军在河西的力量。

    此时的皇帝刘彻,无疑是想打。但,他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朔方郡一带的防守,又比如河西列郡的建设,还比如对匈奴部众的安置问题。不仅如此,现在的朝廷,也没有雄厚的财力,再支撑一场新的战争。

    换句话说,朝廷国库,没钱了。

    刘彻要打匈奴,发动新的大战,就需要弄钱,充盈国库。

    弄钱,充实国库这件大事,落在了汉相李蔡,御史大夫张汤等为首的朝廷班底。以李蔡、张汤为首的朝廷班子,做了很多事,来扩充朝廷财政,用八个字来形容:统制经济,扩大财源。

    现在,来看一下,汉武帝时期,为了充实国库,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西汉前几位皇帝很忙】

    西汉建国之初,国内百废待兴,对经济放任自如,以无为思想不加干涉。汉承秦制,所以,秦朝的货币政策,也被大汉延续。

    汉高祖立汉时,忙着稳定大汉政权。不是忙着异姓诸侯王向同姓诸侯王转变。就是想着如何稳定匈奴和南越之间的关系。

    汉惠帝时,忙着修建长安城,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好皇帝。却被吕太后压制,不能做一个独自自主的皇帝。

    吕太后当政,忙着巩固丈夫、儿子留下的家业,扶持孙儿坐稳皇位。她既要打压功臣势力,也要压制皇族成员,还要面对匈奴、南越带来的外患。吕太后当政太忙了,为了巩固刘、吕两家,共享、共治天下的局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刘吕两家联姻,还派宫女监督皇族。吕太后用余生,打破高祖白马盟誓,封吕氏为诸侯王。所以啊!吕太后也没有时间,整顿经济。

    汉文帝时,忙于巩固自身地位,证明帝位的合法性。不仅要解决皇族、功臣势大的问题,还要防范匈奴。闲暇之余,汉文帝也不忘了发展文化事业。那怕有贾谊这种王佐之才,提出重农抑商,发展新货币。通过掌控命脉,打赢一场经济战争。

    汉文帝苦于皇族、功臣、匈奴等三大难题,很难放开手脚。好不容易以邓通铸造新货币,改革货币体系,建立新的货币,发布文帝四铢。结果,吴王刘濞出来捣乱,铸造货币,与朝廷分庭抗礼,以乱货币体系。

    汉景帝时,以晁错改革经济,推行四铢半两。奈何,也不能治本。他的皇帝生涯,也很忙。不是忙着平定诸侯王联合反叛,就是处理后宫问题,还有就是为老十帝位铺路。所以,汉景帝也没有时间,做这件事。

    文、景二帝,虽没有对货币进行全方面改革。然,文、景二帝父子二人,历经近四十年的治理,充实了汉家国库。

    据平淮书记载,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不发生旱涝灾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给,家家足用。各郡县的粮库都装满了粮食,府库中贮存了诸多钱财;京师国库中的钱累积万万,串钱的绳子都已朽烂,无法清点数目;太仓中的粮食每年有陈粮积压,装满太仓而流出仓外,只好在外面堆积着,以至于腐烂了无法食用。受有封邑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

    简单说,文景二帝治理下,大汉很有钱,粮食也多,就连诸侯、大夫都过着奢侈的生活。

    文景二帝时期,国库积累充实,也成为刘彻对外征战的底气。所以,刘彻能够安置东瓯,远征闽越。对匈奴先后发动马邑之谋、龙城之战、河南之战、出击右贤王之战、定襄之战、河西之战等大型战役。不仅如此,朝廷还有钱打通西南夷、修筑朔方郡、营建仓海郡。

    【新货币的推行】

    刘彻继位,对货币进行改革。建元元年推出三铢钱,建元五年又推出四铢钱。朝廷能铸钱币,诸侯也能在封国铸币。要想掌控经济,彻底改革币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次,为了解决国库因战事亏空问题,朝臣也是献计献策。

    这一次,改革币制,推行皮币、白金三品。

    所谓皮币,是指以兽的皮,制作成货币。以白鹿皮制方尺,缘以藻缋。其价值,值四十万。为了推动皮币流通,朝廷让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皮币成为一种实物货币。这种货币,价值一斤黄金,四十万钱。

    所谓白金三品,是指用银和锡制作而成的合金。它有三个种类,以圆形样式文饰为龙,重八两。以方形样式文饰为马,重六两。以椭圆形样式文饰为龟,重四两。

    不仅推出皮币、白金三品,还发型五铢钱。据史料记载,这次发行的五铢钱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该钱币被铸有出郭,其目的是以防被偷磨铜料。

