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衡山王刘赐谋反案

衡山王刘赐谋反案

    伍被自首,和盘托出淮南王刘安密谋造反那些事,引起了高度警觉。淮南国相、内史、中尉等人立马发兵,围困王宫,上报朝臣。

    人证、物证,皆有,且证据确凿。

    这一次,刘彻不打算心慈手软,打算一举解决皇叔隐患。

    淮南王谋反这个案子太大了,谁能接受这个案子。这时,刘彻脑海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张汤。

    【张汤处理陈皇后那些事】

    话说张汤,因老鼠偷肉,走上了法吏之路。后交好权贵田胜,仕途之路开始上升。张汤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时,不顾权贵,深入追查余党的作法及表现出来的干练作风,受到皇帝青睐。

    于是,刘彻给了他一个官职:太中大夫。

    还交给他一份工作: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拟。

    不久后,张汤有了一个新工作,是他份内的事:制定律令。

    这项工作,是皇帝抓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这项工作,皇帝还给他安排了新的同事:赵禹。

    现在,来说一下,汉武帝时期,又一名酷吏,且充满正直廉洁的酷吏。

    赵禹是斄县,年少有文采,爱专研律法。汉景帝时,以佐史(辅佐官员)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任职期间,赵禹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很快得到了提拔,迎来的新的官职:令史。

    所谓令史,它指的是低级官员,地位在郎之下,负责掌管文书。赵禹这个官职虽不高,但,他侍奉的人很厉害:周亚夫。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3年)赵禹表现优秀,因为廉洁,担任令史,侍奉周亚夫(因平定七国之乱,成为武将排行榜之首)。两年后,周亚夫地位高升,成为汉相。赵禹也水涨船高,迎来了新的官职:丞相史。

    所谓丞相史,他指的是丞相的官署,其职责是监察地方、协助丞相处理具体事务,俸禄四百石。这个官位虽不高,但,他的上司是汉相。所以,身居此位,会面临很多诱惑。而,赵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贪污,不受贿,以法办事,获得了府中的称赞:廉洁公正。

    赵禹的这种行为,不受上级领导周亚夫喜欢,也不信任他。故而,周亚夫给他这样评价:有才能,执法必严,不适合在高官手下做事。

    赵禹遭受周亚夫打压,看上去是一件坏事,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周亚夫为相太过刚烈,得罪了窦太后和汉景帝,遭受打压,最后被活活饿死。

    赵禹虽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却也渡过了周亚夫带来的危机。

    汉景帝去世后,刘彻继位,大刀阔斧改革,任用贤才。赵禹凭借资历,又主办文案积有功劳,迎来了新官职:御史。

    这个官职,让赵禹有机会接近皇帝。由于,赵禹认真工作,且表现优异,引得了皇帝刘彻的重视。

    刘彻认为赵禹太能干,给他升官:中大夫。

    这个官职,是负责掌议论的文官,有资格参与议论政事。

    赵禹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从佐史—令史—丞相史—御史—中大夫,一路高升。赵禹的官,越做越大,但,他的初心不改,依旧是廉洁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他用行动,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故而,皇帝把制定律法的大事,交给他来完成。

    赵禹接到这个任务,与张汤一起工作,共同完成这项重大使命。由于赵禹是一位极其廉洁正直的人,又没招纳门客。他看见事宜朝廷的法律条文,就采用,也不复查,苛察深挖属吏隐秘的罪行。为了能够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他断绝了知心朋友和宾客之间的来往。所以,他制定的法律不利于公卿大臣。

    三公九卿见状,亲自前往拜访,赵禹不答谢,也不与之交。

    公卿大臣私下经常给赵禹送礼,暗示他修改律法。

    赵禹不为所动,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只是闲聊,不更改法律,还将送来的礼物,退了回去。故而,赵禹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了皇帝认可,却得罪了很多公卿大臣和列侯。

    身边的人看不下去了,善意提醒他,不在意其他人看法,会有什么后果。

    赵禹用无所谓的态度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赵禹和张汤受命制定法律,以严苛为原则,他们制定了“见知法”,使官吏互相监视。尤其令当官的不满意。

