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野毛疯长 » 第十二章 三姐

第十二章 三姐

    二姐和小毛的吵闹声惊动了正在堂屋里干活的三姐。

    三姐趿拉着一双破旧的棉鞋,从堂屋跑了出来,看到小毛从身边一溜烟地跑了,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只是看了一眼灶房,没有作声,然后转身回到堂屋,继续她手中的活计——用绳子拴住两块砖头,前后交织,编织草衫——用来覆盖塑料大棚,给蔬菜保温。

    三姐比小毛大四岁,三年前自愿辍学,开始帮着家里忙农活。她天生瘦弱、但手脚麻利,灵活能干,有眼力劲,做事总比二姐快,所以也更受父母喜欢,尤其是父亲。

    据母亲回忆,三姐刚出生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开始,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女孩,这一次又是个女孩,爷爷奶奶要求小毛的父母把这个三丫头送人。

    当时,抱养的人都已经带着礼物到了家里,准备把三丫头抱走。三姐刚到了陌生人的怀里,就哭得厉害,手脚乱蹬,哭声洪亮。

    父亲见状,心软了——让抱养的人把礼物带走,把三姐又要了回来。

    这个一生下来就不被重视的女孩,偏偏也没得到上天的垂帘和疼惜。一岁多的时候,三姐还不会走路,脚底无力,手掌也老是蜷着无法伸直。村里的老人建议,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吧,说不定是“麻痹症”,这病再大点就不好瞧了。

    父母带着三丫头去了市里的医院查看之后,果然,医生告知,这小孩患的是“小儿麻痹症”。

    刚回来家,爷爷奶奶又要求,“把孩子扔了,这病看不好的,就是个无底洞,就算是看好了也会有后遗症。”

    但父亲没有听从爷爷奶奶的要求,把孩子抱回来,到处打听,四处求医,父亲对她也更加疼爱。

    对一个孩子很多,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而言,三姐的病无疑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但父亲坚持,“一定给孩子看好”。

    后来,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有一个老中医能针灸治疗小儿麻痹,效果很好,没有后遗症。于是,父亲母亲就带着三姐去到20里路以外的地方求医。老中医把脉检查之后肯定地说,“看是可以看好,但是要三天扎一次针,最少一年,小孩也很受罪,你们要不考虑下。”

    父亲毫不犹豫,立即回答,“看,我们看”。在一旁的母亲见到一向没有主见的父亲,这一次这么斩钉截铁,一边抹着泪拍拍了怀里熟睡的三丫头。

    自此后,小毛父母每三天都要带着三姐去求医扎针。父亲每次看到长长的银针扎向三姐的手指和脚趾,三姐放声大哭,父亲都会把脸转过去,默默流泪。

    所幸的是,上天开眼,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受苦受难的被遗忘的孩子。被连续治疗了半年以后,老中医说,“这孩子真是个奇迹,半年就差不多了,以后你们就不用来了”。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作揖表示感谢。母亲也摸了一把泪水,把怀着这个熟睡的孩子抱得更紧。

    旁边看病的一个妇女,看了下这个瘦瘦的孩子,问了句,“你家这个姑娘叫啥名字”。

    父亲看了眼母亲,感觉有点尴尬,才意识到,这个可怜的娃儿,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父亲随便回了句叫“三儿”,是的,就是这个以家里排行来取的名字,伴随着三姐一辈子。

    大姐和二姐都有了“兰花”和“芝花”这样好听的名字,只有这个受苦难的孩子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

    母亲说,名字越随便,越好养。

    事实也确实这样,“三儿”像田野里的小兔子一样在没有人的关注下,从很小的时候,就靠红薯、玉米、萝卜,慢慢地健康成长。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红薯、一块玉米、半块萝卜,变成了一碗红薯、一块几根、多块萝卜。

    到时上学的年纪,爷爷奶奶坚持不让三姐上学,说女孩家家上学没用。但父亲和母亲坚持让三姐上学,哪怕上一年级就好,能认识男女厕所就行。

    三姐穿着二姐穿过的衣服,背着别人家赠送的破旧书包,去了学校。天生懂事她,每次放心回来都会主动帮助父母干活,帮着大姐二姐做饭,但三姐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如二姐,所以每次新学期开学,父母为了三姐弟的学费一筹莫展的时候,三姐总会悄悄的走到父母面前说,“我不上了吧,我学习不好”。

    但这个曾经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本来就是个“可怜的娃儿”,觉得亏欠她太多,总会想尽办法让三姐继续背上书包。就这样,三姐在父母的坚持下,在学校度过了四个学期。

    在二姐准备升四年级,三姐准备升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旧病复发,让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父母希望二姐退学,让三姐继续上学。

    在二姐哭闹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最终妥协准备交还书包的时候,三姐也同时交出了自己的书包。

    她的理由是“我学习成绩不好,让二姐和小毛上吧”。

    可是,二姐最终因为错过了开学的时间,学校已经没有了新课本,不得不辍学;而此后三姐也跟着二姐再也没有踏入过学校半步。

    不同的是,二姐心有不甘,怨气满腹,每每提及都会落泪不止;而三姐没有半天怨恨,总是笑脸盈盈,还经常开玩笑说,“我二年级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