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龙泽 » 第十一章 面圣

第十一章 面圣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其间,周王妃张罗着为姬炎挑了一些名门贵族待字闺中的小姐们,让姬炎看看有没有看上眼的,看着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玉颜,姬炎却是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只是敷衍的草草看了一遍,随意的说了些意见便将其全部打发了,这显然让周王妃很不满意,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倒是姬炎想着趁此时闲来无事,也是为了麻痹自己伤痛的内心以及躲避周王妃为其选妻带来的困扰,于是便想着将西陆关于民主共和思想的巨著翻译成中文,以备将来使用。于是一场浩大的译书工程便在姬炎展开了。考虑到这些论著尽是对皇权的蔑视,全是教导人们要通过革命追求自由与平等的观点,一旦外泄必将被天下诸侯视之为反书逆论,故而在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这些书籍必须要进行保密处理,故而姬炎便对外谎称是闭关抄录佛经,潜心为周王王妃祈福,实则是全心翻译论著,从此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谁也不见。不过姬炎假借抄录佛经之名行翻译大逆不道之书的行为却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那就是周王妃误以为姬炎是因着元梦瑶的事情想不开,便有了厌世弃俗之心,想要出家做和尚去了,于是便更加卖力的命人打听各诸侯嫡女们的情况,希冀能尽快为姬炎找到一门金玉良缘,将想要遁入空门的儿子给赶紧拉回来。

    对于周王妃是真心亦或假意,姬炎早已无心去猜,当今生所爱已成路人,和谁成亲又有什么区别呢,万念皆空的姬炎只有将全部的心思放在翻译西方著作上,以此麻痹自己伤痕累累的内心,强制自己不再去想起曾经美好的过往。正是在这宵衣旰食的工作下,仅仅几个月,便将伏尔泰的《哲学词典》以及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给翻译过来了,这倒也是神速了,然而正当他想要再接再厉继续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给翻译了的时候,却接到了周王命人传达给他的将要带着他前往北京面圣的消息。

    每年的六月,正是岁中时分,万物茂盛生长的时节,这个时候,天下赋税经过数个月的计算整理后也将新鲜出炉,于是当年太祖共始帝便立下规矩,各州府郡县官员需要在这个月将应该上交的赋税钱粮押解至北京,以供朝廷所需,各地方官员们也需在此月上京述职。之后天命帝登基,各地大员有些实力的纷纷割据自守,天命帝只好顺势而为分封他们爵位,算是默认了他们的割据,然而唯有一条未变,那就是六月需将粮赋押解上京并诸侯要赴京述职,凡有不尊者即以谋反罪论处,当有个别诸侯因为此事身死国灭后,在天命朝,大家也就严格的执行起了这个规矩来了,唯恐给天命帝找到处置自己的借口。然而世事变迁,天命朝后,中央帝庭实力下降,诸王实力上升,这个规矩大家执行起来也就不再那么严格了,强大的诸侯中除了周王外,其余像楚王、宁王、江南王等都是称病派世子代替自己上京述职,朝廷也不敢过问。

    然而今年却是不同,日本出兵朝鲜,国家遭逢大难之际,正需要诸王戮力同心之时,当然也是当此之时正是诸王可以向朝廷讨价还价之际,故而今年的朝觐,诸王们都很默契的病好了亲自赴京。

    经过十余日的车马劳顿,姬炎随着周王终于来到了大华王朝的心脏--天都北京,这是他的先祖曾经建立起赫赫功业的地方,也是他的族人们前赴后继不畏生死想要回到的地方,他的父母兄弟为这座城里的某个位置而死,而今天,他也来到了这里。

    刚到北京城,周王便被礼部官员带去面见皇帝了,而姬炎一行人,则被另一位官员给毕恭毕敬的请进了位于长庆坊的周王府中,这是当年太宗天命帝赐予周王在京的府邸,因着身处天子脚下,故而不能称宫只能称府,平时周王不在的时候自有一批佣人家将打扫护卫,每年周王前来述职时,则是周王临时下榻之地,王府靠近皇宫,也便于随时接收皇帝的征召。像这样的府宅,几乎所有的诸侯在京都有一座,只是规制、地段不同罢了,这也体现出了诸王之间亲疏尊卑的不同。