    经过两人多年的努力,赵禹制定《朝律》六篇,是有关诸侯百官朝贺制度的相关法律。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是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再加上,《九章律》九篇,《傍律》十八篇,合称为汉律六十篇,成为汉律的主干部分。

    两人主编的汉律,主张严刑峻法,以春秋大义加以修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因赵禹与张汤共同制定各项法律条文,苛细严峻,使官吏顾忌。

    两人优秀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元朔三年,刘彻提拔二人当官。赵禹被提拔为少府,张汤提拔为廷尉。

    廷尉,是最高的司法机构,是九卿之一,负责掌管刑狱。张汤为人够圆滑,当上廷尉后,做事准则,以皇帝意志为主。只要皇帝想要重判的人,他就会将这件案子交给严厉的官吏去处理。皇帝想要宽大处理的人,就交给宽厚的官吏去处置。

    张汤上奏案件,投皇帝爱好,用《春秋》来解释。故而,张汤办事,刘彻十分放心。

    雷被告状时,皇帝工作重心在伐匈奴,不想重处淮南王。故而,张汤将案子,下放河南郡。最终,淮南王被削夺了两个县。

    淮南王孙子刘迁举报案,皇帝有打压淮南王的意思,还指定张汤去处理。张汤领悟皇帝的意思,亲自前往淮南,提审刘建,拿到第一手证据资料。

    伍被自首,张汤立即加大对淮南王的攻势,兵围王宫。不仅发现了淮南王谋反制造的物证,还捕获了参加叛逆的相关人员。

    张汤将收集到的人证、物证、录制的口供,用自己的才华,写成国书,上奏给皇帝。

    刘彻立即召开大会,商讨如何处置淮南王。前来参会的人,有诸侯王、列侯、公卿大臣。以赵王刘彭祖、平阳侯曹襄等四十三人,给出统一意见:淮南王刘安,大逆不道,杀无赦。

    胶西王刘端不仅要求诛杀淮南王刘安,还要求处罚淮南国两百石以上的官吏,以及没有匡正淮南王过失的宗室,应当免官夺爵,贬为士兵,今后不许再当官为吏。不是当官的人,拿钱赎罪。不仅如此,还要公开淮南王的罪行,以儆效尤,以正为臣之道。

    公孙弘将诸侯王、列侯、公卿大臣商讨的结论,上报给皇帝,给淮南王刘安定罪: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

    刘彻看到结果,十分满意,让宗正(负责管理刘姓皇族的人)去执行,这项任务。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淮南王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尽。

    这个案件牵扯到两个人,一个叫伍被,另一个叫庄助,刘彻想要宽大处理,扰他们一命。然,张汤不答应,给出理由,这二人必须杀。

    伍被第一个为淮南王出谋划策,罪不容恕,杀。

    严助出入宫廷,是天子心腹之臣,却外与诸侯私自结交,像这样的不诛杀,以后就没法管了。

    刘彻虽不舍,还是采纳了张汤的意见,杀了伍被和庄助。张汤没想到这个行为,数年后,有一个人替庄助报仇来杀他。

    张汤不仅主张杀了伍、庄二人,还扩大杀戮,与淮南王一同谋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一律杀无赦。其中,记载了有两个诸侯遭受牵连,一个叫安平侯鄂但,另一位叫岸头侯张次公。

    鄂但,他的祖父叫鄂千秋,以谒者的身份跟从刘邦,初封关内侯。后来,刘邦大封诸侯,鄂千秋力挺萧何为第一侯,又获得安平侯的爵位。汉惠帝三年,鄂千秋去世,其子嘉继位,是为简侯。吕氏被诛杀那年,嘉去世,其子应袭爵,是为顷侯。汉文帝十四年,应去世,其子寄袭爵,是为炀侯。汉景帝后元三年,寄去世,其子但袭爵。鄂但,是鄂千秋的玄孙,在位20年。安平侯国,历经五世,最终被被废。

    张次公这个人物并不陌生,河南之战,他依靠战功,被封侯岸头侯。王太后去世,他被调回朝廷,掌官北军。张次公因与淮南王女刘陵有不正当关系,及受财物罪,被杀,废除侯爵。

    淮南王造反案,被杀人数多达上万人。然,张汤还不罢手,在审理淮南王案件中,他提审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白赢。

