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汉芳华 » 第8章 咸阳城

第8章 咸阳城

    大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後九月。

    荣毅一行数人由郿县,经鄠县,至咸阳城。

    这一日,荣毅早已期盼已久。

    可谓乘兴而来的他,根本不顾黑冰台尉统的反对,依然跑去登高眺望整个大秦皇城咸阳城。

    荣毅自西向东眺望,远方入眼所及,尽是锦绣繁华!

    夕阳西下的咸阳城气势恢宏,远处宫殿建筑群更是凭添三分富丽堂皇。

    荣毅不由感慨,这便是历史上真正的大秦帝国咸阳城,此刻完美的呈现在自己眼前!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荣毅情不自禁吟诵起唐代李商隐所作之诗,《咸阳》一出顿时惊艳了所有人。

    据荣毅曾查阅的史料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人迁都于此。

    新都城址位于九嵕山以南,渭水以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咸阳城位于关中平原中心,周边有函谷、萧关等四塞之险。

    自此这座新的都城,与大秦帝国一起,开启了属于它们的伟大时代。

    荣毅不禁感慨,历史总是滚滚向前发展,秦人的野心与壮志注定了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秦国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

    秦都咸阳的发展与壮大也继续前行,而且很快就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据悉,此后秦人每灭一国,就会依照这个国家的宫阙样式,在咸阳周边新建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脚步不断向前,咸阳城塬上风格各异、巍峨壮丽的六国宫殿一一落成,居高临下,俯瞰山河。

    咸阳的城市发展,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礼制规矩的束缚。它不拘于泥,因地制宜。

    咸阳城伴随着秦国不断发展和壮大,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与朝气,一派勃勃生机。

    秦国在统一华夏大地之后,始皇帝令天下富豪、强宗数十万人迁至咸阳。

    城市人口的激增,房屋宫殿的兴建,促使咸阳城不断往南拓展,逐渐形成了以渭水为纽带,秦王宫为核心,渭南新城、渭北老城相结合的新咸阳城。

    这时的咸阳城,不仅仅是一座都城,它还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缩影,映射出始皇帝的壮志雄心。

    甚至有野史记载,每逢冬至日的傍晚,咸阳人只要抬头仰望星空,就会发现渭水两岸的宫殿楼阁布局,竟然与天上的星河图像极为吻合。

    譬如自西向东穿咸阳城而过的渭水,好似天上的银河;雄伟壮丽、位居城北高台上的咸阳宫,则与象征“天帝宫室”的紫薇垣相对应;信宫极庙对应于北极星;阿旁宫对应于营室星;渭水上的横桥复道对应于阁道星;上林苑则对应于天苑星等等。

    若是自远山俯瞰整个咸阳城,放眼望去,整个城市的房屋建筑如群星璀璨,把皇宫拱卫其中。

    天上地下,遥相呼应,仿佛融为一体,让人好似置身于天上人间。

    民间相传秦都咸阳城,不仅依山势地貌在关中建立四个内门阙,而且据说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四个外门阙!

    若真是这样,秦始皇就是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象天法地的古代第一人!

    如此格局与魄力,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荣毅回顾咸阳城,以及它最伟大的主人至此,不禁扼腕叹息。

    随着大秦始皇帝的病逝,似乎一切都戛然而止。

    这位千古一帝对咸阳城做出的,如此远大的设想,以及宏伟的布局注定永远无法实现。

    历史长河中,存在上百年之久的大秦皇城咸阳,最终在项羽点燃的烈火之中,全都化为了焦土。

    良久之后,荣毅终于平复下心情,一行数人再次打马上路,向着地平线上的咸阳城而去。

    咸阳城经过多年扩建,如今并无城墙,入眼所及满是房屋和宫殿。

    荣毅脑海中还存在一些考古文献所述的内容,即咸阳城郭区分布于滩地,宫、署、郭各区分列,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水系、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设施。

    此时的大秦帝国继吞并六国之后,北却匈奴千里,南取百越全境,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

    现在荣毅眼中所见咸阳城的繁华,便是大秦帝国荣耀的真实写照!