    姬炎等人刚刚在王府中安顿下来,没多时,便有传旨太监带着圣旨过来,点名要姬炎前去面圣见驾,对于皇帝为什么如此急切的想要见到自己,姬炎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姬炎还是佯装不知的向传旨太监打听皇帝召见自己的意图,在递上了客观的孝敬后,传旨太监便笑靥如花的向姬炎表示,皇帝听闻姬炎曾流落日本,对于这个敢于再次挑起战端的蕞尔小国了解甚深,故而特地宣召姬炎面圣询问,以为不日将到的战事做准备。当然这些也只是表面上的说辞罢了。

    跟着传旨太监走了一刻钟左右,穿越重重宫禁后,终于止步在了乾清宫的门前,太监让姬炎在此稍后片刻,然后便进去通报去了,看着四周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姬炎心中只觉无限震撼,这些年他见过的宫殿很多,可无论是英王的白金汉宫,还是法皇的卢浮宫,在这座雄伟的建筑群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无论是谁,站在这座气势磅礴的宫殿前,都会被压迫的抬不起头来吧。

    片刻之后,传旨太监从里面走了出来,提示姬炎皇帝宣他立刻进去,面圣的礼仪早在进宫的路上太监便已对姬炎详细的讲解过了,遵循着太监之前的关照,姬炎踩着小碎步慢慢的踏进了大华王朝权力的中心。

    进入乾清宫中,但见一人端坐在陛阶之上的龙椅上,身旁一个老太监侍立在侧,而周王却不在殿中,看来是皇帝要单独召见他了。很显然,坐在上首的自然就是当今天下之主的大华天子胡桓英了,只看了一眼,姬炎便记起了来时太监的嘱咐,不可以直视天子龙颜,否则会被视为对天子的大不敬,于是慌忙的低下了头跪伏在地,口呼万岁。

    看着阶下跪着的姬炎,胡桓英心中百感交集,这个少年,是与他血脉相连的亲人啊,是他最宠爱的幼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唯一的血脉了,曾经,被重重世俗所桎梏的他无力拯救自己最亲的亲人,眼睁睁的看着她和丈夫葬身在了昌都的血海中,看着他们的头颅被传示天下,如今,他终于坐到了这紫禁城最正中的位置上了,却还是无法为他们去除谋逆的骂名。他一直为此而感到自责,但是命运似乎还是在刻意的关照他,竟然在此时将他的外甥送回到自己的身边,那些曾经留下的遗憾,终究给了他一个弥补的机会。:“起来吧,抬起头来”。皇帝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响起,听到皇帝的话,姬炎连忙遵旨照做,抬起头直勾勾的看着玉阶之上的帝王。

    没有想象中亲人见面的泪流满面,只有一股说不出的情绪弥漫在胸口中,看着玉阶上略显苍老的帝王,姬炎久久无话。正在姬炎凝视着皇帝的时候,皇帝也在仔细的打量着姬炎,片刻之后,失神的帝王才缓缓的开口向姬炎说道:“你长得真的很像你的母亲,看到你的那一霎,朕仿佛又看到了她一样”。良久,强压下心中复杂情绪的姬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臣自小便没有见过自己的生身母亲,故而对她的形容样貌并不了解,还请陛下恕罪。”听着姬炎略显生硬疏远的回答,皇帝倒是感觉到有些意外,随后转念一想便知道了其中原由,于是开口问道:“你是在怪罪朕当年没有去救你的母亲吗?”:“臣下不敢,当年正是天命帝春秋鼎盛之时,朝廷实力如日中天,若是陛下敢去救我的母亲,天下也不过是多了一座孤坟野冢罢了。姬炎冷静的回道。听着姬炎的回答,皇帝倒是一愣,随后疑惑的向姬炎询问道:“哦,你既然知道其中原因,为何刚刚对朕却满含怒气埋怨呢?”只听姬炎冷冷的说道:“陛下当年实力不济,无法救我母亲,臣下自然是不会怪罪陛下的,可是这些年来,陛下已经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九州之内,四海臣服,却似乎忘记了自己喊冤枉死的亲人,从来没有想过为她翻案正名,徒使她在地下做那孤魂野鬼。”听着姬炎这话,皇帝却是满含着无奈与心酸的说道:“你以为朕不想为他们正名,让他们可以堂堂正正的接受后人的祭祀吗?可是朕不能啊,他们犯得是谋逆大罪,证据确凿的,朕若是为他们翻案的,那就是承认太宗皇帝是逆贼,那朕又是什么?朕又凭什么理由端坐在这金銮殿上,这些你都想过了没有啊,年轻人。”看着语含无奈的君王,姬炎竟是一时语塞,不知如何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