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想起往事如歌飞,忍不住落下泪 » 第14章 夜来香(二)(3)难忘的那一天

第14章 夜来香(二)(3)难忘的那一天

    多少年来,骆幻平内心深处的忧郁,决定了他喜欢怀旧伤感的老歌。

    现在的流行歌曲,很少能令他感动,他总觉得,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台湾流行歌曲,以及更早的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的流行歌曲相比,缺少了内在的情感,多了许多商业气息。

    或许是因为人的感情和喜好也在不断变化,流行音乐永远是反映年轻人感受的,青春澎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骆幻平,可能在情感上,真的与现在的年轻人不尽相同。

    他知道,他内心的忧郁并非天生,但却会永远伴随着他,一如那些古老的歌曲,即使在他老去的时候,依然会在他的内心吟唱。

    转变骆幻平命运和心理的那一年,他12岁,永生难忘。

    那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一切一如往常,骆幻平没有感觉到妈妈的反常,看不出妈妈脸上沉重的忧郁。

    是星期天,但父亲不在,这也没让他过多猜想。

    他津津有味看着电视,吃着午饭。妈妈不说话,可骆幻平更喜欢没人管。他照例午睡。

    不知过了多久,骆幻平从睡梦中惊醒,睁眼就看到,妈妈坐在他的枕头边,正在定睛看着他,不知这样坐了多久,看了多久。

    妈妈苍白的脸,使他的内心感到了寒冷,妈妈的头挡住了窗户的光线,让他瞬间以为天空阴暗吓人,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小平”,妈妈轻轻对他说:“你还没睡醒吧。”

    他醒悟过来,大概是妈妈把他弄醒的。

    “妈妈跟你说一件事,你不要害怕。”妈妈轻轻摸着骆幻平的头发。

    他静静地听着,内心既不惊恐,也不疑惑,没有任何感觉。

    “昨天晚上,你哥学校来了人,说你哥在昨天晚上失踪了,你爸已经跟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小平,妈妈等不住了,你跟妈妈一块去找爸爸,好不好。”

    骆幻平记得,从家里到哥哥学校的那一段路很长。

    他家住在市郊区,那是他第一次到市里,坐车很累,也许他在乘汽车时,在妈妈的怀里睡了很久。

    那时他的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也没有去想妈妈在想什么。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件对他的家庭、他的心理、他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依然在感受着妈妈的温暖,生活的快乐。

    生活是多么的快乐,他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在学校里总是自豪地听其他班的同学,谈论妈妈每次作业都留得多么少。

    即使他被妈妈从学校的保卫科领出来,被妈妈第一次重重的锤打,他也始终暗暗自豪,有这样一个当老师的妈妈。

    生活是多么快乐,他有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哥哥,因此有了学习的榜样。哥哥一直是他生活的领路人,即使他从不知道,哥哥将把他领向何方。

    在骆幻平五岁的时候,妈妈让哥哥带他去买糖。

    他哥哥嫌他走得太慢,用手指着前方对他说:“你看好,前面门口挂着草帽的就是老头铺,你慢慢走,哥哥先去买糖,在店里等你。”

    说完,他哥哥就一溜烟向前跑去了。

    可惜骆幻平最不擅长的就是找东西,直到现在,放在他眼前手边的东西,有时候都会看不见、找不到。

    那次,他始终没有看到,有一个店门口有一顶草帽,就一直不停走下去。

    他不知道哥哥已经和他错过跑回了家,不知道妈妈发动全楼的邻居到处找他,不知道妈妈发疯似地追打哥哥,哥哥委屈地哭。

    直到邻居大哥在离家很远的路上找到了他,他毕竟还有些头脑,正沿着原路直直地往回走。

    骆幻平从来没有怪过哥哥,倒是哥哥好几次有意无意对他说,妈妈那次把哥哥打得很厉害。

    那次的事,并不妨碍骆幻平追随着哥哥,在哥哥和同学踢足球时,做唯一的观众,在哥哥输球后,用石头扔对手。

    正因为在哥哥踢球摔断脚养伤期间,他义不容辞为哥哥买《足球报》,自己也喜欢上了足球。

    骆幻平生活的目标、爱好和最初对生活的理解,几乎都来自大他五岁的哥哥。

    他记忆中唯一一次被哥哥打,是因为他弄乱了哥哥整理好的《参考消息》。

    他哥哥一拳把他从小屋门里打到了门外。但他直到今天都认为,哥哥那天肯定有其他事影响了情绪。

    平时,他哥哥通常都和最好的朋友张玮,还有他一起,阅读在那时很难看到的《参考消息》。

    正因为这些《参考消息》,使他哥哥和张玮有了无穷无尽的深奥话题,而骆幻平是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并对他们由衷崇拜。

    骆幻平对电影、音乐的喜爱也深受哥哥影响。

    一天晚上,他和妈妈、哥哥一起去看日本电影《蒲田进行曲》,或许是因为听到传闻,那部电影要被禁演。

    那可真是一部好片子。

    刚11岁的骆幻平也许真的看懂了,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哭了,哥哥也哭了。

    此后一段时间,他和哥哥在各类文艺杂志上,寻找有关《蒲田进行曲》的介绍文章,寻找着感动他们的深层次原因。

    松坂庆子、风间杜夫直到现在,还是他们难以忘怀的偶像。还有平田满,在翻滚中向挚爱的女人述说衷肠的样子,至今仍在骆幻平眼前清晰可见。

    骆幻平对音乐,更确切地说是流行音乐的理解,最初也来自哥哥。

    那时候,侯德健以其独有的风格征服了大陆,即使听不到苏芮的原版,十七岁的程琳用稚嫩嗓音演绎的《酒干倘卖无》,也足够让人感受到歌曲的震撼了。

    至于那首《龙的传人》,骆幻平始终相信,那会是海内外华人永久传唱的经典。

    但真正让他痴迷侯德健的,还是有一天,哥哥把他拉到电视前,观看对侯德健的一段采访。

    侯德健用他深沉、浑厚而富有魅力的嗓音,对主持人的每一个提问,都进行了很富有哲理,至少在当时,令骆幻平和哥哥感到充满思想光辉的回答,让他们无比崇敬。

    更令他铭记于心的,是看完这段访问后,哥哥对他说的一段话。

    大意是说,歌曲不仅仅是娱乐,更是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的。侯德健的歌词犹如庄子的文章,诗韵而富有哲理。

    他对主持人的每一句见解独到精辟的回答,都不是一时间的火花闪现,而是经过平时的深思熟虑才能体悟到的。

    从那时起,骆幻平对歌曲的理解,似乎永远都与别人不同,他所喜爱的,也常常不是最流行的。

    这来源于他的哥哥,也来自于一个最先回到祖国怀抱,有着哲人般思维境界的歌者。

    即使有一天,当他知道这位歌者拿着轮盘,在澳大利亚给别人看风水时,也无损他在骆幻平心目中的哲人形象。

    因为他的歌曲,已经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留在铭记他的人心中,那些和骆幻平一样,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过来的、有着旧日情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