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野毛疯长 » 第十三章 大姐

第十三章 大姐

    面对这样一天能发生多次的家庭吵闹,在旁边一直和面的大姐,似乎已经习惯。

    19岁的她,从4岁时就俨然成了家里的“大人”,有着“大人”一样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大姐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是个铁匠跟着爷爷在村镇上打铁。面对着家里第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年轻的父亲喜出望外,对这个小宝贝更是爱不释手,每次打铁回到家都会久久抱着不愿放下。

    但是好景不长,父亲这个大家庭排行老二,也是最不被重视的那一个,也没有上过学,十三四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一起打铁,做起了铁匠。

    人生有三苦“乘船打铁卖豆腐”,父亲小小年纪就承担着养活家里的重任,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再加上在火炉前站着,每次都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偶尔休息一下,父亲就会满头大汗地跑到井池边,打上一大桶冰凉的井水,然后整个人扎到池子里,享受着冰水带来的凉爽。

    然而时间久了,父亲的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垮了,留下了病根,在大姐出生后,父亲的病愈加严重,有段时间卧床不起,让原本贫穷的家庭更加拮据。

    这样的家庭根本无法支持大姐走进学校读书。在她4岁的时候,二姐出生了,所以还是孩子的大姐肩负起照看二姐的责任,母亲要去生产队挣工分,父亲的病时好时坏。

    4岁的孩子,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别提让她去照顾一个比她还小的孩子,而且一看就是整个上午或下午。孩子本身有着好玩的天性,所以有时候玩的过头,忘了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哇哇大哭的二姐。因此,大姐经常会因为没有照看好二姐经常会被责骂甚至是挨打。

    有一次,父母中午干活回来,远远地就听到二姐在撕心裂肺的哭声,母亲就赶紧循着哭声跑过去,发现烈日之下,二姐爬到了一个深井旁边,离井口仅有几步之遥。母亲跑过去一把把二姐抱在怀着,听着二姐的哭声,母亲也痛哭流涕。

    惊魂甫定之后,对着父亲嚷道,“把那个死妮子给我找回来,打死她”。

    因为大姐和二姐年纪相差很小,且二姐有点胖,所以大姐没有力气抱着她。父母干活之前,会把她们安排在大树荫下,交代好大姐好好看着二姐不要胡乱跑,她饿的话,就把家里的红薯拿一块给她吃。

    这一天,大姐被一个下乡卖杂货的手中的“拨浪鼓”吸引了,跟着别的小伙伴一起跑过去,觉得二姐只会爬,应该不会有事。

    但大姐忘了时间。

    父亲揪着大姐的耳朵把她牵着回到大树荫下,让她跪下,大姐没有哭,而是直挺挺地跪在母亲和二姐面前,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母亲哭着说,“你就知道玩,我再回来玩一会,她就掉进井里了”,母亲抱着二姐抖动着哄着,二姐这会止住了哭声,但因为哭得厉害还肥嘟嘟的面庞还在时不时地抖动着。

    父亲生气地脱下鞋子,高高扬起朝着大姐的后背打去,一边打一边问,“知道错了吗?还贪不贪玩了?”

    大姐始终没有哭,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双手一直捏着上衣的衣襟,手指不停地抖动。

    母亲看着眼前这个年仅4岁的孩子,吃了两个鞋底子,刚才的怒气已经消了一半,转而是心疼。站起身,走到父亲面前,一手抱着二姐,一手拦着父亲手中的鞋底,哭着说,“别打了,回头好好说说她”,然后转脸对着大姐说,“你知道错了没”。

    大姐依旧低着头,不声不响,用沉默抵抗着这汹涌来袭的责骂与毒打。

    父亲见状又扬起了手中的鞋底,“看你还倔不倔”。

    母亲拼命地拦着这高高扬起的鞋底,“你还真要打死她,她才4岁”。

    话音刚落,大姐“哇”地哭出声来。小小的肩膀在不停地抖动,滚烫的热泪顺着脸颊簌簌地落下,释放着所有的委屈和伤心。

    母亲看到这个倔强的孩子终于哭出声来,理解了她所有的委屈,也更加怜爱这个4岁的孩子,一边哭着一边用手抚摸着大姐的后背,慢慢地把她扶了起来,给大家胡乱地擦拭了一下的脸上的眼泪,哭着说,“看你以后还贪玩不贪玩了。走,回家!”

    母亲左手抱着二姐,右手拉着大姐,迎着烈阳,眼泪簌簌地往家里走去。

    这件事之后,大姐再也没有出去玩过,对二姐更是形影不离。村里的邻居每次上地的时候看到两个孩子坐在大树荫下,下地的时候,这两个孩子还是坐在原地。

    他们都夸,“这两个孩子真乖”!

    大姐六岁、二姐四岁的时候,三姐出生了。大姐的肩头又多了一个重担,除了照看二姐还要照顾三姐。

    日子在孩子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慢慢地流逝,大姐十岁的时候,二姐已经不需要她重点照顾,倒是三姐因为身体不好,一直被父母特别叮嘱要大家好好照顾,所以大姐每次出门都会抱着或者背着三姐。

    但有10岁的孩子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个头也不如别的孩子那么高,也没有很大的力气。每次准备把三姐抱回家的时候,大姐都是吃进全身的力气,把让二姐帮忙把三姐抗在肩上,但是一不小心,三姐就会越过大姐的肩膀,直接摔了下去。

    大姐生怕被人看到,告诉父母,就会左右环顾一周,看到没人看到,就立即抱起大哭中的三姐,一拐一拐地往家里跑去,二姐则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

    同一年,小毛呱呱落地,让这个已经有个三个女儿的家庭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父母也在同村的人面前抬起来头。父亲高兴得买了一篮子鸡蛋,染成通红的颜色,然后整个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发送。

    因为父母要上地挣工分,大姐又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男孩,父母更是重视的不得了。为了让儿子不挨饿,父母决定拿出继续让从镇上购买“大黑牛”奶粉,由大姐每天负责给弟弟冲泡和喂食。

    小毛似乎特别容易饿,每次吃完没多久,就开始哭嚷着发出求食的信号,在照顾了二姐、三姐之后,经验愈加丰富,每次弟弟一哭,她就会给弟弟冲泡奶粉。

    但弟弟似乎是个天生急性子,每次没等奶粉凉下来就加大哭声。大姐就想出来一个方法,用一盘新打上来的井水,把奶瓶放进水里,这样奶粉会很快凉下来。

    当奶嘴挨近嘴边的时候,小毛就开始贪婪地吃起来,偶尔还是露出胜利获食的笑容。大姐看着也咯咯地笑着。

    父母下地回来的时候,大姐就会跑过去像宣布胜利的战果一样,“小毛今天上午又喝了两瓶”“小毛今天下午又喝了三瓶”。

    父母摸摸大姐的头,笑着说,“好、好、好”,之后立即走向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