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弱势文明 » 第八章 回家

第八章 回家

    次日也就是8月17日,杜仲下发诏书册封王阁为西海王,跟随母姓改为王沥。

    并且赐予他黄金万两和一辆四驾马车以及36人的轻骑护卫队。

    王阁本以为黄金万两就是一万两黄金,直到看见那几个大木箱子才明白。

    黄金万两的意思是代表赏赐的钱很多,只是图个吉利并不是说赏赐一万两黄金。

    杏仁将消息传回王府里众人都很高兴,毕竟他们离开家已经七年的时间。

    现在终于可以回家而且还是和未来的西海王在一起,想必自己以后一定会受到重用和封赏。

    兰陵殿里王烨坐在椅子上和朱老头悠哉的喝着茶,杏仁和秀儿在帮王阁收拾书籍和整理好的资料。

    本以为王烨要带走的东西会很多,毕竟在这宫里待了7年多的时间。

    但是她也就带走几件旧衣服与首饰以及那两瓶香水和香皂。

    王阁心里自然清楚,王烨恨这个地方,包括人和物乃至这里的一切。

    甚至在出宫时她头都没有回一下,而是在车里笑着和杏仁讨论外面的世界说着家乡的事物。

    临出行前朱老头紧紧握住王阁的双手,脸上满是泪痕。

    尽管二人做师徒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是感情却非常深。

    王阁此时也泪眼婆娑,他感激朱老头不只是替他挨了五六脚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朱老头在很多事情上都替他着想护着他。

    朱老头知道王阁不是一般学童,所以也没按照刻板的教学方式叫教他,而是随着王阁的兴趣不断的引导性教学。

    上车前朱老头送给王阁一套文房四宝并叮嘱

    “大王回西海后一定要勤加苦练书法,你的学问和求知欲我不担心。就是字太差配不上你的文采,为师希望你有朝一日不仅能文采斐然,也能字如其人笔酣墨饱”。

    王阁也很激动,将自己用过的竹笔送给朱老头,并磕了三个响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儿谨记师傅教诲。这竹笔您拿着留个念想,倘若日后需要帮忙您差人送封书信给我就成,徒儿一定全力以赴”。

    朱老头一边擦着泪一边点头说“有此徒儿吾生死而无憾”。

    最后在双方在注视下距离越来越远,直到二人看不到相互的身影。

    从宫里到京师南门外的路上格外安静,王阁一行人的队伍只有3辆马车和36位轻骑也十分低调。

    没有礼宾队伍的欢送,也没有锣鼓的吵闹,如果不是那辆四驾马车,别人都以为只是出城的商队。

    韦溪南和王家众人此时在城门外不远处等着,见到自家王爷的队伍出来了,胡校尉和张凯急忙跨马前去接应。

    到了进前两人飞身下马单膝跪地喊到“振威校尉胡一飞,侍卫张凯。恭迎西海王,恭迎西海王太后”

    王阁与王烨下车将二人扶起,此刻张凯泪眼朦胧毕竟上次一见已是七年之前。

    王烨心情很激动,仔细打量着两人说到“这几年辛苦大家了,这次回西海还需两位一路护卫,我先在此代沥儿谢过二位将军了”。

    王烨的意思很明确,你们俩人这几年的辛苦我都记得,回去之后我会代西海王册封你们为将军。

    两人就是再白痴也能听懂这层意思,纷纷连忙叩首谢过王太后和西海王。

    听到这些话王阁心里还是有些顾虑,他倒是不怕王烨把持朝政。

    王烨只有他一个孩子,最后还是会将权利交还给他。

    他唯一怕的是在西海发展工业时,会遭到王烨和王公贵族的反对。

    毕竟发展现代工业时也要建立现代制度,以来打破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桎梏,而这样做无疑会损坏封建社会权力阶级的既得利益。

    这时一辆马车急驰而来,离进一看是阿福驾车带着韦溪南赶到。

    王阁知道这是韦溪南信里提到过的四轮马车。

    韦溪南和阿福下车作揖,王阁将两人扶起然后拥抱了韦溪南。

    这段时间韦溪南胖了不少,脸也圆了肚子也挺起来了,看来他在王府的生活还不错起码吃的很好。

    王烨看见四轮马车好奇的围着转了好几圈,她从未见过四个轮子的马车,也没见过侧面开门的车子不禁啧啧称奇。

    这辆车的车架主体是木制并且上过漆,周围开了四扇小窗也都糊了油纸,车顶是竹子编织的棚蒙上油布用来防水。

    前轮比后轮小很多有转向架和钢板减震器,并且每个轮毂都有铁质外环固定。

    整辆车就是个有顶的大盒子没有任何美感,由两匹高大的挽马牵引。

    这样的乘人马车韦溪南定做了4辆,其余15辆的都是两轮车改装了轴承的旧车。

    为体验四轮马车的舒适性,王阁牵着王烨一同向车走去。

    刚打开车门王烨就发出一阵惊呼,里面全部都是皮质包裹,无论摸到哪都软软的。

    尤其是座椅舒服的让人根本不想起来,就和原世界的沙发一般。

    王阁刚想问韦溪南,不料王烨就先抢问道

    “这里面填充了棉花吗?为什么这么软?”