    简单说,元狩三年,朝廷发行了新货币:皮币、白金三品、五铢钱。

    【垄断盐铁,收归国有】

    为了促进朝廷财政收入,一个人提了新的方案,他就是郑当时。

    话说,郑当时因窦、田宫廷争辩,他首鼠两端的行为,令刘彻震怒。刘彻虽没有杀了郑当时,却贬了他的官。郑当时从位居九卿的右内使,贬为詹事。不久后,河东郡守番系上书,凿渠,以缩短关东运送粮食前往长安的漕运时间。

    刘彻将这个工作交给有治水经验的郑当时。郑当时考察后,认为能够凿渠,并举荐了一个水利工程家:徐伯。

    徐伯历经三年,凿渠成功。郑当时因举荐人有功,被提拔为大农令。所谓大农令,它是管理国家储备粮食和相关农事。

    国家财政困难,身为大农令的郑当时,自然要给出意见和方案。而,有两项最能挣钱,它就是盐和铁。若这两项,收归朝廷,将会有巨大的收入。

    刘彻只想尽快筹集钱财,充实国库,让大农令郑当时立马着手办理。而,郑当时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他是官宦之家,不谙盐铁经营,不懂商道。

    于是,郑当时向皇帝推荐了三个人: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

    孔仅祖籍在睢阳,秦灭魏时,孔氏被迁至南阳。南阳,被称为西汉的五都市之一。所谓五都,是指北市邯郸、东市临淄、西市成都、中市洛阳,北市邯郸,南市南阳。

    南阳,商业发达,交通便利。而,孔氏有一项祖传技能:冶铁。

    孔氏一族到孔仅时,围陂田以为铸铁工场,发展冶铁,技艺超群,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孔仅因精通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更是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南阳的商贾有很多,如曹氏、卓氏、程郑等。就连酷吏宁成,一个朝廷要犯,回到南阳,也成为为富一方的人。

    南阳豪强势力太多,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中。刘彻重拳出击,以吏治吏。故而,酷吏义纵担任南阳太守,以杀的方式,对宁成连根拔出。孔氏、暴氏等豪强,见义纵对宁成都不留情面,吓得举家逃匿它郡。进而,南阳才得以大治。

    孔仅逃离南阳,但,他的炼铁技能和万贯财富,又广交诸侯,让他名声大噪。因为炼铁这项技能,被郑当时赏识,得以出现在皇帝视野之中。

    东郭咸阳,是齐国临淄人。

    他有一个身份:盐商。

    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先祖:春秋首霸齐桓公。

    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的子孙曾住在临淄外城的东门,古称外城为郭,因此得东郭大夫之称。其后以东郭为姓。

    临淄背靠大海,有渔盐之利。齐地,无论是姜齐,还是田齐,都注重商业发展。到了汉代,汉相曹参曾治理齐国时,也注重发展商业。东郭咸阳通过贩卖盐,发家致富。不仅如此,东郭咸阳做大做强,成为资产累千金的大盐商。

    南阳孔仅会冶铁,齐人东郭咸阳是大盐商。如今,朝廷财政困难,急需要盐、铁等方面的专家人才。就这样,孔仅、东郭咸阳,为朝廷效力,整治盐、铁,迎来了官方身份:大农丞。

    孔仅负责铁,东郭咸阳负责盐。这二位,能够以商人的身份,进入政坛,是时代的选择。然,这二人的身份,毕竟是商人。刘彻虽任用他们来解决盐、铁问题,但,也要培养官方人才。

    简单说,任用商人为官,只是刘彻的权宜之计。所以,他要培养这方面的专家,进而取而代之。将盐、铁这般重要的国之命脉,交到商人手中,刘彻很不放心。郑当时也考虑到这一点。因此,他举荐了第三个人物:桑弘羊。

    汉景帝前元二年,洛阳一位桑姓的富豪家庭,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桑弘羊。

    桑弘羊出生在富裕家庭,衣食无忧。按照剧情发展,桑弘羊出生在洛阳,其父又是富商。桑弘羊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走上一条从商之路。然,桑弘羊不想走父母从商之路,却有一个梦想:出将入相、封土拜爵。

