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梁我做主 » 第五十四章:开万世之源

第五十四章:开万世之源

    萧欢来到了城外张贴告示的地方,在旁边,杨乃先已经让人搭了一个高台。

    有眼尖的乡亲一眼就看到了杨乃先身前的萧欢,不知是谁喊了句“吴王殿下来了!”顿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朝萧欢这边看来。

    这些宣城本地的百姓,虽然不相信县府。但对于这位初来乍到的吴王殿下,却仿佛是看到了救世主一般。他们已经听说了这些国朝新封的吴王殿下,乃是薨逝太子的嫡长子。

    太子的仁德早已万民皆知。昔年池州涝灾,太子亲临池州,为百姓发放赈灾粮食,安抚民心,治理灾害。如今宣城洪涝,来的又是太子的嫡长子吴王。

    而且,他们也已经知道了。这位吴王殿下,为他们宣城的老百姓铲除了像噩梦一样萦绕在百姓心头的桓王恶霸。从此以后,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遭受桓王恶霸的欺负。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

    “吴王殿下英明神武!吴王殿下千岁!”

    人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响亮呼喊。

    萧欢走到高台上,伸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时高台前有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忽然说道:“吴王殿下,请问这官府公告上说的,要分田地给我们乡亲承包。并且只要交往年一半的田租,剩下的都归我们所有......这是真的吗?!”

    这人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向萧欢。

    萧欢闻言淡淡一笑,朗声道:“各位都是我大梁的子民,本王深知你们在地主豪强的压迫下,生存困难。因此本王帮你们铲除了恶霸,并且把从这些恶霸手里收回的田地,全部承包给各位乡亲。这田地承包,是本王开创先河,目的让各位父老乡亲能够安安分分的种地,并且是种自己的地!除了交一少部分的田租税,剩下的收成,将全部是你们的!”

    “并且,本王还亲自起草了宣城田地承包律。此律法,就是为了保障各位愿意参与承包田地的乡亲们的权利。具体的内容,待会儿让杨大人给大家解读......”萧欢缓缓说着,“除此之外,本王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往年,各位乡亲们在地主家种的稻粟,亩产不过两三石,而本王将免费发放给各位乡亲们一批超级种子,亩产可以达到十至二十石!”

    哗!

    萧欢的话无疑像是平地惊雷,瞬间在人群中炸开了花!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萧欢——吴王的话他们焉有不信的道理,只是,这亩产十至二十石的超级种子,吴王殿下确定没有说错?!

    可不管有没有这超级种子,就这一个承包制度,就已经让所有的乡亲们为之疯狂了。当下就有人大喊道:“我愿意,我愿意!我要承包!”

    萧欢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对一旁的杨乃先使了个眼色。杨乃先立即走上前来,大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吴王殿下已经说的很明白。想要参与田地承包的,就到旁边的登记处进行登记。如果不是本县农户的,可以在另一边进行户籍登记。请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

    ......

    入夜。

    建康东府城,尚书府。

    徐勉收到了萧欢派人送来的第一封信。上面是他让杨乃先代笔写的,内容是他对宣城郡守刘连枝和县令张博通的罢官,以及举荐杨乃先为宣城新县令。

    同时,萧欢还让前来送信的白衣护卫,带了另外一封他的亲笔书信。这是一封上了蜡的信,信面上写着“徐大人亲启”。

    徐勉看着第二封信,对送信来的白衣护卫道:“除了这两封信,吴王殿下可还有吩咐什么?”

    “殿下说,徐大人看了他的亲笔书信,就知道怎么做了。”白衣护卫答道。

    “好。你辛苦了,下去歇着吧。”徐勉点点头,吩咐下人带护卫下去休息。

    徐勉撕开蜡封的书信,抽出里面的纸张。其上写着——

    徐大人启知:本王察宣城一府一县而知我大梁地方官吏之恶病。世家不除,污流不断。然本王深知,世家根深蒂固,戍掌官吏,非亲贵不举,非子弟不举,盘根错节,利益相连。刘连枝张博通之徒,实乃为地方豪强世家毒瘤县府,威逼长官,致使宣城无数良田弃耕,百姓流离失所。若不校改,终有亡国之祸!

    本王蒙陛下厚爱,受以吴王之尊,当恤黎民之苦,以护国之安定。官吏之举,在其源头。若不改变,本王寝食难安。徐大人为我朝肱骨,一生清正,必有更深见解。今本王聊表陈见,述以徐大人知。

    九品中正,所举者皆为世家子弟。然我朝忠君爱国之士,非止世家。寒门子弟,出身贫苦,不乏有志之士。贫如韩信能为将,布衣张良助汉邦。本王以为,废中正而立“科举”,纳天下之士为我朝所用,是为开万世之源也。“科举”之意,背附小函,供徐大人考见。徐大人若能推“科举”,则天下寒士尽奉徐大人为师也!

    本王盼之!

    徐勉看完,倒吸了一口气。翻过信纸,背面果然还附着一张折好的小方纸。他没有急着去看里面的内容,而是陷入了沉思。

    九品中正制起于曹魏,最开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始立用九品官人之法。

    九品中正制的三个品评原则就是家世、品德与才能。

    到了晋武帝及往后各朝,基本上就是以家世论。即家庭出身和背景。父祖辈的仕宦大小和爵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当官以及当多大的官。

    究其本质,仍旧还是没脱离汉朝的察举制。

    而吴王这封信上所提的“科举”,从表面文字来看,即是“以科举官”。至于这个“科”具体指的是什么,徐勉并不急于去了解。重要的是,“科举选官”面向的是大梁不再只是世家大族,而是面向大梁所有阶级的人。

    这一举官制度若真的被实施起来,那将彻底结束以世家大族垄断朝廷官吏的局面!正如吴王在信中说言的那般,这是开万世之源的改变!

    徐勉为官几十年,第一次有种血脉喷张的感觉!

    “万世之师。”

    徐勉盯着手上的信纸,喃喃自语。

    最终,他抽出了信纸背面的那张小方纸。然后用微微颤抖的手缓缓打开,目光落在了小方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