    “这是用皮囊充气,在用鹅绒层层填充做的”。韦溪南手按着座椅得意回答。

    王烨打量着车里扭头对韦溪南道“这可费了你不少功夫吧,听闻你花了不少钱和精力造车。王府众人也都受你很多恩惠,这次你肯放下生意和我们一起回西海真是难为你了”。

    韦溪南连忙摆手道“不难为,不难为我父母双亡,现在王府才是我的家,大家去哪我就去哪”。

    王烨被哄得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边笑边说道。“你不仅是手巧,嘴也巧。沥儿将来有你的辅助,我也是放心了”

    坐好后阿福驾车带领众人和其队伍汇合,经过这短短几百丈的路,就让王阁觉得这四轮马车的钱没白花。

    王烨也急忙让杏仁和秀一起上车体验,一路上三人都忍不住夸赞韦溪南,搞的他都有些脸红不好意思。

    现在队伍不算车夫一共有48人,除36人的轻骑护卫和胡一飞、张凯是骑马。

    其余人16人都乘坐四轮马车,而杜仲赐予王阁的藩王马车就变成了辆空车,尽管如此车夫还是跟不上前面的队伍。

    他不断抱怨道“他们的车轴上面都抹了什么油?怎么能跑那么快”。

    胡一飞和张凯本来计划走滨京官道或坐船沿大运河一路回去,这也是最省时间的路线。

    但是王阁求着王烨按照他和韦溪南商量好的路线走,先向南走白宁下线最后在回到宾京中线上,美其名曰游山玩水体验风土人情。

    但之所以这么走,是因为他们两人要去考察矿产和农作物,尤其是铜矿硝石矿煤矿石油和橡胶,桐油。

    这些东西对以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尽管西海国有铁矿而且还有可能锰铁矿,但是其他资源都相当匮乏。

    这也是韦溪南整理资料时做出的决定

    至于推测西海国有锰铁矿是因为张凯和他说西海有两种石墨。一种和现在做铅笔用的差不多黑亮软,另一种叫无名异是入药用的,常有人将两者搞混吃死过不少人。

    软锰矿在古代就叫无名异它和石墨一样硬度低易污常人很难分辨。

    夜晚时分他们到了千瓦镇,这是一座距离京师不远的小镇。

    这里的大部分人以烧制陶瓦为生,被人扔出的废瓦片经过长时间堆积,已经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张凯找到两间客栈只能住下30人,不过护卫们和张凯胡一飞需要轮流守夜看管马匹和财物所以大家都能得到休息。

    晚上王阁特意和韦溪南睡一个屋,二人坐在床上商量着,回到西海国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吃饭问题。

    韦溪南告诉王阁自己准备了很多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只要土地和气候没问题应该就能年年丰产。

    说到这儿了,王阁突然想起一件事便伸手向韦溪南道“溪南你把账本拿出来我看看咱们挣了多少钱”。

    韦溪南一脸坏笑道“瞅把你给急的,等会儿看见账本你就偷着乐吧”。

    说罢就从布包里拿出一本小册子交给王阁。

    王阁激动的捧着账本不断的颤抖,心想我也是有钱人了而且还是自己的钱。

    打开账本,看着一笔一笔的进账和支出记录的相当详细。

    直到最后一页一共净赚白银37584两,分给杏仁353两,其余四人都是1804两,合计7569两。

    也就是说他们俩共有30285两白银,一人分得15,142.5两。

    王阁压低了音量小声问道,“你把钱放哪儿了?这么多钱安不安全?”

    不料韦溪南又拿出一账本说到“内个你先别急,看看这个再说”。

    王阁疑惑的打开账本,看见里面的内容顿时感到触目惊心脊背发凉差点儿没得脑溢血。

    这上面一笔一笔记录的,都是制造马车购买马匹,以及各种种子还有发电机和铅酸电池化工原料器具等等的费用共计花费25734两。

    王阁死死盯着韦溪南气的嘴唇不停的颤抖问道,“你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一点都不和我说”?

    韦溪南给王阁倒杯茶示意听他解释

    “我也知道我花的多,没及时和你说是我的不对。但是你这人太抠,以前让你给我带杯奶茶都要跑腿费。

    我做的这些都有大用,是以后咱们争霸天下开启工业文明的资本,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你还怕赚不来钱嘛”。

    随后韦溪南喝了口水又站起身激动的说道

    “看见外面的那20匹大挽马了吗?那都是我花重金买的种马。这是咱们以后畜力的保障,有铅酸电池和发电机咱们回去就能有车开了。这瓦力父子也是人才!木工活做的那叫一个棒,而且学东西特快还会举一反三。以后的时代什么最重要那肯定人才,你放心有我在保证能让你成为这世界的第一帝王”

    王阁听着韦溪南给他画的大饼后,嘴里不断爆粗口。

    韦溪南也是一边赔笑一边说好话,并且发誓以后这种事绝对不会再出现了,否则自己就断子绝孙。

    一直折腾到半夜,两个人才消停。

    第二天起来王阁也是拉着黑脸,尤其是对着韦溪南一直都没给他好脸色。