    商人的孩子,从小懂经商。桑弘羊在父母的影响下,也精通商业。

    他还练会了一项技能:心算。

    所谓心算,是一种不凭借任何工具,只运用大脑进行算术的方法。

    会心算的人,有两大功能:

    其一,有超强的记忆力。

    其二,有清晰的思考能力。

    汉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十三岁的桑弘羊因精于心算,被称为神童,在洛阳很有名声。

    不仅如此,桑弘羊的名声,传到了长安,还传到了汉景帝耳中。

    汉景帝为了教育老十皇太子,也是煞费苦心,总会选择很多优秀的人,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规范儿子的行为。就这样,十三岁的桑弘羊,因精于心算这项技能,被特拔入宫,迎来了一个官职:侍中。

    其主要责任:皇太子身边的伴读。

    就这样,桑弘羊踏上了仕途之路,且成为皇太子刘彻的伴读。

    刘彻继位,陪在身边的人,都得到提拔,受到重用。如汲黯、郑当时等人,位居九卿。如庄助、吾丘寿王等人,拜为中大夫。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桑弘羊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取得进步。那么,是桑弘羊没有才华吗?

    答案:不是。

    有句话说得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桑弘羊精于数字的运算,善于理财。对于经学、儒学,不太擅长,故而,很难进入皇帝的视线。然,桑弘羊没有否定自己,继续沉淀自我,二十年依旧做好自己的特长。二十年后,桑弘羊终于等到绽放头角的时刻。

    盐铁收入巨大,需要一位精于计算,且值得皇帝信任从商的人。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只有桑弘羊。

    桑弘羊以侍中的身份,参与盐铁官营规划,负责计算和言利之事。桑弘羊的官职不高,但,是皇帝心腹。且是皇帝年轻时候的伴读。表面上看他是去参与其中,跟着学习。实际上,他是重点培养对象。

    就这样,盐铁这项重大的财政收入,以大农令郑当时负责,以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精于算数的桑弘羊执行。

    【算缗令】

    御史大夫张汤也用力表现,替皇帝解忧。他的目光,放在了富人身上。

    张汤提了一个方案:算缗令。

    这项法令,主要针对商贾、高利贷者征和手工业者征税。

    其法令规定,内容如下:

    商贾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算为一百二十钱。商人拥有2000文钱,需上缴120文。

    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四千钱,抽一算。

    不是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

    汉初,无为而治,鼓励商业发展,民间税收宽松,三十抽一。那么,张汤为什么出台这个政策打击商业行为呢?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狩三年,朝廷征伐匈奴,国库告急。然,天不遂人缘,函谷关以东,又发生了严重的水患,百姓流离失所,受灾人群多达百万。尽管,朝廷多方救济,财粮用尽,仍不能解决问题。

    然,富商巨贾从冶铁、铸钱、煮盐中,虽获财万金,不但没有佐公家之急,反而哄抬物件,囤积粮食,大方国难横财。

    朝廷给商贾政策支持,本想着商业发展,回馈朝廷。商贾追利,不关心国事,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不说,反而添乱。以张汤为首的人,看到了商贾对社会的危害。故而,出台算缗令,重点打击商贾。

    刘彻也意识到商贾的危害,同意了这个法令,打击商人。

    有句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贾见朝廷出台政策,他们也要制定应对措施。故而,商贾想了一个办法:争相隐匿财产。

    只要我不公布资产,朝廷也就不能拿他们怎么办。

    为了完善算缗令遗留的漏洞,又出来一个人献策。这个人叫杨可。

    【告缗令】

    杨可,史料对他的记载很少。他之所留名,是因为他为了完善算缗令,提了一个新方案:告缗令。

    所谓告缗令,是针对商贾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为了发动群众,揭露商贾不法行为,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

    据史料记载,算缗令和告缗令政策的出台,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中产以上商贾,遇告,破产破家,朝廷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面对朝廷出台的算缗令、告缗令,商贾隐匿者,数不胜数。然,有一个商人却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捐赠家产,佐公家之急。

    【抓典型】

    算缗令、告缗令政策的出台,打击了不少商贾之家。然,刘彻从河南郡太守上奏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表彰人物:卜式。

