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武三国:自易命序列开始长生 » 第五十九章 书院文武,熟人相会(第二更)

第五十九章 书院文武,熟人相会(第二更)

    长街人潮连绵,来来往往间年轻面孔成为了主流。

    今日,是洛阳书院招生的日子,有志者皆动身,为己身搏一个前程。

    “自从前些日子袁家传人在托日山庄遭遇了宦官安排的消灾楼刺杀后,这段时间里的明争暗斗可不少,双方都不是吃亏的主。”

    “那帮宦官误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离咱们也远了些,有关系的也就今日的文考武考,依我看,那位七十四位的翻天鲲可是有夺魁的潜力,听说他已经由登堂入室踏入自成一脉的层次,领悟刀意创下两式刀招,至少位列二流层次。”

    “这··真不愧是稳坐榜上交椅的人物,这等年纪就成为了一道大家,那两式刀招自己运使之下足以发挥十二成威能,已然不下于其他人使用的一流招式了,自己开创的才是最适合的啊。”

    一些相熟的官宦子弟同行于山路上,彼此小声交谈,洛阳城内世家传承太多太多,当中潜藏着多少高手,实在难以说清,遑论书院选拔三年一开,当中未必没有人得到奇遇,或者说一朝顿悟,功力突飞猛进。

    不过,相比而言,能够被诸多青年才俊挂在嘴上的,还是离不开一小波功力卓绝的人物。

    言及这些龙虎榜上的高绝人物,很多年轻人眼中就显现出来种种艳羡和钦佩之色,于他们普通才子而言,开创招式、掌握神通等实力实在难以想象,越是不服气便越紧步追逐,可越是追逐方才越感差距之大,令人无奈,心中只剩下感叹。

    而他们将要赶赴的洛阳书院,被分为内院与外院,倒也谈不上什么上下级的关系,只是适应于洛阳城内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演变出来的情况。

    所谓的外院,并不向外开放招收,其实就是专门用来提供给刘氏宗族子弟、世家族裔们读书识字、学习打基础的地方,兼教学之功,一般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人在其中求学。

    但这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镇国大宗"门面,真正被推崇的是内院,也就是真正面向天下十三州招生的地方,不超过及冠者皆可前来求学入试,需要先参与重重选拔,再通过文武考核后便可步入内院,成为真正的弟子。

    而如卢氏书院,冀州书院等大州学院以及项稷这般推荐上来的学子,则无需参与前面的选拔,可以直接进入文武考核来勘定名次,就算未被选上也仍旧保持着‘旁听"的资格,可以等到三年后再一次考核,获取正式席位。

    这便是给予下属书院的便利,而真正让天下学子趋之若鹜的,还是得到席位后步入仕途后的优势,不仅有大儒们的帮衬,更是最少也能预备个县丞来展开官海争渡,如果家世再好些,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便可更进一步,始一步入仕途便可触及常人一生也触碰不到的高位。

    而一些学子们更渴望的,还是羽林郎,所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那可是接管天子出巡之事的位置,能够近距离接触,有着一步登天的机会,自然成了许多人‘改命"的期望。

    此次选拔的地点,便是放在了外院兴武堂中,而文武考核之地则是在内院的中兴阁。

    项稷不需要参与选拔,自然是直接来到了中兴阁观望。

    此地花草繁茂,林鸟听风,中兴阁修建宏伟,通体以金丝楠木修建而成,点缀朱砂纹凤、紫漆云潮,华贵非常,占地约有三十亩,阁外红黄石墙形如八卦,分开八处侧门,皆是檀木洗青纱,供四面八方之人入内,不见拥堵与纷争。

    “所谓的正气,文气,是否也为内劲的变种?增强威能与神异而发生的变化。”

    立在中兴阁外,项稷竟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浩然正气",整座楼阁都焕发着淡淡的白光,临近更是洗涤身心,净化念头,引人向善,忍不住去思索山河社稷,天下民生之事,很是神异。

    在这股正气影响下,他体内的三股内劲都安分了不少,收缩到了各自的穴窍内蛰伏,堂皇正道,以德服人,以势压人。

    而文武考核一共进行两天,这第一天上午,则是汇聚诸内院弟子、儒士以及学士前来旁观,看看是否有合乎自己心意的苗子与人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掌权者,自然就是:三辅之一,出任京兆尹的杨彪,背靠弘农杨氏;位居博士,治学广教的大儒卢植,将要赴任九江太守平叛;议郎蔡邕,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自创“飞白”体,以艺通武,号称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原本还有一位大儒郑玄,可惜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落入了天牢中,至今不曾出来,不过余威犹在,仍旧庇护着梅花观一系。

    “如今士族集团的处境可谈不上好啊,宦官太得势。”在项稷看来,洛阳书院,显然就是代表着士族集团,与宦官集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郑玄等人便是因此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遭劫,一众清流士大夫也因此逃亡避难。

    不过,较为有趣的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反而没有与书院扯上关系,据传其在朝中地位稳固,游走宦官与士族之间,始终保持着己身优势。

    而袁绍之所以不被宦官待见,也是他有意要走出不同于正统继承人袁基的一条路来,那便是养名望亲近清流士大夫,争取清流士大夫的支持,与袁家原本的路线不同,甚至一度招致宦官不满。

    念及这些,项稷一声轻叹,迈步走入了阁内。

    而今,正是书院下人最忙碌的时候,各种接引安排,还有诸多器皿、茶水,食物的调配,乃至是一些疗伤草药的准备,都是一项冗杂繁复到极点的事务。

    数百人进入阁中参与考核,虽然最后剩下的只有几十人,但这之间的消耗与安排,也不是轻松活计,而在中兴阁后方,立起了一座座掺杂了铁水的黑色石台。

    这便是考校武学的场地,由一众参与者比武较技,合共三座黑铁石台,足够承受他们这些后生的摧残了。

    “山河兄?你果然也来了。”

    就在此时,熟悉的声音响起,项稷回头一瞥,正见结伴而来的刘阳与李雨二人。

    依旧是红衣蓝袍的打扮,他们一个背刀一个负剑,走的是冀州书院举荐前来入试的路子。

    项稷也算是与他们相似,为卢氏麾下幽州范阳书院所举荐。

    “自冀州一别,也有月余不见了。”项稷微微颔首,三人也算是有些缘分,干脆也结伴而行。

    一路上,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