    这个时候的咸阳作为全国的大都会,人口约在七八十万以上。

    除贵族官吏外,四方商旅、技艺工匠也在此云集。

    皇城人口分布按照“仕者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的原则,各司其职。

    身临其境的荣毅完全可以下定论,此时的咸阳城已经发展成为大秦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其壮丽繁华的景象经早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正在荣毅走马观花,且应接不暇而行的时候,一名紧身黑衣袍服打扮的小厮,突然拦住了大家的去路。

    黑衣小厮先是一礼,然后也不说话,仅是一连打出几个莫名其妙的手势。

    荣毅正自疑惑之时,早已作“改头换面”打扮的黑冰台尉统,突然伸出宽大黑袍下的右手回应对方。

    二人以旁人不明的古怪手势,以类似于接头暗号的方式,彼此确定了身份。

    黑衣小厮单膝下跪,再度执手一礼道。

    “主上有令,命小的在此等候诸位,具体指令已书竹书。”

    黑衣小厮自怀中掏出一个黑色布帛物什,随后取出一叠捆缚的竹简,并呈于额前。

    黑冰台尉统伸手接过竹简,并挥手示意对方退下,由始至终没有回应一个字。

    他将竹简覆于双手宽袍之中,一顿摸索之后,方才再度取出竹简观阅。

    片刻之后,黑冰台尉统去而复返,他将竹简递于荣毅身前,并嘱咐道。

    “竹书是传给公子你的,观阅完毕之后,需立即销毁。

    我知公子独具慧眼,且好奇心极重,索性就一次性告诉你。

    这竹简是台内作坊秘制而成,接令者需恪守“阅之即毁“的约定,这是我们的规矩。”

    顺手接过竹简的荣毅眉头一挑,心中已是暗自惊叹连连。

    “非古董玉器,竟然是竹简?

    莫非这小小的竹简,还另藏着什么玄机不成?”

    荣毅知道这个时代有一帮工艺水平精湛,思维能力高超的制造者。

    他们令世人根本不敢小觑,是哪怕来自现代的荣毅也不敢忽视的存在。

    荣毅此刻流露出爱不释手的样子,他一边摩挲手中竹简,一边随口问出。

    “这竹简还有约定,阅之即毁?

    此等精美如玉之竹,精巧如斯之物,难道是出自墨家的手笔?”

    黑冰台尉统不禁皱眉,之前他曾夸过荣毅独具慧眼,这还真不是他夸出来的!

    在他的印象里,荣毅的眼光仿佛总是能够洞穿一切,直指事务的本质。

    这数日以来,这一路之上,他算是彻底领教过了!

    作为黑冰台专用传递密令的竹简,刚到荣毅的手上,就被他将材质和出处猜了一个七七八八。

    黑冰台尉统此刻愈发觉得荣毅莫测高深,真是应验了荣天放的那句“扮猪吃虎”之言。

    想到这里,黑冰台尉统迅速掐断自己的念头,然后有些不置可否的道。

    “竹简之事不是公子应该操心之事,你只需做到观阅完毕,立刻将其销毁。

    另外,既然公子已经接到密令,那么我的任务完成了。

    接下来,公子只需遵照密令行事,恕不奉陪!”

    此刻这位堂堂的黑冰台十六尉统之一,一刻也不想和荣毅待下去。

    他的心中俨然有种此时不走,更待何时的逃离感。

    有那么一瞬间,黑冰台尉统曾暗自扪心自问,若是不走,留下来干嘛?

    开什么玩笑,让自己跟荣毅这种人长期待下去吗?

    他本能的有种觉悟,到最后他在荣毅的眼中,恐怕不会有半点秘密可言!

    荣毅不禁无语了,什么叫恕不奉陪?!

    “啊?!你这就功成身退,然后咱们之间算完事儿了?

    你不是说好的,要带本公子去黑……黑啥台转转吗?

    本公子还没有去寻亲,你怎么可以扔下我不管,你到底什么意思?”

    黑冰台尉统黑袍一拂,极为干脆的道。

    “竹简之上,已有对公子的指引,以及接下来在咸阳城的安排。

    其他之事,非是我不愿告知公子,而是我也不知道个中实情。

    再说了,身为十六尉之一,就算我知道某些事情,也是决计不会轻易透露给公子的。”

    黑冰台尉统一席话,怼得荣毅哑口无言。他只得学着古人拱手执礼,与对方道别。

    “荣毅多谢您一路护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黑冰台尉统黑袍一撩,竟然首次拱手执礼,并诚心回应荣毅。

    “在下十四,多谢公子赠言!

    好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公子保重!”

    荣毅那极为有章法的拱手执礼,突然改为挥手示意“拜拜”,着实惊艳了在场之人。

    黑冰台尉统短暂愣神之后,立即转身离去,眨眼之间已消失在众人眼中。

    这时荣毅方才打开竹简,快速观阅其中的内容。

    非是荣毅迫不及待,而是与生俱来的直觉告诉他,周围正有人紧盯着握在他手中的竹简!

    “阅之即毁,约定的规矩,秦代古人还真是恪尽职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