    函谷关以东,发生了严重的水患。受难群众,多达七十多万人。此时的朝廷,国库空虚,没有钱来安置流民。河内郡守也在为流民的事情头疼。若处置不当,将会引发新的动乱。

    就在这时,他迎来了一个人:卜式。

    话说,元狩年间,卜式捐一半家产,支持皇帝横扫匈奴的伟大事业。然,他的行为,遭受了质疑。卜式捐钱,捐出了一个不轨的罪名,还被扣押。

    卜式被释放后,继续回家放羊。

    黄河水灾,流民增多,卜式面见河内太守,捐赠二十万,以安置流民问题。卜式的捐赠,无疑对河内郡守来说,是雪中送炭。河内郡守拿着这笔钱,安置郡内流民,并上书表彰卜式之举。

    刘彻看着这个名字,瞬间想起了几年前捐赠一半家产的人。卜式的捐赠,与富豪皆争相隐匿财产相比。前者,值得重点表扬。

    趁着这个机会,刘彻抓重点,大力表彰,让卜式成为商人的典范。于是,刘彻赐卜式免除四百人徭役的权力。

    怎知,卜式拒绝,又把这项权力还给官府。

    卜式的行为,瞬间博得了皇帝的好感。他的形象,一下被拔高。

    刘彻加大赏赐力度,尊卜式为长者,拜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不仅如此,刘彻还要加大宣传,布告天下,给他显官尊荣来教化百姓。

    然,又一个情况发生了:卜式又一次拒绝了。

    刘彻两次被拒绝,有些不解,问:为什么拒绝。

    卜式来了一个高分回答:不会为官。

    刘彻想起他的擅长,给他安排工作:牧羊。

    这一次,卜式没有拒绝。继续干自己擅长的老本行,放羊。只不过,他牧羊的地方,换成了上林苑。

    【义纵当南阳太守后的那些事】

    为了避免官商勾结,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刘彻还需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办事人员。就这样,酷吏义纵被调回长安。

    话说,义纵前半生有不好的案底为盗。后,由于他的姐姐义妁治好了王太后的病,得以为官。义纵从黑到白,开始了新的人生。所以,他痛恨商贾,蔑视权贵。

    义纵用杀的方式,一步步高升。其中,汉景帝时的酷吏宁成,也死在了他的手中。义纵的办案方式,得到了皇帝刘彻的认可。一旦,刘彻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会想到义纵。

    大军远征,从定襄郡出塞。而,定襄郡吏治败坏,境内秩序混乱。为保证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刘彻特调南阳郡太守义纵任定襄郡太守。

    据史料记载,义纵到了定襄郡,仍旧以杀立威的方式。

    义纵用了这样铁血的手段:先把狱中重罪者定为死罪,又把私自探狱的囚犯亲属抓起,也定成死罪,最后把这些人同日斩杀,有四百多人被杀。

    这一杀,震慑住了不法之徒。全郡人被吓得胆战心惊,不寒而栗。进而,定襄郡吏治,也得到进一步治理。

    朝廷为了解决国库问题,改革币制。然,盗铸五株钱者甚多,天子脚下,盗铸者尤其猖獗。为刹住盗铸之风,以及防范官商勾结,祸害朝廷。刘彻想到去哪里都能治理很好的义纵。就这样,义纵从定襄郡调回长安。为了方便义纵更好的办事,刘彻提拔他为右内使。

    【酷吏王温舒那些事】

    为了配合义纵治理京畿地区,刘彻还提拔了一个人。他叫王温舒。

    王温舒,阳陵人。阳陵,是大汉第六位皇帝刘启的帝王陵。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刘启继位。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以孙子的身份,陪葬祖陵。故而,在渭水岸边,修筑帝王陵,被称为阳陵。及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王娡去世,合葬阳陵,这项帝王陵工程,历经二十八年才竣工。

    西汉时期,实行陵邑制度。按照,陵邑迁徙标准。要么是一方豪强势力,要么是商贾。史料没有记载,王温舒是出生在阳陵,还是因为阳陵的存在,迁徙过来的人。

    王温舒年轻时从事了一个不法工作:椎埋。

    所谓椎埋,是指偷盗抢杀的恶徒或盗墓贼。王温舒这个不法之徒,没有遭受到法律制裁。相反,他还迎来了一个官方职业:亭长。

    汉制,十里为一亭。亭长的职责,管理十里地的治安,兼理民事。王温舒能力有限,怎么也干不好十里亭长这份工作。于是,王温舒辞去了这份工作,去寻找新的工作。

    因为人生简历上当过亭长,很快,他找到了一个新工作:府衙小吏。

    王温舒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赏识他的人,这个人就是张汤。

    张汤因制定汉律,被提拔为廷尉,需要大量的人,替他做事。其中,王温舒的行事作风,令他相当满意。王温舒投靠张汤,迎来了一个官职:廷尉史。

    廷尉史属于廷尉下面的一个机构,主要负责处理朝廷直属监狱的罪犯事务。

    张汤迎来职位升迁,被提拔为御史大夫。王温舒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为御史,继续替张汤做事。