    白赢是衡山国太子刘爽的门客,他本来是前往长安替刘爽告状。结果,因为淮南王刘安之事,被逮捕入狱。张汤提审他,白赢供出了衡山王刘赐密谋造反之事。

    张汤得到这个消息,立马上报给皇帝。

    淮南王刘安谋反,死了很多人,刘彻不想扩大杀戮,亲自压下了这件事。怎知,两位使者入长安,又让刘彻高度重视衡山王谋反之事。于是,刘彻下令,重点查办。如若属实,杀无赦。

    现在来说说衡山王那些事。

    诸侯反秦,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番君吴芮被封为衡山国,成为第一任衡山王。刘邦反项,建立汉家天下,吴芮被改封为长沙王。

    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加封淮南王诸子为侯,其中老二刘勃被封为衡山王,建立衡山国。刘勃成为第二位衡山王。

    汉景帝二年,诸侯反叛朝廷,在位十二年的衡山王刘勃,没有半点异心,坚定的选择支持朝廷。诸侯反叛被朝廷平定,汉景帝为了褒奖衡山王刘勃,以南方潮湿为由,改封刘勃为济北王。

    第三位衡山王,就是刘勃的弟弟刘赐。

    现在来讲讲,衡山王刘赐那些事。

    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又生了一个儿子,给老三取名为刘赐。汉文帝八年,刘长因造反罪,被发配蜀地,死在了路上。不到三岁的刘赐,成为了孤,失去了父亲。

    汉文帝加封刘长诸子为侯,其中老三刘赐,被封为周阳侯。汉文帝十五年,再次加封刘长诸子为王,老三刘赐被封为庐江王。此时,刘赐近十岁,已经懂事。他长大后,知道一件事,自己的父亲,是被汉文帝逼死的。所以,刘赐心中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期待有朝一日,推翻朝廷,为父申冤。

    汉景帝三年,诸侯反叛朝廷。二十二岁的庐江王刘赐过了立冠年纪,他见诸侯在反,他也在为造反做准备。

    刘赐的谋反,是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联络百越,等待朝廷被诸侯击败后,一举加入反叛行列,摘取胜利果实。怎知,诸侯反叛朝廷,雷声大,雨点小,很快被朝廷平定。刘赐尚未付出反叛行动,造反计划也被迫停下。

    刘赐做的那些见不得人勾当,朝廷这边自然听到了些消息,苦于没有实证。汉景帝平定诸侯反叛之后,对刘赐进行了这样处理:改封为衡山王。

    刘赐在庐江国盘踞十二年的势力,就这样被朝廷给破了,且庐江国被废,降为庐江郡,直接归朝廷管辖。

    刘赐虽没有遭受处罚,却体验了另外一种处罚,朝廷对他不放心,将他改封。这绝对狠狠抽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且,不能发声,只能忍。

    他二哥刘勃,被改封到经济富裕,环境好的济北国。

    同样是改封,得到的遭遇却不一样。他还是在父亲留下的领地,这次改封,得到的是哥哥的领地。汉景帝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警告刘赐,你做的那些事,我都知道。你,最好给我老实点。

    刘赐被改封到衡山王,等于被釜底抽薪,他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需要时间摸清底细,进而暗中积蓄力量,培养自己的势力。

    改封后,刘赐的确老实安分不少,但,反叛朝廷之心,仍然没有改变。

    按道理说,刘安是刘赐的大哥,两人都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如今,父亲的遗产,靠他二人继承。两兄弟应该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守住父亲的遗产。然,现实告诉我们,这两兄弟争名分、争礼节,一点也不和睦。这事闹得,天下人皆知。

    刘安在文学领域上,还要一定造诣,治国能力也不弱,家庭矛盾,他也能掌控。刘赐要才能没有,要治国能力也不突出,就连家事也是一团糟。

    来看一下,刘赐的家事,有多乱。

    刘赐是衡山王,自然也要立王后。一位叫乘舒的女子,被立为王后,且为刘赐生下两子女。长子取名刘爽,次子取名刘孝,长女取名刘无采。

    为了江山后继有人,以防不备,刘爽是嫡长子,被立为王太子。

    皇帝有三宫六妾,佳丽三千。诸侯王也不例外,佳丽也有不少。其中,有两位佳丽脱颖而出,一位是宠姬徐来,另一位美人厥姬。徐来,生下了四个子女。厥姬表现也不错,生下了两个儿子。

