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心如宝月映琉璃 » 第100章 百利而无一害

第100章 百利而无一害

    “你来了?等我一下。”

    明月华头也不抬,运笔如飞。

    片刻后,她将墨迹淋漓的信纸递给他。

    “这是?”

    慕长离扫了一眼,略有动容地问。

    明月华正色道:

    “要麻烦慕大人了。这小麦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小麦耐旱,产量也不低,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此事我也将告知左相府,还有京城故旧以及云麓书院,几方共同使力,尽快将这事做成。春耕在即,时间不多了。”

    “宫里能拜托的只有您和伍泰公公了。此事我敢以性命担保,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慕长离默然片刻,将信纸折起贴身放好。

    “我看了你们做面食的过程,知道你所言不虚。只是这变更赋税征粮是大事,兹事体大,需得谨慎从事。”

    明月华笑笑,目光明亮。

    “这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容易。到时候把麦子面做出的食物往人前一摆,谁反对叫他亲口长长就行。”

    “能吃饱肚子的好事,老百姓肯定乐见;地方官为了考评,也会不遗余力帮忙推广。”

    “民意有了,再往戍边士兵那里捐献一批粮食,教会做法,武将便不会反对;文臣那边有左相,士林有云麓书院河间书院,宫里有您跟伍公公,皇上点头就是顺应民心,说不定还能因此彪炳史册。”

    慕长离听着她以一种极其平淡的口气,说着意图影响朝野的话,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人要生为男儿,怕是会封侯拜相,为我大越栋梁!

    明月华见他脸色晦涩难明,以为他怕担上干系,想了想退一步道:

    “大人不妨安心等待,我已经着手布置,一两日便会有佳音。到时我试验的新农家肥大概也能出点成果,算是为这事增加筹码。”

    慕长离脸色愈发古怪,见她又伏案疾书,似是忙碌无比,也不好多做打扰,静悄悄退了出去。

    明月华一投入工作,便忘记了旁人的存在。

    一个时辰后,九红敲门进来送茶水点心,同时禀告:

    “明二爷在帮忙看着换粮食,已经换了有三百斤,咱家囤的黍米大米不多了。”

    明月华喝口茶,吃了块绿豆糕。

    “暂停兑换。馒头蒸得了没?分给村民们尝尝,叫他们免费来学,交两斤麦子就可以换一块老面。”

    “镇上的食肆铺子立即开张,你跟沈威带明,二爷,过去坐镇指挥。”

    “新店开张,把先前给我送过帖子的人家全请来,我跟慕大人,还有两位表弟随后就到。”

    她顿了顿,又接着吩咐。

    “叫素素在家里招待女眷,明四姑娘也该露面了。”

    九红一一记下,见她没别的吩咐,急忙转身出去,准备出发去镇上。

    明月华又喊来邢管家。

    “家里这摊子你盯紧了,蒸的馒头一定要干净,按人头分,别出了乱子。有谁想从咱家批发馒头去周围村子卖的,也都可以,本钱可以先赊着,账目记清楚就行。”

    “另外,明令禁止任何人上大青山上砍柴,警告后再犯的,严惩不贷。”

    “先办这两件事。”

    明月华深觉人手不够用,慕长离恰好回来,被她又抓了壮丁。

    “大人来得正好。这是我画的新式耕犁。村子里没铁匠,还得劳动大人跑一趟镇上,尽快将东西做出来试试。”

    慕长离手里又被塞了图纸,见她说完又不理人了,叹口气,认命地拿着图纸去找骅骝。

    他都被使唤得团团转,骅骝却只顾着追媳妇,像话吗?

    只是这耕犁岂是那么好改的?她也太敢想了。

    但试试无妨,假若真的好用,那就是造福天下的大功德了。

    明月华却还在继续喊人:

    “来人,请秦管事。”

    很快人过来,明月华丝毫不见外地吩咐。

    “秦管事,这新鲜面食你尝了吧?做法你也瞧了,我打算送小麦当回礼劳军,叫戍边将是也能吃上好吃的白面馒头。只是你也看见了,我这里人手不够,只好偏劳你了。”

    “银子我给你,你先帮我去周围收一批粮食回来,我留着开铺子用。等你们回程时,再一路收粮食回去罢,顺便也带一带我的商队,拜托了。”

    “对了,苹果有多少收多少,蜂蜜也收。”她又补充一句。

    秦管事当然明白这对边军,或者说对秦家意味着什么,二话不说领命做事去了。

    秦家千里迢迢押送特产来送礼,人手跟大车都是现成的,表少爷真会安排,也算是人尽其用。

    沈家的商队由福海、宝禄两个领头,以京城来的护卫为主,先锻炼一番,日后都将独当一面。

    明月华再喊人时,进来的只有明启东与明学农小哥俩了。

    明月华看着两张稚嫩的小脸,叹口气,缺人哪!

    “你们俩去请村长。算了,去替我传个口信吧,就说咱家要雇人打水井,一天管两顿饭,工钱也足足地给,人来得越多越好。”

    小哥俩答应着蹬蹬蹬跑走。

    明月华看看瞬间空荡荡的宅子,苦笑着跟大黄对望。

    “大黄,你也不能闲着,跟胭脂赶紧去山上打些野味来,咱们要请客。”

    大黄也被打发走了。

    “得招人啊。”

    明月华自言自语,想了想,又提笔写信。

    王琰几个领头闹事的举子虽说最后保住了功名,但仕途已然无望。这些年家里为供其读书,砸锅卖铁,穷得家徒四壁;

    书院倒是想留他们任教,或者做些辅助教学工作,好歹给他们安排一份事做,发点薪水糊口;

    只王琰几人心高气傲,连累书院名声受辱,还搭进去山长好大的人情,哪里还有脸继续留下?

    很该把人挖过来,一起创业!

    明月华写了几封激情洋溢的书信,为几位学兄熬制了浓浓的鸡汤,争取把人早点忽悠过来。

    呸,是创业。

    她可不是随便乱说说的。

    这几位学富五车的学兄过来,将来办学不是梦!

    不办学,她哪来的人可用?

    书信写好,她习惯性喊九红,人却早已经出发去镇上,准备铺子开张并宴客的事了。

    明月华只好先把信放到一边,等一并交给慕长离带回京城。

    她又难免想起河间书院,琢磨着抽空去一趟,招些学生过来实践。

    她决定了,就去讲格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