    张汤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随着,职位的升迁,做的事情也特别多。王温舒迎来了一份工作:督察盗贼。

    王温舒跟着张汤后,见识到了酷吏的手段,并无师自通,更进一步。王温舒处理盗贼,用了一个手段:杀。

    王温舒的手段,深得张汤重用。故而,他得到了外放当官的机会,迎来了一个官职:广平郡都尉。

    汉景帝时,分置邯郸郡,设广平。汉武帝元朔年间,又从巨鹿郡南边划了几个县,设广平郡。广平郡离邯郸不足二十里,其地势平坦,商贸发达,又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广平郡滋生了豪强、商贾势力,盗贼之患猖獗。

    广平郡很乱,需要一个不畏权贵,不惧豪强的人去治理。

    王温舒得到重用,且,官居郡都尉。其职责,佐郡太守典武职甲卒,掌治安,防盗贼。太守总治军民,都尉助太守分管军事,是郡内高官。

    王温舒跟随张汤,自然学到了些本领。此次,也是他大展拳脚之时。一旦,表现好,就能回到长安,再进一步。

    这一次,王温舒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政绩而奋斗。

    史料记载,王温舒是这样做的:培养爪牙。

    他从郡中认真挑选能做事,且无畏惧的人充当郡吏,作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内盗贼。被他选出的人,有一个共同点:犯下重罪。

    他让有罪的人,替自己做事。如果对方督捕盗贼有功,无论他以前犯有多么严重的罪行,都可以不加追究。如果对方督捕盗贼不力,不但诛杀其身,还要灭其全族。如此,这些爪牙,自当用命替他工作。

    王温舒用这种手段,打击豪强,督捕盗贼,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广平郡内道不拾遗。

    不仅如此,还震慑住了齐、赵境内的盗贼。

    王温舒出色的表现,令他声望大著。他的功绩,传到了皇帝刘彻哪里。不久后,王温舒迎来了新的官职:河内郡郡守。

    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漳河水以南,管辖十六个县。河内郡与河南郡、河东郡,素有准京畿之称。故而,能够去这里任职人员,都是皇帝心腹。

    王温舒抵达河内后,做了两件事。

    其一,提高驿站的办事效率。

    王温舒认为驿站送信速度太慢,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私马五十匹,部署在河内至京师的沿途上。他要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长安。

    其二,效仿广平郡培养爪牙,替他做事。

    王温舒上任后,对郡内豪强,采用了三步走的方式:逮捕—上奏—杀。

    据史料记载,王温舒以各种理由将郡中豪强大族基本上全部捕获,遭受株连达千余家。随后,上书奏请皇帝,以法重办。又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皇帝的指示,开始大肆杀戮。留下了一行血淋淋的数字:成千上万人被杀,流血四十里。

    此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

    王温舒以铁血手段,整治河内郡。有些人得到消息,提前逃到旁郡。然,王温舒跨境执法,将逃跑的人,缉拿归案。按汉朝法律规定,秋冬行刑,春夏不准杀戮。看着眼前这些该杀,且不能杀的人。

    王温舒发出了一声感叹:假使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就可以彻底完成这个任务了。

    能发出这样感叹的人,只能说,太可怕了。

    王温舒从九月上任到十二月底,短短三个多月,河内郡安宁,无犬吠之盗。很快,王温舒在河内取得的工作成绩,传到朝廷。

    刘彻见他如此能干,十分高兴,打算将他破格提拔,予以重用。于是,王温舒迎来了新官职:中尉。

    就这样,义纵为右内史,王舒温为中尉,两大酷吏联手,治理长安。而,御使大夫张汤,也是有名的酷吏。

    元狩二年,刘彻大张旗鼓进行经济改革。

    以商人组合的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负责垄断盐铁。

    以酷吏组合的义纵、王温舒,负责整治长安吏治。

    以吏为组合的张汤、陈可,出台算缗令、告缗令,打压商人。

    朝廷还出台了改革货币政策,发放信用货币。

    以卜式为首的商人典型,捐赠资产。

    一些列组合拳下来,刘彻匮乏的国库充盈。钱的问题解决了,刘彻集中力量,干一件大事:横扫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