    皇家的后宫争斗,是血淋淋的。诸侯王的后宫也不安分,不弱于皇家后宫。就这样,刘赐的后宫形成了以王后乘舒、宠姬徐来、美人厥姬三方势力,展开了争夺战。

    乘舒被毒杀,最先退出了争夺名列。但,她的儿子刘爽,依旧是王太子。

    乘舒死了,王后的位置空了出来。徐来和厥姬对王后之位,发起冲锋。最终,徐来获胜,成为王后,奠定了后宫之主。

    厥姬输了,却不认输,她要寻找盟友,对付徐来。而,厥姬的盟友,就是太子刘爽。为了表明合作的诚意,厥姬告诉了刘爽一个秘密:乘舒真正的死因,是被徐来用蛊毒杀。

    刘爽听到这个消息,不淡定了。杀母之仇,不共戴天。故而,刘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搬倒徐来。就这样,刘爽和厥姬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对付徐来。

    刘爽不善隐忍,爱意气用事。当徐来的哥哥来衡山国,刘爽与他喝酒时,用刀刺伤了他。徐来和刘爽,站在了对立面,不死不休。

    刘爽要搬倒徐来王后之位,徐来要搬倒刘爽太子之位。

    刘爽有盟友,徐来也需要盟友。于是,徐来找到了两个盟友,一个叫刘孝,另一个叫刘无采。按理说,刘孝、刘无采和刘爽,是一母所生,理应齐心协力,共同进退。然,这三兄妹感情也不好。

    刘无采出嫁,生活不检点,被休。回到娘家,与门客、家奴,私生活太乱。正所谓长兄如父如母,母亲去世,父亲不管,身为长兄的刘爽,用礼数说了刘无采几句。次数多了,刘无采不乐意了,觉得兄长多事,一气之下不来往。

    徐来得知这个消息,向刘无采投出橄榄枝,并善待。刘无采认为王后是好人,兄长是坏人,故而,和徐来走得越来越近。

    刘孝是嫡次子,也觊觎太子之位。同样是嫡子,凭什么哥哥能当太子,他就不能。再加上,刘孝是徐来养大,感情深厚,也站在了兄长的对立面。

    就这样,刘赐的家务事,形成了刘爽和厥姬同盟,对付徐来、刘无采、刘孝三人之盟。

    刘赐的后宫,简直是一团糟糕,不得安宁。不仅如此,刘赐治国理政能力也不行。他与兄长刘安关系不好,又听说刘安密谋造反。一旦,刘安真的造反,第一个要攻打的就是他。为了避免衡山国被淮南国吞并,刘赐也行动起来,倾心交结宾客,以作防范。

    元光六年,衡山王刘赐入朝拜见皇帝。他身边有一位谒者,叫卫庆。这卫庆,有一门擅长的技能:方术。

    所谓方术,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符咒、巫医、神仙术、占候、占星、卜筮、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占梦、扶乩、堪舆、外丹、内丹、养生、服食、辟谷、杂术等内容。

    这是一门道家极为深奥的学问。

    卫庆在这一方面,有涉足,且取得一定成就。

    卫庆见当今的皇帝信奉鬼神,皇帝身边的术士如李少君、李少翁等人,都得到重用,且享受富贵荣华。卫庆跟着衡山王刘赐没有前途,打算换一份工作,为皇帝工作。于是,卫庆上书准备侍奉天子。

    刘赐是个心胸狭隘的人,见卫庆打算换工作,对方又得知他的造反秘密,所以,不放人。不仅如此,刘赐把事情做绝,回国之后,坐以死罪,严刑拷打。还想给他定下死罪,杀之。

    卫庆遇到了一个好人,他就是衡山国内史。内史是归朝廷管辖,不受衡山王约束,衡山内史知得卫庆冤枉,不肯将其办罪,刘赐迁怒内史,上书告其罪恶。

    刘赐本想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卫庆,怎知,内史不给他面子,按照他的意思办事。衡山王刘赐这一告状,彻底让衡山国内史走到了他的对立面。

    这件事闹大了,被朝廷得知,立马派人前往衡山国寻问情况。

    这位内史在衡山国多年,收集到诸多刘赐犯下的罪证,为了自保,全盘拖出。他不仅备述原由,还将刘赐屡次侵夺民田,掘人坟墓,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朝廷使者弄清缘由,上奏朝廷,请求法治衡山王刘治。

    刘彻忙于与匈奴大战,不能使国内出现隐患。尤其是淮南国和衡山国采取安抚策略。为了打压衡山王刘赐,剥夺他的权利,凡是两百石以上的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命。

    按照汉律,诸侯王有资格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吏。而,刘彻一举,剥夺了刘赐人事任命权。刘赐怎么也没想到,想杀卫庆,却丢了人事任免权。

    这丢脸,丢大了。

    刘赐因此羞忿,没脸见人,他好歹也是皇帝的皇叔,却遭到这种处罚。于是,衡山王刘赐找来两个心腹,一位叫奚慈,另一位叫张广昌。

    他们聚在一起,只为一件事:计议谋反。

    刘赐不仅国事不顺,家事也不安宁。

    徐来、刘孝、刘无采,经常在刘赐面前说刘爽的坏话。正所谓,三人成虎,刘赐听多了,认为刘爽这个儿子能力不行。因此,刘赐心怒太子,不时将他系缚责打。

    元朔四年,徐来的假母被刺。刘赐不信自己的儿子,先入为主,认为这件事是他做的,又将刘爽责打。

    刘爽尚未弄明白,怎么老是被刘赐打。而,他的弟弟刘孝,妹妹刘无采,又来火上浇油。

    刘赐年龄大了,容易生病。按照礼节,太子要来侍候。然,太子也生病了,没有侍疾。

    刘赐本就心情不好,又对长子不满意。这时,刘无采、刘孝趁机说道:兄长没病,听闻父王病了,面露喜色。

    若是其他人说这句话,刘赐心里会产生怀疑。但,刘无采、刘孝和刘爽是一母所生,刘赐想不明白有什么道理,他们会说假话。

    刘赐瞬间怒气值爆表,不问真假,认为刘爽是想要他早死,得立为王。

    我还没死,你就盼着我死,想要当王。

    既然如此,我就废了你。(这个故事情节,有点像汉景帝废黜刘荣)

    徐来得知刘赐想要废太子刘爽,多年的努力,总算有了成效。然,她有更大的野心,不想立刘孝,而是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刘广为太子。

    随着,刘爽有被废那一刻,徐来私自毁掉盟约,暗中对付刘孝。

    刘孝为人不行,还异常好色。

    针对刘孝的弱点,徐来找来一位被刘赐宠信过的侍女,与刘爽发生不正当关系。故而,徐来就有理由,阻碍刘孝被立。

    怎知,这件事又被刘爽得知。这时,刘爽才知道,弟弟、妹妹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你们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刘爽心生一计,她见王后处处针对自己,想了一个愚蠢的办法:与王后发生不正当关系,以此堵住她的嘴。

    很快,刘爽迎来了机会。

    徐来请太子喝酒,刘爽按约而至,趁着酒意,坐在徐来的大腿上,缠着要同宿。徐来怎能想到太子会不按常理出牌,当众被调戏,气急败坏,哪里能忍。同时,她也抓到了废黜天子的理由。

    当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刘赐。

    刘赐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敢调戏自己的王后,逆子怎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刘赐愤怒到了极点,又揍了刘爽一顿。

    刘爽被冠上调戏后母,恶名昭著。然,刘爽气不过,揭露了家中丑事。刘爽想用这些事来要挟刘赐,以保全太子之位。一旦,刘赐不听,他就向朝廷告状。

    刘爽见到父王刘赐,威胁道:你的儿子刘孝与你的侍者有不正当关系,你的女儿刘无采私生活更乱。你要好好吃饭,养好身体,我会向天子,揭发此事。

    刘爽本想通过这件事来要挟刘赐,故而,说完就走,等着刘赐服软。齐王刘次昌、燕王刘定国,犯下的那些事,天下诸侯皆知。怎知,刘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这种丑闻传出去了,那还得了。

    刘赐的办法:不妥协,以刘爽浑如癫狂,口出恶言,将其锁起来,囚禁宫中。

    刘赐问刘孝、刘无采有没有干这种败坏门风之事。

    这二人不傻,一口回绝,说是刘爽胡言乱语。

    此事风波,就这样过去。

    刘孝越来越讨刘赐喜爱,佩以王印,号为将军,使居外家,多给金钱招致宾客。宾客知其谋反,极力怂恿。刘赐乃使刘孝的门客江都人枚赫、陈喜,私造兵车弓箭,刻天子玺、将相、军吏印,日夜搜求壮士,等候机会。

    元朔五年末,刘赐入长安朝拜,路过淮南。两兄弟都有造反之心,冰释前嫌,和睦相处,约定合力造反。

    刘赐去了长安,还向皇帝提了一个请求:年龄大了,受不了路途颠簸,不能入长安面圣。

    刘彻怜惜皇叔年纪大了,立即答应了这个请求。

    刘爽回国后,做了一件事:改立刘孝为太子。

    这下,刘爽不淡定了,决定鱼死网破。于是,派出心腹,前往长安,揭发刘赐、刘孝密谋造反,及家族中的丑闻。

    刘赐也派人上京呈述更立太子。又得知儿子派出使者,怕他说出王国中的隐秘,又立刻上书,并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控告太子刘爽大逆不道。

    一时间,衡山国两大告状使者,齐聚长安。

    子告父,父告子,一下子成为了长安的焦点。

    刘赐自己撞到枪口上,刘彻不办,对不起自己。此案,刘彻交给张汤和沛郡负责办理。

    正巧,张汤提审了刘赐的使者白赢,得知了衡山王刘赐造反及后宫丑闻,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刘孝府中抓到了密谋反叛人员之一的陈喜。

    陈喜被抓,立马将有关刘孝造反那些事抖了出来。

    刘孝见事情败露,听闻汉律,自首免死。不等张汤提审,主动投案自首,并坦白了造反相关细节及造反的人员,如枚赫、陈喜等人。

    张汤拿到罪证,人证,口供,第一时间上书皇帝,请求逮捕衡山王刘赐。

    刘彻没有答应,而是将这个案子交给了两个人去处置。一个叫中尉司马安,另一个叫大行李息。

    李息,这个人物并不陌生,这里不多讲,他因军功,被封为关内侯。司马安,他是刘彻身边第一直臣汲黯的外甥,年轻时,曾是刘彻的洗马。

    李息、司马安受命,前往衡山国,进一步收集衡山王刘赐的罪证。

    衡山王刘赐事情败露,又被囚禁王宫,面对二人提问,只能据实回答。

    李息、司马安拿到衡山王刘赐的口供,回到长安,向皇帝复命。公卿大臣建议,让宗正、大行、沛郡郡守,三人一同前往衡山国,审理衡山王刘赐。

    刘赐怎么也没想到,他因家庭教育不善,管理后宫不行,晚年被冠上谋反的罪名自杀。

    刘赐死了,案件并没有终结。

    刘爽告父,以下犯上,是为不孝,被判死刑。刘孝自首,揭露叛乱之事,免除谋反罪。但,与父侍女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判禽兽罪,弃市。

    王后徐来,蛊杀前任王后乘舒,被判死刑。

    凡参与衡山王谋反的都被杀,衡山国被废,改为衡山郡。

    刘赐的儿子们和后宫佳丽,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为了权力,斗得你死我活,最终都被杀,没有胜利者。他们若不争,兄友弟恭,安分守己,接受朝廷封赏推恩,他们有机会封侯。

    可惜,没有如果。

    他们的争斗,最终导致国亡、族灭。

    张汤扩大杀戮,只要被牵扯其中,都被杀。此案,遭受牵连,被杀的人多达万人。

    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件,被处死的人,多达两万人。

    汉武帝时期,两位皇叔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最终以谋反罪被杀。汉高祖刘邦老七刘长一脉,就只剩下济北王刘胡(老二刘勃之子)。刘胡在位五十四年,去世。其子刘宽,在位十二年,因犯下禽兽罪,被杀国除。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

    淮南王刘安死了,衡山王刘赐死了,又一位诸侯谋反案浮出水面,他就是江都王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